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说参同契-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想留恋,而想到西方极乐世界。他不同意这个观念,又认为白骨观在佛家工夫是下层的,当然他没有写他认为高的工夫是什么。其实他没写的下一句,就是认为人的生命是可以留在这个世界上的。不过他老兄同我们一样没有留住,朱熹在他的传记里有好几条是他对《参同契》、对道家学问研究的结果,他下意识地承认,人的寿命是可以修的。

第二点关于儒家与佛道的关系,我常常提一句话,读书人都爱好仙佛。尤其中国过去的读书人,你查他一生的历史、文章、诗集,都记载有几个和尚道士的朋友,好像不交几个这种朋友,就没有学术地位。就像很多现代人,要认识电视电影明星,才表示自己交际广泛一样。当年想认识和尚道士,是表示自己清高,所以文集诗集里,几乎每一个人都谈到与佛道人士交往的事。知识分子都好仙佛之道,但是知识分子很难修成功,因为学问好,欲望就多,烦恼就大,叫他放下来打坐修道,想是想,办不到。可是反过来看历代神仙传、《高僧传》,我们却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仙佛的学问都很好。所以如清代诗人舒位有句诗说:“由来富贵原如梦,未有神仙不读书。”这是真正的名言,青年同学要想学神仙的,书一定要读好才有希望。

我曾经把这个诗第一句改了,写了一副对联送给一个喜欢喝酒的文人朋友,他是富贵中人,所以上一句就改成“由来名士都耽酒”,一般名士都喜欢喝酒的,下一句还是“未有神仙不读书”,因为学神仙许多是爱读书的。

《参同契》三大纲要

讲了这么多,算是《参同契》的开场白。这一部书有历代各家的注解,书中主要有三大纲要:第一是“御政”,第二是“养性”,第三是“伏食”。所谓“御政”,那包括很多了,上至皇帝下至一个普通人,想修心养性做人做事都是“御政”。怎么样做人呢?就是走一条正路,知道人生的正道,政治也同时包括在其中。所以一切有关修道与做人做事、天文地理,以及人世间各种各样的正当法则、原理,都属于“御政”的范围。

第二“养性”,我们普通人修道学佛,要够得上第二步“养性”可难了。我经常说学佛修道是我们中国古时的一门科学,这一门学问是研究身心性命之学,它是有理论的。自己生命身体怎么来?为什么人有思想?要想得到答案,必须先把理论弄清楚,懂了理论再来修行。修行就是实验,反求诸己,用自己的身心去做实验。自然的科学也是懂了原理理论,然后用物来做实验的。

这个所谓“御政”的原理懂了以后,修养才叫做“养性”。但是我们一般学佛学道的,不管用哪一种法门,念佛也好,祷告也好,念咒子也好,打坐也好,都是走“养性”的最初步路子,可是性仍然养不好!要“养性”,首先就要认识“性”,也就是佛家所讲的“明心见性”。常有人说某人个性不好,个性是什么东西?还有中文把男女关系也叫做性,明心见性至高无上也用这个性。这个性究竟是什么东西?这就牵涉到中国文化的本位了。《礼记》上提出来人有“性”跟“情”两部分,所谓性情,我们老一辈子讲话,这一个孩子性情不大好呀。这个性情的性是什么东西?情又是什么东西?所以“养性”是养哪一种性?这些都是大问题。

第三“伏食”,就是成神仙。“伏食”就是在“御政”与“养性”做到之后,最后那个工夫。这个东西不从外来,是从自己生命里来。但是也不全然是从自己这个肉体生命来的,而是同宇宙有关系的。就是说有一个东西忽然会进入身体中来,但不是从嘴巴进去,而是由身体另外一个地方进去的。千古神仙不敢讲,据说讲了天打雷劈。不过我已经被天打雷劈很多次了,雷公来了我也跟他讲理。

我认为道是天下的公道,既然是天下之公道,就没有什么可秘密的一一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也不属于上帝。过去人为什么要当秘密藏起来呢?是怕人学坏了。因此把道法变成秘密,大部分是这个原因。好像一把刀一样,坏人拿刀去杀人,可是医生开刀也是靠这把刀。我素来不藏秘密,何必关起门来?不过有时候我也关门,因为我啰哩啰嗦讲了半天,公道摆在那里,你就应该懂,何必来问我?你再来问我,我就烦了。

这另外一个进入人体的地方,就是头顶。我们晓得婴儿头顶上这里“怦怦”地跳。修道修得好,这里一定开了,学密宗叫做开顶,不晓得你们诸位看过没有?我是看过的,书上看来的不算数,我碰到过这种人。过去我在四川的时候有一位老师七十几了,鹤发童颜。

鹤发可以有两种解释,一般的鹤羽毛是白色的,所以鹤发是形容银白头发;童颜是说面孔如婴儿一般。但是另一种解释说鹤发是黑的,所以暂且不做定论。讲到这位老师,他有四个特点:七十几岁子孙满堂,却不跟子孙在一起,一个人住一个小房子修道。房顶瓦漏了,他也不用楼梯,自己拿几片瓦,一跳就上了屋顶,补好了再跳下来,这是我们亲眼看到的。

第二点,我们都晓得这个老师从不睡觉,我们年轻人顽皮都是第一流的,故意轮班和他谈话,一讲一整夜。他有一个习惯,一到了正子时,就靠在椅子上不动也不说话,无论你怎么说话他就是不答。大概要经过半个钟头,眼睛张开了,然后你刚才讲的话他都答复你,每天夜里如此,我们屡试不爽。

