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韶神色激动,大声说道:“为陛下分忧,乃是末将的责职所在!”

陆承启说道:“若大顺的为将者都像将军一般,朕何虑契丹犯边?假若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

王韶已经不知道说什么,怔怔的站在那。好在这时候,有一六品官员,手持“露布”(即捷报),宣道:“请陛下移步太庙,行献俘礼!”

这时候,有禁军士卒,用白绢绑了耶律涅鲁古,压到陆承启跟前。陆承启有些好奇地望着这个服饰、发型皆与中原人迥然不同的契丹汉子,心道:“契丹人果然雄壮些,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也算不得甚么大英雄!”

只见耶律涅鲁古嘴里颇不干净,一直在高声怒骂,可惜他说的是契丹话,在场的文武百官,无一能识。陆承启见他说得神情激动,感觉好笑,问道:“这夷蛮在说些啥,朕想知道一二……”

王韶呐呐不敢答,他早就知道耶律涅鲁古嘴里吐不出象牙来,自然没什么好话。禁军里面的步军都虞候听了,悄悄地把随军文书叫来,给陆承启翻译。

随军文书战战兢兢地,结结巴巴说道:“陛下……这夷蛮……在骂您……也在骂咱们的军队,不是……好汉,只懂得偷袭……他说,若是……若是堂堂正正的打一场……他不见得会输……”

陆承启不屑地说道:“兵者,诡道也。朕即便没上过战阵,也懂得这个道理。这夷蛮要是全都是这般蠢蛋,朕又有何惧?”

王韶眉头微皱,小声地说道:“陛下,契丹人不可小觑。末将就见到了一位契丹英雄,差点凭一己之力,扭转了形势。”

陆承启来了兴致,问道:“哦,那你可得知对方叫甚么名字?”

“末将曾遣人问过,他大声回答说,他是契丹御帐亲兵队长,萧峰。”

陆承启听闻“萧峰”这个名字,吃了一惊:“萧峰?”心中不由地浮现出金庸大师《天龙八部》里面,那个豪气干云,武功盖世的大侠。

王韶吃惊道:“陛下也知道此人?”

陆承启尴尬咳嗽一声,掩饰了一下,说道:“监察司有暗报,说此人弓马了得,朕似乎有些印象。听将军这么一说,果然是英武过人,不可小觑。朕也知道,天下能人辈出,断不可小觑天下英雄。”

看到陆承启知错能改,王韶也松了一口气。他就怕陆承启一时得意忘形,忘记了大顺和辽国的军事力量差距,贸然发起进攻,那很可能会导致国家灭亡,百姓生灵涂炭。正史上面的宋朝,亦是如此。如果不是昏了头的宋徽宗,执意要联金灭辽,又岂会导致靖康之变?《孙子兵法》开章即讲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思就是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不认真地观察和对待。把战争和国家命运、人民的生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指出战争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也明确指出战争的政治目的在于确保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把战争推到了国家大事的首要位置。可惜,不是每一个为君者都明白这个道理。

陆承启见时候也不早了,便再一次登上龙辇,由引主驾头牵引着,那个六品京官手捧露布在前面带路,前往太庙。在太庙念过礼部起草的祷文,陆承启听得都快睡着了,这些之乎者也实在太过于费解,能听得懂三分一就很不错了。

在太庙念完祷文之后,又前往太社,即土地庙。这样做是献俘给祖宗、土地神。搞完这一套繁杂的类似祭祖的礼仪后,才前往这次献俘举行的场所——宣德门,陆承启则现身宣德楼上,接受禁军的献俘。只见诸多仗卫位列宣德楼所有通道,诸军、百官穿着常服(即平时和一般礼仪场合穿着的官服),在宣德楼前面排成队列。

而两个力大的禁军,则押着耶律涅鲁古在御街西边等候。等待百官参拜皇帝之后,通事舍人(官名,掌管呈递奏章﹑传达皇帝旨意等事)就引导耶律涅鲁古到献俘位置上,这时候禁军将校上前朝拜,接着由那六品京官当众宣读露布。

