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陆承启来到仍然热火朝天的工部衙门的时候,他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地方了。好端端的一个工部衙门,竟然被陆承启一旨圣意,变成了一个大型的炼钢厂。原先的残垣断壁直接被移除掉,整理出一大片空地,许多工匠被征集而来,大部分是黄河沿岸难民。

而原先制作烟火的作坊,被移到城外一处秘密所在,专职研究黑、火药配比,和生产黑、火药配料,其实也就是把木炭、硝石、硫磺研碎,使其颗粒较为浑圆,分布均匀些。这些工匠虽然不明白原理是什么,但他们会总结经验,陆承启也惊讶他们在短短时间内,便初步掌握了黑、火药的威力。

但陆承启知道,想要让黑、火药发挥出最大的威力,莫过于步枪和铁炮。而要造枪和铁炮,前提条件是炼钢技术得非常成熟。可惜大顺朝炼铁虽多,可强度一直不够。大顺朝有生铁,熟铁,和钢之分。古人没有含碳量的概念,区别生铁、钢、熟铁的主要依据是它的使用性能,硬且脆者为“生”,可锻者为“熟”,其性刚强者为钢。因炒炼过程是在半液态下进行的,渣铁分离较难,产品所含夹杂往往较多,即使含碳量较高,但其性不刚,也只能称作“熟铁”。

陆承启虽是文科生,也知道含碳量在0。02%到2。06%之间的碳合金,被称作钢。他把御前侍卫丢在工部衙门外面,自己却不动声色地在工部衙门里面转悠起来。他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些人在用极其原始的方法在炼钢,虽然他们以为自己用的是最好的技术。

突然,他瞧见了一个熟人,这个熟人的脸,好似从煤堆里出来一样,黑乎乎一片。这人突然见到陆承启,愣了一下,赶紧施礼道:“皇上亲临,工部侍郎唐勋有失远迎,望陛下恕罪!”

在场的工匠突然听到皇帝来了,都不敢乱动,听候陆承启的指示。陆承启本来不想打扰他们,没想到唐勋口直心快,根本没瞧见他的脸色,立即叫了出来,弄得陆承启一阵尴尬。他知道,任何事情,都怕外行领导内行,哪怕现在的冶炼技术在陆承启看来是非常落后的,可他也不敢随便用一些超前的思想指导他们,要是弄巧成拙了,出洋相不要紧,关键是他在意的枪炮还要继续延迟出现,这才是他不能忍的。

陆承启尴尬地说道:“大家都辛苦了,朕看的见你们十分用心,朕也就安心了。回头,朕会让户部给每个工匠两贯钱,当做新年礼钱,望大家再继续努力!好了,朕也没什么要说的,你们忙你们的吧。唐卿,随朕来。”

工匠看着陆承启远去的背影,心里却是暖暖的,更加卖力干活了。

陆承启把唐勋叫出来,其实是想和他说一下工部发展的规划的。黄锡时年纪大了,而唐勋正是接手的人才,他精通水利,懂的冶铁,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陆承启开口说道:“唐卿,朕有个想法,若谁能贡献出大量制作钢铁的法子,朕打算奖励他万贯钱财,你认为如何?”

唐勋一愣,直言道:“陛下,是否过多了?”

陆承启摇了摇头,说道:“钢铁之道,关乎我大顺生死存亡,马虎不得。奈何这钢铁,实在达不到朕的预期啊!朕这么做,也是为了刺激天下工匠,皆为朕所用。不仅是炼钢术,只要是对大顺朝,对百姓有用的,朕也一样不吝赏赐。唐卿莫要小看这些工匠,他们才是大顺背后的无名英雄!”

唐勋对于陆承启这般赞誉,心中也是极为受用的,也不多说了。陆承启再次问起工部在试验哪种炼钢法,唐勋叹道:“陛下的要求,实在有些强人所难。历朝历代的炼钢之术,不外乎灌钢法,炒钢法,锻打百炼法和坩埚法。哪一项都耗时费力,才能练出一块上好钢铁。陛下要求工部拿出大量制作钢铁的方式,臣有心而无力。”

陆承启笑道:“你们被历史所局限了,为什么就不能另创新法?”

