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枭臣-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胡致庸、胡致诚兄弟看来,林缚本可以丢手不管,进京参加会试搏取更高的功名,不用承担这么大的风险,以他的能力跟才学,在仕途上的前程将不可限量;他们反而觉得是这件事牵累了林缚。

**********

担心萧涛远紧盯着崇州;林缚在江中恰巧将胡致诚、胡乔逸叔侄及胡家雇工救下,趁势与胡家的关系亲近起来,不会让萧涛远怀疑什么,但是其他崇州童子的家人,林缚还不能接触。

胡致庸邀请县里一些开明士绅到岛上来慰问灾民、捐赠物资,陈恩泽的父亲陈雷也在其中,总是担心知悉秘事的人数太多会给萧涛远觉察出破绽,林缚也是狠心让陈恩泽忍痛避开。

西沙岛最缺的是粮食,海陵府及平江府都受灾严重,粮价飞涨,之前一斤糙粮三枚铜子,此时都跟精米同价了。

同时江东郡夏漕已经启运,孙敬轩、孙敬堂兄弟都随船押运漕粮去了燕京,孙敬堂之子孙文炳帮忙从江宁运了四千石粮食过来应急,但也只够西沙岛十天消耗。

西沙岛每天光米粮供应就要两百两银子,西沙岛能够治理好,防浪、防风林是关键,林缚坚决制止砍伐西沙岛好不容易长起来的几片林子,连柴碳都要从岛外运来,加上其他物资供应,林缚要在岛上一天投入四百两银子。

林缚倒不是心疼银子,关键是他手里的银子绝大多数是不能光明正大的花出去,他还是要亲自去平江府筹粮济灾才是正途。

怕崇州县书办李书义在岛上给他生事,林缚将李书义一起拉去平江府。临行前,他将傅青河、林梦得、胡致庸、胡致诚、周普等人集结起来商议诸事的安排。

“仅为救灾,岛上一日四万斤粮食足够,要是将安置诸事考虑上,一天六万斤粮食都未必够用。”林梦得最长算计,用多少工耗多少粮,在他心里有本明账。

“没有什么油水、没有什么荤食,干重体力活的人最熬不住饿,”周普说道,“那些个给组织起来抬尸埋尸的精壮汉子,好些人一顿早餐都能吃十几只馒头。胡当家邀来的县绅看过来,差点吓闪了舌头。要说安置的话,一人一天三斤食粮都是保守了。这些汉子解散后,一天十几拨人来打探消息,问有没有活可干,就是图我们能管饱肚子,都饿怕了。”

救灾之初,最急紧的事情除了在观音滩设置十座救灾营地安置两万六千余灾民之外,就是要及时掩埋尸体防止疫情滋生。从灾民里组织了两千余精壮汉子,林缚让周普亲自负责此事,就地取材在岛上择地建了十二座简陋的墓园安葬灾中溺亡之人。

这活又脏又累,还颇有忌讳,林缚给他们的待遇就是敞开肚子吃、荤腥很少、江里水浑且急,下江捕鱼都没有大收获,但是馒头、白米饭管饱。

这些灾民,绝大多数是无地的佃农,即使在背井离乡之前,也没有过白米饭管饱的幸福生活;流离失所大半年,草茎、树皮等物都拿来充饥,看到白米饭都眼露凶光似狼如虎。这几日脏活累活,绝没有偷懒之人,倒是有不少人将馒头、包子深藏衣兜、裤裆里带给家人的,这些事林缚自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林缚知道灾民苦,但是他也不可能让所有灾民吃饭管饱。

普通灾民都是施野菜粥,一天两顿,每天以半斤米定量,饥多饱少,维持不饿死罢了;组织起来干杂役活的吃糙米饭,以一斤半米到两斤米为定量,偶有荤腥;干最脏最累活的,自然才有馒头、米饭管饱的待遇。

尸体掩埋结束后,为防止崇州县里看了有意见,林缚就将临时组织起来的两千名精壮汉子都就地解散归入十座救灾营里。

事实上,能在大灾中存活下来的,除了机运之外,身体素质也十分的重要。海潮灌来、大浪扑袭,即使能及时抓住飘浮物,也要坚持到海潮退去才能活下来。全岛两万六千余灾民,精壮汉子跟壮实的青年妇女到占了大半,老人、儿童跟体弱多病的人溺亡、失踪尤其的惨烈。

实在难以想象,要这些灾民给奢家控制,情况会严重到何等的地步!

