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说参同契-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乾坤像蛋一样打破了。

坎离交  回乾坤

“自乾坤破为坎离,性情之用着”,乾坤的阶段接近形而上道体,一个完整的生命,出生后变成婴儿,后天的知识开始以后,乾坤破了,完整的蛋分裂了,《易经》则以坎、离代表。“性情之用着”,性情的作用就是很显著了。“而性命之体隐”,此时自己生命上的“性”和“命”反而搞不清。“顺之则为凡矣”,情欲的冲动就向下流,不能回转来升华,只有向下顺流而去,就是凡夫。凡夫在道家及佛家都是通用的,凡夫就是一个凡人。

“惟坎离复交为乾坤”,我们修道的工夫就是做工,但是做工要有工具,要把生命返回到本位的功能,挽回后天生命,慢点老,慢点死,用什么工具呢?其他道家传的守窍等等,那还是在肉体上搞,没有用。要真知道如何把后天的性情归到所谓坎离交,才是正途。坎离交了以后身体内部发生乐感,就恢复到青春期,拿医学来讲就是青春腺的作用。可是青春腺一发动就变成欲望向下流走了!所以要把这些回转来,把后天的性情合,坎离交,变回乾坤,变成先天的天地作用。究竟用什么工具呢?就是用自己性情这个作用。性是知觉之性,见闻觉知,灵知之性;情就是七情六欲,是身体内部一股力量。

譬如我们现在坐在这里听课,脑子思想这股力量,这个知觉很清楚就是性的作用。情呢?心理上身体内部的变化,舒服不舒服的感受,都是情的作用。这是不同的两种作用,普通人分不开。有时我们情绪不好要发脾气,或是郁闷看到什么都悲伤难过。但是自己那个性,理性,告诉我们,何苦呢!不需要发脾气,但是却忍耐不住。忍不住就是情的作用,理性没有办法控制这个情的顺流而去。理性虽不要这样,但情不会听性的,不会听你理性指挥的。这股力量大得很,所以他们难以结合,若能结合的话就不得了啦!所以修行人不管学佛或学道,理智晓得要空,谁能够空得了!普通讲修养都晓得要修养到心平气和,但到时却非要发作不可。想要气定,那是书本上理论而已,情一来了,自己什么也做不到。所以道家把“情”画只老虎表示,像吃人似的;把“性”画条龙,表示性无常,变化莫测,有“神龙见首不见尾”这个作用。道家经常讲要“降龙伏虎”,尤其后世的道家,更注重人类性欲的需要,冲动,形容是猛虎下山!这老虎如果降不住的话,什么都完了。

不要认为性和情这两样东西是坏的,若善加利用,修行还得靠这两个东西才能回转来。“因性情之用,以还性命之体,逆之则成圣矣”,利用性情,才能回到先天性命的本体,逆转回去升华,逆之则成圣人,得道的仙人或佛都叫圣人。“至于后天坎离中,又分体用”,他为什么那么啰唆呢?这是生命的科学,一定把理论搞清楚,把定律都要记得,才可以到实验室去实验。不懂理论光去做是不成的,所以他把原理一层一层给我们讲清楚。

配合日月行度修行

后天坎离又分出来第三重,有体有用。什么叫体用?譬如一杯茶,水和茶叶是它的体,等于性与情,把这两种综合拢来就变成茶了。所以坎离内有体有用,体就比较接近形而上了。“以真阴真阳为体,体属水火”,体的作用在生命就属于水火的作用,水火就是身上的血液、口水、精液,包括男性的精虫、女性的卵子、荷尔蒙等都是水,火就是生命的暖流,生命的热力,所以真阴真阳到了后天就属于水火。

“以两弦之气为用,用属金木,不可不辨”,道家理论牵涉很广,阴阳、五行、天文、地理、《易经》,很多固有文化把它兜拢来。上弦是每月阴历的初八、初九,月亮刚刚像弓弦一样平;下弦就是下半个月,二十二、二十三这个阶段。

