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明天下一根钉-第2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懿安皇后目瞪口呆。

跟时间赛跑,这是懿安皇后以及所有明白这个什么蒸汽机车意义的人都有紧迫感。

与陈海平等人一分开,懿安皇后就把旨意传了下去。第二天,懿安皇后启程,回南京。

一个月后,懿安皇后刚刚回到南京,报告就送来了。

看到报告,懿安皇后再度目瞪口呆。随后就面容扭曲,真是气疯了。原来,江南各地的好工匠,十之**都已经举家去了北方。

十天后,黄宗羲把评估结果送来,结论是:如果要想铁路发挥作用,即便现在就开始全力筹建,那至少也得需要二十年的时间。

二十年,别说二十年,就是十年,黄瓜菜也都凉了。

这个王八蛋,总在她以为稍微可以喘口气的时候,就再毫不留情地把她打入深渊。

----…

一八五七年,七月十一日,消息传到南京,一支由万余人组成的西夷舰队出现在了东方的大洋之上。

据说这是一支联合舰队,是由好几个国家组成的。

果然又让陈海平说中了,听到这个消息,懿安皇后心里很是后悔。当初因为生气,所以就对陈海平共同经营外洋的提议一口回绝。

如果没有那几夜的癫狂,懿安皇后是不会这么做的,但就因为有了,懿安皇后有了一种感觉,感觉到即使她一口回绝,陈海平也绝不会翻脸。

陈海平果然没翻脸,就跟没有这回事似的,该怎么做依旧还是怎么做,答应的事情没有一样反悔,也没有丝毫刁难之处。

虽然郑芝龙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可以把西夷人的联合舰队打败,但这件事太重要了,一旦受挫,那影响就太严重了。

不要说战败,就是惨胜,后果都极其严重,因为还有一个陈海平,陈海平也有一支强大的舰队。

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办法,现在只能相信郑芝龙,相信郑芝龙一定会大获全胜。

好在,懿安皇后对陈海平有一种信心,相信陈海平绝不会落井下石,暗中帮助西夷人的舰队。

如果换一个人,那这一刻,即使不和西夷人勾结,也会在他们和西夷人大战之后来趁火打劫的。

但,陈海平不会。

懿安皇后相信陈海平不会,不是因为相信陈海平和解的意愿真诚,为了和解才不会来趁火打劫,懿安皇后相信的就是陈海平这个人。

陈海平虽然会把她整的难受之极,如果他们的舰队损失严重,陈海平的舰队也一定会过来,但陈海平是绝不会做趁火打劫这种事的。

因为有这个信心,所以在艰难等待的日子里,懿安皇后还算好过点。

两个月后,捷报终于传来,西夷人的联合舰队被全歼,无一漏网,俘虏近三千余人。但,美中不足的是,郑芝龙之所以能全歼西夷人的舰队,是因为在关键时刻,陈海平的舰队出现了。

因为陈海平的舰队出现,他们的损失降到了最低。而且,事后,陈海平的舰队随即便折返回师了。

看着报告,懿安皇后也说不清自己是个什么心情。

直到事情都发生了,都结束了,懿安皇后才把事情前前后后的脉络整个想清楚。原来陈海平这么做并不是因为她,实际上,所有的一切都是陈海平整体战略的一部分。

这件事,陈海平卖了一个天大的人情给南方,等到日后,陈海平把和解方案提出来后,有没有这件事,整个南方的反应绝对是有极大不同的。

可笑,真是可笑!

懿安皇后冷笑,她不是在笑别人,而是在笑她自己,笑自己自作多情,更笑自己怎会如此愚蠢,这么清楚明白的事儿怎么会想不到?

就是现在的反应也是不应该的,冷静下来后,懿安皇后终于不得不承认,不论在哪一个方面,在她和陈海平的争斗中,她始终都是一败再败,就没有胜过,一次都没有。

----…

就在懿安皇后担惊受怕的时候,北京城里风云再起。

这次的风云起,是因为要组建中华铁路集团。这个简称中铁集团的公司今后将经营铁路,从兴建到营运,一条龙,包到底。

谁都知道这其中蕴藏着多大的利益,以及多大的权势,所以也就可想而知,争夺会有多么激烈。

等到陈海平把条件开出来,人人傻眼,生气,但还是一点辙都没有。

中铁集团,国家占百分之三十三的股份,给高官的股份占百分之七,其余的股份一律采取换股的方式入股。

国家的股份就不说了,给高官的股份是陈海平把以前拿自己的钱补贴高官的方式制度化了,他为此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

这个机构不是国有的,而是私人的。

凡是二品以及二品以上的大员,比如各省的军政大员的前几名,都可以进入这个机构的名单之内。

一旦入了这个名单,只要能顺利混到退休,也就是说没有混到被撤职被开除的地步,那子子孙孙就可以享用这个福利五代。

实际上,陈海平的这个设计,固然是极大地增加了高官违法乱纪的成本,但也因此而催生了一个影子内阁。

陈海平不知道这个影子内阁将来会不会异化成一个怪胎,但目前,对官僚利益集团的组建却是绝对必要的。

对很多人而言,钱到了某种程度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但归属感不一样,这个机构成立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建立这样的归属感。

股份这样分配,官员们自然是毫无意见,但商人们全都咧嘴了。

不够资格进行股份互换的,自然万分着急,嘴咧的都跟瓢似的,但就是那些够资格的,也咧嘴,因为陈海平一张嘴,就要他们三成的股份。

太狠了!

