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六大家族列传-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之不易的和平却也堵塞了寒门子弟最后的出路——以性命搏军功。

世家大族进入了黄金时代,因为他们的利益已经由下品无高阶,上品无寒门的九品官人法从制度上予以保障,毫无顾忌地、以惊人的速度腐化堕落——司马炎去大臣家里做客,觉得有一道菜特别好吃,就问是怎么做的,大臣回答:这是用人奶喂养的乳猪。司马炎恶心地吐了出来,但也没有说什么。

司马炎虽然也做了些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之类的工作,但没有开阔的眼界和大手笔的制度来消解汉末以来近百年所形成的离心力,更没有一个光明理想的意识形态,他所强调的所谓意识形态“名教”不过是虚名而已,遭到了思想界的非暴力不合作,这便有了玄学的兴起,玄学一起,再加上后来的走样,人心丧乱也就无可挽回。

沉溺于酒色财气中的司马炎在54岁撒手人寰。杨氏外戚当权,被贾南风联手宗室诸王政变推翻,旋即引发八王之乱,司马家族自相残杀。

趁晋朝元气大伤。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入侵,西晋第三、第四任皇帝被匈奴人俘虏而去,受尽**之后被杀,西晋灭亡。次年,继承着司马家族与诸葛家族血脉的琅琊王司马睿(司马懿曾孙,诸葛诞曾外孙)在南方整合了半壁江山,重建朝廷,史称东晋。世家大族迁往南方。北方只留下无力逃亡的穷苦百姓,在异族的马刀之下瑟瑟发抖、惨遭蹂躏。

夏侯家族

引言——致曹操先生的一封信

曹操先生:您的头疼病好些了吗?

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不知刘协、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陶谦、刘备、孙权等领导同志有没有向您发来贺电?在您去世1789年之后的公元2009年,您费尽心机隐藏起来的陵寝到底还是被发现了呢。

好消息是,根据曹操墓中发现的您的dna样本,复旦大学课题组于公元2013年正式宣布您和夏侯家族并没有血缘关系。这一科研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洗刷了您的污名。要知道由于《曹瞒传》、《世说新语》和《三国演义》都说您的父亲在给宦官曹腾作养子之前本姓夏侯。由此,您对夏侯家族的信任、器重,两个家族的世代通婚都为您招来了无数骂名。他们说曹孟德满嘴唯才是举,最关键的领导岗位上还是只倚靠自家兄弟、曹家的后人净是些是近亲结婚的产物……

当然,您的骂名远不止这些,您也向来不太在乎别人怎么看您,但您不在乎不代表夏侯家族的人也不在乎。这些年来替您说公道话的人越来越多,眼下我无意凑这个热闹,倒是夏侯家族那几位身负不白之冤却乏人问津。虽然在下姓刘,依然不计祖上前嫌,打算给夏侯家族的那几位写上几封信聊以慰问。由于他们大都是您的部下,出于礼节,先向您知会一声。

———————————————————————汉室宗亲 铁背苍龙刘轩鸿

夏侯氏与刘氏的相爱相杀——致夏侯婴先生的一封信

夏侯婴先生:腰疼好些了吗?

虽然夏侯氏系出名门、血统高贵、是夏朝始祖大禹的后代。你的祖上直到春秋时期都还是杞国侯。但自从杞国被灭,阁下的祖先改姓夏侯,这个家族就默默无闻,在你之前没有出过一个名人。

你本是大秦帝国沛县政府的一名司机,换了别人肯定整天围着县令转,你却一门心思认准了泗水乡的乡长刘三儿,整天和他混在一起。不知道是刘三儿的人格魅力太过耀眼还是阁下的眼光就是这么独到,反正是铁了心跟他混了。

刘三儿这人没个正经,和你闹着玩事儿时误伤了你。大秦的律法太过严苛,尽管身为受害人的你都不愿追究刑事责任,他也还是进了监狱。这一下你比他还着急,费尽心思反复上访才将刘三儿救出。没的说啊,多好的兄弟。

