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亲临东周-第2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巧此时有人从城里冲出来,子路也借此机会进入城内。

到了城内,子路稍一打听,直接奔囚禁孔悝的高台,到了台底下就大喊,子路在此,大夫可以出来了!

可是孔悝处于被囚禁的状态,此时根本失去了人身自由。

子路一着急,就放火烧台了。

这招挺高,台子上的人再不能装听不见,蒯瞆命令石乞和孟黡一起迎战。

子路虽然是孔子诸学生中武艺高超的,但是双拳难敌四手,重伤流血不止。

孤身犯险,子路料到是这个结果吧!

舍生取义,总强于忍辱偷生!

临死的时候,子路扶正了自己被砍断的簪缨,因为根据当时的礼制,君子死不免冠。

这是子路用最后的生命,向自己的老师致意。

您的教诲,我都付诸实践了,是用我全部的生命去做的!

大局已定,被挟持的孔悝倒能顺应局势,他不死心眼。

孔悝辅助蒯瞆登基,是为卫庄公,立次子疾为世子,浑良夫为卿。

为了这个军候之位,父亲终于暗下杀手,赶走了亲生儿子。

孔子在卫国听说蒯瞆变乱的消息,立刻推断,高柴该回来了吧,可是子路会死的!

所有的弟子都很奇怪,高柴和子路两个人都陷入纷乱之中,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呢?而且您是根据什么断定,就一定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孔子的脸上看不出纠结,他说高柴是知晓大义的人,所以一定能够保全自己。但是子路知耻好勇,一定会为此丧生。

听起来有道理,但是弟子们将信将疑,会是这样吗?

没多久,高柴果然回来了,经此丧乱,同门相见,悲喜交加。

孔子望着远方,他一直在凝望,在等待着什么。

卫国使者找到孔子,说卫庄公刚上任,仰慕您的学问,特地赏赐您一样东西。

孔子打开罐子一看,是肉酱。

孔子的心痛了,他平静的问,是仲由的肉吗?

所有的人都惊呆了,什么,仲由的肉?

使者也很吃惊,您怎么知道是仲由的肉?

没有标签啊!

孔子果断的说,不是这样,卫候为何要赏赐给我呢?

杀了弟子,还要将弟子做成肉酱赏赐给老师,真真令人发指的行为!

孔子镇静的命令弟子们埋葬了这罐子。

这就是子路啊,是那个勇敢的子路!

老师知道你是正确的,你做的是对的,可是你,可是你这样结果,让老师情何以堪?

孔子在墓前痛哭流涕,我早就担心你会不得其死啊!果然!果然!

使者告辞而去,不知道这个结果卫庄公是否满意?

没多久,孔子一病不起,夏天去世了。

他坚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可是他也看到了自己的想法在世上四处碰壁,尴尬的境地。

作为老师,他甚至不能保护自己的学生。

未来如何?

孔子不知道。

留待千年之后的人们去评说吧!

弟子们将孔子埋葬在了曲阜,占地一倾。据说在此地,鸟雀都不敢上树,天下称之为文庙。

而孔子的思想也随着日月的浸润,成为影响几千年中国人的主流思想。

再说孔悝,虽然最后是帮助了卫庄公,但是他开始不合作的态度始终为卫庄公忌讳。

谁知道将来这个孔悝会不会一直忠心?

终于,卫庄公还是找个借口驱逐了孔悝。

看来卫庄公还算是不错的舅舅,放了外甥孔悝一条活路。

孔悝逃到了宋国,卫庄公却依旧闹心。

为什么?

不是顺理成章当上了卫候吗?

是当上了卫候,可是府库都让儿子卫出公给搬空了!

没有钱还不让人发愁吗?

浑良夫看出卫庄公的心事,于是献计道,那卫出公也是您的儿子,为什么您不召见他呢?

当然不是为了亲情,是为了卫出公带走的钱财。

人回来了,钱还能不回来?

难道卫出公能将钱财存在外国?

