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第3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周德威、高顺励诸将率五千骑兵南下太原,其余兵马一部五千人由王重率领驻守泰戏关,一部一万人马由林武所率驻守云州。

不过就算如此,李璟此时帐下前来兵马,也达到了二万四千人马,骑兵一万四,步兵一万,在诸将兵马之中,以李璟的军力最为雄壮。

于琄的天德军与赫连部兵马加上招降的一部分振武军,此时也达到两万人马,马军八千,步兵一万二。

反倒是郑从谠手下兵马最少,本来手中有三万人马,结果昭义镇八千兵马覆没,苏弘轸三千摭虏军也损失殆尽,因此,郑从谠的手下,现在才一万九千人马,要加上拓跋部的两千党项骑兵,才两万一千人马,其中骑兵只有六千,步兵一万五。

除掉全军覆没的昭义军,眼下八镇加上萨葛、安庆、契必三部,十一路人马,共有六万五千大军,这还没算上李璟留在云州与蔚州的一万五千兵马,全加一起,招讨大军足足八万大军。

于琄到河东后,先是去了太原拜见郑从谠,此时两人刚刚从太原赶到。

李璟率先上前抱拳拜见大帅郑从谠:“镇国军李璟拜见大帅!”

一见到李璟,郑从谠不由的就有几分欣赏,李璟长的一表人才,外貌品相很好,一看就让人满意的那种。特别是李璟眼下功劳极大,但却并没有骄横跋扈的表现,一见到他立即行参拜大礼,这让他十分满意。不由的手捋着颌下五绺长须微微而笑,眼中满是赞赏的眼色。

李璟此次积极响应朝廷的号召出兵,先前一直在幽州打转,这还让他有些担心李璟不想前来。却没想到,李璟最后一路赶到,可一到晋中,立下的军功却是他们几镇兵马加一起都不如的。不但收复了蔚代忻云四州,更关健的还是一下子策反了沙陀三部中的二部,并且把高家兄弟和傅家兄弟策反,这一下子可就招降了一万多人,更把沙陀叛军退往草原的退路给堵住了。而且不光如此,李璟还成功策划了振武军的反正,以及党项人的出兵,一下子歼灭了李国昌的六千精锐沙陀骑兵。现在,还带来了契必部的三千骑兵,可谓是居功至伟。而且他还听于琄说过,当初袭击单于都护府,也正是李璟的提议。

而且他一到天门关,听说朝廷颁发的旨意,加李璟为齐国公、给镇东军赐名镇国军,并且赏赐了李璟大量的钱帛。李璟把钱帛都拿出来赏给了下面的将士,还自掏腰包,给天门关诸镇讨逆兵马都发了一笔丰厚的赏赐。这让他十分高兴,给诸将兵马赏赐,这本来是他这个招讨使的职责,只是河东镇这两三年来,兵变了四五次之多,府中实无钱帛。现在李璟帮他出了这笔钱,让他相当高兴。

此时在郑从谠的眼中,李璟已经不只是一员能打的猛将,而已经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可以独挡一面的优秀统帅了。

“季玉请起,此次讨逆之战,以功你为第一。能结识你这样的后辈,我很高兴啊。”

李璟对郑从谠也是十分满意,在李璟看来,郑从谠是一个真正忠诚于大唐的正臣,只可惜,他生不逢时,生在了这风雨飘摇的晚唐。郑从谠就如同一个救火队员一样,从他的仕途履历就可以看的出来。

“大帅过奖了,璟不敢居功,能有此战绩,完全是因为大帅审时夺势,成功的将李克用的主力拖在了太原城下。这次陛下隆恩加封我为齐国公,授一镇节帅之位,实在是有些惶恐。今后,还希望大帅能多加指点。”

郑从谠笑了笑,对着旁边的于琄示意道:“你们师徒也应当是好久没见了吧,过来拜见你老师吧。”

李璟走到于琄面前,双膝跪下,郑重行大礼:“门生李璟叩见老师!”