后来穷途末路的刘三儿胆大包天,揭竿而起要攻打沛县县城。当时你刚刚从临时工转正,成了县令身边的人,却二话不说就当了他的内应,里应外合攻下了沛县,刘三儿也真是浪得不轻,刚占了个县城就夸下海口,封你为九卿之一的太仆,主管兵车、战马。

之后就是漫长的峥嵘岁月,史书上不厌其烦地一再强调你以太仆之职率领着着兵车部队南征北战。常年开车难免腰疼,可谁让刘三儿的草台班子里懂车又懂马的专业人员就你一个呢?在将星云集、群星璀璨的秦末汉初,你的战功并不耀眼。可你看人的眼光,对时局的预判却是精准到吓人:

彭城之战,刘三儿领导的诸侯联军以五十万人的庞大规模惨败于西楚霸王的三万人马。你开着车带着他和他的儿女仓皇逃命。为了提高逃逸速度,刘三儿这个黑心的爹竟然把一儿一女从马车上扔了下去。按说既然亲爹都下得去狠手,又关你什么事儿呢?可你却不忍心,停下车把孩子抱回来,刘三儿再扔,你就再捡,如此反复了好几次,最后你干脆让两个孩子搂着你的脖子,气得刘三儿十几次都想连你一起杀了。好在,他不会开车……每每读史至此,心寒之余都会为你的善良和勇敢动容。你的经历告诉了后人,掌握驾驶技术是多么的重要啊。

世人皆知军事奇才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却很少有人知道最早发现韩信是奇才的伯乐正是你。是你把他韩信从死囚中简拔出来,推荐给了萧何。后来他因得不到刘三儿重用负气出走。萧何月下追韩信,好说歹说,韩信只是摇头,直到你出现,和萧何一起打包票,说韩信要是再得不到重用你们俩就跟他一起走,这才把他劝了回来。

你对韩信有知遇之恩,更有救命之恩。然而,韩信并不欠你什么,因为后来当了皇帝改名刘邦的刘三儿已经是彻头彻尾的权力动物,他在韩信封地以捕风捉影瞎编乱造的罪名骗捕人家的烂事儿,你也有份儿,要不是出于对你的信任,韩信哪有那么容易被抓?当真是成也夏侯,败也夏侯。当然,你也是迫不得已,所以在下只说韩信不欠你什么,并没有指责你的意思。

韩信由楚王被贬为淮阴侯的第二年,刘邦和你就自食恶果,在白登山被匈奴大军层层包围。好不容易靠着贿赂和忽悠逃出生天,刘邦的老毛病又犯了,只想赶紧逃命,幸而你比较靠谱,让部队以弓弩手掩护,缓缓撤退。不然队伍一乱,即便匈奴人信守承诺不冲过来追杀,光是自相践踏就会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了吧?

也许是因为在人品和眼光两方面都表现得比刘邦更胜一筹,太仆这个不高不低的职务你干了一辈子。但在西汉的几位开国元勋里,能够善始善终已属不易。要不是在每一次清洗异性诸侯王的战斗中,都有你舍生忘死的身影,恐怕你早就横遭不测了。

当年你营救了吕后仅有的一儿一女——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因此刘邦死后的吕后时代你得到了极好的待遇,吕太后特意给你修了一座离皇宫最近的宅邸并为之命名为“近我”。按说姓吕的老板娘比姓刘的老板对你更够意思,可吕后一死你预判吕家要倒,立刻调转枪头铲除诸吕,拥立了汉文帝……

你这一生啊,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当真配得上稳、准、狠三个字,从未行差踏错。在几年一变天的西汉初年,多少人灿如烟火只开一瞬,多少家族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多少人来了又走了,而你一直都在。纵然飞得不高,却也从未落寞。

