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李璟来说,这也是一件极大的好事。毕竟李璟虽然有能力,可他缺少许多东西,他只是个农夫出身,没有家世,也没有资历威望。就算眼下李璟得子皇帝赏识,可那皇帝不过是个十三岁的小皇帝,今天记起来李璟,赏赐一番,也许过后就忘记了。虽然李璟已经做上了登州刺史之位,可距离一镇节帅,那可是还差的远。而李璟只要肯做他的义子,那可立即就是淄青镇的少帅了。

张万荣看的出宋威心动了,嘴角收起微微笑了。他提出这个提议,既是出于私心,也是出于公心。于公于私,这都是一个很好的提议。做为监军使,最重要的职责除了监察地方的藩镇将帅之外,就是帮助朝廷掌控地方。而淄青镇好不容易要除掉地方势力王敬武的牙兵集团,这个时候,他自然不愿意看到再出现宋威与李璟相互对立的情况。将帅不和,结果必然是淄青镇的动荡,弄不好到最后就是兵戎相见,又是一场如今这般的战争。

而出于私心,他其实很喜欢李璟,特别是以前他很看重的张承业去了李璟身边后,也经常写信跟他提起李璟的诸多好处。再说了,李璟还救了他一命,又是各种礼物不断,对他如此客气,张万荣便也常想帮李璟一把。

此事若成,不但王敬武叛乱马上可以平定,就是淄青镇暗藏的潜流也能消弥。再说了,等淄青镇平定之后,他与宋威的关系可就没有现在这么的好了,那个时候,李璟得他相助,势力也会对他有所感激,他在青州也能呆的更加轻松一些了。

“敬修,你觉得此事如何?”宋威转头问副帅康承诲。一般的情况下,大帅如果病重或者突然去世,留后之位由副帅或者节度司马担任。眼下宋威要收李璟做义子,这不单单对宋威来说是件大事,对于平卢军和淄青镇来说,同样是一件大事。李璟可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做了大帅义子,那在整个淄青镇,地位可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对于老兄弟来说,宋威是必须得问过他们的。

康承诲年纪比起宋威还要大一些,他并不去贪那个留后的位置,以他的年纪,他很难接任这个位置。更何况,康家早几年前刚出过事情,就算宋威把这个位置给他,朝廷也不一定肯让他接任的。更何况,就是没有李璟,还有一个在淄青镇势力极大的崔芸卿。既然如此,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如果能成,这是一件好事,某赞成此事。”康承诲直接道。

“如果本帅收李璟为义子,你们同意否?”宋威又把目光望向其它众人。

大帅和副帅还有监军使都同意了,节度司马虽然不在,可却是李璟的老师,自然也是会同意的。如此一来,帅府和监军院这边的几个人都同意了,他们这些幕僚将领们又有什么可说的,当下自然是齐齐赞同。

宋威感觉浑身轻松了许多,心中一直压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当下哈哈大笑着道:“雷判官,劳烦你立即再回一趟登州,路上先回一趟青州。把崔司马请来一起同往登州,到了登州再请昭王一起,去见李璟。”

雷刚接了这个命令,当天便又直接匆匆返回。先到青州,找到崔芸卿把事情一说,崔芸卿自然是万般惊喜。李璟半似强夺的取了登州刺史之位后,崔芸卿夹在李璟和宋威的两人之间,便觉得有些麻烦。

一边宋威既是上司又是盟友,而另一边的李璟却是他的门生。李璟与宋威不和,首先最难过的就是他了。先前李璟取得刺史之位后拿出诸多钱粮军械出来给宋威,崔芸卿已经有些高兴,毕竟这是李璟修复缓和与宋威的关系。现在宋威又要收李璟为义子,这事情终于向好的方向发展了。

当天,崔芸卿便跟雷刚一起赶到了登州。见到雷刚去而复返,李璟本还有些意外。当听到崔芸卿转述宋威要收李璟为义子时,他更为惊讶了一下。

李璟还在惊讶之中,李振和李良、郭承安几个人却是都立即站了起来,大声道:“郡侯,这可是天大的好事,答应,当然得答应!”

