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六大家族列传-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辈子也不失为人生赢家。

70岁,装出一副老年痴呆的样子,让曹爽掉以轻心。趁曹爽和他四个担任御林军将领的弟弟出城祭拜魏明帝的高平陵绝好机会,司马懿以司马师豢养的三千死士为武力基础,加上一群老同事的影响力接管御林军,发动政变,得到太后诏书,罢黜曹爽。

可皇帝还在曹爽掌控之中,曹爽一旦带着皇帝许昌,就能号召天下兵马勤王,那时只握有洛阳一座孤城的司马家族将以一隅敌全国。但曹爽及手下将士的家属都在洛阳城中,曹爽随时都有可能被手下为了保住老婆孩子而刺杀。带着皇帝去许昌,谈何容易啊?

双方麻杆儿打狼,互相害怕。趁曹爽犹豫不决之际,司马懿反复赌咒发誓,表示只免去曹爽官职,以人格担保他的生命财产安全。曹爽经过一夜的思考,交出皇帝投降,准备以富豪的身份安度余生。他没想到司马懿根本就没有人格,何谈担保?曹爽对司马懿客气这么多年,司马懿对他可一点不客气,毫不犹豫地将曹爽一党全部夷三族(诛杀其父族、母族、妻族)。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的故事因为《三国演义》的关系而为世人所熟知,演义中的曹爽是一个十足的酒囊饭袋,在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被司马懿逆袭,真是活该。很多读者也通过这个故事,得出了曹家真是没人了的结论。或许曹爽的确不值得同情,但司马懿食言而肥、滥杀无辜的卑劣品格也至此暴露无遗。

也许一开始司马懿只是想扳倒曹爽,没有考虑扳倒曹爽之后怎么办。可曹爽死后,能够阻止司马懿野心膨胀的只剩下他一向不太当回事儿甚至压根就没有的节操了,而驱动他篡权的则是极具诱惑,至高无上的权力。

在生命中最后的三年里,司马懿处心积虑机关算尽地谋划着司马家族的千秋大业,最终成为了三国主要人物中唯一一个没有在《三国志》中列传的“晋宣帝”。

在倡导忠君爱国的封建时代,对司马懿的评价无疑是负面的。同样是篡权夺位的代表人物,曹操自不必说了,就是名声遭透了的王莽,至少也还有着兼济天下的美好愿望。再看司马懿,他穷则独善其身,达还是独善其身。

近年来,随着传统道德的淡化、厚黑学的传播,功利主义的泛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崇拜起司马懿这个胜利者。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有一天,中国人不再崇拜仁义而是崇拜胜利者,那么我们与那些忘恩负义欺软怕硬的人、还、有、什、么、区、别?

司马懿功成名就之日,即是他被酱缸文化染透之时。他所代表的是人性中阴暗的一面。对于阴暗,不应站在道德的高度上鄙视,更不应跪在地上仰视,而是应该正视。因为唯有正视阴暗,才能正视光明,唯有正视阴暗,才能看透阴暗、唯有正视阴暗,我们才能保证我们是我们,而不是“他们”。

晋景帝司马师

司马师,字子元(208…255),司马懿与张春华长子,曹魏权臣,西晋奠基人,司马家族最辣手无情、最难以捉摸的人。

早年经历

早年的司马师是一个愤青,与后来成为曹爽集团骨干的夏侯玄、何晏等官二代整天泡在一起开文化沙龙、品评人物、抨击朝政。在他们看来,堂堂大魏,居然到现在还没一统天下都是这帮掌权的老家伙无能。在这个小圈子里,司马师人望颇高,就连自恋狂何晏都说:“当今世上,能干大事儿的也就是司马子元啊。”

