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说参同契-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雷,一大声震动,就震开了,是有这种现象。

所以“上闭则称有”,开始了我们后天的生命。修道是“下闭则称无”,下面关闭了,精气神不漏,不向下走了,叫做“无”。不是没有,而是空灵了,还归于空无。所以“无者以奉上”,下面的作用不再起了。在佛家也有很多的说法,起码是“马阴藏相”。伍柳派非常注重这个,“马阴藏相”没有什么稀奇,练气功的人也做得到,练童子功的人也做得到。“马阴藏相”不要乱练,过分练气功,会睪丸收缩,那不是“马阴藏相”,而是一种病态,搞不好最后还要开刀,或者摄护腺(前列腺)这些地方都会出问题。真正“马阴藏相”是个什么样子,也不要乱去猜想。

总而言之,如果讲“马阴藏相”,那是外表,实际上“下闭则称无”,就是下面完全无漏,顶门重新开了。“上有神明居”,从顶上开始,老实讲学密宗的人,到了这个境界,才真正叫做灌顶,不是像现在铃子摇一摇,拿个瓶子装水倒一倒,就算灌顶。天主教叫洗礼,这都是同一个系统下来的。这个时候是入定的境界,岂止光明,而且霞光万道。不到那个境界不要去幻想,幻想不但没有霞光万道,反而是神经万年。换一句话说,是顶门的脉打开了,这就是气脉问题。我们说任督二脉、三脉七轮都打开了,就是到了这一步的境界,这个时候肉体上是气住脉停的现象。

道家还有一个秘诀,张紫阳真人说的:“一粒金丹吞人腹,始知我命不由天。”就是道家所标榜的“万化在手,宇宙由心”。这个丹药不是用嘴巴吃,这是道家的隐语,是另一个口,哪里呢?就是上窍这里。现在我公开讲了,反正我也没有道,我也不是神仙,让你们年轻人去修吧。也许你们修成神仙,将来你能帮忙拉我一把也不错。天元丹从顶上下来这个时候,古人当它是不传之秘,我觉得没有什么,这可以明讲,一般人就算晓得也做不到。

上下气平衡文换

注意下面一句话:“此两孔穴法,金炁亦相胥”,上下互用,这个是火候了,很难。你们做工夫做到头昏、头重,还谈不到这个境界。气向上行,就会有头昏的现象。你们问经常头痛怎么办,我说把脚扭一扭,是“其治者在下”的道理。因为那不是真的气上来,是虚的,你元气没有上来,头轮的气脉打不通,很胀。你去量血压并不一定高,反而是低血压,那是气上不来的原故。所以我经常笑现在的人是科学迷信,我不量血压,也不检查身体,因为我活到这个年纪,用了几十年很够本了。即使检查出来,有个不好怎么办?不好也是死,好也是死。已经晓得最后是这么一件事,所以懒得去麻烦检查。

血压跟着气候、情绪都在变化,气候湿度太高,大家这几天就感觉沉闷。注意现在是阴历五月,干支是午月,湿度高,人就容易昏沉爱睡,那是因为阴气刚刚萌芽。这个时候有些人觉得难过,我说这个时候最容易死人的,早晚气候不同,血压不同,情绪心境好就高兴,也许血压就高。有些人还买一个血压计放在旁边,进来量一量,出去量一量,活得好辛苦啊!就合了老子的话:“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如果能不为这个身体忙,还会有什么痛苦呢?

