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随军文书也参加了会议,主要是记录这次袭营的得失,为以后作战提供借鉴。

王韶率先发言道:“这次袭营,总体来说是成功的。但这次成功的偶然因素还是很多的,我们不能因为打了一个胜仗,而对敌人掉以轻心。这次能袭营成功,我认为最大的功劳,在于严谨的军纪,在靠近敌营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发出声响,不然就只能强攻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决攻击了敌人的马厩,用敌人的战马来冲乱敌人的阵脚,这一举是做得最好的。”

王韶停顿了一下,加重了语气说道:“但这不代表我们就做得完美了!作为统帅,我第一个检讨自己的错误。一,我作为主帅,却出现在冲锋第一线,若我战殁,整支军队群龙无首,这次作战必定失败;二,我没能在战前命令你们狙杀敌方军官为主,导致让许多契丹将领逃脱;三,若没有朱将军的增援,我们恐怕没这么容易打完这一战,我身为主帅,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今后,我会牢记今日犯下的错误,避免这样的失误再次出现!”

随军文书记下王韶说的话后,其余军官也扯开了话匣子。这样的战后总结,是陆承启下旨规定禁军必须这么做的,班师回京之后,陆承启要亲眼过目随军文书记载的战后总结。如此一来,哪个军官都不敢怠慢。陆承启也是苦恼,如果每个军官都识字,那么先让他们自己把总结写出来,交给陆承启看就是了。

在王韶的带领下,许多军官开始发言了。其中率领五都步卒攻打马厩的军都指挥使说道:“属下在作战中犯下了轻敌和应变不足的错误。首先,属下低估了敌人防守马厩的兵力,只率了五都步卒进攻马厩,结果和敌人对峙了非常久。甚至于有一些契丹士卒,后来加入了抵抗的队列之中。属下在指挥的时候,因循守旧,不懂变通,只会一味硬攻。若不是部下聪敏,懂得使用火攻,恐怕敌人的马厩没法这么快攻破。属下犯下的错误,足以影响这场战事的走向,属下一定好好反省,以后绝对不会再犯!”

王韶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胜不骄,败不馁,才为强军。”

而其余军官开始争着发言了,负责点火的步卒指挥使说道:“属下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那就是没有预算风向,点火之时,差点烧到了自己人。对此,属下深感惭愧,以后一定避免这种情况!”

而马都指挥使说道:“属下犯下的过错更为严重,不懂率军冲击,反而是分散而战,没能发挥出骑兵的威力。若不是朱将军及时赶到,契丹人就要转败为胜了……”

……

王韶一一听完了他们的战后总结,最后才说道:“不错,你们都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可以说,今日这场偷袭,胜的侥幸,若不是敌人先前攻城已经消耗了不少体力,我们不一定能打得赢。我们不能因为幸运的因素打了胜仗,就自满了。我们的不足还是很多,若是正面对决,我们一万战兵不一定打得过契丹一万骑兵。要认清自己和敌人的差距,才能进步。这些用友军鲜血得出来的教训,我们一定要牢记!”

近两百个军官雷鸣般应道:“胜不骄,败不馁!”

王韶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解散!”

已经劳累了一天的军官们立时便撑不住了,他们早已经体力透支,只不过是由胜利的喜悦强自撑住而已。宣布了解散后,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填饱肚子,然后美美地睡个好觉。

殊不知,他们其中大部分人在随后用饭的时候,连拿筷子的手都是颤抖的……

第九十九章:捷报传来

(如果还算可以,那就收藏推荐一下吧)

快马自驿道飞驰而来,这就是所谓的“飞马急报”。这是大顺朝的独创,把送战报的探马唤作“飞马急报”。如果是正史上的明代,会叫做“流星报马”,宋代亦是作“探马”,与一般斥候没什么区分。

千里边关传急报,一骑绝尘入都城。

飞马急报一路换马不换人,把装着战报的封了火漆的木匣子,贴身藏着。飞马急报自驿道而来,身后插着“报”字战旗,不论何人,都需要退避。如有阻挡,被撞死了,也只能说自己倒霉。军情十万火急,哪能耽搁一刻?

