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第5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成把这些年在越州置办的一些商铺还有田庄,全部转卖给了谢氏。最后,谢成所有的财产,换来了这十条明州大海船,每条船都是五桅三千石大船。

这次除了谢成一家北上外,他本来还说服了与他差不多的一些大族豪弱家没继承权的庶子,以及一些穷困文人,甚至是一些追逐利益的胆大商人,不过到现在,船就要启航了,可最终还是有近半的人退缩了。

不过他并不沮丧,他们要去的地方,他们要做的事业,是那些软弱胆小的人所无法理解的。

谢成在安东郡王攻灭高句丽国的时候,才从辽东返回。他清楚的知道辽东眼下是个什么样的局势,那里现在遍地都是机遇,满地都是黄金。

无数的矿山都已经堪探测绘好了,只等着商人们拿钱拍下开采权,就能开采,那些煤、铝、黑油、铁、等各种矿物,那都是暴利的行业。还有那辽河两岸无数的田地,在中原,一亩上田要十贯钱,而现在在辽东,一亩土地只要两贯钱而已。像是那次一些的山坡地,最便宜的更是只要五百文一亩。

此外,在辽东除了开矿、种田,更大的商机在等着他们。无数的工坊,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的商品发明制作,随便抢到一样商品的经销权或者是生产代工权,都能大赚特赚。

这次最后愿意随他前往辽东的人中,有三十来个商人,他们先前已经跟随他前往登州辽东考察过。谢成已经与他们签了合约,一众商人最后成立了一家新的商行。按股份,谢成的拥有百分之六十的股份,成为了这家商行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剩下的还有大约两百多名文人士子,这些人都是穷困文人,出身平民。科举不第,又无法进入官府幕府中做事,家中也无余钱长期负担他们这样一直读下去。最后,听了谢成等人的描绘,最终从谢玄这里拿到了每人二十贯钱的借款后,终于决定闯关外。

几十位商人合伙人。再加上二百余文人,以及他们的家眷,就已经有千余人。不过他有十条三千石的船,每条船都能装一千余人。谢成此时手上并没有多少本钱,他们的船除了一些杭越等地的土产,剩下大量空舱。却无法装满。

不过精明的谢成是不肯空船北上的,如今的安东郡王手下,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人。按郡王所颁下的规定,所有的商人,只要能想办法介绍带来新的移民,只要不是绑架抢来的。都能得到一笔介绍费。其中以各类文人的介绍费最高,然后是各类技术工匠,再次就是农夫,然后是青壮男女,就连孩童少年,只要带到镇国军地盘,都能得到一笔不菲的介绍费。

除了大唐子民不许绑架贩卖外,若是各商队从其它各蕃国贩运蕃奴到安东郡王地盘,却是能进入官府控制的蕃族奴隶专卖场的。

算来,奴隶交易算是眼下最火爆最暴利的一样买卖了。但由于奴隶买卖有诸多限制,谢成却是无法做这生意。不过这次新商行的第一单买卖,除了做些丝绸、茶叶、瓷器买卖外,他们的第一票主打生意就是运送人口往辽东。

一个成年工匠,按技术不同。可以从郡王那里拿到五贯到二十贯不等的介绍费。就算是普通的青壮,也能拿到二到五贯的介绍费。哪怕最低的孩童,都拿拿到五百文介绍费。

一船若是装两千人,光介绍费就能收四五千贯介绍费,更何况,这一路运送到辽东,船票钱和路上的饭钱还是要收的。另外他们还给这些闯关外的人提供借款,虽然不是高利,但利息也不算少,这同样是一笔收入。

如果十条船装满,其实利润比起贩运粮食来,还要高。

想到这里,谢成对于自己的新商行,充满信心。

“大官人,马上就要开船了。”一个童仆走到他的身后,提醒道。

谢成从思绪中回过神来,轻轻嗯了一声。这小孩子又黑又瘦,个头不高,脑袋却不小。谢成问过他年纪,差不多有十二岁了,但看起来,却似乎只有七八岁的样子。谢成这一趟十条船上,一共有三千多个这样的小孩子。