李璟这个时候也终于从崔芸卿的口中知道此事是真的,细想了几遍之后,李璟点点头,答应了下来。

咸通十五年五月十八日,金吾大将军、武宁侯、检校尚书右仆射、淄青平卢军节度使、青州刺史宋威,正式收冠军大将军、金吾将军、镇东侯、镇东军使、登州刺史李璟为义子!

这个消息传出,镇东军将士们都是十分高兴。

晚唐之时,收义子是很普遍的现象,并不会有人说做义子就是什么低人一等的情况。甚至有些将领收几百个义子的都有,五代时就有义儿都,就是晋军李克用手下的精锐部队,晋王李克用的十三太保,里面只有一个是他的亲生儿子。

大帅宋威收李璟为义子,两人年纪正好,而且身份地位也可以。让镇东军将士们高兴的是,李璟成了宋威的义子后,现在可就是淄青镇少帅了。因为宋威无子,他虽然有几个孙子可都十分年纪,且远在京师之中。

镇东军军使,登州刺史,安东都护,平卢军少帅!

少帅,那就等于淄青镇的未来大帅了。

消息传到登州各地,那些百姓庶民,豪族大户世家们也都松了一口气。先前李璟大军登陆登州,然后宋温就把刺史之位交给了李璟,自己带登州各部走了,这在他们的眼里,这就是李璟强夺了登州。现在宋大帅忙着剿灭王敬武,没空顾的上登州,但大家都在担心,万一大帅平定了淄齐的叛乱,再带兵杀回来怎么办?那个时候,战乱一起,大家可都没个好的。

谁也没想到,宋大帅居然收李璟做了义子,现在大帅和郡侯成了父子,这仗肯定是不会打起来了。登州的普通庶民,豪族世家们都中长松一口气啊。

当宋威在平乱大营中公布这个消息时,平卢军更是士气高涨。因为如此一来,大家都觉得这叛军覆灭指日可待了。对于李璟突然成了少帅,各军头除了有些眼红羡慕外,倒也不敢有其它的想法。毕竟李璟的威名是摆在那的,谁也不敢招惹握着镇东军这样的一支强兵的李璟。

淄州城中,王敬武的那条断臂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装上了一只铁钩,虽然样子有些怪异,但他这些日子却心情不错。从李璟手下逃回一命之后,他接连大败了平卢军两次。虽然第三次张蟾出兵吃了个败仗,可三千对一万,却还以一千伤亡死敌近两千,这是虽败犹荣。

最近山东河南大旱后饥荒四起,许多百姓流离失所,王敬武却趁此机会,只拿了点粮食出来,就招募到了足够多的青壮男子为军,若不是这样的饥荒,一般的百姓哪愿意参加他的叛军。

眼下他已经重新拉起了三万人马,而且刚刚他还招降了淄齐境内的数十股悍匪山贼马贼,加起来足有三千人。而就在昨天,声名响于黄河两岸的巨寇洪霸郎率八百骑接受他的招降,归附于他,八百马贼组为骠骑都。

正高兴之时,他突然得报,宋威已经收李璟为义子,李璟成了淄青镇少帅,登时又惊又怒又惧,一口老血喷出,直接晕了过去。

第333章 反了

咸通十五年六月初,北方夏收季节到来,可是田地里却早就已经一片干裂,裂缝有的都能把脚陷进去。地里庄稼早就已经旱死。

长安皇城,太极宫太极殿。

年轻的天子好不容易今天没有去击球,也没有去斗鸡,而是来到太极殿参加大朝会。虽然皇帝嬉戏荒政,早朝早已经许久不朝,但每月初一十五两次的大朝会却是不敢取消,依然维持着。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一个太监一上来立即用那尖细的嗓音喊道。

下面的大臣们都是不由的微皱眉头,这大朝会事情众多,往往一开就是好几个时辰。以前皇帝虽然说不理政事,参加大朝会也只是做个样子,可毕竟也还会做个样子。现在倒好,刚一进来坐下,就喊着要退朝了。

