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醉枕江山-第9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杨大将军来了!”

上官婉儿欣然放下毛笔,清咳一声道:“我与杨将军议事,你们先退下。”

两个宫娥听了连忙放下衣物,从屏风后面翩然退出,走到杨帆身边时,向他福身一礼。待二人出去,婉儿便走到杨帆身边,替他整理了一下衣襟,嫣然道:“你今儿怎么有空过来呀?”

如今婉儿常在宫外居住,每五天只有一天在宫中值宿。她的情郎和爱女都是可以时常见到的,所以见了杨帆自然态度从容。杨帆道:“陛下令万骑挑选一支精干的队伍。随御驾去隆庆池。我刚刚安顿妥了,听说你也要同去,特来看看。”

婉儿向他眨眨眼,调皮地笑道:“看什么?又不是我要出嫁。”说着不免就有了几分幽怨之意。

人心总是得陇望蜀的,当初她只盼能与郎君长相厮守就好,其他的全不在乎。如今能够与郎君长相厮守了,她又盼着可以在杨家有个堂堂正正的身份,最好……连她引以为憾的婚礼也能补办一下。

杨帆知她心中所想。轻轻拥住她,歉然道:“眼下这形势,你我抽身亦难。唉,谁会想到女皇过世,这天下政局反而更加……”

婉儿伸出柔荑,轻轻掩住他的口,道:“好啦。人家就只是随口一说,你不要往心里去。你过来是因为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要去隆庆池么?”

杨帆道:“是啊,说起来隆庆池在长安算不得风光极出色的地方,可皇帝偏偏看中了那里,这也罢了,皇帝此番行色也太隆重了。居然要把宫苑里所养的四头白象也牵去,规模比大朝会还要隆重,皇帝这究竟是想踏春还是想做什么?我总感觉有些古怪。”

婉儿向殿口看了看,轻轻一扯杨帆,将他引到一边。低声道:“你没听说过隆庆坊有龙气的传言?”

杨帆怔了怔,讶然道:“什么?隆庆坊有龙气?”

这些时日。杨帆的全部精力都用来控制显宗、梳理内部了,一个人精力有限,因此一来对朝廷中的事情关注的就少了,更不要说什么坊间传言了。

显宗除了在朝中有些固定的耳目,并没有专门的情报机构,就是以大唐的国力,要建设一个遍布全国的情报组织也力有不逮。

显宗的消息来源主要依靠显宗遍布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成员。这些人大部分都不知道继嗣堂的存在,但这并不影响需要消息时,自上而下的搜集。

通常,显宗上层想要关注哪方面的消息,就会授意下去,让下面的人有这方面消息时呈报上来,或者吩咐下面的人在这段时间关注一下这方面的消息,不可能是底下人听到点什么风吹草动都主动向上反馈。

如果让这些遍布三教九流的底层人员天天向上汇报各种消息,他们再蠢也知道他们不仅是一个读书人、不仅是一个店铺伙计、不仅是一个佃户,而是在他们上面有一个极庞大的组织了,那继嗣堂的秘密还能保持多久?

再者,即便这些人毫无重点地把听到的、看到的、甚至毫无依据的各种消息每天像写日记似的统统报上去,又有谁来分拣甄选?就算把“观天部”再扩大一百倍,那些人也处理不过来。

可婉儿并不是太了解显宗的内幕,她也谨守本份,从未向杨帆问起过显宗的详细情形,在她心中,还以为显宗手眼通天,无所不知呢。

杨帆向婉儿摇摇头道:“我对此确实一无所知,怎么了?”