魏明帝曹睿对这群官二代的行径忍无可忍,下令把他们统统免官为民,永不叙用。唯一幸免的是24岁的司马师,因为此时他的父亲司马懿是抵抗诸葛亮北伐的中流砥柱。

公元234年,26岁的司马师毒杀了自己的原配夫人,出身于曹魏宗室的夏侯徽。

夏侯徽有着女性独有的智慧,司马师有事常常和她商量,夫妻感情很好,已经有了五个女儿。史书记载夏侯徽发觉了司马家对魏国不忠的迹象,因而被司马师灭口。那么夏侯徽被毒杀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对丈夫产生了疑心呢?史书没有记载,我们只能分析一下这一年发生了什么。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面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风险的司马懿依然保住了兵权,并且对曹魏西线部队建立了独一无二的影响力,呈尾大不掉之势。这当中的机密运作,司马师不可能没有参与,也就难免被聪明的妻子察觉。

夏侯徽陷入了家国两难的矛盾,没等她做出抉择就被心狠手辣的丈夫灭口。读《晋书·景帝纪》至此,总是不寒而栗,倍感寒心。

30岁左右,魏明帝曹睿驾崩前后,司马师升任散骑常侍(高级顾问),成为天子近臣。

36岁,任中护军,掌握部分御林军。这一年的时代背景是曹爽要伐蜀,需要司马懿支持,并且需要司马昭随军。司马师在此时出任中护军显然是司马懿向曹爽开出的条件。待曹爽伐蜀失败回京,虽然保留了司马师中护军的职位,但把他的部下调走,司马师被架空成了光杆御林军将领。

茫茫黑夜

41岁,与父亲司马懿一起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此次政变的政治基础是司马懿及其老同事门的威望,最关键的武力基础是司马师豢养的三千死士。这件事怎么想都觉得不可思议。在曹魏帝国的首都洛阳,曹氏亲贵的眼皮底下,竟然有人能组织三千人的武装,没有人告密,也没有被察觉。如果说司马懿代表着人性阴暗的一面,拥有如此可怕的组织能力和保密能力的司马师就是一片茫茫的黑夜。

政变前夜,司马懿观察两个儿子,司马昭担心的整晚睡不着觉,司马师却美美地打着呼噜。司马懿都不禁佩服,这孩子,心机真深啊。

政变成功,司马师出任卫将军,掌管全部御林军。

这一年被处死的曹爽一党中有不少与司马师交往甚密,在曹爽得势时没少帮他说话,司马师丝毫不念旧情,杀光他们全家。

二次创业

43岁,司马懿去世。司马师升任抚军大将军,执掌魏国军政大权。

44岁,升任大将军。这一年吴国大帝孙权驾崩,有三位高级将领要求伐吴,分别献上三套方案供司马师选择。司马师难以决断,咨询很早以前就投靠司马氏的王牌谋士傅嘏。傅嘏对三套方案都不满意,劝司马师不要出兵。但司马师当时的处境是迫切需要建立威望,第一他的老爹是魏明帝的托孤大臣,掌权名正言顺。而他司马师掌权只是因为他是司马懿的儿子。第二、不敢反抗司马懿的人不一定不敢反抗司马师,这当中有曹魏的忠臣,也有想取司马氏而代之的野心家,司马师必须保持威慑,摆在她面前的任务无异于二次创业。

这一年十二月,司马师命司马昭率军与吴国太傅诸葛恪大战于东关,史称东关之战。吴将丁奉趁着天降大雪,率敢死队偷袭疏于防范的魏军。魏军四散奔逃,自相践踏,数万人阵亡。

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下司马师麻烦大了。但司马师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遇事向前的人,他免去了司马昭的爵位,把参战的军区司令员防区对调,稍示惩罚,虽然大家都知道司马师的小算盘,但这样的处置从台面上看确实光明正大,找不到反对他的借口。