下面的众臣中,卢携当先出列,举着象牙笏板奏道:“陛下初临大宝,宜深念黎元。国家之有百姓,如草木之有根柢,若秋冬培溉,则春夏滋荣。臣窃见关东去年旱灾,自虢至海,麦才半收,秋稼几无,冬菜至少,贫穷百姓铠蓬实、蓄槐叶为食。或更衰赢,亦难采拾。常年不稔,则散之邻境。今所在皆饥,无所依投,坐守乡闾,待尽沟壑。其蠲免馀税,实无可征。而州县以有上供及三司钱,督趣甚急,动如捶挞,虽撤屋伐木,雇妻鬻子,止可供所由酒食之费,未得至于府库也。或租税之外,更有他徭。朝廷倘不抚存,百姓实无生计。乞敕州县,应所欠残税,并一切停征,以俟蚕麦。仍发所在义仓,亟加赈给。至深秋之后,有菜叶木牙,继以桑椹,渐有可食。在今数月之间,尤为窘急,行之不可稽缓。”

这一番话却也说的是极为激动,说的却也都是如今实情。

李儇听了这么一长篇话有些昏昏欲睡,昨夜他与宫人下棋至半夜方睡,眼下这天还未亮就起来,坐在这里却又听了这么一大段话,顿时哈欠连连。等卢携说完之后,他也没有听清他到底说的是什么。

当下一挥手道:“准爱卿所奏!”

田令孜立即道:“陛下,如今国库空虚,西南用兵不断,偏偏淄青镇牙将王敬武叛乱,宋威先前请兵拔粮划钱的折子还未批复,眼下又要免所欠税款,还要免征夏粮,这虽说体恤黎民百姓,可也不得看朝廷的情况啊。要是都免了,那长安诸官员的薪俸禄米还有十几万神策军将士们的粮饷也都无处可取了。”

李儇这个时候才终于听明白了下面大臣们说的是什么,卢携说百姓灾荒难过,田令畋说朝廷财赋不足,不由的有些不满的道:“卢相国说河南山东各地秋嫁半收,夏收无已,可朕所知,李璟所在登州已经属山东河南道吧,为何李璟却先前却能进献百万贯给朕,而且刚刚还又押送了十万石盐和十万石粮食以及其它诸多贡品,价值百万。难道李璟就不是在河南道了?”

卢携被皇帝堵在那里,刚要说话,皇帝又道:“朕看还是下面的臣子忠心不忠心的问题,而不是灾荒不灾荒的问题。”

田令孜马上请奏发言道:“陛下圣明,那李璟确有他人所不能之本事。眼下朝廷财赋紧张,不过天下各地也确实灾情严重。巨以为,陛下可令各受灾之地暂免征收两税,另外欠款也可以先行停征。另外各地所在义仓,也应按卢相公所言,开仓振灾。”

李儇有些不高兴的道:“灾民要吃饭,难道朕就就不要吃饭,朕的官员和禁卫将士们就不要吃饭了吗?”

“陛下莫忧,巨有一计可解决朝廷之急。”

“晋国公请说。”

田令孜嘴角微微牵动了几下,笑道:“刚才陛下也说过,天下其它各地都是灾荒之时,李璟却还能拿出百万钱粮来进贡。这已经是今年的第二次百万进贡了,想李璟辖地不到一州之地,却有如此产出,真是让人佩服。眼下李璟就任安东都护,淄青节帅宋威又升任李璟为登州刺史。臣以为,才能力者就要多加些担子,这也是让他为陛下尽忠。”

“臣提议,加李璟辽海盐铁转运使之职。臣闻李璟进贡的盐都是自产,其盐虽是海盐,可支雪白粒大且干,比起淮盐更好,甚至不比西北的青盐差。朝廷正好可以将这盐铁转运使之职交与李璟,如此一来,李璟即能产盐,又能运盐。只要李璟能年产盐百万石,朝廷以每斗盐十钱收入,一百一十钱卖出,一斗盐能赚百文,一石能赚一贯,一百万就能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