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名侦探-第3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百五十四章 大唐水师

此时,不仅仅是那些将领看到了风向旗的变化,就连那些士兵也全都真真切切的看在了眼里。

“起南风了,这怎么可能?”

“是啊,冬天怎么会刮南风?”

“我听说书的说过孔明借东风的故事,难道元帅也会法术,所以他借来了南风吗?”

……

人群之中想起窃窃私语之声,所有人都为这神异之事而感到不可思议。

这时,李沧海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诸位将士们,我知道你们都在疑惑,这个时候怎么会刮南风?甚至有人认为是我学着诸葛孔明借来了南风,但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我并不会法术,也没有施法借东风的本事,之所以会刮南风,这是上天给我们的预示!”

“我想,你们都知道,此番前去抗倭,我们只有四万兵马,加上新罗兵马也不足十万。这个数量尚且不够东瀛和百济联军的半数!我知道,你们都认为打不赢这张仗,朝廷派你们是去送死的,但本帅要说的是并非如此!我们能够战胜东瀛与百济联军,也能够带着荣誉,活着归来!”

“你们可以不信本帅,但你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北风呼啸之时,却突然刮起了南风,这不是一人之力所能为也,而是天意!天佑我大唐,天佑众将士!”

李沧海说的慷慨激昂,众将士也都听的激动不已,纷纷点头。

高仙芝瞬间明白了李沧海的意思,他是要趁机激励众人的信心,于是接过话,大声道:“元帅说的是!此乃天降吉兆,预示着我军必定能凯旋而归!天佑大唐,万世永昌!”

没有人怀疑李沧海所说,寒冬之际刮南风,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之事,何况恰巧就在出兵抗倭之际,所有人都认定这是吉兆。

因为,他们都知道,朝廷有令,限他们两日之内赶到新罗。

而今只剩一天时间,就在众人都已经放弃希望的时候,突然刮起了南风,这让他们如何不惊?如何不喜?

没有人不怕死,但他们没得选择,所以他们宁愿去相信这是上天所示的吉兆,保佑他们平安归来。

“天佑大唐,万世永昌!”

“天佑大唐,万世永昌!”