卫庄公犹豫啊,钱是好东西,但是那个逃跑的儿子可不是个省心孩子!他要回来能有好?

可是不让他回来,难道一直唱空城计吗?

卫庄公还没纠结完,消息已经走漏了。

世子疾得到消息以后非常生气,你把我哥整回来,我怎么办?

世子疾果然继承了卫庄公冷血下手狠的个性,居然劫持了父亲卫庄公,并且还要卫庄公和自己歃血为盟,发誓不把哥哥卫出公接回来。卫庄公落入世子疾手中,只得言听计从,发誓不把大儿子接回卫国。这还不算完,世子疾知道这计策是浑良夫出的,于是恨之入骨,要卫庄公杀掉浑良夫。

这下子卫庄公发愁了,当时由于浑良夫是帮助自己重登大宝的大功臣,所以自己奖赏浑良夫,可以有三次免死机会。

这,说话总不能不算话吧?

世子疾不但心狠,而且深谙领导可以说话不算数的真理,三次机会可以给他,我们可以第四次杀了他么!

卫庄公只得许诺,杀死浑良夫。

浑良夫知道得哭死,你们父子矛盾,非杀我干嘛?我还不是为了国家没钱才献计献策?我容易吗我?

所以千万不能和心狠手辣豺狼之辈勾结,连父子之情都没有的人,还能指望他说话算数?

没多久,卫庄公新造的虎幕,召集各位大夫参加落成典礼。

浑良夫自然也在召集之列,届时浑良夫身着狐裘紫衣,佩戴名剑,得意洋洋出席典礼。

谁说浑良夫就只是孔姬的情人?

如今他浑良夫是卫国炙手可热的大红人,卫庄公登基的大功臣!

到了宴席摆上来之后,浑良夫也没解下佩剑,就大咧咧的入席就座。

可是等待他的,却是兵士粗鲁的推搡。

浑良夫涌上不详的预感,这是怎么了?

世子疾走了出来,浑良夫大喊,臣有何罪?

世子疾冷笑道,难道臣子见君侯没有礼仪吗?你身着狐裘,一罪;佩剑不解,二罪;身穿紫衣,三罪!

这就三罪了?

浑良夫颤抖着说,主公说过,微臣可以免死三次!

世子疾厉声喝道,亡君以子抗父,你还想召他回国,这难道不是第四罪?

第四罪?

原来如此!

谁说三罪难得?

衣服穿不对,佩剑没摘下来,嘁哩喀喳不就齐活了!

浑良夫无话可说,俯首就诛。

可是从此之后,卫国开始不安宁了。

卫庄公总是梦到披头散发的厉鬼,虽然看不清楚,但是他知道,这一定是浑良夫!

内心有愧的人,就算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总是难逃那一双法眼。

很快卫庄公被折腾的精神涣散,他赶紧召专门占卜的大夫胥弥赦进行了占卜,胥弥赦占卜的结果是无害。

卫庄公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

可是胥弥赦转脸出门就出奔了,原来刚才占卜的结果是,国破家亡!

看来这位胥弥赦虽然没有职业道德,欺骗顾客,但是不失为一个聪明人。跟卫庄公直说真相?恐怕倒霉的第一个就是胥弥赦自己。

卫庄公登基两年,也没和陈恒一样处理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和晋国。

晋国虽然威名不如从前,但是对于卫国的举动非常震怒。

你们卫国凭什么无视我们晋国?

你以为你们是吴国?打个喷嚏我们都得害怕?

不收拾你们,你们还真以为没王法了!

晋国派出赵鞅讨伐卫国,本来就没什么威望的卫庄公被卫国百姓驱逐下台。

没办法,只能出奔了。

要说这卫庄公果真没脑子,出奔也不选个安全点的地方,居然出奔到了戎国,结果就和世子疾一起被戎人杀死。

国不可一日无君,卫国百姓拥立公子般师,但是般师对于让晋国退兵也没有好办法。

多亏了齐国陈恒发兵相助,可是这陈恒也有自己的私心,他抓住了公子般师,立公子起。这是准备让卫国今后都听从陈恒的命令。

卫国人岂能不知道陈恒的居心?