怎么叫“两弦之气”呢?这个气最重要,我们普通讲气候,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七十二个候,这个太阳的行度,是太阳的作用。这“两弦之气”同我们修道有关系,“以两弦之气为用”,是说太阳、月亮、地球之间有这么一个作用。道家拿这个现象,说明我们身体内部气血形成的法则,同天地的法则一模一样。“两弦之气”,上半月代表阳气上升,下半月这个月亮慢慢由圆变缺,代表阳气的下降。这个作用就同我们气血的成长有关系,研究这个就要参考朱文光博士翻译的《生命的神光》。像人的犯罪行为,与情绪作用、月亮的出没、潮汐的涨退都有关系。大部分的人早上起来头昏昏的,上午都没有什么精神,中饭吃过,或午睡或不睡,到了下午三四点以后精神来了,到了晚上夜猫一样不肯睡觉,阴阳颠倒。这个就是金木两气的作用,气血的作用。因此有些修道的人,就与太阳月亮行度的时间配合起来修,认为借用这个宇宙物理的影响进步更快。这个说法有些道理,当然不是完全的道理。所以学佛的人也要知道,佛教讲每个月哪几天要吃素,什么初一、初八、十五等等,为什么这些日子都是以阴历计算?其中有一个阴阳的法则在内。一般只晓得这是菩萨定的,这个菩萨是大科学家,知道某种事在某个节气时,接上这个气就变了,就是这个作用。

第六十四讲

生命中阴遮住阳

一阳回转须小心

汞是念  铅是气

玉液还丹如何吞

生命中阴遮住阳

刚才讲到人体这个生命,“以两弦之气为用”,这个“用”的现象由哪里出来?“用属金木,不可不辨”,肺气(金)同肝脏(木),一定要搞清楚。“乾属太阳真性,本来寂然不动,只因交入坤中一阴,性转为情,遂成离中木汞。”这个乾就是先天,生命的本来,代号乾卦,像天体里这个太阳一样,它永远光亮,是太阳的真性。我们的自性本来清净,也就是乾的本性本来寂然不动。这个本性受了交感,什么交感呢?“坤中一阴”,这个阳受了坤中一阴的干扰,也就是阳电能受了阴电的干扰,两个一交感起了变化,“性”一转就为“情”,就是后天的情绪,七情六欲。这样一来现在第三重,这个生命“遂成离中木汞”,转为离中木汞,就是心脏部分同肝脏部分。

有了后天生命以后,“自此阴精用事,离光顺流向外,恍惚不定,有流珠之象”。说了三四层的道理,一层一层把它剥开来说。现在讲到现有的生命都在“阴精用事”,没有阳,因为真阳被阴盖住了。佛经也这样讲,把人体的生命称做“五阴”。《心经》上说“照见五蕴皆空”(蕴就是阴),所以要还回纯阳之体,回到本性,明心见性成佛。但是没有修道,就不可能照见“五蕴皆空”。“阴精用事,离光顺流向外”,这个离就代表太阳,代表心光,也就是刚才讲神光外流。所以我们这个思想神光永远流散,佛家就叫做“有漏之因”,都漏失掉放射掉了。因此我们精神、思想、情绪“恍惚不定”,始终不能宁静下来。

《参同契》的原文第一句“太阳流珠”也就是这个意思,用了那么多一层一层的道理,把这一句话给我们说明清楚。我们这个元神,如太阳放射的光明一样,永远有“流珠之象”,永远向外放射。修道主要把元神的神光收摄回来,凝定住。但是这个神光凝定不住,你收摄不回来。等于男孩,到了少年时期,发疯似的到处乱跑,除非给他讨个太太,有个家把他拴住。人体这个生命的道理也是一样,这是第二层的道理。