于是乎,长安城的百姓都很自觉地让出了一条道路。这年头有三类人不太讲道理,一种是对官员太狠的监察士,一种是宣读圣旨的内侍,还有一种就是这般传军情的飞马急报了。被这三类人盯上了,告你一个阻碍办差,你哭都没地方哭。当然,监察士陆承启盯得很紧,如果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监察士对待百姓身上,陆承启第一个会饶不了的是那些个监察士,同时还会在心里狠狠地骂道:“你们这般混蛋,后世城管我管不着,你们这群丘八我还治不了你们?”

飞马急报进了长安城的玄武门,穿街过巷后,抄近道疾驰到宣德门。皇宫城楼上的侍卫们早就远远地看见了飞马急报,也没有阻拦,让他一路冲进了皇宫。自宣德门进大庆门,一路策马疾驰到垂拱殿前才勒马停下。

也只有飞马急报有这个特权,不然就是开国功勋,也没见有谁能在皇宫里面跑马的。

陆承启此刻正在对内阁呈上来的奏折披红,忽闻“啲嗒、啲嗒”的马蹄声,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见一个探马模样的边军,闯进了垂拱殿。要不是陆承启神经大条,此刻早就从龙椅之上跳将起来,大喊“护驾”了。

被惊出一声冷汗的陆承启,直到听到那边军模样的探马说道:“陛下,边关急报!”

陆承启这才想起来,大顺朝最重军报,飞马急报不需要通报,便能直呈面圣。陆承启让内侍把封好火漆的木匣子拿过来,内侍挑开火漆后,才恭恭敬敬地从用锦缎包裹的木匣子中掏出一封急报,递给陆承启。

陆承启迫不及待地拆开一看,看得急报上面两个大字,“大捷”,心中便已大定。这二十余日来,陆承启食不知味,为的不就是契丹犯边?此刻得了大捷的边关急报,陆承启立时“龙颜大悦”,连道:“好,好,好!三军用命,打出了我大顺的威风,朕要大赏诸位将士,并昭告天下!”看着那飞马急报满脸风尘之色,和那被风沙刮得异常粗糙的皮肤,陆承启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只得说道:“你且去内库领十贯赏银,算是朕的一些心意……”

那飞马急报大喜,说道:“谢陛下厚赏!”说罢,便转身出了垂拱殿。

陆承启把木匣子放在旁边,一时间出了神。只见那边关急报上面写着“禁军万人夜破契丹大营,与幽州边军两相夹击,斩首八千余人,俘虏一万六千余人……”

这是继文宗以来,从未有过的大胜仗啊!这怎能叫陆承启不激动?禁军出征前,他还是很担心的。虽然禁军已经武装到了牙齿了,一些重步兵连头盔上都带有铁罩!更别说威力奇大的神臂弩和洪祥式步枪了,那些都是大杀器啊。可武器再厉害,也要看使用的人。陆承启对于这些从未上过战场的禁军,其实不抱太大的希望的,只是没想到王韶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他立即动口,让小黄门记录下圣旨内容:“制曰:边关大捷,禁军配合边军歼敌俘虏万余契丹士卒,实乃文宗以来最大胜仗。此役,乃三军用命,将士浴血,才打出的大顺的铁血军风,可喜可贺。朕不吝赏赐,有军功之人皆升一级,余者赏赐一月饷银。同时昭告天下,犯我天威者,虽远必诛!洪祥三年四月二十九。”

待得圣旨颁布后,《大顺民报》也第一时间摘录了这则圣旨,还放在了头版头条之上。这则消息一出,举国震惊。

多少年了,大顺的汉民,在游牧民族的铁骑下面,惨遭蹂躏;多少年了,大顺军队在契丹骑兵前面抬不起头来;多少年了,大顺的汉民似乎已经认定,大顺就是打不过契丹人……可此刻,总算扬眉吐气了一把!

