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列强代理人-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这个建议的人送交朝廷议罪处死。

这种包庇罪,也够曾家灭门的了。曾氏兄弟是不敢放弃兵柄,他们害怕朝廷秋后算账。到时候手中没有了兵权,朝廷再派人查曾家的老问题,曾氏兄弟就成了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了!

曾经犯罪太多,这是曾氏兄弟的心病,尤其是把南京城里的上千万两白银的战利品私自运回湖南老家的事情,罪过最大,也最容易查。毕竟那是动用了上万人马,几千辆大车,经过四五个省给运回湖南的,要说不留下把柄,不留下人证物证,那纯粹是开玩笑。

朝廷要想查这事,一查一个准,随随便便就能弄到几十几百几千的证人。而且那数不尽的黄金、白银、珠宝、古玩现在还堆积在湖南曾家呢,证据要多少有多少。

这个事是曾氏兄弟的死穴,所以倭仁一提出这个事情,曾国荃就极为失态。

没等曾国荃继续起誓赌咒,声明自己的清白。慈禧太后就止住了这个话题:“好了!别和路边的小商小贩一般,还讨价还价的。曾家人我都相信,曾中堂说金陵城化成焦土,那金陵就是化成焦土了。今后谁也不可再提这个问题,曾中堂于国有大功,谁找曾中堂的毛病,就是找哀家的毛病!”

慈禧太后一发话,众人都没了声音,但是曾国荃却仍然对倭仁怒目而视,明显是没有消气。不过,曾国藩、曾国华却暗暗的松了口气。

慈禧这么说,就相当于免掉了这个罪名。很显然,慈禧也知道曾国藩在天京之战中收刮了不少银子,但是慈禧太后如今就全做不知道了,只要曾国藩能放弃兵权,贪点银子就贪点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也威胁不到大清统治。

慈禧太后知道,曾国荃做不了主,和他废话没用,直接望着曾国藩说道:“曾中堂,我很敬重您老,您老自己说,应该怎么解决。总不能朝廷只有四十万大军,你们湘军有五十万大军吧。”

慈禧的话,说的简直太直白了,摆明了告诉曾国藩,你的兵马已经威胁到中央政权了,必须放弃。否则,就是有叛乱的嫌疑。

曾国藩皱着眉头思索了半响,然后才道:“就按太后说的办,湖北、湖南、浙江之外的湘军全部削减掉,只留十万人马便可。至于退伍老兵的安置土地,也按六王爷说的办,找无主的地。实在不成,江南有很多大户私通长毛,我就把他们的地给没收了,分给下面人。”

既然慈禧能免掉他们兄弟从前犯得罪,曾国藩也就没有抱着兵权不放的理由了。曾国藩也是个儒家士子,受忠君思想影响很深,既然没有了性命之忧,他还是倾向于服从朝廷命令的。

说到这,曾国藩略微停顿了一下,随即又道:“朝廷要是不宽裕,也就不用出银子了。”

慈禧太后故作不悦的道:“那怎么成,湘军劳苦功高,那些于国有功的士兵们岂能空手退役?这样吧,户部接下来每年拨两百万两银子给湘军,连拨五年。”

曾国藩暗自松了一口气,跪了下来,磕头行礼道:“谢太后圣恩!”

看到曾国藩跪下磕头谢恩,曾国藩身旁的两人对望一眼,也跟着跪下行礼:“谢太后圣恩!”

这两人能站在曾国藩身边,肯定也是湘军人物,李明峰刚才就注意到了,不过却不认识他们。但是从官服上看,这两人地位可不低,一个大概有七十岁左右的老头是一品大员奇。сom书,一个四十五六岁的中年官员是二品大员。

随后曾国荃、曾国华兄弟也跟着行礼:“谢太后圣恩!”