第三个特点,他七十几岁的老人,两个乳房一挤,同女人一样有奶水的。换一句话说,他修道到了这个程度,他的血已经变成白浆,当然不是变成什么白血球,白血球过多是毛病。

第四点,他的头顶上我们都去摸过,“怦怦”跳的,同婴儿一样。别的稀奇古怪事我们不去管他,仅这四点就很与众不同,是别人稀奇古怪不来的,也是我亲自见到的。这个所谓“伏食”,与头顶有关,到了某一个时候这个东西就进来了。

后来宋朝南宗道人张紫阳真人,他著的另外一本丹经《悟真篇》,可同《参同契》媲美。张紫阳真人既是禅宗的祖

师,又是道家神仙。他那篇《悟真篇》就提到“伏食”的道理,他说“一粒金丹吞人腹,始知我命不由天”,那也是牛吹得很大。他说人修道到了“伏食”那个境界,一个东西就进来了。“一粒金丹吞人腹”,腹是指肚子,这可不是大家修道修的这个丹田;“始知我命不由天”,生命就可以自己做主了。这就是“伏食”的纲要。

三种丹

在这里我要再介绍道家所讲的“伏食炼丹”。在我们的甲骨文里,也就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丹”字跟太阳的“日”字一样,就是一个圆圈中间一点,空空洞洞之中有一个东西。后来把这个丹字中间加了一横,有各种写法,反正是代表有个东西在一个空洞的中间。

我们晓得道家有三种丹的分类,所谓天元丹、地元丹、人元丹。我们普通一般打坐做工夫,打通任督二脉、奇经八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都是自己做工夫在身体中炼成了人元丹。现在一般练气功的人还做不到,真正炼丹成功的还只是人元丹。

人元丹是根据道家的《高上玉皇胎息经》来的。这本经讲到上药三品,就是人本身的精、气、神,我们后世一般打坐修道做工夫都在搞这个东西。这个就又要扯到明朝的大儒王阳明了,他同朱熹对中国文化影响都非常之大。不过他同朱熹的路线相反,是走陆象山这个学派的路线,而且佛道两家他都学过。在他传记里都有,能够未卜先知,不过后来他放弃了。为什么放弃?也就是书读多了,官做大了,“道”就不容易修成功了。王阳明虽然最后放弃了学道,可是也吹了一句大话,依我们现在观念看来是逃避的心态,他说道家也不必修,在那里练气功打坐,上通下来,下通上去,一天时间都浪费了,王阳明认为那是“搬弄精神”。

但是我们再仔细看看王阳明这一句话,他承认人的生命里有一个东西叫做精神,他至少承认这一点。我们常常听到有恭维人精神不死——精神是什么东西?精神是不是一个真东西?这是个问题!如果是真东西的话,就可以把握回来,把握回来就叫做人元丹。王阳明后来为什么能够搬弄精神而不搬了?我们休息一下再作报告。

第二讲

想成仙的大人物们

龙门派与成吉思汗

乾坤门户章第一

十二辟卦

天文历律气节

《易经》的八卦与文字

想成仙的大人物们

刚才讲到王阳明这个理学家,他也学过佛,学过道,打坐工夫很好。学佛走的是天台宗止观这个路线,修道家走的是哪一派的丹法没有资料可查。有一点在他的传记里记载,当时有一个道人叫蔡蓬头,蓬头是外号。因为修道的人把名利巳经看得不值钱了,所以自己姓什么、叫什么都没有关系。这人道行很高,王阳明曾经专门去山中的道观拜访他。蔡蓬头站在道观的山门外面,王阳明老远就跪下向他磕头。这个蔡蓬头居然拂袖而去,袖子一甩进山门去了,王阳明赶快站起来,跟他走进道观大殿。

道家的大殿供的是“三清”,是太上老君的一气化三清,据说太上老君就是老子摇身一变变出来的——这些宗教的事情,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这个三清是“上清、太清、玉清”,如果我们做比较宗教研究,这有可能是从佛家来的。佛教大庙子的正殿供的三尊佛,代表了“法、报、化”三身;如果我们用道家的观念来讲就是“精、气、神”——“精”是“化身”,生生不已;“神”是“法身”;“气”是“报身”。

这个蔡蓬头当时走进大殿,在“三清”前面一站,不理这个王阳明。王阳明一上大殿,又跪下来磕头,蔡蓬头又拂袖而去,向后面上了一个假山上的亭子,王阳明跟到亭子上,又磕头。蔡蓬头回头看看他,对他说,你呀!前庭后堂拜了我三次,“礼虽隆”,你这个礼貌很隆重了,“终不离官气”,他说你不能修道,功名还有份,将来官做得大,事业好。

我们读书看道书,看到这个地方不要轻易放过去。一个人的习气是很难变的,修道的人自然有修道人的习气。这一点我们讲两句古人的诗,大家听了不要灰心。古人说“此身未有神仙骨”,这个身体上没有神仙的骨格,“纵遇真仙莫浪求”,就是看到神仙你也不必拜了,方法懂了也不能成功。可见仙佛是生来就有种子的。“莫浪求”就是不要乱求,你求了有什么用?王阳明虽前庭后堂三拜紧跟,蔡蓬头接着掉头又走,王阳明又在后面跟,但却找不到人了。

我们再看汉武帝,这些历史上的大人物和英雄,尤其是中国帝王、名士都喜欢学神仙,其实就是人性心中欲望的扩充。一个人到了事业地位的最高处,一切都满足以后,唯一要求的是如何能不死。所以秦始皇、汉武帝都求神仙之术。汉武帝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雄才大略,这个称誉,他当之无愧。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在一个政治环境很复杂的情形下,登基做了几十年皇帝,开创了一个盛世,真不容易。可是到了晚年就喜欢学神仙,他求神仙花的本钱太多了,甚至把自己的公主都嫁给一个骗子道士。像这样荒唐的事情,他都干得出来,明知道做了错事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