大夫石圃驱逐了公子起,重新迎立卫出公。

卫出公经历了父亲夺权,兄弟倾轧,终于又回到了卫国。

按说这下应该好好治理卫国,给百姓一个安宁的日子,可是卫出公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他或许是怀疑石圃的忠心,居然驱逐了石圃。

没有石圃,您能回国吗?

这下子卫国的诸位大夫炸了锅,这领导都是什么人品?什么德行?

卫出公再一次被迫出奔,逃到了越国。

如果说第一次出奔是父亲夺权导致的,那么第二次,纯属卫出公咎由自取。

卫国百姓又立公子默为君,是为卫悼公。

没说的,卫悼公一上任就明白,要想安宁,必须投靠晋国。你管人家晋国有没有衰弱,反正人家比你强是真的。

卫国请成,成为晋国附庸。

准确的说,从此卫国看赵氏眼色行事。

第四十五章      执着的复仇者

重要人物对于历史事件的发生起关键性作用,没有武则天,唐朝的历史一定那么精彩。

伍子胥去世之后,吴王夫差非常开心。

当然也有人为此难过,比如视伍子胥为恩人的白公胜。

没有伍子胥,白公胜不过是父亲被爷爷欺负的走投无路的倒霉蛋,谈什么出身,倘若不是出身在楚国,不是生于王室,恐怕生活还会幸福很多。

所以白公胜很感激伍子胥,虽然他报复的很暴虐,将自己的爷爷鞭尸,但是他毕竟是为父亲和自己报仇了,而且也的确为自己争取了一个不一样的生活和未来。

白公胜本来是想为父亲世子建报仇的,当然是向郑国。

我爹不过一个脑残倒霉蛋,他就说造反能掀起多大风浪?你们把他赶走也就是了,何必非要将他杀死?

可是伍子胥赦免了郑国,白公胜碍于情面,也就不好过于执着。

等到楚昭王去世之后,子西和子期拥立越女的儿子子章继位,是为楚惠王。白公胜觉得自己怎么说也是故世子之子,是不是应该给自己安排个关键的一官半职?

可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楚惠王居然并没有照着白公胜想的那样去作。

您的确是故世子建之子,但是再多的冤仇,不也过去了吗?

诉讼时效已过,您还指望在楚国分一杯羹?

白公胜很是郁闷。

等到伍子胥去世之后,他觉得可以对郑国报仇了,于是找到子西,郑国是杀害故世子的凶手!此仇不报,我枉为人子!令尹大人,请您为我发兵一支,让我讨伐郑国,替父报仇!

子西有点为难。

的确,替父报仇没有错,可是楚国已经不是当初的楚国了。

经过了吴国攻破郢都,楚国的雄心壮志和辉煌实力,好像被风吹走的落叶,在诸侯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子西只能说,现在新君刚刚即位,国内政局未稳,您再等待一段时间吧!

白公胜觉得子西这是推辞,那好,那就依靠自己!

他借着防备吴国的机会,招兵买马,日夜训练。而主持训练的家臣,便是从卫国出奔来的石乞。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白公胜再次向子西请求讨伐郑国,说好了用自己的人马作为先锋,这一次,子西没有理由拒绝白公胜了。

人家私人都出钱出力了,难道国家还能说不行吗?

楚国的军队还没出发,已经有消息传来,晋国赵鞅率领重兵讨伐郑国。

谁都知道,郑国是诸侯争霸必争之地,郑国曾经为此吃了不少苦头,在楚国和晋国的夹缝里生存。既然晋国攻打郑国了,那郑国别无选择,只能求助于楚国。

最悖谬的情形出现了,本来同意白公胜要讨伐郑国的子西,居然同意了郑国的求助,出兵帮助郑国。

既然楚国都出兵了,那晋国也没有心思和楚国决一死战,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