这篇露布乃是以皇家军校教习兼副校长狄青,兵部尚书秦怡康,以及这次作战主将王韶的名义拟就的,一开篇就宣告了这次北击幽州的正义性,为的是解救大顺的边民。接着,宣告了这次作战的过程,以及战果。最后是献俘人员的名单,共计二十余人,都是些千夫长、万夫长之类的契丹大官。耶律涅鲁古的名字位列前茅。

露布宣读完毕之后,通事舍人跪受露布,呈交给兵部尚书秦怡康。这时候,刑部尚书周延华上前跪奏这些契丹俘虏的处置事宜。

陆承启用他独有的镀金喇叭,大声宣布道:“这些契丹人,都是财主,不能就这般杀了。朕知道,不久后,契丹人就会派出使者,前来赎回这些人。朕耗费钱银打了这一仗,总该要拿些好处才是。朕听说,契丹人的规矩是,谁的俘虏由谁做主,若是想要赎人,则要拿钱财来换。朕便要那些狂妄自大的契丹人,好好出一回血才是,朕的子民们,你们说是不是?”

在御街两旁看热闹的百姓轰然说道:“是!”

陆承启笑道:“赔本的买卖,朕不会做,这次必要这些契丹人大出血!周卿,事情就这般定了罢,这些人暂且押回刑部大狱,好生招待着。那些契丹士卒,则关押起来,哪天需要用到他们的劳力了,自然就有用了,可以省一大笔钱银呢!”

刑部尚书周延华接了旨,就下去办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献俘仪式,才算正式完毕。

看着良久犹不散去的长安城百姓,陆承启知道,这一回可是狠狠的刷了一把声望,把他英明神武的形象给树立了起来。先前他昏庸、识人不明的形象,随着这一场大战的胜利,早已烟消云散。

跟着一位能打胜仗的皇帝,生活总是有奔头的,起码生命保障又多了一些不是?走在路上,看见“外国人”,也能挺起了胸膛,一个不爽还能说道:“哼,咱大顺的汉人,也不是吃素的!待得圣上一怒,百万大军齐至,定将你那等小国化为齑粉!呸,什么个东西!”

第一百二十二章:金龙杯

献俘是结束了,可一场盛事没有落下帷幕。停赛两个多月的蹴鞠联赛,献俘之后,总算迎来了最终决赛,也就是决定第一届金龙杯蹴鞠联赛的冠军得属。

为什么要停赛两个多月?这里面说起来话长,总结起来就两个字“春耕”。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农业,大顺朝自然也不能例外。

古代常说,“农为国之根本”,可不是说说笑而已。那种隆重的“祭农之礼”,是后世人们想象不到的。

陆承启很有幸,因为他要亲自扮演这个皇帝亲耕的角色。所谓的“皇帝亲耕,三推成礼”便是:司农卿、籍田令、内阁诸臣依次奏请后,鼓乐声响起,农夫、百官、负责籍田守卫的军士们守在外围,农田田埂中,而皇帝右手执耒(一种类似猪八戒用的钉耙之类的农具),左手执鞭,意思是赶牛,随着前方驾牛扶犁的农夫走三个往返,便是完成了“三推三返”之礼。接着,皇帝回到观耕台上,向南而坐,观看诸位大臣依次按官位高低进行行礼。其中三公、三少、内阁诸臣、各部尚书各五推,其他各级官吏各九推等等。

而这耕田,也是有讲究的,即是人们常说的“一亩三分地”。为什么叫“一亩三分地”,里面可是大有讲究,在中国古代,一三五七九被视为阳数,一和三为阳数中最小的两个数。因为皇帝是天子身份,既要亲耕又不能太劳累,所以定个最小土地面积作为耤田,权作意思意思地“示范性耕耘”,故为一亩三分。

如果是按照这样的犁地方式,如此小面积的田地,只不过是作秀而已。陆承启得知之后,颇为不屑,他认为,作秀就要做全套,哪怕真的耕田一次又何妨?

