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填饱肚子面前,什么仁义道德,都是镜花水月,不堪一击。正所谓“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没有水的舟,再快也跑不了。

陆承启知道这个道理,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减少冤假错案,平息民愤。而他更大的图谋,则是抑制兼并土地,这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情,他不敢妄动。唯有慢慢布置力量,徐徐图之,到了一定时候,才一举发难。

中国所有王朝,大都是灭亡于土地兼并。周朝井田制崩坏,汉末世家兼并土地,宋代也是贪官遍地,贪来的钱财都转化成了土地,里面有多少巧取豪夺,谁能数得清?明代更不用说,天下农民走投无路,流寇遍地;清末其实也一样,就算没有外国势力干预,清政府其实也撑不了多久的。

土地,粮食,是民生根本,若想不灭朝,不亡国,唯有抑制兼并,把钱财引入更合理的地方去。陆承启思来想去,唯有商业才能有如此大的能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马克思也说过:“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挺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这句话很赤裸,但也很现实,它是商业的写照。如果激发了资本主义,大顺朝还会不会重蹈覆辙,成为众多王朝中,灭亡的一个?陆承启思索了很久,很久……

第四十章:权柄加重

长安城中,监察司大院内,一个小黄门正对着许景淳下圣旨:“制约,监察司即日起,协助刑部,监察民间冤案。若刑部有批示,可既可拿人下狱,任何人不得阻拦。见圣旨,如见朕面。洪祥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许景淳跪拜道:“臣领旨!”

小黄门把圣旨递给双手高举过头顶的许景淳,同时严肃地说道:“许大人,皇上还有一句话要咱家带给你,你且听好了。”

许景淳不敢怠慢,说道:“臣恭听圣谕。”

小黄门压低声音,说道:“许卿,朕知道你是对朕忠心耿耿的,但监察司现在规模太大,难免有几个败类,朕不希望几粒老鼠屎,坏了整个监察司的名誉。朕只有一句话,管好你的人,文明执法,不得为难百姓。若有一日,监察司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那么你许景淳的人头,就不怪朕拿走了。如果有百姓告你们仗着官威欺人,也不怪朕拿你们平息民怒。就这样,好自为之!”

许景淳听了这段话,冷汗浃背,口中连道:“皇上,臣一定约束手下,不该碰的绝对不碰。”许景淳的害怕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知道,陆承启虽然给了他和监察司莫大的权力,但在监察司之中,陆承启还掌控了另外一支专门监察监察司的力量。这股力量太过于神秘,连监察司司长许景淳都不得而知,只是知道监察司之中有这么一支队伍而已。甚至他连这支神秘的队伍有多少人,领头是谁,隐藏在哪个州府,哪个监察司部门之中,都一无所知。

许景淳只感到自己的脖子上有一把铡刀,随时都会砍下来。手中的权柄虽然逐渐加重,却一直被陆承启牢牢锁在牢笼里面,他就是想滥用,也找不到方式。做官做到这个份上,说没有憋屈,那是不可能的。但权力的美味,就是你一品尝到,就脱离不了。更何况监察司司长不仅有地位,俸禄也高,许景淳哪里舍得放权了?那就只有痛并快乐着了。

许景淳的心腹,监察司业丞乐荃,凑上前说道:“大哥,皇上对你说什么了,是不是要对付哪一个贪官污吏?”

许景淳冷笑道:“那些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现在早就乖得像个孙子,哪里敢兴风作浪?倒是我们监察司之中,出了一些害群之马,管不住自己的手。”

乐荃做了一个割颈的手势,低声说道:“大哥的意思是,他们得死?”

许景淳看了一眼被这个情报组织熏陶得阴狠无比的乐荃,心中不知为何有股感慨:“他本来是一个落第秀才,为什么现在居然视人命为草芥了?”