“那两人是谁?”李明峰看到这两人紧跟着曾国藩跪下去,不禁对身旁的宋庆低声问道。

宋庆在京城住了三四年,对这些官僚比较熟悉。地方官员每过一两年总要上京述职,宋庆有机会认为他们。

宋庆答道:“年纪大那个就是四川总督骆秉章,剩下的那个就是广东巡抚郭嵩焘。”

骆秉章!李明峰心中也是一惊。此人的名号早就在李明峰耳边响起多少次了。骆秉章和罗泽南、胡林翼、曾国藩四个人并称,同为湘军的缔造者。胡林翼和罗泽南已经去世,现在湘军内部最有实权的除了曾国藩就是骆秉章。

骆秉章镇守四川十几年,曾经围杀石达开,立有大功,手下有精兵七八万人。但是此人一直以来都在四川作战,所以李明峰没有见过他。

至于郭嵩焘,也是湘军内的一个实权派。他目前是广东巡抚,手中有四万湘军,实力也非同小可。李明峰在江南剿灭长毛的时候,他就已经升任广东巡抚了,所以两人也没有机会见面。

李明峰看着这两个人,不禁眯起了眼睛,心中暗道,看来慈禧太后这次做了万全的准备了。湘军虽然有五十万大军,但是曾氏兄弟能调动的,只有不足二十万人马。其余的,则处于骆秉章、郭嵩焘、彭玉麟、鲍超、张运兰、萧启江等湘军大将管辖之下。

湘军推举曾国藩为领袖,但是并不是曾国藩想做什么他们都会支持,比如曾国藩想造反的话,他们中的大部分,恐怕立刻就会倒戈相向。

刚才慈禧太后提出削减湘军的时候,骆秉章和郭嵩焘都没有表示反对,而曾国藩表示同意裁军的时候,骆秉章和郭嵩焘却最先表示赞同。看来慈禧太后这是早就拉拢好了这两个人。

李明峰心中暗道:“如此看来,曾国藩今天要是不同意裁军的话,恐怕湘军立刻就会内讧,起码骆秉章、郭嵩焘两人会投靠朝廷。到时候,曾国藩手中筹码大减,处境会更加尴尬。也许曾国藩也是看明白了这点,才勉为其难的接受了慈禧的条件。”

李明峰这边正在暗自推算今天的局势,那边慈禧太后接着又问道:“李太师,你的常胜军呢?是否也该削减一下员额啊?”

第三百一十章 … 朝堂暗斗(下)

李明峰这边正在暗自推算今天的局势,那边慈禧太后接着又问道:“李太师,你的常胜军呢?是否也该削减一下员额啊?”

李明峰心中暗骂:“两年前老子移师辽东的时候,大幅削减员额,当初湘军、淮军一个兵都没有减少,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就和没事人一样,也没看你逼着他们减员。现在他们减员了,你竟然逼着老子减,好事没老子的,坏事处处拉不下我!”

心里是这么骂的,但是老李嘴上却不能直接骂人。李明峰淡淡的道:“回圣母皇太后,曾公既然都肯削减湘军,那我也自然不能落后。曾公占三省之地,拥十万大军,常胜军自然不敢和湘军相比,臣只要直隶和辽东两省可以存兵便可。总兵力也只保有九万,不会再增加了。”

醇亲王奕澴有些不悦的问道:“常胜军现在还不足九万人马,你要保有九万,岂不是还要征兵?”

李明峰连连点头:“正是,还有征兵,填补缺额。”

慈禧太后丝毫不为所动,一点也不着急,悠悠的说道:“李太师,湘军、淮军、楚军都在削减员额,你的常胜军怎么还要增加啊?”

李明峰早非吴下阿蒙,经过这么久的历练,老李的政治手腕也有些水准了。他刚才张狂的表示自己还要征兵,就是想要试探一下朝廷的态度。

结果这一试探,却发现慈禧太后根本不急也不怒,仍然稳坐钓鱼台。这么一来,李明峰反倒有些害怕了,因为李明峰不知道慈禧手中到底有什么筹码,有什么计划,而自己的一切实力基本都暴露在外,敌人在暗,我在明,争斗起来,肯定是自己一方吃亏。

李明峰佯怒道:“当年我削减员额,移师辽东的时候,也没见得大家都削减员额啊。现在淮军、湘军、楚军削减了,反倒让我也跟上,这不是欺人太甚吗。”

李明峰说这话的时候,怒气十足,老李是想给朝臣们一个错觉,让人认为自己只是一个脾气大的莽夫,一个年轻气盛的人。只有让人轻视了,李明峰才能更安全。

太傅周祖培有些不满的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李太师,朝廷让你裁军你便裁军就是了,怎么还在讨价还价呢?”

