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勋遗憾地点了点头,独自踏入了御膳房之中。穿过一道屏风之后,眼前豁然开朗。这是一个宽广的大厅,大厅之中只有一张长桌。唐勋估计,这张桌子,起码能坐得下上百人,能同时上一百多个菜肴。

长桌的那一头,大顺皇帝陆承启正拿着汤匙,慢慢地喝着粥羹。唐勋连忙躬身说道:“臣参见陛下!”

陆承启放下汤匙,笑道:“唐卿来了,用过早饭了吗?这般多礼作甚,这里仅你我二人,还用得着多礼!来来来,到朕身旁坐!”

陆承启可以随便,可唐勋不敢随便啊,牢记纲常礼教的他,先谢了恩,才小心翼翼地到陆承启身旁坐下,还不敢真的坐实了,半个臀部还悬在空中。

“既然唐卿没有用过早饭,便和朕一起吃吧。这里有粥羹,碗在那里,自己去盛。”陆承启指了指屏风后面,果不其然,那里堆叠着一摞高的的精致白瓷小碗,以及配套的餐具。

唐勋推辞道:“臣又如何敢同陛下一齐用膻,实在折杀臣了……”

陆承启见他这么忸怩,眉头一皱,说道:“这皇宫是朕的家,你过来便是客,哪里有怠慢客人的道理?快去,这是朕的圣旨!”

唐勋见小皇帝动真格了,只得谢过圣恩,拿了碗筷,盛了一碗粥羹,小心翼翼地吃了起来。

秉着食不言,寝不语的训诫,唐勋连喝粥的声响都不敢弄出来。倒是陆承启如同吃面一样,发出了不小的声响,吃完后还一阵赞叹,这皇宫里的御厨果然不同凡响,即便是一道粥羹,也做得如此美味,干扇贝、瑶柱的调味,让粥里有了海鲜的味道;再配上去了腥味的羊杂,既营养又顶饿,比后世的皮蛋瘦肉粥也不枉多让。

见小皇帝吃完了,唐勋也想加快速度。可这粥实在有点烫,心急也无济于事。陆承启见状便调侃道:“唐卿,这粥羹有的是,你要是觉得好吃,就多吃两碗,何必这么急,又没人跟你抢!”

唐勋拱手道:“让陛下见笑了……”

陆承启说道:“好了,朕知道是火炮出了成绩,不然的话,你唐勋是不会来禀告朕的。你且慢慢吃,吃完再谈正事。”(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六章:出城

有了陆承启这句话,唐勋总算是定下心来解决眼前这碗粥。而陆承启则离席,走出了御膳房,唤来贴身小太监,说道:“你且去唤来御前侍卫,不要弄仪仗,朕待会要微服出宫。”

贴身小太监心中哀叹,这个皇帝又坐不住了,好好的当了大半年的明君,这旧病一复发,就要每日出宫了。当然了,这句话可是不敢说出来的,要是传入小皇帝耳中,他非得掉脑袋不可。当即领了旨,去找御前侍卫前来保驾了。

看着小太监远去的背影,陆承启又想起一件事,唤来最近的一个宫女,说道:“你去告诉御厨,再煮一锅粥,然后用食盒装盛,待会朕要用。”

宫女愣住了,这个旨意也是够奇怪的。还好在皇宫里面混的人,无论宫女还是太监,都是人精。没办法,在这个大染缸里面,要还是如此单纯,那简直是比王昭君还要稀少的存在。只见这宫女很快便福了一福,脆生生地说道:“遵旨。”

说罢,那宫女便轻轻扭着柳腰,往御膳房内里走去。陆承启不知为何,突然觉得自己有股生理上的冲动,忍不住望着那宫女的背影,一袭宫装也遮不住她婀娜的身材。直到她没入建筑之中,陆承启才警醒,心道:“我这是怎么了,又再次有了青春期的悸动了么?”