……

一时间,所有人举起兵器,齐声高呼。

数万人的吼声,仿佛一阵阵闷雷,直冲入云霄,在古浪礁上空回荡不休。

“众将士听令,登船,出发!”李沧海厉声喝道。

四万大军立即开始有条不紊的登船,仅用了小半个时辰,四万大军就全部登船完毕。

大唐的船舶技术,已经发展的极为出色,一艘战船能够承载三百余人,而此番他们有五百艘战船,很轻松的就将所有将士全部装完,且并不显得拥挤。

五百艘战船,扬帆起航,在南风的助推之下,浩浩荡荡的朝着新罗方向而去。

大唐的海军不仅规模宏大,且装备也极为先进。为适应不同的作战需要,供分为六种类型舰船。

分别是:楼船,艋艟,斗舰,走舸,游艇,海鹘。

六种舰船作用各有不同,楼船高大,约有三层楼高,装备重弩,抛车垒石铁汁,状如城垒,武器配备齐全,为将船之用。

艨艟则以生牛皮覆盖,两厢开棹空,左右前后各有弩窗,是封闭式的船舰。这种船舰狭长轻便,速度甚快,主要用于突袭、侦查。

斗舰,船上设三尺高的女墙,墙下开掣棹孔,船内五尺又建棚,与女墙齐平,棚上又建女墙,重列战敌,上无棚顶盖覆。前后左右树牙旗、幡帜、金鼓,此战船之用。

斗舰是阶梯级的复式结构,士兵可以梯级排列而迎敌,而划船者则隐于船舱之内,通过棹孔划船。

走舸,则与艨艟相似,但较之艨艟却更加轻巧灵便。舷上立女墙,置棹夫多,战卒少,皆选勇力精锐者,于水面之上往返如飞鸥,是海上的主要攻击利器。

游艇,无女墙,舷上置桨床,左右随大小长短,四尺一床,计会进止、回军、转阵,其疾如风,虞候居之,主要用于指挥调度,和军事侦查。

海鹘,因头低尾高,前大后小,如鹘之状而得名。舷下左右置浮板,形如鹘之翅翼,以助其船,虽骇浪惊天,亦可保持平稳,即便是气候恶劣的情况之下,亦可在江海之上作战。

除舰船之外,海军尚且有着诸多的装备配置。

主要兵器除常用的刀、剑、矛、枪、弓、弩外,亦有绞车弩、拍竿和炮车及配套的箭、石等。

李沧海虽在扬州之时就听李锦晟说过大唐海军的介绍,但当他亲眼目睹之时,仍不免感到异常震撼。

都说大唐国力强盛,连同四海,但他从未想到过,在大唐时期,海军的实力竟然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楼船之上,李沧海和一众将领齐聚甲板船头,研究着下一步行动。

“元帅,末将有一事不明,想向元帅请教。”封常清拱手行礼道。

李沧海看了他一眼,说道:“你想知道,这天为何会突刮南风?”

封常清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李沧海居然能看穿他的心思,于是点头道:“元帅明察,这正是末将想问之事。”

不仅封常清,就连高仙芝和苏海等人都齐刷刷的看向李沧海。

李沧海微微一笑,说道:“其实很简单,要想知道为何会刮南风,只要读通易经即可。一岁十二月,为六阴六阳之象,将六十四卦中的十二辟卦配上十二地支,每个月也就有了相应的卦象。如此一个月一个月过去,到了最后的亥月,也就是如今的十月,卦象也就变成了坤卦。坤,是纯阴的境界。所谓阴极则阳生,所以十月会有个小阳春,这时有几天气温回升,便会刮起东南风。而这个时间正是节气来临的前后三天。现在虽是九月,但今年闰余二月,是以立冬较往年提前了一月,我在来时就已经算好了时日,知道今天一定会出现反常气候,是以才决定调动狻猊军,从海路进发。”

第五百五十五章 新罗恩怨

“原来如此,没想到元帅不仅通晓天文地理,竟还懂得易经玄学,末将佩服,佩服!”高仙芝听闻之后,对李沧海佩服万分。

“本帅也是从家乡一位德高望重的贤者那里学来的,他说这便是诸葛孔明借东风的真正奥义,我也只是依葫芦画瓢,姑且一试,没想到却给我蒙对了。”李沧海感慨道。

“可大人怎能肯定,不会刮东风,而是会刮南风?”封常清不解的问道。

李沧海微微一笑,说道:“同样是那位贤者所说,这一天气候反常,风向同样也会反常。白天会先刮东风,再刮南风,到了夜间就会变成东南风。所以,我才会一直等待。加上狻猊军船舰的动力以齿轮为驱动,航行速度极快,只要借上半天南风,就可以一日千里。到时即便是南风停止,距离新罗也就不会很远,不出意外的话,明天日落之前,就可以准时到达新罗。”

众将士闻言,纷纷惊叹不已,李沧海竟能不动声色的将所有事情都盘算的一清二楚,在众人看来,他无异于就是孔明在世。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难怪元帅如此沉着冷静,原来心中早有谋划。元帅才智无双,末将佩服之至!”封常清由衷地赞道。

经此一事之后,封常清等人对李沧海不敢再有轻视之意,纷纷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借风之事,就算是他们知晓其中真相,在相同的处境之下,也不敢冒然去试。