醇亲王奕澴说道:“哎,太师也是有自己的难处。几万兄弟跟着他南征北战的,要是没有个好归宿,太师也不放心啊。李太师,你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只要朝廷可以做到的,一定会做到。”

倭仁也连忙附和道:“正所谓,臣强主弱,这早晚是要生事端的。削减常胜军,这也是为了您好啊,否则朝中总是有人猜疑太师的用心。”

老李心中暗骂,看来这帮老鬼是早就彩排好了今天的说辞,有的人用朝廷大义来压李明峰,有的人用利益来诱惑李明峰,也有人把话直接讲明白了,敲打李明峰。

老李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慈禧和奕䜣、奕澴这帮人竟然敢老虎嘴上拔毛,还要削减常胜军。不过,他们既然敢逼迫自己裁军,那就必然有所依仗。现在李明峰还不知道朝廷都有什么筹码,也不敢太过强硬,只能勉强应付。

李明峰听了众人的话之后,好似陷入了沉思之中,脸上显现出了犹豫挣扎的神色。思考了半响之后,李明峰才轻轻的叹了口气道:“兄弟们跟了我很多年,南征北战的,功劳也不小。曾公和李大人、左大人都在这,我李明峰也不怕直说。常胜军拥立圣上、剿灭捻子、攻破天京、收复新疆,这一桩桩,一件件的都是大功啊!

朝廷封我为一等公,太师,这等荣耀是足够尊崇的了,但是我手下的人却都是挂着虚职,离了常胜军就什么都没有了。曾公和李大人手下的将领可都是独当一面,位高权重啊,这么一比,我可是对不起我手下的弟兄们啊!

我李明峰一人,就算本领再大,又能怎么样呢?我能有今天,不都是兄弟们流血流汗替我拼杀出来的吗?朝廷想杯酒释兵权,起码得让我手下的兄弟能有个饭碗吧。”

既然朝廷都把话说明白了,李明峰索性也把话说明白了,湘军手下有五六个省份,淮军控制的土地也比常胜军大。常胜军的功劳可不比湘军、淮军小,为何常胜军将领们的权力就要比湘军、淮军的将领小很多呢?

李明峰当然不是在讨要官职,那些官职李明峰还真不是很在意。李明峰这是在拖延时间,老李现在不知道朝廷的依仗是什么,所以想先应付过去今天这个场面,其他的事情,等到下去和龚橙等人再商议决定。

慈禧太后听到李明峰同意裁兵,但是想为自己手下将领讨要一些实权官职。慈禧对此还是表示满意的,这个条件慈禧能够接受:“既然太师大人肯裁军,那就万事好说。今日先议到这吧,众位大人都辛苦了,直接在这吃顿午饭吧。”

慈禧现在也不能立刻说把那些实权官职赏赐给常胜军众将,此事还需要回去和几个大臣们具体商议,所以慈禧先提议吃饭,具体事务先放下。

众臣看到事情已经议完,并且十分顺利,也松了口气,齐曰:“谢太后慈恩。”

此时已经到了晌午,慈禧太后懿旨下达之后,宫女、太监立刻抬上来几十章长条矮桌子,随后又送来软垫,让众人席地而坐。

李明峰和蔡宜群、刘铭传等人坐在一处,老李的脸上虽然挂着笑容,但是心中却越发的警惕了。慈禧、奕䜣、奕澴等人越自信,李明峰就越怀疑他们有必胜的把握。

第三百一十一章 … 密议

午宴完毕,李明峰带着常胜军众将返回了北京太师府。这座太师府就是以前的僧王府,如今归李明峰使用。府内本来有丫鬟、家丁上百人,但是被李明峰赶走了八十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