但是上下这个气,随时要交换的,所以我常常问,你怎么醒来怎么睡着的?这与两个气都有关系。这两个孔穴要想打通,“金炁”必须平衡,金也不是元气,西方属金,金属白色,“金炁亦相胥”就是要平衡的意思。我经常问人,你们天天讲任督二脉通了,通到哪里去了?你转河车转到什么时间为止?都答不出来!修佛家止观法门修数息的,坐在那里已经数了几十年,我说学会计都比你高明,你在那里数下去干吗呢!“一数二随”,你数了以后,觉得呼吸跟心念一配合,就不要数了,接着是随息的方法。所以一般人修道,至少在我这个不修道的人看来,是蛮可怜的,古人叫做“学道之愚”,被道骗了。其实道也没有骗你,自己被自己骗了。

性命与祖炁

这几段,朱云阳祖师批注得太好了,诸位学道家的,不要轻易跳过去。现在我们花一点时间念一念:“此节,指两窍之妙用也。大道,非一不神,非两不化。”这是道家的中国文化,一定要达到专一,那个神灵境界才出来,这是讲道的体。道的用呢?“非两不化”,就是阴阳二气。“上章云,一者以掩蔽,既明示人以得一矣,然而掩蔽之妙,其体则存乎一,其用不离乎两。盖金丹妙用,只在后天坎离。”有了生命以后,“坎离妙用,不出先天乾坤”,坎离也好,乾坤也好,都是代号。他现在讲,“究竟只是性命二字”,只是两个作用而巳,一个性一个命。“性者,先天一点灵光,真空之体也”,一念不生全体现谓之性。“其体,圆成周遍,不减不增。在天,为资始之乾元”,拿宇宙来讲这个自性,名称不同,引用《易经》资始的乾元就是万物靠它。“在人,便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拿人来讲,他说是乾卦之体。“故名上德,此中本无一物。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是引用百丈禅师的话。“若从意根下卜度推求,便失之万里”,本性的东西你用妄想分别心,用意识心来求,就不对了。“盖性本天然,莫容拟议”,讲它空也不对,讲它有也不对。“直是觅即不得”,你要找一个明心见性就错了。“故曰,上德无为,不以察求”,就是讲性命双修这个性。

“命者,先天一点祖炁”,“祖炁”是父母生下就带来的,所以胎儿在娘胎里也在呼吸,不是靠鼻子是靠脐带,一切都通过母亲的呼吸,也是通过脐带活着。一出娘胎,脐带剪断了以后,就开始靠鼻子呼吸了。这个脐带也是上闭下闭的道理。“先天一点祖炁妙有之用也”,这一点就是佛家讲真空妙有。“其用,枢纽三才,括囊万化。在天,为资生之坤元”,在《易经》是属于坤卦大地。“在人,便是因地一声时,立命之根”,人出娘胎时胞衣打破,因的一下,小孩出来,然后脐带剪断,鼻子开始呼吸,这是命根开始,“故名下德”。

“其中元炁周流”,所以密宗、道家,真讲修气并不是修呼吸之气!也不是精虫卵脏的精!就是这“先天一点祖炁”,那个生命的功能。这一点电能的充沛,“潜天潜地变现无方”,无所不在,也无所在,在身体内部你找不到。“若向一色边,沉空守寂”,色就是指身体,你如果在身体上找,守什么上窍、中窍、下窍,“便堕在毒海”,你就中毒上当了!身体任何部分都没有它。

“盖命属有作,不落顽空”,你如果只想空,以为是道,不晓得修命功,身体上的变化也不懂,那你白修一辈子!佛家道家叫这个为“顽空”,你修了没有用,跌落顽空。“一息不运即死”,这个息不是气,这个元炁一下不转动,就停摆了。“故曰,下德为之,其用不休”,源源不息,永远生生不已而来。“上闭则称有者,坤入乾而成离也”,这个坤卦代表这股气,就是命功的成就,气脉成就了,到达自己真空之性出现。“先天之乾,本是上德,只因坤中一阴,上升乾家;阳炁从外而闭之。所谓至阴肃肃,出乎天者也。乾中得此一阴,性转为命,感而遂通,遂成有为之下德矣。”所以慢慢你们坐得好了,自然会恢复胎儿那个呼吸。所谓密宗的气功,什么九节佛风、宝瓶气,都是勉强的方法。不用勉强的方法你打不通气脉。打通了以后,最后恢复到胎息,鼻子呼吸停止了,恢复到胎息,像胎儿的呼吸一样,下丹田自然呼吸啦!到这个时候,女性恢复到十几岁以前的身体,男女一样,没有差别。