到底是个过来人,陆承启知道这个是荷尔蒙决定的,无关好、色与否。异性相吸,这个是人类为了繁衍所具备的特性,并不用觉得羞耻。这也让陆承启明白了自己的意志力,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么强。

抛开乱七八糟的想法,陆承启信步走回了御膳房之中。这皇宫中的御膳房分成两个部分,还相隔很远。从风水的角度上说,御膳房不宜设在南方,因为南方属火,御膳房也属火,火太旺对住在宫中的所有人都不利。所以大顺皇宫的御膳房,是设在东方。一般来说,御膳房位于东方为吉,东方为木,木生火。这仁明殿和御膳房之间,一个是在偏北,一个在正东方,途中还有一个御花园,相隔得比较远,直线距离都差不多有一千米。

至于陆承启为何不到御膳房之中,是为了秉持“君子远庖厨”的训诫。这句话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所谓“君子远庖厨”,不过说的是一种不忍杀生的心理状态罢了,并不是说君子就不能做饭了。要是灾荒年为了生存,你连个火都不会生,不饿死你额死谁?这句话说的是,君子要有慈悲心,如果从字面上理解,真的很容易误解。即便是御膳房,为了防止皇帝、皇后等人误入,把生火处理生肉的地方设得离御膳房远远的。就是怕这种血淋淋的场面,惊吓了皇室中人。

刚刚跨过屏风,就看到唐勋匆匆忙走出来,陆承启奇道:“唐卿吃完了?”

唐勋连忙躬身说道:“谢陛下赐粥,臣已然吃饱。陛下,我与子容,连同军器监工匠,已然造出了火炮,已然试射过,请陛下前去指点。”

陆承启笑道:“朕就知道,唐卿若无要事,哪里肯登朕的三宝殿?在你喝粥的时候,朕已经吩咐微服出宫了,你且缓和一下,等御膳房再煮一锅粥,一同拿去给子容,还有军器监的工匠。”

唐勋闻言,哪能不感动?试问哪朝哪代,有这样一个皇帝,居然还关系臣子吃没吃早餐?就算是有,连同世人看不起的工匠,都记挂在心上。能遇到这样的皇帝,是臣子最大的福分!唐勋深深一鞠躬,说道:“陛下圣恩,臣等受之有愧!”

正当说话间,一阵鸭公嗓的太监腔调响起:“皇后娘娘驾到!”

陆承启算了一下时间,从起床到现在,周芷若化妆用去的时间,都差不多一个多小时了。用这个时代的话来说,都过去半个时辰了。不过想想自己在例朝时也要化妆,也就释然了。自己一个男的,都要弄上半个时辰才好,就别说周芷若这个皇后了,没弄一个时辰,都算是淡妆的。

过了一会,周芷若领着一群宫女太监,自拱形圆门而入。见到陆承启,周芷若领着众人一同施礼道:“参加陛下!”

陆承启说道:“梓童免礼。”顿了一下,陆承启说道:“梓童,御膳房之中尚有粥羹,朕等会要去军器监,就不同你一起用膳了。”

周芷若闻言也不吃惊,她冰雪聪明,自然知道唐勋的到来,肯定是军器监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陆承启对工匠的态度,可是超乎寻常的,定然忍不住要去看看。早有心理准备的周芷若,并不吃惊,而是应答道:“臣妾等会也要出宫,就不送陛下了。”

帝后二人交待了去向之后,陆承启又嘱咐服侍周芷若的太监,一定要把保驾工作做好。那太监哪里敢懈怠,前些时日,皇后被游手们调戏的事,宫中已经悄悄传开。甚至有人猜测,若是再犯的话,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小皇帝,可就要下狠手了。

一时间,不论太监、宫女还是御前侍卫们,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差点就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了。

待得御厨把煮好的扇贝羊杂粥用食盒装好送来后,陆承启便让贴身小太监提着,与唐勋一道,连同一干御前侍卫,自至德门出了皇宫,然后直往景曜门出了长安城。

这有轨马车的月台,就设在景曜门不远处。因为不知道皇帝微服私行,这长安城北到皇家大学的马车,已经在运送乘客了。陆承启突发奇想道:“我们也坐这马车吧!”