于琄自刚才一入帐中见到李璟时,就惊讶不已。

与李璟分别差不多才一年的时间,再见之时李璟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并不是官职上的变化,而是那种由内而外彻底的改变。刚收李璟为徒时,李璟那时身体还有些单薄疲弱,整个人带着些青涩。可是现在,李璟的身板强健了许多,虽然不似虎背熊腰,可也是身强体健。特别是他的身高似乎比那时又长高了不少,整个人六尺二左右,站在那里比他还高出一头。特别是那些眼睛,目光中透露着自信,锐利而又不失沉稳。

李璟现在给他的感觉就是自信、沉稳、大气,这根本不似一个二十出头的年青人,而似乎是一个经历半生阅历积淀的沉稳中年人。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转眼间,李璟的功业已经不弱于他,官职之位更已经与他平起平坐。二十一岁的开镇节帅,并非名门之后,却已经位封国公,于琄感慨,得门生如此,师复何求啊。

得此佳徒,于琄十分欣慰。

他扶起李璟,伸手拍了拍李璟的肩膀,开怀笑道:“好小子,比老师预料中你走的更远。难怪当初,崔兄信中跟我说曾想带你去青州你不肯,当初还以为你自视甚高,现在看来,你到是心中早有想法了。”

李璟一年多没见于琄,此时再见,于琄的虽然感觉又苍老了一些,可精神气却不是在登州时可比。在登州时,于家刚遭受了一场大灾难,全族被贬,他从淄青节帅贬为登州司马,心境可想而知。而现在,他不但在天德军的任上东山再起,而且凭借着这次的平叛功绩,还一举进振武军节度使,加同平章事,封卫国公,成为了使相。

“老师教授之恩,李璟铭记在心,没齿难忘。”

于琄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你既是我于琄的门生,也还是崔兄的门生,我们二人都一心为朝廷,如今看到你如此出息也十分高兴。希望你能效忠天子,报效朝廷,为国尽忠,成为我大唐的中兴之臣。”

李璟默默的点头,虽然他并不认为唐朝还能中兴,可他不想让于琄难过失望。

这时,郑从谠在一边笑道:“季玉也是刚来,不如我来为你们相互介绍一下。”

郑从谠直接一手牵着李璟的手,一路帮他介绍帐中诸人。除了各镇的节帅还有几部胡族之外,其它的人李璟确实不认识。介绍完了八镇三部的各将之后,郑从谠又把地主河东节度使衙门的诸官介绍给李璟,郑从谠的帅府诸幕僚基本上都是他从长安请调过来的。为的就是因为河东连年兵变,骄兵悍将,跋扈难平。

“前长安令王调为副使,兵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刘崇龟为节度判官,前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赵崇为观察判官,前进士刘崇鲁充推官,前左拾遗李渥充掌书记,前长安尉崔泽充支使。”看着这一个个从长安跟随郑从谠前来的河东幕僚群,李璟不由的有些羡慕,这些人可都是人才啊。也只有郑从谠这个宰相,才能有这么大的面子,调来这么多京官做帅府幕僚。难怪,他入河东之后,就一直听到有人说郑从谠的太原幕府为“小朝廷”。开幕之盛,确实是冠于一时。

之后,各镇节帅之间也是重新一番相互结识。诸镇蕃帅,对于李璟这个招讨副使,态度都是十分的客气。李璟上有天子宠爱,下面又有于琄和郑从谠两位大帅看重,手上又有近四万兵马,而且李璟为人又大方豪爽,自然是谁都愿意结识一下。