林缚知道周普心里有话没有说完,他是想说这些灾民都饿怕了,为了能吃饱饭,还有什么事情差使不动的?

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现在除非扯旗造反,不然就不能大规模的将这些灾民严密的组织起来。

崇州县地方上不会同意,就连顾悟尘也不会同意。

林缚与崇州县户书办李书义约定,此行去平江府筹粮,他要从灾民中挑两百名人手随行,免得去平江府人手不够用。这个是相对安全又不容易给置疑的数字,李书义还拖了一天请示过崇州知县陈坤后再给林缚答复。

人与人是有区别的,拿林景中与林梦得打比方,林景中再经历几年,也许办事的能力不会比林梦得差,但是林梦得的影响力却是林景中一时赶不上的。

在洪泽浦大乱之前,林景中能力虽强、又有上进的锐志,但是他回上林里几乎拉不出什么人手来;林梦得虽然林族旁支子弟,却能一呼百应,替林缚拉百十人出来不成问题——这便是影响力、声望的差异。

林缚此时要从灾民中挑选两百人一起去平江府筹粮,“林梦得”式的人手要挑一部分走、“林景中”式的人手也要挑一部分走。这么安排,不仅能使剩下来的灾民更加稳定,将来能将这两百人笼络住,才能最大限度的将这次救灾的影响力长远保持下去。

西沙岛流民本来就没有户籍资料,大灾之后更是混乱不堪,设置救灾营时,也只是粗浅的以地籍划分,真正要将两万多人的资料掌握透,却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事情。

林缚也有足够的人手可用,毕竟随船过来有两百名甲卒,船工、杂役以及胡家人也有一百多人,但是救灾诸多事,林缚以毛遂自荐与互助推选的方式从灾民中选人,他与林梦得、傅青河等人都不辞辛劳的参与其中,抓住有限的时间与更多的灾民接触交流。为了做到这一点,林缚甚至前期都从海陵府高价购粮而不急着去平江府筹粮。

林缚将救灾营地设在西沙岛东北的观音滩,除了此处离崇州距离最近,北望紫琅山、军山水寨外,胡家在观音滩南面有几百亩甘蔗林。以后要安置这些灾民自然也是以观音滩为中心安置,这给胡家迁入西沙岛继续增加在灾民中的影响力提供便利。

为避嫌,林缚将来要将属于他的明面上的人手都撤走,除暗中留下的人手,对西沙岛控制能直接依赖的就只有胡家了。

崇州真要将流民安置在西沙岛,自然要当地人中挑选士绅担任里长、甲首负责西沙岛地方事务,又有什么借口不挑选胡致庸、胡致诚兄弟?

林缚与崇州县地方关系肯定是无法修复了,他名义上只是对胡致诚、胡乔逸有救命之恩,所以拉胡家一起参与救灾事;但胡家还是要属于地方上的士绅阶层,等林缚一离开,他们跟崇州县地方是没有什么实质矛盾的。

再说林缚这时候有顾悟尘罩着,不要说崇州知县陈坤了,海陵府也不敢真跟林缚撕破脸。

目前,林缚与崇州县地方联系,除了李书义之外,就是通过胡致庸、胡致诚兄弟,便是要造出胡致庸、胡致诚兄弟乃地方救灾代表人物的声势来。

“胡家在甘蔗地在岛上甚好,”林缚手指敲着桌板,一边反复思量一边说道,“我们等不及郡司拿出具体的灾民安置条陈再从容布局,这几百亩甘蔗地用好,我们就占据了先手。从江宁调来的工匠,明天就能上岛。我去平江府后,你们先建围屋,围屋也需先垒外墙,除江砂泥就地取材外,青砖、石灰、石碳渣、竹木筋等物,我们从丹阳采购运来。我看外墙基宽不要少于三尺,我将图形大致画给你们,具体怎么建,等工匠过来,你们商议着决定……”