唐勋一愣,说道:“可是陛……”

陆承启听得唐勋要说出“陛下”,立时一皱眉。好在唐勋颇有急智,改口说道:“……毕公子,我们有马车啊?”

听得“毕公子”,陆承启忍不住哈哈大笑,心道:“这唐勋好生厉害,连陛下这个词都能让他轻松找到替代品……”陆承启早就知道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却不料平日里颇为老实的唐勋,也有如此急智,倒是出乎意料。

“那辆马车能装得下这么多人吗?”陆承启反问道。

唐勋一时语结,皇家专用的马车,可是奢华至极。只是内里空间狭小,最多能坐得下五个人。可他们一行,超过十五人,肯定是装不下的。当唐勋思索的时候,陆承启已经走向了马车。唐勋见状,连忙也跟了上去。(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七章:公共马车

很显然,这样的公共马车概念,也是出自陆承启之手。早在驰道开通那会,陆承启就说过了,花费大量钱银修建的驰道,并不是全都归入军用。而是要造福百姓,大部分时间都是民用,除了在战争期间才临时军管。

而在驰道投入民用之后,长安城的百姓也渐渐接受了这个新鲜事物,仅花一枚铜钱,就可以乘坐平日里只有达官贵人、富贵人家才能舍得花钱坐的马车。这么一来,普遍爱好面子的中国百姓,也不会在乎那一文钱,大都以乘坐过公共马车为荣。

于是乎,在驰道正式开启公共马车的前几日,前来一尝新鲜的长安城百姓,把始发站,长安城北站围得水泄不通,争抢着要坐一坐这平日里舍不得花钱坐的马车。

这样的盛况,持续了近一个月。之后因为新鲜感的衰退,这样的情况才慢慢的减少。只是这近一个月来,苦了在维持秩序的城防司,纷纷抱怨干的活多了,拿的饷银却还是一样。可他们怎么不想想,自己拿到手的钱,比没有进行军制改革前多了多少?再加上长安城取消了宵禁,他们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维持一下长安城的治安,协助捕快拿犯人,或者在各个衙门门口轮值。这工作轻松又愉快,卯时点卯,酉时放工回家,又是一日。

现在只是多了一项月台维持秩序,而且只是忙了一个月而已,对于每日在田里讨生活的农户来说,这已经是神仙般的待遇了。不得不说,秦地中的汉子多血性,为了挤上公共马车,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好在城防司及时赶来,才制止了事态扩大。而这些血性汉子,碍于官家天威,也不敢再造次,秩序得以维护。

军器监承制的驰道,在一个月内由一条变成了两条并行,而且规定靠右行驶。这样一来,马车运输的速率就会增加,只是耗费的钢铁也会随之增多。

这公共马车其实并不快,因为马车过大,规定承载二十人,几乎等同后世一辆小巴车了。所以只能用两匹马拉动,这么一来,马车的速度就降下来了。没办法,要想拉多点乘客,速度降下来是必须的。要是用一匹马拉动的话,这匹马很快会掉膘,而且马的寿命也会随之减少。大顺虽然不缺驽马,可一匹驽马的价格也是很贵的。若是中等的马,更是不得了。没理由为了赚那么百十文钱,害死几百匹马吧?这样亏本的生意,陆承启是断断不会做的。这公共马车的用意,也是为了赚回一些制造驰道的费用,虽然杯水车薪,但也好过户部尚书林镇中每次例朝都喋喋不休,说军器监糜费甚多。

让户部赚点车费,用来养马,维护驰道、马车,也是折中之举。陆承启之前也想不明白,为何八千万贯钱用得这么快。如今看了看这驰道,联想到军器监研发的用度,陆承启也就明白了。

为何正史上历朝历代,唯有宋朝重视军械的发展?那是因为宋朝虽然疆域小了点,可经济发达,再加上外敌环绕,汉人的战斗力又不如那些个游牧民族,只好从军械方面着手,以提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