婉儿道:“坊间有传言说,隆庆坊里有隆庆池,隆庆池畔住着隆基隆业隆范三兄。五隆集于一地,便有王者之气汇聚。还有人绘声绘色地说,曾经在大雾时和大雨天,看见隆庆池上有一条隐隐约约的白龙盘旋而上。”

杨帆的脸色严肃起来。

婉儿道:“皇帝借口去游隆庆池,其实是想以他的真龙身份去那里镇压龙气。牵白象同去也是一个道理。”

说到这里,婉儿不禁失笑:“陛下如今不是正宠信着几个佛道中人么?这天子亲至可以镇压龙气的说法,就是那个胡僧慧范说的,至于白象踏地、池中泛舟可以破坏该地风水,则是术士郑普思说的。当真荒唐,天子居然相信。”

婉儿说到这里,摇摇头,叹道:“一个术士居然入掌秘书监,一个和尚居然做了国子祭酒,唉,再荒唐些也不算什么了。”

杨帆微微眯起眼睛,警觉地道:“这个大逆不道的谣言直接提到相王府的三位王子了,寻常小民敢编造这些的谣言?而且,我就住在隆庆坊。这个关系到隆庆坊的传言就算我没注意到,我府中那么多的丫环下人每日进进出出的。他们也听不到半点风声?”

婉儿也是聪慧之人,一听这话便是一怔,讶然道:“你是说……”

杨帆道:“炮制谣言的人一定是别有用心,他的目的也不是在民间传谣,所以这个谣言只怕在民间根本就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个谣言就是为了编给皇帝听的。”

婉儿脑筋一转,失声道:“啊!莫非是梁王……”

杨帆道:“朝中若能有人进奏此谣,根本瞒不过你的耳目。如果连你都不知道这谣言从何而来,那必定是绕过朝廷传到陛下耳中的。你想,可以随意出入宫闱在御前进言,还可以避过你的耳目,除了梁王还能有谁?

再者,皇帝咨询于胡僧慧范和术士郑普思,他们也煞有其事地认可此事。还给皇帝出主意破解,郑重其事地要帮天子去镇压什么龙气,而这两个左道中人恰好又与梁王过往密切,这一切都指向谁,还用说么?”

※※※※※※※※※※※※※※※※※※※※※※※※

李成器府上,五兄弟俱都在座。武则天过世后。李隆基等三兄弟都回到了京城,紧接着在京中过年,年后又要准备安葬武则天的棺椁,所以李隆基等三位分封地方的郡王也就滞留京城不归了。

五兄弟都已喝得有了六七分醉意,说话也就有些肆无忌惮。李成义把酒杯重重一顿。道:“宫里传谕叫咱们准备接待天子呢。哈!天子是咱们的叔父,你们听说过有长辈拜访晚辈的道理么?况且这个长辈还是当今天子。”

李隆基轻轻转着酒杯。玩味地道:“二哥,你说错了,皇帝是来游隆庆池的。”

李成义怒道:“呸!游隆庆池?皇帝踏青出游连大象都要牵出来么?你小子,不要跟我装模作样的,我知道你在宫里有人,快说,皇帝究竟是干什么来了?”

李成义这么一说,李隆业和李隆范也都起了疑心,好奇地看向李隆基。李隆基摊了摊手,道:“我跟父亲和大哥说过了,你们问大哥好了。”

李成器叹了口气道:“你们不要逼问老三了,皇帝为何来隆庆坊,还不就是那么回事儿么?元旦那天,皇帝下制,七公主皆可开府置官,你们还记得么?”

李隆范道:“记得倒是记得。不过……大哥呀,这事儿跟咱们正在说的有什么关系么?”

李成器嗔怪地瞪了他一眼,道:“你呀,就是不长脑子。现在皇帝的几个女儿和太平姑姑一样,都有开府置官之权了,那你说太平姑姑算什么?如果政事堂里本有一个宰相,突然变成了七个,那一个宰相还会风光?”

李成器看了看若有所思的几兄弟,有些悲愤地道:“皇帝听信了奸人谗言,对父亲和太平姑娘一直心怀忌惮,他夺回父亲的兵权、分太平姑姑之权,都是防着咱们呢。至于如今要游隆庆池,说来更是可笑。据说有人禀报天子说这隆庆坊里有王者气,所以天子要以他的真龙之身来镇压这里的王气,呵呵……”

李隆范勃然大怒,道:“如果不是父亲和姑姑倾力相助,如果不是咱们五兄弟提着脑袋为他效力,他能坐上这个皇位吗?如今他却把咱们这些亲人视为敌人,真真一个大昏君!”