唐勋说道:“新式炼钢法?那些都是华而不实,不值得……”唐勋有些固执地摇了摇头。

陆承启神秘兮兮地说道:“唐卿,若朕说,有一法子,可大量炼钢。你是否敢和朕打赌?”

唐勋一万个不相信,虽然眼前之人是皇帝,但他不过区区十七岁年纪,怎么会炼钢术?还能大量炼钢,那真的是天方夜谭了。作为这一领域的顶尖人物,唐勋是打死都不信的。对于文字的天才,算数的天才,语言的天才或许有之,但科技技术上的天才,唐勋是不相信。哪一项技术不是历代工匠呕心沥血,继承了前人的脚步而得来的?陆承启连铁锤,风箱都没碰过,哪里懂甚么炼钢了!怕是打铁,陆承启也挥不动那个大铁锤啊!

陆承启神秘地说道:“朕曾得天授,知晓一炼钢法子。奈何此法过于神奇,朕一直不敢对人所说。唐卿能否帮朕鉴定一下,此法真假?”

唐勋半信半疑,说道:“陛下且说?”

陆承启便把后世的高炉炼钢法,说给了唐勋听。顺便把现代的炼钢原理提了下,唐勋听得如痴如醉,叹道:“陛下真乃天人也!原来臣一直炼不出好钢,竟然是温度不够的缘故。”

陆承启也笑道:“温度不够,生铁中的杂质便除不了,铁质过于生硬。即便锻造成了钢,也不堪大用。要想将黑、火药的威力发挥到最大,没有上好的钢铁,是不行的。而百炼钢的成本,产量又太小,达不到朕的期望。若高炉法可行,那万贯赏赐,朕便许给了你。”

唐勋谦虚地说道:“陛下,若此法能行,最大的功臣不是臣,而是那些工匠啊!”

陆承启一愣,继而哈哈大笑,道:“唐卿,朕果然没看错你,你奖赏分明,是做大事的人!好好把钢铁炼好了,朕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工匠的。朕回去就下旨,只要有所发明,一律受法律保护。朕还要创立一个科技奖,鼓励百姓发明创新!”

唐勋微微一笑,配合那张煤炭般的脸,有些可笑,却更让人肃然起敬:“陛下所想,乃天下工匠之福!”

第四十四章:科技奖与保护法

正月的长安城,不算寒冷。特别是有了蹴鞠比赛这一项运动之后,长安城居民,乃至京兆府,河南一带的乡绅农户,都变得异常活跃。这一日,万人空巷,原来又是一场蹴鞠盛宴在银河蹴鞠场开赛了。不同以往的是,比赛前,银河蹴鞠场大门前的公告栏上,贴上了一纸圣意。

圣意刚刚贴上去,就围满了人,有识字的人在前面,立即大声读了出来:“制曰:我大顺立国近百年,技术创新却寥寥无几,朕深感忧虑。是以即日起,朕设下科技奖,分算术奖,物理奖,自然奖和医学奖。但凡有所创新发明,朕会派监察司一一到民间收集,候选人会被监察司书面通知。于元宵节夜晚,在银河蹴鞠场,朕会亲自评选。四个奖项得奖者,皆赏万贯,赐工部良匠官身,以彰先进。入选候选人,亦有三千贯,以资鼓励。望我大顺子民,多多创新。同时,即日起,颁下科技保护法,如有新发明,可到户部备案。如有人欲买断发明,须将经营所得利润,二八分成,不论何时,发明人皆得二成。发明人过世,则根据后人意愿,是否公开技术。如不公开,其子则得一成利润,其孙半成,曾孙毫无所得。盗用他人发明者,一经发现,没收经营所得,赔偿发明人。盗窃发明者,以盗窃罪论属,下狱服刑三年。发明之物专利归属,以户部登记为准。洪祥三年正月初五。”

周遭的人议论纷纷,都不明白皇上为什么要重视发明创新,但听闻得奖者既可以发财,又能做官,谁都心动了。有人开玩笑道:“我发明了怎么更好地制作蒲扇,这也算是创新吗?哈哈……”

有人笑骂道:“发明岂是这么好弄的,陛下说了,要闻所未闻的事物才算,你的蒲扇,还是拿回去和婆娘扇风罢!”

