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时已惘然-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他一时没反应过来。

“赵允嘉,”她从锅里夹出一片肉放进酱油碟子,“从英国打过来的。”

“她…” 他咽下嘴里的菜,“她说什么了?”去年他到美国后给允嘉在英国的地址写了一封信,一个多月后,收到回信,说一切都很好,就是不喜欢英国的气候,她说“有句谚语形容英国的气候是‘你来的时候永远是坏天气,走的时候永远是好天气’”,也不喜欢那边的食物,“英国菜好像只有两种吃法,要就生吃,要就煮个稀巴烂”,还说在学英语,“你以前送给我那本中英对照的‘小王子’挺有用的,我每天晚上睡觉前,先看一章中文,再看一章英文,看完就睡着了。”

他马上又回了信,讲了一些这边的情况,附上自己的电话号码,她没回信,再后来忙于功课,向晓欧又刚来,很多事情要办,也就没再给她写信。

“她说新年好,伦敦很冷,问我们这里天气怎么样,春节有什么活动。”

“还有呢?”

“还有…噢,问我什么时候来的,生活适应不适应,”说着笑了笑,“她叫我嫂子,还真有点不习惯。”

“还有呢?”

“没了。”

“几点打来的?”

“五点多,快六点吧,就你回来前面一会儿。”

“她没说别的?”他又问。

向晓欧摇摇头。

“有没有留电话号码?”

“没留。”向晓欧有点诧异地看着他,“你没她电话号码吗?我以为你有,也就没问。”

“我没有,”他默默地夹了一筷子青菜放进沸腾的锅里涮了一会儿,又捞出来,放到嘴里,“下次她要是再打过来就问一下。”

“嗯。”

两个人沉默了一会,屋子里只剩下CNN上一个马脸的“专家”喋喋不休地八卦三国演义一样错综复杂的中东局势。

“唉,你怎么…吃生肉啊?”向晓欧猛地惊叫起来。

他这才发现自己筷子头上剩下的半片肉完全是生的,方才一走神,夹起来就直接放进了嘴里,好在只嚼了两下。

“怎么搞的…”他立刻把嘴里吃了一半的肉吐出来,扯了张餐巾纸包住。抬起头,他看见向晓欧一动不动地盯着他,脸色有点发白。

他对她笑笑。刚才他是在想赵允嘉会不会缺钱花,因为他们曾经说好,如果她没钱就来找他要,后来又想,这里下午五点多快六点,在伦敦应该是接近凌晨一点了Qī。shū。ωǎng。,允嘉怎么那个时间还不睡觉。他想对向晓欧解释一下,不知怎么的却说不出来。

那天晚上,向晓欧主动同他温存。她来后一段时间,两人达成默契,每周三、六,星期五看情况。那天星期一,她破了例。

午夜梦回,窗外的雪还在静静地下,仿佛听得见它一点点细细碎碎堆积起来的声音,屋子里暖气不足,只好通宵空开着电炉。明天一定很冷。

他突然想:她说伦敦天气很冷,有多冷呢?她会不会是冷得睡不着觉,才那么晚给他打电话?

第二天,他一到学校就去上网查了伦敦的气温,发现比自己这里高几度,心里莫名的有点安慰。

允嘉没再打电话来,他写了封信去,两个月后被退了回来,说她已经搬走。

那年夏天,许鉴成转去了纽约的一所大学,比现在的学校好,专业排名也高,但能转的学分有限,而且只有一半奖学金,老实说,能拿到那一半奖学金已经不容易了。拿到录取通知时,他犹豫了一阵,最后是向晓欧做了决定,“去吧,学经济的,不去纽约,还去哪儿。”

到了纽约之后,他又给赵允嘉写了一封信,还是原样被退回,这一次,信封上的“已经搬走”后面跟着个大大的感叹号,仿佛在说“不是告诉过你了,还写过来做什么?”