“五弟谨言!”李隆基正色地道:“父亲说,我李唐江山匡复不易,如今武氏依旧大权在握,无论皇帝怎么想,作为李唐子孙,我们是不可以生出是非的,以免被外人有机可乘。皇帝要来踩龙气让他来好了,在皇帝面前,你们万万不可露出怨恚之色。”

李隆业白眼一翻,一字一句地质问道:“如果皇帝的戒心不止于此呢?你猜他接下来会做什么?”

李隆基沉默片刻,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又把酒杯往桌上重重一顿,一双英朗的眼睛隐隐透出杀气,声音隐泛金石之音,道:“兵来将挡、水来土屯!”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农夫与蛇

李显游隆庆池的真正用意并不能瞒住世人的眼睛。他摆着全副仪仗,连大朝会时的雄狮白象都要牵去,还说这只是泛舟春游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了。而且又有有心人刻意散播这个消息,暗示相王已经失宠,李显的真正用意自然无人不知了。

驸马王同皎闻听此事后悲愤莫名。王同皎在功臣党受到清洗时并没有受牵连,因为他是皇帝的女婿,兼具帝党身份,可是在他骨子里,只是把自己当成皇帝的女婿,至于派系,他是认为自己属于功臣党的。

这也正常,谁愿意认为自己有今天只因为他娶了皇帝的女儿?他当然是凭着自己的功劳,一刀一枪杀将出来的。如今眼见功臣党一贯的政敌武氏一族如曰中天,王同皎当真是忧心如焚。

这一次听说皇帝又听信谗言,对相王戒备重重,王同皎与一班知己说起来,不免痛心疾首了。此刻,他们正在公主府后花园的花树下铺席畅饮。王同皎放下酒杯,脸上带着一抹潮红。

他的好友祖延庆劝说道:“驸马,不要再这么喝下去了,你快醉了。”

王同皎摇摇头,长叹道:“借酒浇愁罢了!天子宠信歼佞,**忠良。先是张相等五功臣被逐,如今又要对相王下手了,如果功臣与宗室尽被驱逐,武氏一党岂不为所欲为了吗?同皎思及于此,忧心如焚呐。””

他的另一位好友周憬道:“驸马不是说,桓相公对此已经有所筹谋了吗?”

王同皎摆摆手,苦笑道:“嗳,桓相公的法子,不要去提他了,去年神龙政变,闯玄武门、踏仙居殿,何等爽利,谁知道桓相公这一次居然用起了文诌诌的法子。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啊!”

祖延庆睨了王同皎一眼,道:“桓相公的法子不行,那咱们就另想办法。我看驸马似乎已经有了主意,你我兄弟相交莫逆,若有主意就莫要遮掩了,不妨说来听听。”

王同皎道:“同皎确实另有打算,今曰请各位兄弟来,就是想跟你们商量商量。”

张仲之、祖延庆、周憬等人相视一眼,齐声道:“驸马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王同皎跪坐于地,双手按膝,郑重地道:“诸位,如今武氏一族肆虐,所恃者唯武三思一人,只要武三思一死,武氏一族立即就会土崩瓦解。所以,司皎想与诸位刺杀武三思,除此歼佞以保社稷,不知诸君意下如何?”

张仲之道:“为国除歼,义无反顾。只是我等武功有限,梁王出入仪仗庞大,身边自有高手拱卫,我们怎么能够得手?”

王同皎道:“机会就在眼前啊!则天大圣皇后出殡之曰将近,梁王作为主持介时必定行于百官之前,他的侍卫也不好随行左右。同皎可利用羽林将军身份将利剑长矛外裹白绫,浑作仪仗器物,你我到时取了兵器,伺机刺杀武三思。此獠一死,大局可定矣!”

祖延庆皱眉道:“可是我们如何能够混进仪仗呢?”

王同皎道:“此事自然包在我的身上。”

几个人耳语商议一番,由祖延庆代表大家,慨然说道:“武氏倒行逆施,人神共愤,吾等愿与驸马铲歼除恶,建不世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