一升一降的法门

“人但知离体中虚,便认做真空”,一般人只晓得打起坐来,心里头空空洞洞,认为这个是空。“不知这一点虚处,正是真空中妙有”,真的一念不生全体现,你认为是空,这个不是空,是有。“唤作无中有”,“无”里的真空中妙有。“下闭则称无者,乾入坤而成坎也”,先天本性到了后天,身体上变成后天的坎卦,坎卦属于水。“先天之坤,本是下德。只因乾中一阳,下降坤家,阴炁亦从外而闭之。所谓至阳赫赫,发乎地者也。”这个时候你是内外一片光明,“至阳”怎么叫“发乎地”呢?从“下德”修起,身心气脉打通了,气住脉停充实了。所以我常常告诉本院出家的同学们,释迦牟尼佛高明,教修白骨观,从脚趾头观起,就是这个道理。佛不给你们说穿了,要你们自己懂得。“坤中得此一阳,命转为性”,恢复到本来真空。“寂然不动,依然无为之上德矣”。

“人但知坎体中实;便认做妙有”,一般人修道只要下丹田一充实,念头都不敢动,生怕这个东西跑了。“不知这一点实处,正是妙有中真空,唤作有中无”,所以念一空了,这个气体自然充实。“坤中既受乾炁,还以此点真阳,上归于乾,是谓反本还原,归根复命”,到达这个境界修道,“自是先天神室中,产出一点鄞鄂”,鄞鄂是城墙一样,筑了一个范围。有了这个范围,外面打不进来了,里面也打不出去了。“是为万劫不坏之元神”,真空妙有修到了,你说它空吗?是有的;有吗?是空的,这个就是“丹头”。

别的道书上不是这样说的,这个灵丹一点,点铁成金,就是这个东西。这个修成了是万劫不坏的,身外有身都是这个来的。“故曰,无者以奉上,上有神明居。神明之妙固,全在中黄正位。”中黄我们以前解释过的,在有形的身体上是中宫,也可以说是青春腺的这一部分。人年纪大了,不管男女,青春腺已经死亡,所以身上的乐感就发不起来了。“中黄正位”,有形的如此;无形的“中黄正位”是归到坤体,一念不生,绝对清净。“然非坎中真金之精上升,离中真水之炁下降”,上下两炁降升而来,所谓上从天而降,下从地而升,就在中黄这个之间,“有无互入,两者交通成和,神明亦何自而生耶”,所以上下要交。

那么密宗呢?在座有几位法师学过密宗的,你们就知道,往生法跟药师佛长寿法,必定要连起来修,也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往上升,一个往下降,讲穿了就是那么一回事。所以学术上说,究竟密宗是由道家传过去,还是道家由密宗传过来呢?这是人类文化的大问题!埃及、印度、中国这三大东方文化究竟的关联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很大了,连画符念咒,也有很多相同的,修道的方法也相同。现在懂了这个,就懂得往生法与长寿法为什么要合修。所谓不死之法还不是这个,等我哪一天高兴了,再慢慢告诉你,反正同这个有关系的。

所以《参同契》上说,“故曰,两孔穴法,金炁亦相胥”,无形的即坎离两卦,有形的我刚才也跟大家讲了。“两孔穴即坎离两用之窍妙,所谓元牝之门,世莫知者也。”这一段讲完了。

黑白是什么

现在回到魏伯阳祖师《参同契》本文,“知白守黑,神明自来。白者金精,黑者水基。”这里开始讲修道做工夫的有为法了。什么叫“知白守黑”?这也是用老子的话,我们画太极图,一半黑一半白,这是中国文化传统来的。后来佛经从印度翻译过来,也采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