这还只是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虽然国家不参与经营,但国家占这三成股份却是绝对具有主导性的力量的,而一旦有了需要,那国家是不会站在商人的利益角度来决定怎么做的。

而这也就是说,只要让国家占这三成股份,那他们实际上就失去了主导权。但是,主导权重要,可归根到底还是赚钱最重要啊!

那个铁路,那个中铁集团,有多大的利益,人人闭着眼睛都看得到。

谁都不甘心,没有资格的不甘心,有资格的也不甘心;有人犹豫,而有的人又铁了心要进去。于是,游说、各种各样的利益交换,每天不知道要进行多少。

一八五七年,八月初一,中铁集团正式在北京挂牌成立。由此,陈海平一举让国家入主了几乎所有的支柱性产业。

这么做的好处是巨大的,也是绝对必要的。

对那一世鼓吹的什么小政府大社会,陈海平一向都是嗤之以鼻的,商人从整体而言就是王八蛋,是不会管他人死活的,一旦整个社会出了什么大问题,靠商人是绝对靠不住的,所以支柱性的产业,比如矿山、粮食、布匹等等,国家必须得有绝对的主导权。

要不一旦出了问题,比如有大灾什么的,政府必定抓瞎。

这次之所以这么顺利,让那些大商人这么割肉,除了政府的权力之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陈海平掌握了大量的人才,也就是众多的工匠。

建政之后,陈海平就定出了规矩,就是一切都按规矩来,在政府与商人的博弈中,政府的权力使用是有极为严格而明确的界限的。

这几年下来,商人们都习惯了,所以也就不怎么怕政府咔他们的脖子了,因而做什么决定,完全都是从自身纯商业的角度出发,而几乎没有来自其他方面的干涉了。

要是他们也拥有这些人才,那就足可以和政府讨价还价了,但可惜,他们没有,所以,他们就只能按陈海平划下的道走。

先见之明啊,这个教训真是太深刻了!

第二百九十七章谎言

第二百九十七章谎言

“瘟疫和烟草有关。”

阳光很好。院子的凉亭里,孙茜、田秀英和紫桃、绿柳正陪着傅山的夫人阿里梅尔闲谈,孩子们在房间里进进出出,笑着,玩闹着。

书房里,脸不红,气不喘,陈海平说出了这句让傅山差点背过气去的话。

傅山刚回来,刚从山西回来。

山西的乐平县今年夏天发生了一场瘟疫,傅山这个医政部的尚书亲自带人去了乐平县。

还好,瘟疫不算太严重,只死了几十个人。

傅山昨天刚回了,今天就被陈海平把全家请来做客。

“大人,您这是什么意思?”咽了口吐沫,傅山不解地问道。

沉吟了一下,陈海平问道:“你看烟草对身体是好,还是坏?”

在医道方面,傅山是绝对的大师,他自然知道烟草对身体有害。不说别的,咳嗽,起码在抽烟草的人身上是常见的。

“不好。”傅山答道。

这个时候。烟草传过了不长时间,最初是一些商人带回来的。山西的商人多,所以,山西的老百姓抽烟草是最早的。

那些商人很多都落败了,但烟草却传了下来,又被他们的子孙给继承了。

陈海平道:“我非常不喜欢烟草,而且它也确实有害,所以我想把它给根除了。”

傅山明白了,陈海平也确实是好意,但,要他瞪眼说谎,这还是太……

没办法,照例,最后还是傅山屈服。

---…

“瘟疫和烟草有关。”

当尚书大人板着脸,把这七个字说完,人人都盯着傅山的脸,不知道尚书大人是疯了,还是傻了?

很快,人人都低下头去,不看傅山,也不说话。

紧跟着,这些医学大师们第二天拿到报纸时,看到上面的文章,人人都明白了,尚书大人没疯,而是他们的脑筋太笨。

实际上,这早有苗头。自从山西发生瘟疫以来,报纸报道的就极为频繁。而且不仅报道乐平县的瘟疫情况,还教百姓如何防止瘟疫发生的知识。可以说,这些天,接触“瘟疫”这两个字,很多人一辈子可能都没这些天接触的次数多。

接下来,这些大师们纷纷发表文章,认为乐平县发生瘟疫的元凶就是因为乐平县抽烟草的人过多而导致的。

于是,不用别人督促,那些种烟草的人家自己就把自家的地铲了。

就这样,这个被后世成为“最愚蠢也是最幸运的医学诊断”就被炮制出来了,并成为了后世中国人为之无比骄傲的一件事。

谎言说了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在这件事上,陈海平的发挥完美极了,影响自然也是深远极了。

对烟草的恐惧很自然地就会转化成厌恶,以致后来科学昌明,证明烟草和瘟疫毫无关系之后,中国人依然不改对烟草的厌恶,那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

在这种强大的本能之下,中国人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不抽烟的民族。

----…

中铁集团八月初一成立之后,跟着就开始了紧张的筹备。

这时。申万雨、秦刚等人方才明白,当初陈海平为什么向他们承诺,不管他们生产多少钢铁,集团都全部收购。

建造铁路,唯一缺乏的物资就是钢铁,其余的都可就地取材,极为方便。

就因为那些储备的钢铁,使得铁路建设可以全面铺开。

最开始修建的铁路有三条,以北京为中心,向西连通大同府,向东连同天津三卫,向南连同济南府。

为了赶进度,更因为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三条铁路,有超过六十个点同时施工。

因为地势和距离的关系,北京至天津的铁路最先完工。

一八五八年,六月初八,汽笛长鸣,一列平板火车从北京站始发,向天津呼啸而去。

火车的时速达到了五十里。

五十里,二十五公里,在那一世,这自然是龟速,但在这里,对这些扶着栏杆,站在平板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