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说参同契-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送他一个东西,用带子绑在肚脐上,绑在腿弯里,血压就降下去了。是个什么呢?我说是我炼了六十年一甲子才炼出来的,他就当宝贝一样。后来我告诉他实话,只是一百块钱仙丹而已,就是吸铁石。吸铁石用得好是药,还可以止痛,但是你要晓得分量,如果是一点点痛,一大块吸铁石摆上去要命啦!不可以。人体里头同南北极一样,也有磁场,所以这些神仙炼丹,吸铁石都用得上。吸铁石是很有用处的,古代万一缝衣服的针头断了,进到血管里,这时候用吸铁石把它倒吸出来。还不止如此用处,还可以碾成粉有其他用途,也有镇定作用。

我们上古的物理数据很多,可是一般人,老祖宗的东西既不看也不懂。所以这些石胆、云母、矾、磁石也都是药。明代李时珍是大医生,也是大药物学家、医理学家,花了三十年工夫走遍全国亲自实地调查,把中国木本、草本、矿物质、动物的,统统都研究了。他这本《本草纲目》是世界公认的名著,你们要好好念,里头有很多的宝贝,很多的偏方,任何一根草一味药,配合治病都有很多的用处。他花了一辈子的精神,著书传世想救人的,道家要紧方子的作用,也大部分收录进去了。

外丹不是真丹

“硫黄烧豫章”,硫黄是药,也是毒药,豫章即樟木,江西豫章出产硫黄,更盛产樟木。“泥汞相炼飞,鼓铸五石铜,以之为辅枢”,泥汞就是水银,还有铜等等五金八石在炉子中锻炼熔化成粉,再把这个粉炼成了丹。我们中药叫冶炼,冶炼又叫飞,把固体的东西化成粉,很轻微,都没有形状的,才可以慢慢把它炼成丹。可惜外丹在我们中国失传了,外丹比内丹还难炼,假设外丹真炼成功了,这么一点点吃下去你就不要打坐了,你就成仙了,不成仙也成癫啦,癫了就是疯了!这些是批驳外丹不对。

“杂性不同类,安肯合体居”,这些药物性能有时是矛盾,相反的,以五金八石来锻炼固然成了丹,仍是一个物质的东西。我们的生命不完全靠这个外物质,所以“安肯合体居”,吃到肚子里也没有用;就算吃了吸收化掉的话,同我们这个肉体不是同类,也没有用。大家研究外丹“千举必万败,欲黠反成痴”,所以很多皇帝也炼这个外丹,是雇人去炼,都不成功,炼不成仙。“稚年至白首,中道生狐疑”,从年轻开始学道,学到头发都白了,炼到一半自己都不敢相信了。“背道守迷路,出正入邪蹊”,他说这个是背道,不是正道,外丹走到迷路去了,改正归邪了。

“管窥不广见,难以揆方来”,他说他们的眼光太小,道家的学识也不够,在一个竹管里看天地,所以识见不广,不知道这个丹究竟是什么。“侥幸讫不遇,圣人独知之”,他说一般修道之人,都有侥幸心理,所以禅宗祖师骂人:“你想悟道,先去掉偷心。”什么叫偷心呢?是偷巧、不老实、不按部就班、玩弄聪明。据我所了解,一般人学佛修道都犯偷心,都偷巧,偷巧也就是侥幸。“老师,你告诉我吧!”好像听了就会。真的告诉了你,你也不会,没有用。

这一段我们再把朱云阳祖师的批注念一念,“此节,端破炉火之谬,言一切有形有质者,皆非同类之真也。”真丹是无形无相的,这个要注意了,一般修炼神仙丹药,硬是以为八卦丹、维他命一颗下去就对了,其实真的丹是无形无相的。“欲炼还丹”,把生命拉回去返本还源叫还丹,“必须采取药物”,必须要采长生不老之药。这个不老之药,就是我们生命当中“一性一命,本先天无形之妙”,也就是性跟命。老实讲我们中文讲了半天性命,禅宗把明心见性视为目标,但是心是什么?性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道家偏重于修命入性,可是命是什么你也找不到。你说丹田是命,有人肠子开了刀,肾割了一个也活着的,所以命不全在这有形上面。讲到开刀,很多朋友很怕,我说,胆子大些,开吧!有人听进去了,开完刀多活几年蛮舒服。有时开不好,那个命该死,中西医药都毫无办法。所以我经常跟学医的同学讲,你以为医药可以救人吗?医生医药如果真正可以治病的话,世界上就没有人死啦。医药尽管发达,人照死不误,这个命不是药物可救的,命该死谁也没办法。