45岁,调兵遣将迎击诸葛恪。

诸葛恪战败之后不思自省,迁怒于人,丧失人心,杀死他的竟然是在孙权临终前力挺他为辅政大臣的孙峻。同样是战败,诸葛恪反证了司马师的高明。

强极则辱

46岁,破获傀儡皇帝曹芳欲以夏侯玄取代自己的政变计划。废曹芳,将最后的好友夏侯玄夷三族。

虽然废了傀儡皇帝,但篡位的时机还不成熟,必须再立一个傀儡。司马师打算立曹操幼子,神童曹冲……的同母弟曹据为帝。但郭太后坚决不同意。这位郭太后对皇帝和国家都没有什么责任心,她唯一感兴趣的就是娘家的荣华富贵,一直与司马家合作愉快。但曹据是他的长辈,一旦立为皇帝,她作为侄媳怎么当太后?所以郭太后坚持要立晚辈,以聪明好学著称的高贵乡公曹髦为帝。郭太后难得提一回条件,而且合情合理,司马师也就答应了。

立曹髦为帝是司马师一生中犯下的最大错误,这个决定给司马家族留下了永远无法消弭的祸根。

47岁,不顾刚刚做完眼部手术的病体,亲自领兵迎战毌丘俭、文钦的叛军。司马师几乎是算无遗策,毌丘俭败亡,文钦逃亡吴国。他唯一没有料到的是文钦之子文鸯的神勇。在一个月不黑风不高的夜晚,文鸯率领少量精锐部队强袭司马师大营,勇不可挡、如入无人之境。司马师惊吓过度,创口流脓,眼睛震出眼眶。为了稳定军心,他强忍剧痛,咬住被子,始终不发一声,终于没被文鸯找到他的所在。之后司马师痛彻心扉地活受罪了一段时日,最终活活疼死于许昌。

限于史料不足,司马师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诸多谜团,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从一个只知道耍嘴的愤青变成了职业阴谋家,谁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在司马家弱势时与曹爽一党保持着亲切友好的关系,谁也不知道他是从哪变出了战斗力惊人的三千死士。

如果司马师能够像他的父亲那样长寿,他的成就是难以估量的,可他对妻子的辣手无情,对朋友的不仁不义却是连西晋史官都无法掩盖的污点。

他执政的四年,总忙着打打杀杀,没有过上一天轻松愉快的日子。他拼搏了一辈子,成为三国最有权势的人物,却也是三国人物中死状最凄惨的一个。他死后,政治遗产全部由弟弟司马昭继承,过继来继承香火的儿子司马攸在司马炎长年累月的打压中抑郁而死。

一生轰轰烈烈的司马师,究竟得到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

晋文帝司马昭

司马昭,字子上(211…265),司马懿与张春华次子,曹魏权臣,西晋奠基人。司马家族运气最好、最不会撒谎的人。

早年经历

28岁,司马昭被封为新城乡侯。这倒不是因为他做出了什么努力,仅仅是因为他的老爹是司马懿。

29岁,出任洛阳典农中郎将,负责屯田。不久转任散骑常侍(高级顾问)。其实凭司马懿在曹魏帝国的身份地位,早就可以让儿子们出来做官。但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是三十岁左右才出仕,这一点与司马家族上一代的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完全一致。难道年轻时专心多积累知识,三十而立再参与实践是司马家的宝贵经验?

33岁,跟随大将军曹爽伐蜀,受司马懿指示搞破坏的司马昭天天嚷嚷着我们打不赢的!赶紧回家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曹爽兵败回京,将司马昭贬为议郎(中级顾问)。

坐享其成

38岁,参与高平陵之变。司马昭在政变前一天晚上才得到消息,担心的整宿睡不着觉,其实他大可不必操心,这次政变的两处关键是忽悠曹爽和攻下司马门控制皇宫,他的父亲、大哥已经分担好了。具体到他的任务。只是看守太后的寝宫。事成,增加封邑一千户。

这一年,蜀将姜维抓住魏国内乱的机会想来占点便宜,与司马懿的老部下郭淮对峙,长期不能决出胜负。司马懿反而把姜维的进犯当做机会,将司马昭提拔为西线战区最高长官,坐镇长安。姜维害怕魏军增援,立刻退走。

40岁,司马懿去世。司马师没有儿子,过继司马昭次子司马攸为继承人,兄弟之间毫无芥蒂,没有爆发三国时代常见的夺位之争。

41岁,司马昭率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