而古制,皇帝是要在正月的时候亲自下田的,可长安城的正月,大雪纷飞,哪里适合耕作?冻住的泥土硬如铁,岂能在这等天气下面犁地?陆承启大笔一挥,否决了这个决议。他认为,作秀的话,还不如真真正正来一次耕田,好让天下人知道,陆承启做事的认真态度。

到了二月底快三月的时候,天气开始转暖。陆承启便亲自下田犁地了。他命人前来一头耕牛,套上铁犁,在一农户的示范之后,陆承启不顾泥土肮脏,换了身衣服就亲自下田犁地了。他做得非常认真,一手执牛鞭,一手扶铁犁,哪怕是皮肉都被铁犁划破了,陆承启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看到小皇帝是来真的,围观的百姓哪个不感动得热泪盈眶?小时候做过农活的徐崇光,见小皇帝这般勉力,在“三推三返”之后,连忙下去接替了陆承启的位置。

再一次握到铁犁,徐崇光也有一种时光倒转的错觉。他轻车驾熟地操纵起铁犁和耕牛,让陆承启颇为羡慕:“想不到徐卿居然还是耕田好手,果然不愧是朕的肱骨之臣!”

徐崇光笑道:“老臣自幼家贫,自小便下田帮农,自然会做一些。陛下初学,便有如此模样,也是不简单!”

陆承启叹道:“是啊,不简单啊!民以食为天,缺了甚么也不能缺粮食,农业还是天下之根本!”

原本以为小皇帝倾向商业的诸臣,闻言大喜过望,认为小皇帝终于走上了“正道”,纷纷附和。陆承启心知肚明他们在想些什么,却也不戳破。待得所有官员都犁过一遍地之后,这一亩三分地总算集众人之力,还有一些农户的帮忙下犁完了。

陆承启亲自播下麦种,诸臣也来帮忙。忙活了一个白日,总算耕作完了。待得耕作完毕,陆承启才改乘龙辇,换了通天冠,绛纱袍,御医给陆承启擦伤的地方上了金疮药之后,乐手鼓奏,自郊外皇田而还。

遥想起来,那已是快三个月的事情了。农忙期间,一切以农活为重。而参与金龙杯蹴鞠联赛的球队,大多是农户组成的,为了兼顾农事,蹴鞠联赛便停办两个多月,直到今日,才算再次举行最后一轮积分赛。

金龙杯蹴鞠联赛是采取积分制,最后一轮通常是最激烈的一轮。民间的蹴鞠高手颇多,哪怕是有着先进足球理念的两支皇家蹴鞠队,也不过分别排在积分榜第一位和第三位而已。第二位,则出乎意料的由一支民间蹴鞠队,陈家庄队给占据了。而皇家龙队只比陈家庄队高出一个积分而已,后面一场又是强强对话。好在皇家凤队先赛完,也落后两分,注定无缘冠军了。冠军之争,就在这日最后一场赛事,双方队员都摩拳擦掌,练了许久,极其渴望驰骋绿茵场了。

仅仅第一届联赛,这些蹴鞠队就慢慢掌握了高超的技术,身体对抗越来越大,控球技术也越来越好。哪怕是战术方面,也开始有了雏形。这让在看台上面,看着最后一轮最后一场,皇家龙队对陈家庄队的比赛的陆承启,看得热血沸腾,好似找回了昔日熬夜看足球的感觉。

长距离空传,防守反击,中场积极拼抢,皇家龙队不愧是陆承启调教出来的球队,打得似模似样,单单以势头而论,比后世国足强多了(嘿嘿,又黑了一把国足,抱歉抱歉)。

但陈家庄队亦不差,每一个球员都是五大三粗的汉子,看样子都是关中之人,非常高大。他们的身体素质不错,技术也尚可。尤其是那个前锋,曾三度带球突破到禁区附近,让陆承启看得一阵心惊胆战。

好在皇家龙队防守严密,最后都化险为夷。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