你的儿子、孙子都靠着你留下的爵位世享尊荣。到了你的曾孙夏侯颇时,娶公主为妻,光耀门楣。但在夏侯颇继承爵位的第十九年,他因为与老爹的“贴身侍女”保持不正当性关系而畏罪自杀,按说这种事儿在大家族当中在所难免,可大可小,但刘邦的曾孙汉武帝刘彻先生在削弱世袭王侯这一问题上采取的是矫枉过正的态度,借着这点儿破事儿就把你如履薄冰拼了大半辈子才留给子孙的长期饭票儿永久追回。夏侯家族自此家道中落。

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以司机出身,主管全国车辆的仅有您一人。成千上万的家族都成了皇权政治唯我独尊的牺牲品。当祖上的光辉只剩下传说,家道中落,全家混成了平头百姓却还能逆袭成功的,也只有刘邦和你的子孙。三百年后,你的后代夏侯惇、夏侯渊兄弟结识了一个叫做曹操的年轻人,他们与刘邦的子孙们相爱相杀,上演了一幕幕荡气回肠、经久不衰的好戏,把刘家亏欠夏侯家的饭票儿连本儿带利都讨了回来。

出来混迟早都要还,您足以欣慰了。

—————————————————————汉室宗亲 铁背苍龙刘轩鸿

夏侯元让 伴我同行——致夏侯惇先生的一封信

夏侯惇先生:右眼没累坏吧?

将军这一生干了很多事儿,知名度最高的却是一件将军不大可能干过的事儿。在一部叫做《三国演义》的小说中,将军被描写成了一条硬汉。话说那一日你在讨伐吕布的战役中,左眼中了一箭,你不仅重伤不下火线,更以惊人的悍勇喊出了“父精母血、弃之可惜”的豪言壮语,拔出箭来,硬生生将自己的眼珠吞下。无论是敌人还是自己人都被你吓傻了眼……问世间疼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也许这事儿令将军哭笑不得,一目受损明明是将军一生的痛嘛。但你应该感到欣慰,因为在这个叫做罗贯中的小说家笔下,夏侯家族的成员们能够保持历史本来面目就已经很不错,很多人都被泼了一身的脏水。罗贯中先生甚至还凭空捏造出了一个叫做夏侯杰的人,把他描写成了一个被张飞在长板桥喊了两嗓子就吓得心胆俱裂而死的窝囊废……再看看将军你,不仅没有被泼脏水,还又加戏份儿又加台词儿,这待遇在夏侯家族那可是独一份儿。

那么问题来了:

一生致力于贬低曹氏与夏侯氏的罗贯中为何对将军如此厚爱?

翻史书寻找答案吧,却发现蹊跷之处更多:

一生多疑的曹公唯独对将军极为信任,允许你不必遵守任何规章制度,只要将军认为有必要想怎么来怎么来。心性凉薄,只信任身边那一小撮人,对父辈元勋敬而远之的曹丕在将军的葬礼上情真意切,如丧考妣。

说句将军不爱听的大实话,将军这辈子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功,只要是将军亲自出马独当一面,每战必败。尤其是当年将军讨伐落难的刘备时不听部将李典的劝告,非要钻进刘备的埋伏圈,若非李典留了个心眼,将军早就被烧死在博望坡了……

这样的战绩凭什么与曹仁、夏侯渊相提并论,同为一方主帅呢?可将军却稳坐曹操集团二把手的位置,当上了东汉帝国最后一任大将军。

绩效与待遇的反差太过明显,有的人根据谣言解释为将军是靠着与曹公的血缘关系有恃无恐、尸位素餐,在下却认为这份绝无仅有的待遇应该归功于将军做人、做官不同凡响的态度。

对名利: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在曹操时代,将军你的工资待遇是最高的。但你清廉简朴、不治产业,把财物分给别人,以致死后家无余财。经过仔细的阅读史书,在下发现当时的曹操集团内部有一个身份极为特殊但又特别缺钱的人——曹丕。

曹公生活简朴,给儿子们的零花钱肯定不多,但曹丕在曹公的儿子们当中格外需要钱。他的主要竞争对手曹植七步成诗、才高八斗、仅靠文采就可以笼络一批人心向往之,而曹丕没这个本事,只能来点儿实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