西沙岛虽然是荒岛,但是岛上土地性质都属于官田。就便是除开这个,在郡司与海陵府、崇州县地方都没有就流民安置拿出具体的条陈之前,林缚也无法大规模的在观音滩建一栋可容纳八十户到一百户的大围拢屋建筑以安置流民。

胡家有制糖作坊,需要种植大片的甘蔗林,才花了些钱财买通崇州县的官吏在观音滩搞到三百多亩甘蔗田。林缚还可以借胡家的名义先在这片甘蔗田里建两座内围楼来先有了落脚点。

奢家人应该能看到西沙岛受灾中的大利,此时奢家人还没有出面,却不得不防。紫琅山广教寺形迹可疑、萧涛远在军山水寨的部署也始终是威胁。在西沙岛上没有坚固可靠的落脚点,林缚在岛上留下再强的精锐,也会随时会遭到致命的攻击。

先以胡家名义建内围楼,紧急时刻,能让数百人撤进去据守,待具体的流民安置条陈一出来,就可以在内围楼之外再扩建中围楼、外围楼。一座外层套中层再套内层的大型围楼,堪如一座坚固的堡垒,坚固而厚重的外围不仅防匪防寇,也能防台风过境、防海潮倒灌。

西沙岛地形不稳定也是个头疼的问题,在江海潮涌以及暴雨中,天然圩堤极容易垮塌,短期而有限的办法就筑石坝。林缚希望观音滩内的江湾子里,能先筑一小段石坝,使他们在江边有个可靠的停泊点,可供中小型船舶停靠。

此时“集云一”、“集云二”停在江心,用载量才十四五石的突击轻舟转驳运送物资上岸,东阳号也硬是用人力强拉到江滩上来;也幸亏集中到观音滩的灾民众多,才没有觉得这么周折特别费事。

除了从流民挑捡一些精壮维持救灾营地的基本秩序外,林缚使周普率领半数武卫留下来以备万一,也将东阳号暂时留给林梦得、傅青河、胡致庸、胡致诚他们。林缚则带着大鳅爷葛存信、敖沧海、吴齐与半数武卫以及挑选出来的两百余灾民精壮乘坐“集云一”、“集云二”两艘船前往平江府筹粮。

*****************

PS:求红票。

第8章 伏兵

第8章

安吉梅溪,雨后的西岸湖水澄澈,阳光透底远远的望去,仿佛一块晶莹剔透的翡翠镶嵌于天地之间,林缚与崇州县书办李书义等人坐轻舟登岸,微波荡漾,远处的天目山青翠如玉,山前水滨,高达两丈余的白石佛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人坐船上,仿佛行于画中。

一路行来,风雨交晦,少有晴好天气,今日天气如此明媚,林缚站在船头也觉得心情舒畅,这已经是他离开崇州进入太湖沿岸三府筹粮的第二十一天。

梅溪是湖州府安吉县境内的一处集镇,梅溪舒家不是世勋之族,家中也无子弟有功名在身,纯粹做水陆买卖积攒下这么大的家产,很难说根底就是清白的;林缚也只知道梅溪舒家没有给曲家买通派人去袭击河口。

远远看去,岸上站着一些人皆长衫冠巾,想来是舒家接到消息到湖堤来迎接的人。离得还远,林缚也随意的坐在船头,跟身边的崇州县户房书办李书义笑道:“都说安吉县的地头蛇不好惹,我看他们对我们远道而来筹粮,还是相当欢迎、相当热情的啊……”

欢迎个屁、热情个屁,李书义心里暗啐一口,脸上却堆笑道:“全赖林大人声名远播,安吉县乡绅又开明知视……”

林缚微微一笑,他不在意李书义对他有什么意见,他出来筹粮,将李书义带上,就是怕李书义在西沙岛干扰林梦得、傅青河、胡致庸他们做事。

李书义秀才出身,也是饱读诗书之人,参加了几次乡试都落第,暂时寄身在县里做书办,倒也没有绝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