“乾既成离,其中一阳,走入坤宫,坤属太阴元命”,这个本性的生命乾卦,变成后天的思想神光,离卦代表太阳,永远在放射。这个阳能走入坤宫,坤就是阴。拿身体来讲,肚脐以下,大肠小肠这些地方都是坤。“坤属太阴元命”,是生命本能,从下面爆发的。得到上面太阳的光明相照,地球吸收太阳的热能到地心,慢慢又上升培养一个新的生命出来。

一阳回转须小心

所以“既得乾中一阳”,回转来阳气上升了。这是理论,真修道的人,当你刚刚达到阳气充满,上升升不上,下流很容易,所以想回转非常难。如果“命”能回转来,“转作性”,“遂成坎中金铅”。坎属水,像水银,一碰到铅,不流走而凝定下来了。“此点金炁精华,只在坎水中潜藏,杳冥不测,有金华之象。”所以平常这真阳潜在下面坎水中,自己也不觉得。普通人睡醒了,精神够了它就发动,发动以后就流走了,冲动起来变成白虎下山就完了。此时如能回转,不配上后天之情而使之升华,就对了。一般道家所谓这个回转向上,在身体内部起的作用,也与天体上日月的行度流转一样。所以全身十二个经脉,奇经八脉,处处都有感觉在走动,初步是有这个道理。

但是用后天意识故意去引动,或者吸一口气去做气功,把他提过来从后面转到前面东转西转,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有些人说这样打坐也有些益处,我们叫他静态运动,其实是用意识在那里转动。真正道家所讲“一阳来复”是真阳的回转,不是用意识引导,只是跟着看它自己怎样变化。所以不是去加,是不增不减。等到下面这一点发动,这点真气的精华,平常只在北方,下部就是北方,“杳冥不测”,看不见摸不着,无形的,“有金华之象”,来的时候会发光动地。

“离中灵物,刻刻流转,本易走而难捉,捉之愈急,去之愈速。”再回转来将我们这个元神变成思想,脑的意识,“离中灵物”,这一点思想灵光,见闻觉知之性,一分一秒都停不了。这个思想都向外放射,“刻刻流转”,本来很容易漏失掉。“易走而难捉”,所以一般人打坐、修道、学佛想定下来,想把思想念头控制定下来,越控制越糟。“捉之愈急,去之愈速”,你越想抓住,它跑得越快,没有一个思想念头可以抓住。所以你打坐、念佛、修道,想心念静下来却做不到。尽管在这里守窍,守了半天还不是在那里乱想了半天!没有真正专一宁静。所以“离中灵物,刻刻流转”,它的本性像太阳流珠放射不停,你越抓得紧它跑得越快。想念头清净,怎样才能清净?气住了,下面真气发动上来,坎离相交,就像男女两个结合一样,才能清净。

“赖得坎中一点真铅”,全赖坎水,北方的精气发动,“逆转以制之”,不是顺流向下,变成欲念跑掉,而是真正逆转。一旦升华以后念头自然清净,后天的妄念自然没有了。但是我要告诉诸位,有些学佛修道的年轻人,很容易碰到这个境界,但是他觉得那时脑子没有什么思想,也没有什么动心,反而害怕了;因为害怕,脑子又开始灵光起来,思想又来了。可惜这是道理不懂,所以到那时候他也没办法。其实那时正是进入混沌阶段,好像脑子都没得用,因为你虽然很清楚,可就是不习惯。平时我们的思想乱跑乱用习惯了,等到生命这个现象回转来很凝定了,他不晓得这是生命新的结合,是定境,反而认为这是毛病。所以道家有两句话“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那么少。大家每天学佛修道多热诚,包括我自己在内,我说到现在还没有看到过一个成功的,是难!

汞是念  铅是气

“真汞一见真铅,才不飞走”,那个爱流动的心念,道家的比喻叫“真汞”。所以刚才我们讲正统道家,只有四个字:神凝气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