烹炼  温养  变化

所以一性一命“喻为铅汞,迥非凡砂水银”,道家把性命比喻为铅汞,所以“欲炼还丹,必是安炉立鼎”,修炼还丹,先要安炉子。炉子比喻我们这个身体,也就是鼎。“药物入炉”,要把药物投到炉子里,“用先天真火炼”。道家这里又来瞒人啦!这个先天真火哪里找呢?“喻为炉火,迥非烧茅弄火。还丹工用全资火候”,并不是用柴来做炼还丹的功用,我们修道修长生不老打坐的工夫,最重要是火候。

火候是什么?等于我们炒菜一样,同样的菜,每人都会做,个个味道不同,就是火候问题,厨师的手艺就在火候。有位同学请我到西餐馆,据说是国际上最有名的厨师,切了一片牛排很薄,我一吃,那真好!那就是火候。修道火候很难,当静时要静,当动时要动。你老是坐着,念佛啊打坐啊练工夫啊睡觉啊就能成仙吗?算不定就把你睡死了,得了睡病,没有动工还不行呢!反之,你老是练气功运动也不行。所以“还丹工用全资火候”,这八个字要特别注意。

“始而烹炼,既而温养”,开始做工夫是猛烈的,等于我们煮饭开始要大火,差不多要煮好的时候要细火温养。“终而变化”,温养对入定很容易,至于如何求变化就太难了,这是三个阶段。我们注意,修道家神仙还丹的工夫,全靠火候。开始第一步大火,到了相当的阶段要文火是第二步。这两步都做到了,第三步你不懂了,就是怎么求变化。变化难了,也同做菜一样,本来要半斤肝,你只有三两也做得成功。有一位朋友很会做菜,随便什么,在锅里滚两下拿出来就好吃。这个中间变化之妙,修道也是这样,这是讲原理。这三段工夫完成了,修道还丹,“一粒圆成,脱胎入口,喻为伏食”,在我们这个生命身体上修炼做工夫,做到了凝结就成功了。所谓凝结,道家叫做结丹,佛家讲得定,所谓正定的三昧,那是真正得定,不是打坐闭着眼睛叫入定!真正到那时候,“一粒圆成,脱胎入口”,那硬有吞下去的那个情况。说情况也不对,没有话可以形容,就是那个样子,叫做“伏食”,脱胎换骨了,“迥非服饵金石”,并不是吃外药。

“然而金丹大道,万劫一传,兼且世人福薄,难逢真师,往往多流于伪术。”道家认为,你没有这个根骨,不是这个根器,没有这个身体禀赋,不能成道的,修死了也没有用。只有这一辈子种善根,修一切万善的功德,再投胎来,才可能培养出来这个根骨。

第四十八讲

笨人迷外丹

祖述三圣章第十三

《易经》生生不已的道理

火龙真人的自白

还丹法象章第十四

如何才能还丹

金丹的真种

笨人迷外丹

我们继续朱云阳祖师的批注,“有等狂夫,自负高材博学,不求真师指授,妄认己意,传会丹经”,自认见解高的狂妄之士,不求明师指导,妄自牵强附会解释,“遂以凡药为铅汞,以烧炼为炉火,以服饵为伏食,既不识端绪,又不知度量。于是广求五金八石,杂用三黄四神”,现在很多人都吃四神汤;三黄是黄连、大黄、黄芩,清热泻下药。“既非本来同类之物,安肯合体成丹?是犹认鱼目以为珠,望狐兔以生马也。此等伪术,势必万举万败,白首无成。”不是同类之物,永远修炼不成的。“小则耗损资财,大则丧身失命”,搞得不好会为此丧命。“似黠而实痴,当疑而反信。此为守迷背道,出正入邪,不肯自己认错,转将错路指人,遂以管窥蠡测之见,著书立言,贻误方来。”古人著书,尤其道家佛家著作很慎重,轻易地写罪过很大,贻误各方,“塞却后来途径,瞎却后人眼目”。