这些孩子从四五岁到十三四岁,全都是杭越明湖常诸州中的乞丐孤儿。这些都是他费尽辛苦才找来的,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找来这些孤儿,又在他的各个庄园中收养了一小段时间。

这些孤儿当中,其中一部份聪明伶俐又长相端正的孩子,被挑出来做了家僮侍女,再长大些,他会送入自己的商行中安排做学徒伙计。剩下的那数千孤儿,他则打算送给郡王。辽东最缺人口,这些孩子虽然还做不得什么事情,但辽东却是来者不拒。

这些孩子在各州县都是没人要没人管的孤儿,可谢成要带走他们,当初却还是付了官府一笔不小的钱粮。这还是以收养孤儿的名义,虽然州县平时不管这些孤儿,但当地人丁数量增长,其实也是官府的考核政绩之一。因此,官府都不愿意本地的人口流失,就是谢成与那些合伙人带走的这些家丁家眷,甚至是佃户伙计,都还是请了谢氏族长出面,然后又花了一笔重金才让官府开具了公凭。

若没有这凭证,在港口是不允许登船的,否则被查到的话,将是重罪。

谢成这一趟出海,所带的茶叶、丝绸等都是轻便之物,并没有占多少空间。其余的,全部装人。十条船三万石的容量,原本是载一万五千人标准,最后谢成和他的合伙人,硬是弄来了三万人。

三万人,谢成只办了不到一成的凭证,其余的都都是无证的人,虽然说重金收买了众官员,可这也还是冒了极大的风险。

“起锚罗!起桅罗!”

十余个大汉的声音齐整宏亮的叫了起来,顿时唤回了正在出神的谢成,他不由转过头去,只听见桅杆下的转轴发出“嘎嘎”的巨大声响,但这声响瞬间就被淹没在众多水手们兴奋的叫喊声中。帆船上的桅杆在转轴的带动卜,数丈高的后桅、高达七八丈的前桅、还有那根十丈有余的粗大主桅,缓缓的竖了起舰。

“啊,哦,哦!”带着无比的惊叹,一阵尖锐的孩童声音大叫了起来,顿时吓了谢成一跳,他看着身边的这个“小童仆”,但这个“小童仆”却全然忘记了他,又是兴奋,又是震惊的呆呆望着眼前巨人的主桅,嘴里聆自发出单调的叫声。

这个来自市井的小乞丐,显然是头一次见到如此的场面,激动之下,早将这些日子在越州庄园中刚学到的规矩抛到了脑后,完全是没有规矩的又叫又跳。

谢成脸上浮起一阵微笑,又有几分理解。

想当初,他在沙门镇见到郡王的铁甲海鹘战舰之时,还不是一样的震惊万分。

船上的水手开始忙碌起来,这些水手都是这些年跟随着谢成一起跑船的老伙计。桅杆下的绞盘不断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白色的船帆被十几个水手合力持上桅杆,身处巨大的主帆和前帆之间,谢成几乎感觉自己被朵朵白云笼罩着,他双手紧紧的按住船舷,竭力的抑制着自己激动的心情。

从今天起,自己就是这支商队的东家了。

五年前,他是如何也不敢相信到这样的结果的。一个婢生子,居然也能有朝一日,成为人人敬重的大商队东家。甚至,也许有朝一日他还能成为一名勋士。如今的辽东,就有一百多名爵士和三百多名勋士,这些新出炉的贵族们,原本都只是底层的军官,现在却一跃而成了贵族。

辽东不但对于士兵极为尊崇,对于文人也相当尊重,在辽东,不论是官员还是教师或者学生,都是极受人尊重的。而他们这些商人,虽然不比战士和士人,但却也远比在中原更得尊重。听一些传言,安东王准备要给一些杰出贡献的商人们授勋。这个消息,让谢成心向往之,想想就激动万分。