许景淳虽然这些时日以来,心肠硬了不少,但还是不肯对自己人下如此狠手,他沉吟了一番,说道:“小惩大诫,这种害群之马,就该拿出来狠狠批评一番,让司内引以为戒。想必陛下也不想闹出人命,更何况都是自家兄弟,也不好闹得太僵。”

乐荃嘴皮动了动,一些话想说到又说不出口。他心道:“哼,妇人之仁。若陛下责怪下来,你的司长也做到头了。唉,大哥啊大哥,叫你一声大哥,是看在我俩同乡的份上。你带我进了这行当,我十分感激。可我也知道,你不适合做这个监察司司长。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死也保你全身而退。不过,也得我接替了你的位置才行。你是个好人,但不适合这样的斗争。你只不过仗着皇上的宠信罢了……”

许景淳不知道,他身边的心腹,居然也在算计着他,不得不说他的管理,实在有很大的问题。

小黄门把许景淳的反应,所说的话都转述给陆承启之后,陆承启挥退了他。心道:“明代锦衣卫就是权柄太重,连皇帝都要搬出东西厂卫来制衡。但如果朕手腕足够,他们是翻不起大浪的。就怕朕的这个耳目,先把朕给蒙骗了,那时候就真的两眼一摸瞎,啥都不知道了。不过,有许景淳在一日,监察司还是信得过的。朕不会看错人,但他底下的人,朕就不敢保证了……”

陆承启一时间想得太遥远,回过神来之后,连自己都笑了,心道:“辽国的威胁还在,内部仍有贪官,土地兼并还是这般严重,朕想这么远又能怎样?”

就在这时,徐崇光急匆匆地走进垂拱殿,手中拿着一张宣纸,对着陆承启就说道:“陛下,大喜啊!”

陆承启抿了一口茶,对身边侍从说道:“给徐卿看座。徐卿,喜从何来?”

徐崇光满脸红光,抖了抖手中的报告,说道:“户部刚刚统计出来的税收,实在太出意外了。”

陆承启笑道:“这本来就在意料之中,有什么意外的?”拿过报告一看,自己也笑道:“果然够意外的,今年居然岁入八千万贯,比之往年高出了两倍还多,果真可喜可贺!”

陆承启突然话锋一转,说道:“不过,徐卿不要太乐观,今年朕开启了反腐反贪,才使得赃款流入国库,明年就没有这么多钱银了。朕看了,反贪得来的钱银,有两千多万贯。这是要用在救灾上面的,黄河百姓过冬物资,可筹备好了?边境军民过冬物资,可储备好了?朕怕这两千万贯,还不够啊!”

徐崇光也叹道:“往年老臣也曾被人叫做铁公鸡,没想到今年岁入增加了,还是捉襟见肘!”

陆承启也叹道:“不仅是救灾,军备方面又是一大笔支出,怕是又要一千多万贯。加上朕还想研发新科技,这里面也是一个无底洞。还得留出两千万贯用作应急,这八千万贯,其实不够用的。”

徐崇光倒是想得开,轻轻的一拍马屁道:“陛下赚钱的方法,老臣相信不下于太宗。来年别说八千万贯,哪怕万万贯,老臣也相信能收上来的。”

陆承启哈哈大笑道:“徐卿,连你都学会恭维了。朕可没有这么大的自信,不过,朕的确有一个想法,若是实现了,别说万万贯,就是再翻一倍,也不是不可能。”

徐崇光大吃一惊,他只是开开玩笑而已,没想到还真的把陆承启的底牌给探了出来,苦笑道:“应该说陛下的赚钱本事,比太宗还厉害。太宗也不过赚回一个皇位,陛下恐怕要志在天下了。”

陆承启笑道:“好了,别拍马屁了,八字都没一撇。还是想想弄些什么福利给天下官吏吧,免得说朕小气孤寒,都过年了,连赏赐都没见过。”

徐崇光也笑道:“老臣这就下去和户部尚书商议。”