那人骂道:“我做蒲扇怎么了,我的蒲扇在京兆府,谁不知道是货真价实?我老实上税,一文不少,怎么就不算发明了?”他也只是说说而已,哪里敢去户部登记了?制作蒲扇,也亏的他敢说出口。

众人皆笑,不再作声。而有心人,哪里还顾得上看蹴鞠,转头就回家了,看来是对这四项奖,志在必得。

这道旨意一下,忙坏了户部小吏和监察士,而许景淳又要招募人手了,这可是他最头疼的地方。监察士必须对皇上忠心耿耿,还要有一定学识,最好孔武有力,不然只能做幕后工作了。这年头,忠心耿耿的人不好找,有学识的更不好找,还要孔武有力,简直就是鸡蛋里面挑骨头了。但按照陆承启的话来说,宁缺毋滥,招不够人就自己顶上。为了工作轻松一点,那就只能辛苦许大司长了。

陆承启在看过监察司的报告后,心中颇为得意地想道:“知识产权保护法,也是在宋代出现的,但那个只针对文学作品,局限性太过于明显了。我山寨过来的科技保护法,虽然不涉及文学,却也可以适用。杜绝盗版,要从历史根源做起啊。我好像听徐崇光说过,我朝也有印刷保护法,难道是知识产权保护法的前身?不管了,以后查出盗版,皆以我的法令为准。唉,本来还想把立法权交给大理寺的,但大理寺的人,朕信不过啊,放权下去,说不定还会闹出什么幺蛾子。在民智未开的时候,还是君主集权统治比较好,什么民主都是浮云!”

陆承启也想民主啊,但所谓的民主都是有前提性的,再好的民主也只是开放程度而已。后世也只是在专政下面的民主,哪里做到真正的民主了?人都是自私的动物,真正开放民主,才是灾难的根源!君不见后世美利坚,时不时便有持枪杀人发生?这就是太过民主的后果了!陆承启认为,民主要在确保大多数人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开放,而且是有限的民主,有制约的民主,而不是全然放开的民主。

陆承启摇了摇头,苦笑道:“现在民智都尚未开启,还谈什么民主!”

自嘲一番后,陆承启也适当放松自己,毕竟高强度的工作,是哪一个人都吃不消的。趁现在放假,陆承启决定,要好好休息一番!他不怀好意地说道:“摆驾仁明殿!”

心中却是在呐喊道:“小萝莉,朕来了!”

—————————————————万恶的分割线——————————————————————

不得不说,“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的金科玉律,在哪一个时代都有它无比的正确性。陆承启只不过说了一番高炉的建设,连方案都没有,但唐勋硬是在五天之内,用历史上的技术,摆出了一个用粘土制作的内壁的原始高炉。这个原始高炉高达丈余,已经有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的雏形了。经过唐勋的解释,陆承启才知道,原来西汉时期,已经有古人如此冶炼了。

陆承启见到这个原始的高炉,忍不住叹道:“古人的智慧,果然不可估量!”但他还是提出了意见:“唐卿,朕记得高炉内壁,需放置钢板,还有耐火砖。粘土可能达不到煅烧的要求啊!”

唐勋思来想去了一番,说道:“臣记得,有一种窑土,可经高温。”

陆承启也知道,古代烧瓷技术极其发达,最高温度甚至可达到1400度。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便加以创新。西汉时,产量不大,朕估计是因为没有使用焦炭的缘故。”

唐勋一愣,说道:“何为焦炭?”

陆承启也愣了,后来他才想起来,原来焦炭在这个时代,应该是叫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