一艘小艇飞快的驶到船队前面,上面的人正向他们挥舞着旗帜。那是港内的指挥船只,正引导他们驶了港口。

帆船仿佛行驶的很慢,但身边的其它景象却在飞快的消逝,落在后面,越来越远。

谢成站在船头观看着前方的风景。

日出东方,红霞万丈,是那么的美丽,如同此时他心中的希望,如同美好的未来,让人迫不急待的想要靠近。

船队缓缓驶出杭州港,各条船上的甲板,涌出许许多多闯关外的人,一个个目光回望故乡,也许这一去,再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了!

第670章 黄袍加身

辽东城。

原高句丽王宫金殿之上,安东郡王,河北、东北道兵马元帅,淄青等十二镇节度都使、观察大使、慰抚大使等一长串名号加身的李璟,披着一件小翻领皮夹,穿着一条紧口直筒皮裤,腰间勒着一条白犀牛皮带。一头长发束起在头顶挽了一个髻,没有戴冠,而是直接插了一支羊脂玉钗。

殿内墙壁内有火道,烧着火,即使此时十一月的辽东季节,可殿内依然温暖如春。

李璟翻看了一眼留用的高句丽太监朴正恩恭敬呈上来的折子,招头目光先扫了一遍殿中站立的那名河北使者。这名代河北四镇前来出使的使者是李璟的老熟人了,现任河北卢龙军莫州刺史兼卢龙军定霸都指挥使刘仁恭刘窟头。最早他是李茂勋的部下,后来又成了李可举的部下,然后做了李全忠的部下,现在转眼间又归到了刘岳的部下。

因为刘仁恭与李璟多次能使,因此,这次河北四镇便又派他前来。

目光收回,扫过一遍刘窟头的表书后,李璟轻轻的微微笑了笑。

不出他的所料,刘仁恭此来,还是因为先前他终于做出了表态,南北同时调派了兵马,表达了支持朝廷的态度。

李璟在幽州北派兵一万进驻边界,同时,又在黄河南面的青淄齐一线调动布置了两万兵马。这番调动布置,确实让河北四镇感到压力极大。

河北三镇除一开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了义武军,三镇扩大为四镇外,之后便反而一时沉寂了下来。并没有如想象般的出击进犯朝廷各镇,反而是招兵买马。各自守着各自的地盘,将重兵布置在了太行山一线,以及黄河一线,还有幽州一线。四边守御,而中部空虚。

四镇的布置。明显是准备不足,不敢仓促进攻河东之地。同时,也不难看出,他们对一直没表态的镇国军十分的忌惮。镇国军的地盘极大,不但在辽东有巨大的地盘,而且在幽州北面已经占据了蓟檀平营四个原先卢龙军的州。直逼幽州。同时,在南面,镇国军的淄青镇,虽然没有与魏博镇接境,而是与义昌军隔相相望,但这也使得河北叛军并不敢直接进攻义昌军。害怕以此触动镇国军的反击。

另外,镇国军拥有强大的水军,可以随时从东面海岸攻入幽州或者成德。可以说,在战略地理上,河北三镇现在完全落在李璟的下风。他们不得不防着李璟,万一李璟从背后突然出兵,这是相当麻烦的。

现在李璟已经表态。站到了朝廷的这一面。这对河北四镇打击极大,此次派刘仁恭前来,其实就是希望能改变这一结果。

四镇送来的礼物很不轻,歌伎舞姬各二十人,外加美人十名。此外,还有黄金一万两。不过这些还算不上最让李璟惊讶的,因为李璟在翻到礼单第二页时,看到上面的礼物时,都不由的震惊了,眉头紧皱一起。

第二页上面所标明的四镇礼物。赫然是天子六冕。

六冕也就是唐朝皇帝的皇帝服饰,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六种,分别是皇帝在六种不同场合下所穿的皇袍。

六冕一应俱全,每样都相当完全。甚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