他望着被退回的信发了半天呆,默默地把它们放进抽屉里层。

当时已惘然(135)

那一年过得相当艰难。那辆本田车开了两千英里长途后没多久就寿终正寝,好在纽约公共交通发达,不太需要开车,加上他们也的确养不起一辆车。虽然许鉴成的学费全免,但奖学金收入并不高,房租、水电费、交通费加起来就差不多了,向晓欧在研究生考试中拿了个很不错的分,考上另一所学校的MBA,可以免一半学费,但没有奖学金。

“去不去?”她拿着录取通知和那张数目仍然相当惊人的学杂费清单望着许鉴成。

他们花十分钟把银行帐户里所有的钱清点了一遍,数字并不乐观。

向晓欧嘀咕着“这么贵,怎么念得起啊…”,但她的神情已经完全透露了心思。

两个人对视了一回儿,最后许鉴成说,“还是去吧。”

“去念?”向晓欧愣了一下。

他点点头。

“真的?”向晓欧将信将疑,又轻轻地说,“我们的钱只够交一个学期的学费啊。”

他拍拍她的肩膀,“去吧,钱可以再慢慢想办法,机会难得。”他拍着她的肩膀,却感觉自己肩膀上沉甸甸的。

向晓欧脸上像朵花一样绽开笑容,一把抱住他,“鉴成你真好!”想了想,又说,“你放心,将来我一定会翻倍,不,三倍、四倍、五倍地给你挣回来!”

他看着向晓欧微笑。

过了一个月,他们搬到皇后区一所房子的底楼,学校在曼哈顿,要转几趟车,但房租便宜。房间有一大半在地下,趴在窗前抬头就是灰黑的街道,最大的消遣是数人行道上的香烟头和看过路人穿什么袜子。楼上是一对无所事事的青年男女,晚上十二点之后常有行迹可疑的人出没,让人着实怀疑他们除了画谁也看不懂的画之外是否兼营某种白色粉末状的商品;旁边住的自称演过几部电影的老女人有空就缠着人聊天,无论什么话题殊途同归,变成“我在好莱坞的时候…”;对街开房地产公司的胖子每天早上准时捏着两个甜甜圈一杯咖啡走进办公室坐在桌前打瞌睡,几天看不见一个客户。

向晓欧周末去唐人街一家中国餐馆打工,许鉴成也在学校餐厅找了一份晚间的兼职,功课十分紧张,加上打工时间交叉,有时一天都讲不了几句话。

忙归忙,向晓欧一直都很乐观,直到某一天傍晚,从学校坐地铁回来,刚出车站,不巧碰到一位手头可能有点紧的大哥,二话不说抢过她的包就走。她的钱包其实放在大衣口袋里,但包里有刚复印好的课本,是她问同学借来,在复印店站了几个小时才印好的。

她苍白着脸回来,一进门就扑在床上“呜呜”地哭了半天,用力地把枕头往墙上摔,“来美国干什么呀,你说我们来美国到底干什么呀!?”许鉴成听了原委,也吓了一大跳,从此碰到她晚归就到地铁站去接。

可是,第二个星期,她又明白了自己来美国是干什么的。那天,她班上一个同学请他们去家里玩,同学家住长岛,房子很漂亮,坦率地说,那是他们到美国之后头一次对美国的所谓“中产阶级”有了比较实质的认识。可是,伴随这种认识而来的,是一种难堪和近乎心酸的感觉…… 原来自己离得那么远;不知道,不去想,还好,知道了,去想,真让人泄气。

回家路上,两个人默默无语。向晓欧拉拉身上的薄呢大衣,仰头望着地铁里五花八门的线路图,望了一会儿,下定决心似的说,“将来我也要买那样的房子。” 一转头看看许鉴成,“你干什么呢?”

许鉴成默默地把捏成拳头的手从蒙着一层水汽的车窗玻璃上收回来,“你看,好不好玩?”

玻璃的水汽上由下而上印着一排脚印,每一个上面整整齐齐地长着四个脚趾头,圆嘟嘟、胖乎乎的。

向晓欧瞄了一眼那排脚趾,笑了,“挺可爱的。我说话你在不在听?”一面捏捏他的耳朵,“我说将来我们有一天也要去长岛买房子,听见了没有嘛?”声音里带着撒娇,又很坚决,“说不定也很快的,对不对?”

