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5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耶律洪基虽然在政治上一塌糊涂,识人不明,但军事上还是有点眼光的:“我朝太祖立下赫赫功勋,哪一仗不是亲自冲锋陷阵在前?太祖儿孙,又岂是胆小怯懦之辈!再者,汉军已过饶州,不日即兵临城下。临潢府虽为我大辽最坚固之城池,可又能守得住多久?”

契丹人不擅守城,这是所有人心知肚明的一件事。更何况汉人还有妖法,直有劈天盖地,碎石裂土的威力。区区临潢府,估计也不够一阵轰击。

耶律洪基早些年就知道汉人有这等妖法了,他更加清楚,这并非是什么妖法,而是一种强大的武器,汉人谓之“火炮”。就是在火炮的攻击下,大顺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便把交趾灭了国。情报上说,汉人的火炮有无坚不摧的能力,如果据城死守,绝对是城破人亡的下场。

耶律洪基早就暗暗戒备,之所以屡屡挑衅大顺,也是为了营造一种外强中干的感觉。大意就是:你看到没有,我还是很强的,你别来惹我!惹恼了我,我就南下,拼命南下!

只可惜他和陆承启并不在同一个频道上面。

对陆承启来说,先前你来打草谷,是因为大顺实力不济,你打了也就打了,记住血债也就是了。但如今大顺已经强过你了,你还不知死活,那怪谁?没二话,就派大军来打你!

其实摆在耶律洪基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就是放弃临潢府,像辽太祖一样,进行机动性极强的游击战。汉人的马匹不足,就算有强大的武器,找不到他们,也无可奈何。但这样一来,势必要舍弃经营一百多年的上京,耶律洪基舍得,底下的辽国大臣,王公贵族也舍不得啊!这样一来,就只能选择第二条路,对抗到底了。

第二条路也有好处,一旦战胜了这四十余万禁军之后,大顺的精锐立即去了一半,肯定转攻为守。那时候,辽国只要想南下,随时都能南下。大顺除了被动挨打以外,再也腾不出兵力来决战了。顺辽大战那么多次,除了百余年前那几仗,辽国输得很惨之外,几乎就没有败过。这也增添了耶律洪基的信心,打仗总归是要靠人的,武器再强,士卒不行,能打得赢吗?

耶律洪基见张孝杰和耶律乙辛还想再劝,他猛地一起身:“休要再劝!枢密院,立即起兵符,召集四十万宫帐军,朕要与那汉狗,决一死战!”

见耶律洪基已经拍板了,张孝杰和耶律乙辛只能暗吞苦果。

他们没想到,排挤太子耶律浚,却把耶律洪基这个皇帝搭了进去。要知道是这样的话,他们宁愿附和耶律浚,让耶律浚去和大顺禁军打好了,也不失为一招借刀杀人。

终日打雁,今日却被雁啄瞎了眼!

悔之晚矣啊!

大顺京兆府,长安城内。

一阵马蹄声响处,百姓皆自觉靠边,驻足观望。

“北伐大军,灭辽军于麝香河畔,俘辽朝留王!”

一声声喝喊,自远处而来。

捷报和军事机密不同,捷报是为了鼓舞百姓的情绪,是可以当众宣读的。

只有军事机密,才要用火漆封好,装入木匣子,送达京城。

所以长安百姓也得出了一个规律,但凡是有飞马急报来的,从说不说话就能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

要是好事的话,飞马急报那是眉飞色舞,沿街通报。

要是坏事的话,飞马急报则阴沉着脸,一言不发。

其实自大军北伐一月多以来,大顺上下都紧绷着那根弦。此战要是败了,就真的伤筋动骨了。四十万人马啊,除去十万辅兵,还是有三十万战兵的。这等兵力都败了,岂不是汉人永远都要被契丹人打压?

此际捷报忽传,长安百姓一个个都愣住了:“胜了?”