陆承启想了想,说道:“还在召开内阁与六部会议吧,让制度透明些,会议结果见诸邸报。”

徐崇光也明白陆承启的心思,领旨而去。陆承启看着他健朗的步伐,心中却是在憧憬来年的雄图了。

第四十一章:过新年

“噼里啪啦……”

声声不绝的鞭炮声中,新的一年到了。而朝政也因为新年,休朝十五日,直到过完元宵节,才再次开始上班点卯。

陆承启也难得没有政事,与皇后周芷若在仁明殿中你侬我侬,乐得君王不上早朝,当一回昏君。可陆承启始终也没有越过那条红线,惹得周芷若在某个夜晚控诉他,弄得陆承启哭笑不得,只好把后世的卫生知识,同周芷若说了一遍。结果陆承启惹了马蜂窝,直接给周芷若呵斥不能上床大被同眠。陆承启欲哭无泪,仰天长啸道:“为什么朕要多嘴呢?”

大年初二,原本是民间回娘家的日子。但周芷若作为皇后,自然不能像民间女子一般。那就只能把周延华一家接到福宁殿之中了,陆承启也得陪在那里。

其实陆承启不喜欢那种气氛,实在太古怪了。周延华作为年纪最长的,反而对陆承启低声下气,恭恭敬敬,弄得陆承启浑身不自在。这次家宴,连半点气氛都没有。

好在小黄门来禀告,高丽使者在外求见,陆承启才得以脱身。待到陆承启出去之后,周陈氏才小声地说道:“闺女,你和皇上同床过了没?”

周芷若红着脸,摇了摇头。周陈氏皱着眉头说道:“难道他不谙此道?不可能啊,宫中会有宫女教他的……”

周芷若声若蚊呐,说道:“是陛下体谅女儿,才不肯与女儿圆房。”

周陈氏愕然,说道:“这是什么道理?”

周芷若悄悄的把陆承启教授的卫生知识说了一遍,周陈氏半信半疑,说道:“你是正宫,要防着皇上纳妃,断不可失了宠。最好为皇上生得一儿半女,才能巩固你的地位。你莫要害羞,娘是跟你说正经的……”

而此刻,陆承启已经见到了来自后世棒子国的高丽使者,分主宾坐下后,高丽使者说道:“小邦前来,朝贺上邦。愿陛下寿元永驻,万古长青。这是一些高丽特产,请上邦皇帝笑纳。”

陆承启笑道:“没想到你一个高丽人,汉语倒是说得挺溜的。这高丽参,朕就笑纳了。回头朕也叫人准备些土特产,给你带回去。”

高丽使者以为陆承启说的土特产是历来的金银财宝之类的,笑得见牙不见眼,说道:“陛下客气了。想我高丽向来仰慕天朝文化,历代以汉字汉语作为官话,小臣会说汉话不足为奇。”殊不知,陆承启说的特产,还真的是土特产,要是高丽使者知道,会不会就此吐血三升?

陆承启也知道棒子国的由来,想到后世脸皮极厚的宇宙第一棒子国,陆承启心中有些好笑。但这个时代,高丽和大顺是历来的盟友,若是抛弃了高丽,他们转头向辽国称臣,那就糟糕了。

两人寒暄了一番,大概讲的是一些风花雪月,不着边际的事情,才慢慢带入正题。高丽使者姓崔,名介安,从小学习汉文化,说汉话比说家乡话都要顺畅。只见他说道:“陛下,下邦小王想知道,上邦对辽国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陆承启笑道:“那还用说,辽国与我大顺,势不两立!有朕一朝,必定要与辽国死战到底。”

崔介安严肃地说道:“近些时日,辽国频频偷袭我高丽边境,高丽军民反抗意愿十足。奈何我高丽土地贫瘠,出产不丰,难以独力抗之。如果上邦不援助,恐怕我高丽抵抗不了多久啊……”

陆承启心中好笑:“你们这些棒子,对土地的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