“听…见…啦。”他拖着腔调回答,伸手抹掉那一排脚印。

赵允嘉说过要他每年想她一会儿,刚才,便是他1999年度的想,随着寒风里的车轮飞驰而过。

当时已惘然(136)

那个学期结束,向晓欧几门功课都得了A,尤其一门课的报告教授评价甚高,综合成绩名列前茅。向晓欧松了口气似地对许鉴成说,“起初还真不知道行不行,现在看来,去念书还是对的。”

多年阴差阳错的倒运之后,她终于重拾自信,第二个学期还当上了系里研究生会一个分组长。有回鉴成听她在电话里给另一个学生指派某门课的项目工作,从前当班长那副刚柔相济、条条有理的做派又回来了,非但回来,换成英语,更多几分气势,令人不服不行。

2000年夏天,许鉴成回了次国,5月份,他的外公去世了。是两个在外地的舅舅回来办的丧事,为了不影响他学习,直到一切料理停当,外婆才写信来告知。向晓欧暑假里要上课,加上也的确负担不起两个人的机票,他便一个人回去。

外公是在睡梦里走的,十分平静。前一天晚上还和外婆吵了一架,原因是他们大学同学今年在美国华盛顿聚会,他突然心血来潮想去参加。

“我说你发什么神经病,七十几了,上压一百七下压一百四,我可不拎只氧气瓶陪你上飞机,他说哪个要你陪,我自己去,顺便到纽约看看外孙,”外婆擦擦眼睛,“我说你到了美国路也不认识,只会出洋相,他还发脾气,怎么晓得第二天就…”她说着又掉起泪来。

鉴成的外公外婆是对怨偶,几十年吵吵嚷嚷,直到六十多岁还闹过离婚,外婆一拍桌子“户口本拿出来,明天就去街道办事处”,外公跟着拍“去就去,我怕你,回来我找个年轻的,哼,你以为哪个老头子会要你吗”,外婆气急败坏“想得出,房子归我,存款老大老二每人一半,你和你的老太婆睡街上去”,与其说是吵架,更像一出滑稽戏。

奇怪的是,在最有理由分道扬镳的时候,他们却雷打不动。当年外公被关牛棚,外婆去送棉衣,被灌输思想要求划清界限,她不耐烦起来,大放厥辞“界线老早划清了,我站他那边,不然怎么嫁给他”,亏得牛棚已经客满,否则也会被请了进去,外公听了大惊失色“你以为红卫兵小将是我,由得你胡说八道的吗”,背地跟人显摆“我这辈子做过最聪明的事,就是娶了这个老婆”,羡煞一帮牛鬼蛇神。

外公走了,虽然二舅舅和鉴成都陪着,还是赶不走家里的那份凄清。最近外婆反应迟钝了许多,话也少了,却多了一个习惯:对着外公的相片说话。她时常捧着一个檀木镜框,里面镶着外公早年的一张照片,当时的外公年少翩翩,高挑英俊,唐装上衣外面穿件西装大衣,脖子上一条长围巾,眼神带点拈花惹草的得意,唇边挂个游手好闲的微笑,架式有点像“笑看风云”里的郑少秋。外公声称当年是外婆先递条子约他去看外国电影,虽然外婆绝不承认,看了这张照片,却也不无可信。

有一回,他看见外婆点着相片上外公的额头,“前两天老二陪我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身体很好,什么要紧的病也没有,起码好活到九十岁。唉,万一我真的活到九十岁,你一定要等我,到时候我们一起去投胎,再做夫妻…”她叹口气,“我怕就怕你等不及,自说自话先去了,下辈子碰到,变成老夫少妻,我先跟你打个招呼,到时候就算你看得中我,我也看不中你…”

外婆以前是读理工的,不信神佛,对来生后世一笑置之,现在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