看到这一代教育的发展,印刷的发达,很多文章,令人看到害怕。我一辈子不敢轻易下笔,所以我亲自写的东西很少,因为一字之差就很严重啊!所以我常常开玩笑,现在真要出一个秦始皇来烧书才好,有许多书都该烧,实在没有用,都是污染。“以至人法眼观之,无半点是处,此辈尚不觉悟,方且欲侥幸于万一,岂不谬哉。”在得道的人眼中,都是谬误,这些人自己还认为已经得道,可以流传,很严重啊!果报不可思议。

“首章指出两弦真气”,这一节是结论,“次章独揭先天金性,三章纔(音才)说三性会合,直到还丹入口,位证真人,伏食之旨,已无余蕴矣。”道家的秘诀,他说在《参同契》已经完全传给我们了。“但世人惑于旁门烧炼之术,往往假托伏食,而实非同类之真,故此章重言以破其迷。吕公警世诗云:不思还丹本无质,翻饵金石何太愚。引而不发”,吕纯阳祖师告诉我们,修炼神仙还丹的大道是无形无相的东西,一般人爱服外丹是太笨啦,他说这个引而不发,吕纯阳祖师还没有完全讲完,“其即仙翁破迷之意乎”。

祖述三圣章第十三

若夫三圣,不过伏羲。始画八封,效法天地。文王帝之宗,结体演爻辞。夫子庶圣雄,十翼以辅之。三君天所挺,迭兴更御时。优劣有步骤,功德不相殊。制作有所踵,推度审分铢。有形易忖量,无兆难虑谋。作事令可法,为世定此书。

素无前识资,因师觉悟之。皓若褰帷帐,瞋目登高台。火记六百篇,所趣等不殊。文字郑重说,世人不熟思。寻度其源流,幽明本共居。窃为贤者谈,曷敢轻为书。若遂结舌瘖,绝道获罪诛。写情著竹帛,又恐泄天符。犹豫增叹息,俛仰缀斯愚。陶冶有法度,安能悉陈敷。略述其纲纪,枝条

见扶疏。

《易经》生生不已的道理

现在回到《参同契》第十三章,这一章后人叫做“祖述三圣”,三位圣人。朱云阳真人说,“此章言祖述三圣之易,以阐明大道也。”要修道必须要通三个圣人的《易经》,这个三圣是伏羲、文王、孔子。“若夫三圣,不过伏羲。始画八卦,效法天地”,《易经》的道理是宇宙生生不已,宇宙是常在的,常在叫做生生不已。我们老祖宗伏羲得了道,效法宇宙生生不已这个法则,构成了一个公式,让我们认识它,就是《易经》的法则。“文王帝之宗,结体演爻辞”,文王把伏羲画的八卦加了卦辞;文王的儿子周公,接着父亲著了爻辞,把功劳归到文王。

“夫子庶圣雄,十翼以辅之”,这是讲孔子著十翼,翼是翅膀,就是《易经》的翅膀,也就是说有十种著作。“三君天所挺,迭兴更御时。优劣有步骤,功德不相殊”,由伏羲到文王到孔子,虽然了解的深浅有所不同,它的功德流传后世是一样的。“制作有所踵,推度审分铢”,中间的秩序,一分一厘都没有差。但是学《易经》这个法则还容易,“有形易忖量,无兆难虑谋”,有形相八卦的道理,还算易懂,可是“无兆”是形而上的道,就难了解了。

火龙真人的自白

“作事令可法,为世定此书”,这位丹经鼻祖魏真人,他不敢乱著书,但是为什么要写这部丹经呢?是留给后世人修道不要走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