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会对孩子说话-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由于生计所迫,做父母的很难做到不与幼小无知的孩子分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孩子产生被遗弃的错觉,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睡觉的时候偷偷溜走,而应提前做好准备。比如,直接告诉孩子真相,放一张与宝宝的合影在他的床头,提前让他与照顾他的人熟悉,或用小录音机录下自己的亲切话语,都可以让孩子感到父母的爱就在身边。

第二部分:赞美的效力第4节:最该说的话

1、你的微笑真美。

我曾经读到过作家毕淑敏所讲述的一个真实故事:

一位中国女士到北欧的一个国家去做访问学者,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一进屋,问候之后,看到了教授五岁的小女儿。这孩子满头金发,极其美丽。这位女士送给她中国礼物,小女孩很有礼貌地微笑道谢。女士情不自禁地抚摸着小女孩的头发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可是,这位女士的赞美却没有得到教授的首肯。等女儿退走之后,教授严肃地对她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女士非常吃惊。教授于是向她解释: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的,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没有什么关系。可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由此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进入了误区。此外,你还未经她的允许,就抚摸她的头,这会使她以为一个陌生人可以随意抚摸她的身体而可以不经她的同意,这也是不良引导。不过你也不要这样沮丧,你还有机会可以弥补。有一点,你是可以夸奖她的,这就是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

“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教授这样结束了她的解释。

这是一个典型的在“赞美”方面有关中西文化冲突的例子。对于这位中国女士来讲,或者说,对于大多数中国妈妈来讲,看着孩子如天使般的成长,我们便忍不住要感谢上苍的赐予,忍不住要将诸多美好的言辞加之于孩子本身。而且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如果孩子总是被责备,他就会失去耐心;而如果他常常被夸奖,那么,他就会爱你、爱我、爱整个世界,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然而,当经历过这个小事件之后,当这位女士正式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谦,并赞美了她的礼貌之后,每当她看到美丽的孩子,她都会对自己说:孩子不是一件可供欣赏的瓷器或是可供抚摸的羽毛。他们的心灵就像一块很软的透明皂,每一次夸奖都会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

因此,对孩子的赞美不是没有原则的。这一原则的核心秘密就是:赞美孩子的时候,应该只赞美他的努力和成就,不应该赞美他的品格。而即使是努力和成就,赞美也要尽量具体。因为赞美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而一些泛泛的赞美如“你真乖”、“你真聪明”、“你总是想得真周到”、“你是一个第一流的孩子”、“你真了不起”等,虽然暂时能起到提高孩子自信心的作用,但由于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那里,为什么受到赞美,很容易养成虚骄的坏习气。

2、非常感谢你……

虽然赞美要具体,要注意个性,但这并不是说,绝对不可以赞美孩子的品格。因为好的

赞美虽然很具体,但通过对语言的适当安排和选择,它能使孩子自行从赞美中演绎出他的品格。

因此,赞美可以分作两部分,一部分是我们赞美的话,另一部分是孩子们的演绎。我们的话必须能清晰地表达出我们是在赞赏孩子的努力、工作、成就、帮助、思考或创造,同时要加以适当地处理,使孩子听了我们的赞美之后,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品格得到一个真正的结论。我们的话必须要像是一块具有魔力的画布,孩子在这一块画布上画他自己的时候,没办法画成别样,只能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以下的一些例子可以说明这一道理:

有益的赞美:妈妈非常感谢你今天替我洗碟子。

可能的演绎:我很有用。

有益的赞美:谢谢你告诉妈妈多给了你钱。妈妈很感谢你。

可能的演绎:我很诚实。

有益的赞美:你的作文给了我许多新的思想。

可能的演绎:我能够写作。

有益的赞美:谢谢你帮爸爸洗车。这样一来我的车子就像新的一样。

可能的演绎:我做得很好。我的工作得到了赞美。

有益的赞美:妈妈喜欢你的这张贺卡。这张卡片很漂亮,写的话也很有意思。

可能的演绎:我的欣赏能力不错。我可以凭我的欣赏能力来选择。

有益的赞美:你做的书架很好看。

可能的演绎:我能做事。

有益的赞美:你的信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快乐。

可能的演绎:我能使父母快乐。

有益的赞美:你的小诗说中了妈妈的心。

可能的演绎:我很高兴我会写诗。

像这一类正确的赞美方式和孩子正确的结论,是培养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石。孩子从这些话里得到的结论,在以后会默默地萦绕在心里。真实而正确的意念在孩子内心重复的结果,又会使他对于自己所得到的好形象加以强化,从而进一步形成更健全的心理。

第5节:最不该说的话

1、你好乖啊!你真聪明!