毕竟,这方法太过冒险,一不留神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况。

敢于行此计划,除了有过人的头脑,更要有不畏死的冒险精神。

而眼前这个他们之前一直轻视的残疾书生,却让他们知道了什么叫智勇双全。

“元帅,咱们只有四万人马,面对东瀛和百济的百万联军,不知您有何良策对敌?”高仙芝此时对李沧海敬佩不已,但想到即将要面对的二十万大军,不禁忧心忡忡起来。

李沧海命人将地图打开,随后在地图上仔细看了起来。

虽说这地图不像他前世所知的地图那般精良,但作为行军地图,对重要城池和山脉走向都做了明显的标注。

大唐时期,朝鲜半岛被瓜分成三个国家,分别是新罗,百济和高句丽。

三国之中属高句丽国势最大,一味的妄图吞并新罗。

隋时,隋炀帝多次对高句丽用兵,但皆因将士不熟海战而屡次战败。

唐初,高句丽再次对新罗用兵,新罗转而向大唐求救。

尔时,唐高祖李渊本不予理睬,但经大臣进言,说新罗乃是大唐属国,乃商周时期萁子之后所建,与中原犹如太阳与列星,不可轻言放弃。

唐高祖李渊同意进言,遂派遣大臣前去和解两国,不想高句丽竟仗着强大的海军,不将大唐放在眼中,还将前去安抚两国的使臣给杀了。

李渊大怒,立即着重兵前往,发誓要灭掉高句丽,这一打,便打了数十年。

唐高祖甍逝之后,唐太宗李世民继承高祖遗志,大力培养海军,对高句丽连连用兵,甚至为了踏平高句丽而数次御驾亲征。

可惜,未等踏平高句丽,唐太宗就驾鹤西去,这踏平高句丽的责任又落在了唐高宗的身上。

而到了高宗时期,大唐海军不仅在人数还是战力上都有了大大的提高。

唐高宗子承父志,派遣名将率领九大潜龙军前去攻打高句丽。

这一次,高句丽终于见识到了大唐海军的实力,大唐仅用四百余艘船舰大破高句丽千余艘船舰,杀敌过万,俘虏更是不计其数。

至此,高句丽亡国,大唐在朝鲜半岛设五大都护府,并由新罗辅佐管理。

这时,可以说新罗的国土面积,已经达到了朝鲜半岛的三分之二。

而百济国,则因在大唐与高句丽的战争之中保持中立,得以偏安一隅。

但百济并不像表面上那般老实,而是同样的富有野心,只是百济国势微弱,所以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

果然,最终被百济等到了时机。

东瀛妄图借道朝鲜半岛进攻中原,却被新罗拒绝,而百济则趁机向东瀛示好,并与之展开合作。

百济不像东瀛有想要吞并大唐之野心,只要朝鲜半岛足矣。

双方各取所需,自然就变成了一丘之貉,而阻碍在他们面前的,则正是大唐属国新罗。

据说此次东瀛和百济联手甚是突然,新罗尚未得到消息,就被联军以迅雷之势,连续攻下九座城池。

毫无准备的新罗,顿时被打的措手不及,而东瀛和百济联军则势如破竹直往新罗都城杀去。

“如今,东瀛和百济势如破竹,兵分两路共同围攻新罗都城,从人数上我们就有着很大的差距,硬拼怕是不行。”李沧海盯着地图,仔细想了想,问道:“从百济到新罗,大约有多久的行程?”

“百济与新罗接壤,但若说起都城,双方之间约有三百余里,行程倒不怎么好说,末将来之前,曾找去过新罗与百济的商人询问过,若是放在平时,陆路只需三天时间,而水路则更快。但如今双方战火重燃,这行程怕是还要推迟数天。”高仙芝沉声道。

“百济国共有多少兵力?”李沧海想了想问道。

“百济是个小国,高句丽被灭之后,高宗皇帝曾对百济下过禁兵令,不许百济兵力超过五万。但这些年,百济却在暗中发展势力,如今算来百济的总兵力应该在十万左右吧!”高仙芝说道?

“十万?”李沧海眯了眯眼睛,沉吟道:“百济为了攻打新罗,出兵八万协助东瀛,也就是说,如今百济国内只有两万左右的人马了?”

“确实如此。”高仙芝回道。

李沧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