一时间,长安城内的鞭炮脱销,声声不绝的鞭炮声,似乎在尽力地发泄着积郁了百年的闷气。一些老兵听闻捷报,更是流出了英雄之泪。

大顺朝内,不论认识与否,不论贵贱,此刻都是狂喜的。哪怕是被陆承启整治得很惨的官员,他们也第一次衷心希望这样的日子能长久一点。举国沸腾,可以用来形容现在的大顺朝境内的盛况。

与大顺朝不同的是,辽国境内,却是阴郁一片。听闻耶律重元大败,连自己的儿子都被大顺掳了去,耶律洪基大发雷霆,一连撤了好几名办事不利的官员。

此刻谁也不敢触耶律洪基的霉头,连一向宠信的耶律乙辛都被狠狠训斥了一番,认为他当初耶律重元一力要求出征的时候,没有尽力阻拦,以至于丢了契丹人的积威百年对大顺的心理优势。

耶律洪基还差点在暴怒的情况下,想御驾亲征。但在耶律乙辛、西平郡王萧阿剌、北府宰相萧虚烈、南院枢密使耶律燕哥等重臣的极力劝阻下,耶律洪基才消了怒气。

可经过这一役,辽国对大顺隐隐有了一层戒备之心,原以为大顺不过两脚羊,谁知道是不叫唤的狗,一咬起人来,连皮带肉都撕咬下来。耶律洪基心中隐隐作痛,辽国几近三万精锐士卒,或被杀,或被掳,或走失……更让他心疼的是,近十万匹马受惊,虽然竭力收拢了近万匹,还是有九万多匹马不知所踪。

契丹人口不比汉人,他们每一个族人都是极其宝贵的,更不用说一下子损失三万人了。超过三万青壮的损失,直接让辽国大伤元气,耶律洪基就算想要报复一下,也得自己掂量掂量了。辽国全民皆兵,哪怕是现在也有超过六十万的军队,但要布防在西北、北部和东北三地,兵力就捉襟见肘了。要想报一箭之仇,调兵也需要时日,粮草也需要备齐,耶律洪基这才愤愤地作罢,大骂耶律重元是蠢货,不仅败光了自己的家业,连带族人都死了那么多。

其实最郁闷的要数高丽了,他们刚刚转换了宗主国,以为这一下高枕无忧,却不料辽国战败的消息传来,高丽国王王徽一下子就懵了,回过神来之后,连忙召集大臣,开秘密会议。

此时出使辽国的崔介安尚未回到高丽,仍在路上,王徽能信任的大臣不多,一手就能数得清。

第一百章:残敌肆虐

(努力码字,为的是更多的人的认可,求收藏推荐了。)

除了崔介安之外,王徽能信任的大臣,只有被称为“海东孔子”的老狐狸崔冲;一个也是姓崔的,是一个极度排佛的高丽“上柱国”,崔承老;最后一个则是在正史上面名不见经传的林哲,恐怕也是异时空的蝴蝶效应吧,此人乃是靖宗时期的状元,深得高丽国王王徽的喜爱。

崔冲的资格比较老,毕竟是四朝元老了,他好似有气无力地说道:“中原王朝一时困顿,不见得以后都是困顿的。现在那个在长安城中的小皇帝,想来也是野心颇大,敢于隐忍这么久。登基三年才一鸣惊人,果然厉害!不过,现在的大顺,应该还是打不过大辽的。只要一日有大辽在,他大顺就不敢来攻高丽。”

崔承老也同意这个说法,只听他说道:“不错,只要大辽还在,大辽的威胁就远比高丽大得多。如果大顺那个小皇帝有眼光,此刻就不会挑拨我高丽国,甚至还可能继续装作不知道,和我高丽国交好。”

林哲向来与他们政见不合,此刻听了他们的“高见”,忍不住驳斥道:“看来两位对大顺了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