第417章 匹马换来双名将 李璟再收二门徒

河阳节度使李涿,与先前战死的昭义节度使李钧乃是从兄弟。李涿本是京中太仆卿,也是这次平乱才调到河阳镇。对于李涿,李璟印象还不错,两人比较客气的打了招呼。

这时,李涿后面的一个人引起了李璟的注意。

帐中座位分成两列,一列是朝廷的汉人诸镇节帅,以及他们带来的几个重要将领。另一列,则是党项拓跋、吐谷浑赫连,铁勒契必、昭武安庆、昭武萨葛五部蕃军。

河阳节度使李涿的旁边坐着一将,在那将领的后面,环立三人。

其中一人站立稍前,似比另外二人职位较高,这人刮了一个大光头,这在帐中十分的显眼。

李涿见李璟盯着自己的部下看,便转头也看去,见李璟是在看那个和尚,便笑了笑。

“诸葛将军,还不给李镇国介绍下你的部下。”李涿道。

河阳节度使处于洛阳的黄河北岸,在王屋太行山的南面,因此虽然在黄河以北,其实却是属于河南道。河阳节度使的地盘很小,駐守河陽三城,早期下轄懷州、衛州、鄭州、汝州、陝州。后来郑州归永平军,陕州归陕虢节度使,汝州哪东都畿都防御使,卫州归魏博节度使,河阳便只剩下怀州,后又把河阳三城合并为孟州。

到现在,河阳节度使便只有怀、孟二州。李涿任河阳节度使,并兼任孟州刺史,这个诸葛将军名诸葛爽,眼下任怀州刺史。说起这个诸葛爽,他的经历也很是传奇。

诸葛爽早年时,曾经在青州博昌县做伍伯的不入流小吏,因故被县尉杖责,弃官而去,沦为乞丐。咸通九年,庞勋叛乱,诸葛爽便投奔叛军,累军功至小校。庞勋战败后,诸葛爽反应很快,立即和泗州守将阳群率百余人投降朝廷,被任命为汝州防御使。今年,刚刚调任怀州刺史,此次率部随李涿出兵河东。

怀州刺史四品官,也算不小,可和李璟这样的招讨副使,齐国公,镇国军节度使比起来,便什么也不是了。见李璟对他身后的那个和尚有些兴趣,便连忙介绍起来。

经诸葛爽所介绍,这光头却原来以前真的是一个和尚。名叫李罕之,罕之不是他本名,而是他出家时的法号,叫的久了,便弃了本名,直接叫这罕之法名。介李罕之自己介绍说,他家本来是陈州项城一个小地主之家,打小起,李罕之就力气极为过人,身体强健无比。幼时,他父亲让他学文,不成。后来因家乡大灾,破家。他便落发为僧,不过李罕之当了和尚又守不得清规戒律,十分无赖,酒肉不戒,寺中容他不下,便赶出山门,让他去云游各地化斋。结果在附近一带,因为名声不好,还经常偷鸡摸狗,导致下山之后,从早到晚,一滴米饭也没有讨到。气得他掷钵于地,毁僧衣。恰好诸葛爽初到怀州,招兵买马,他便投入诸葛爽之下。

由于李罕之虽然是个和尚,可勇猛过人,力大无比,很快就担任了诸葛爽手下的校尉。眼下,任职诸葛爽手下都将。

听到李罕之这个名气,再听起他和尚的身份,李璟终于从记忆里找出了后世史书上李罕之的资料了。传说这个李罕之天生巨力,跟人打架,打人左脸,能让人右脸流血。从军之后,每次派他去剿匪,就没有破不了的山寨。

不过历史上,李罕之先是投了诸葛爽的手下,后来却又投奔了黄巢。等到后来随黄巢南下,结果被高骈手下大将张璘击败,他又与毕师铎等人投降了高骈。任光州刺史,之后,光州被晚唐的三大杀人魔王之一的秦宗权攻击,李罕之又投奔了时任河阳节度的老上司诸葛爽,任怀州刺史。随后,诸葛爽命李罕之为河南尹和东都留守。此时,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正与宣武节度使朱全忠翻脸,于是与李罕之相结。后来诸葛爽死后,其子继帅位,李罕之又与河阳其它将领争位,兵败后又投奔了李克用。投奔李克用数年之后,李罕之又背叛了李克用改投朱温。

李罕之的历史,可谓是一部墙头草的历史,一生之中,不停的改换门庭,从没有所谓的忠诚。先后投奔过诸葛爽、黄巢、高骈、诸葛爽、李克用、朱温,五十八年的生命里,改换过六次门庭。如果算上他少年时先学儒后入佛家的经历,李罕之的一生确实相当传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