直直过来许久,等飞马急报过了御街,马蹄声渐远,他们才突然爆发出极为热烈的欢呼:“胜了,胜了!陛下万岁,大顺万岁!”

长安百姓开始奔走相告,多少人喜极而泣。

这是多少年来,汉人终于摘掉了“软弱可欺”的帽子,扬眉吐气的一日。

“白日放歌须纵酒”,酒楼的生意再次爆棚。不管认不认识的,都坐了一桌,为禁军敬酒,为朝廷敬酒。勾结搭背,泪花闪烁。

不是汉人没血性,只是被压抑住了血性。要知道,禁军大多是京兆府本地的士卒。秦地多侠士,向来便是尚武之地。一个尚武之地,被压抑成这样,可见文官集团打压武人,到了何等地步!

第九百五十章:真正的大决战

皇宫之中,垂拱殿内,陆承启也接到了捷报。

只是和平常百姓不同,陆承启想得更多,更远:“饶州……饶州在哪?”

那飞马急报老老实实地说道:“回禀陛下,饶州位于辽朝上京临潢府西北方……”

陆承启起身,看向了身后那张世界地图。

“哦,是在这里。才打死辽国两万余人,太少了些吧?”陆承启喃喃地说道。

那飞马急报不知道怎么回答,禁军骑兵仅八万,这还是向边军“借了”一万多才有八万人马的。这点骑兵,马匹也不够精良,契丹人想跑的话,怎么追得上?

“朕知道了,你下去领赏吧!”陆承启缓缓地说道。

飞马急报谢恩退下后,陆承启才让人传召六部尚书、参知政事、枢密院、军事参谋部、内阁大臣等前来垂拱殿,准备商议事宜。

这几个衙门,组成了大顺的文武机构。可以说是大顺的中枢所在,朝廷的中枢。如果这几个部门罢工的话,大顺朝廷就瘫痪了。

待得冯京、文彦博、司马光等等一干重臣,步入了垂拱殿,陆承启早就让人备好椅子,他们的消息也不算慢,早就知道了前线捷报。只是见到皇帝还在镇定地批阅奏折,他们就心中惴惴不安,不知道陆承启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不到一刻钟,所有大臣都赶到之后,陆承启才算是停住了笔。

“臣等,参见陛下!恭贺陛下!”

陆承启正色道:“朕何喜之有?”

“陛下神武,大军踏破辽国饶州,临潢府即在眼前,此非大喜之事邪?”兵部尚书种诂笑道。

陆承启摇了摇头:“大战方起,决战未至,区区小胜,何足挂齿?朕今日召集众卿,要谈论的,并非此事。林卿、种卿,那事可以说出来了。”

林镇中和种诂对视一眼之后,林镇中站起身说道:“陛下可是说,长城外那驰道、直道一事?”

“没错,朕就想知道,修筑得如何了?”陆承启笑道。

“进展顺利!”林镇中连忙说道,“就是国库……”

“此事再议!”陆承启颇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林镇中心中一凛,不敢再吐露一字。

种诂则接着说道:“启禀陛下,臣已接收户部调来军粮、军饷,皆派大军护送,已运达云内州城。”

陆承启点了点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朕估算着,大军粮草,已快耗完,须得尽快送到。”

种诂不敢怠慢:“臣遵旨!回去之后,立即督办!”

陆承启示意他坐下,然后才又问道:“吴卿,朕让你遴选智勇双全的人才,可选到了?”

吏部尚书吴显祉连忙站起身,施了一个长揖礼:“回禀陛下,已然选出两百一十名候补十品官,皆才学、德行、智勇上上之辈!”

“如此甚好!”陆承启淡淡地说道,“这些待职十品官且留住了,朕欲在驰道、直道之旁建城,这些十品官,日后就是草原的地方官!”

吴显祉终于明白陆承启的打算了,心下一凛:“臣遵旨!”