大多数父母都坚信称赞孩子,可以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得到安全感,树立起正面

的积极意识。因此,当我说不适当的称赞会使孩子产生紧张和恶劣的行为时,理由何在呢?理由就在于,孩子们经常具有想破坏人家的冲动意识。在父母对一个孩子说“你好乖啊!”“你真聪明!”的时候,他很可能会因为他心目中的自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而不能接受你的称赞。在他的眼里,你很有可能用一种称赞的方式来“讥刺”他,希望他成为父母所希望的样子。因为大多数时候,他可能都不是“乖孩子”,也不“很聪明”。因此,他听到的称赞越多,为了表现他真正的“自我”,他的行为就会越恶劣。

事实上,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当他们刚刚称赞过孩子的好行为之后,孩子们接着就会撒野,好像孩子对他们的称赞不满意。这可能是孩子们演的“哑剧”,是他采取的表达方式,表达他有个“公开的形象”之外,还有一个更真实的“隐藏的自己”。在这方面,我也曾有过如下的亲身经历。

我的宝宝刚满月的时候,朋友阿萍带着她的四岁女儿小雨来看弟弟。一见到我儿子,阿

萍便把他抱在自己怀里,端详了好一阵子。而小雨则表现出了少有的安静,独自在一边玩,就好像妈妈不存在似的。于是,我们便跟小雨开玩笑说:“小雨,妈妈把弟弟带回家,你同意吗?”见小雨不说话,我们又说:“要不,干脆叫妈妈给你生一个小弟弟?”见小雨还是不说话,于是,我们便讨论起阿萍再生一个儿子的可能。

又过了好一阵子,小雨仍一个人在安静地玩。这时,我意识到可能冷落了小雨,便对小雨说:“小雨今天表现真乖,真是一个乖孩子!”哪知这一说不要紧,只见小雨站起身,随手就把茶几上摆着的一个小花瓶推倒在地,摔得粉碎。

过了几个星期之后,小雨自己在无意中透露了这次风波的秘密。原来在她妈妈逗小弟弟

玩的时候,她一直就在心里嘀咕着,妈妈平常总是责备我,原来她喜欢的是弟弟。如果妈妈真的给我带一个弟弟回家来,那么,我的玩具是不是就要全部被他霸占了呢?要是真的这样,我一定要把那个弟弟“整掉”。或者,我干脆生一场大病,这样,妈妈为了照顾我,就没有心思再要小弟弟了。正当她想到这个坏主意的时候,我就为了她的表现好而夸奖她。我的夸奖提醒她不该有这种坏想法。她拼命想表示她不该得到我的夸奖,于是东张西望,看到了小花瓶,就立刻发生了以后的事。

2、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

尽管赞美通常来讲具有神奇的效力,但是经验告诉我们,赞美有时也像青霉素一样,不

能随便拿来就用。运用药效强烈的药品有一定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如像剂量、间隔时间,以及注意可能产生的过敏反应等。使用情感的强效药品——称赞——的时候,也要注意此类规则。不能超剂量使用,要注意时机,防止过敏性反应等。

比如,在孩子把房间打扫干净以后,最自然的评论方式是只说他工作得如何辛苦,房间

有多干净。最不相关、最不适合的是说他有多乖、多自觉。父母对孩子所用的夸奖字眼应该是一面镜子,给孩子的“成就”提供一个“真实”的影像;而不应该是一个扩及他个人如何的夸大影像。

下述例子提供了一种适当的称赞方式:

旅行回来后,妈妈和爸爸忙着上班,八岁的儿子在家把房间收拾得很整洁。他扫除了地板上的垃圾,擦干净了桌上和窗户上的灰尘,并把凳子摆放得很整齐。妈妈回家见了非常高兴,就表示赞赏儿子的成就和努力:

妈妈:房间那么脏,我真不相信只花了半天工夫就清理得干干净净。

儿子:这是我做的!

妈妈:房间里满是灰尘,你爸爸的杂志、报纸又到处都是!

儿子:我把该擦的都擦了,该放好的都放好了。

妈妈:这工作可不简单。

儿子:是啊!

妈妈:房间里好整洁,看起来就叫人心情舒畅。

儿子:是整洁多了。

妈妈:谢谢你,儿子。

儿子:不用谢。

妈妈的话使儿子因为自己的工作而高兴,因为他的成就而得意。这天傍晚,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等待着爸爸回家,要让爸爸看了整洁的房间,好在暗地里重温一下因为工作完美而带来的得意心情。

比较起来,下列赞美方式对于孩子的个性培养来说,就没有如此大的效应:

“你是个了不起的孩子。”

“你真是妈妈的小帮手。”

“要是没有你,妈妈真不知该怎么办。”

这一类的评语可能威胁到孩子,引起他的焦虑。他可能会认为自己还达不到这么高的标准,而且不能长久保持这种光荣记录。因此,他为了免得老是担心,最终会报露出自己的“马脚”,他就会立刻坦白地采取恶劣行为,以减轻心理上的负担。

这种情况使我联想到,有时候,直接赞美一个孩子的品性,就好像是直射的阳光,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会刺伤眼睛。因此,要尽量避免直接告诉一个孩子,说他有多么了不起,像天使一般美丽、可爱、诚实,以免使他的眼睛受伤,从而产生心理上的阴影。

第三部分:在呵护中成长第6节:最该说的话

1、亲爱的宝贝,是我创造了你。

我们在生物界见到过许多“母亲”呵护“孩子”成长的动人故事。人类世界更是如此。可以说,离开了对孩子的呵护,孩子也就丧失了成长的空间与可能。因此,呵护孩子便成了做母亲的本能或崇高的天职,许多伟大的母爱便由此而生。

但是,与生物界不同的是,人类对孩子的呵护超越了单纯的生物本能,而具有了“合目的”的价值目标和理性指引。因此,人类对孩子的呵护,就不单纯是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相关的事,同时也是与心理、精神、灵魂的健康成长紧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