在座的都是大顺顶尖的人物,哪里听不出陆承启的那勃勃的野心?现在还没把辽国灭掉,已经想延续治理交趾的经验了。说得好听一点,那是未雨绸缪;说得不好听,那是狂妄自大。要是辽国真的那么容易灭掉,太祖高宗那会早就灭掉了,何至于现在尾大不掉?

陆承启缓缓地说道:“朕的打算,想必众卿都知晓了。但与交趾不同,北地草原居多,不宜耕种。朕欲驱使牧民,圈地放牧。一户按一公顷草地算,此地便是他家永牧之地。至于水源,则是千家万户共用。此计,众卿以为如何?”

“这……”

在座的大臣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位皇帝还真敢想啊!

把游牧民族圈在土地上,是哪一朝,哪一代都不敢想的事情,为什么他就信心满满?

不过似乎也行得通,游牧民族之所以为患,不过是因为他们逐水草而居。草原哪里水草肥美,他们就在哪里放牧。

这种生活,是靠天吃饭的。

一旦天降雪霜,没了吃食,这些游牧民族为了生存,就会拼死南下,抢掠财物、粮食……说白了,不过为了生存而已。一旦像汉人这样被圈住在土地上,他们也就没野性了。

冯京到底是内阁首辅,当即起身说道:“陛下,如果遇到百年大雪,草原全无绿色,则这些牧民,何去何从?”

陆承启神秘一笑:“草原上没吃的,难道江南也没吗?”

冯京一愣:“陛下是要将江南稻米,运往草原?”

陆承启点了点头:“想要长治久安,必须这样。其实如果牧民们有经验,他们就会备足过冬干草,甚至会自己种植牧草。一旦干草备好,牛羊马驼也就不会饿死,冻死,何惧没有吃食?”

“牧草也能种?”在座的大臣面面相觑,他们从未听过这等说法。

陆承启认真地说道:“粮食能种,牧草为何不能种?汉人吃稻米,吃小麦,不过是直接些罢了;草原人吃牛肉、羊肉,不过是因为牛羊吃草,他们再吃牛羊而已,本质来说,并无区别。既然稻米、黍麦能种,为何牧草不能种?”

冯京算是明白了:“陛下,若此举真能行得通,则日后我大顺,再无北患也!”

陆承启点了点头:“此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草原与中原互补,两相依附,则草原永不会反叛!”

“陛下英明!”

这一次,这些自命清高不凡的大臣们总算是服气了。陆承启想他们不敢想之事,虽匪夷所思,却有可行之处,这怎么叫他们不心服?

陆承启叹了口气:“打败辽国并非决战之事,此事才是真正的大决战。只有解决了草原之患,朕才能放心啊!”说到这,他心中还添了一句:“官绅一体纳粮也是真正的大决战,只是对我来说而已。”

冯京说道:“陛下,臣愿竭力相助!”

当即,在座的所有臣子都表了态,事情已经摆明了,陆承启就是要他们表态而已。就算他们不同意,陆承启也是要推行这个政策的。要是能化解游牧民族的危害,这些大臣哪里还会反对?

当这些大臣表了态,陆承启又让他们保密之后,就挥退了他们。

“粮食,最关键还是粮食啊!”陆承启喃喃地看着空荡荡的垂拱殿,突然脱口说出了这句话来,“看来,南洋、美洲之行,要着手准备了……”

他回过头来,看着那副偌大的世界地图,眼光停留在广阔的南洋和美洲大陆上面,连他自己都没察觉,这道目光是如何帜热,似乎恨不得将这两地占为己有一样……当然,他也知道,这有点不现实。别说到美洲,就算是南洋,一去一回也得一年。移民可以,但要纳为版图,实在有心无力。还是把农作物带回来就好了,有东西吃百姓就不会造反了……

第九百五十一章:御驾亲征

辽国的五月天,寒气渐退。

高山上有冰雪消融,河水也涨了起来。

一时间,野草从土地里顽强地冒了出来,草原上一下子绿意盎然。

对于辽国百姓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但是对禁军来说,这并非是一个好现象。

种诊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