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皇帝授剑前,会在圣旨上写得清清楚楚,持剑者,不能因私忘公,利用特权做其余的事,更重要的是,任务完成之后,第一件事便是给回来。

这尚方剑,政治意义大过它本身的锋利。若是谁能得授此剑,心思敏捷的群臣便立即知道,此人乃是皇帝跟前的红人,圣眷正隆,还是与此人交好为上。若是先前交恶,则远远避开,免得惹得一身苏州屎。

周芷若生于官宦家,自然知道这尚方剑的用途,心中一惊,说道:“陛下,这尚方剑轻易可动不得啊!”

陆承启脑子里想起一个潇洒的身形,嘴角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说道:“梓童,放心吧,朕是瞎子吃饺子,心里有数。若非信得过的臣子,朕又怎么会把此剑暂时给他用呢?朕有预感,这次的事,不会小了。若是钦差没有一点权力,恐怕办不成这事。哼,能不声不响拐卖三个省的孩童,也算是为恶一方了。若不是有点根基的,哪里敢藐视国法!”

周芷若知道,若是论处理政事,她定是不够陆承启考虑得周到的。既然陆承启已经成竹在胸,那便这样做吧。她一个妇道人家,似乎也做不了什么。

他们聊着聊着,定下计策之后,时间已悄然流逝。这下可苦了守候在御膳房门外的太监宫女们,只能傻傻地站着,连走开去茅厕都不能。时间一久,心中都嘀咕了开来:“怎么今日小皇帝和皇后用膳这般久?难不成他们在这御膳房里边……应该不会吧,就算等不及,总该回到仁明殿再说啊……”

这些宫女虽然都未经人事,却早已受过训练,这方面懂的东西并不少。只是陆承启还以为他这幅身体还是个雏,却不知道十五岁那年,他已经被专门教导的宫女侵占了……

咳咳咳,这些乃是闲话。正当宫女们暗自嘀咕的时候,紧闭着的御膳房门总算打开了。心怀鬼胎的宫女一看,“咦,他们怎么一副平常的模样,这不合理啊……”

却见陆承启一马当先地说道:“来人啊,朕要和梓童摆驾仁明殿!”

那些个贴身太监和宫女们不敢怠慢,由两个宫女在前面拿着灯笼照明引路,其余的手中也有灯笼,登时把周遭照得一片亮堂堂的,深怕他们跌倒了。

自御膳房路过御花园之时,陆承启隐隐瞥见,因他跌入玉香池之事,而建起的护栏。他又望了望身旁的可人儿,心中一阵感慨。

好在御膳房毗邻后宫大院,不一会便到了仁明殿外。此刻以至戌时,宫女和太监早该换值了。这也难怪那些宫女心中嘀咕,原来是到了下班时间。

换值的宫女分别服侍陆承启和周芷若入浴、登上龙凤床,才退出了仁明殿。

躺在床上好一会的周芷若,心忧那些可怜孩童,不由地问道:“陛下,臣妾能知道那钦差到底是何人吗?陛下,陛下……”

接连叫唤了好几声,却听得耳边传来一阵轻微的鼾声。原来白日里思虑甚多,耗费不少脑细胞的陆承启,身子一沾到柔软的床铺,不到一会便已然入睡。

看着沉睡中的陆承启,周芷若微微一叹,推动陆承启的动作停了下来,自己又躺了下去……(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七章:官廨

距离上次春闱,已然过去快半年了。按道理来说,春闱状元应该是待遇最好的那个,不是外放七品官,就是做京官八品。但很可惜的是,这一次恩科状元苏轼,并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也许是陆承启特意想磨练一下他,故意给了他一个从九品的刑部主事的职官做。

当然了,作为状元,还是有一定特权的。按例来说,就算职官低了点,阶官还是有正八品的。而吏部给苏轼的阶官,正是正八品的承事郎。

对于同科的进士来说,这算是不错的了,起码都有一个职官做。更多的进士,其实都是领着一个文阶官,苦苦等着实缺。但苏轼是状元啊,要是和榜眼杨泓一比,那就一个天,一个地了。

作为榜眼的杨泓,都给外放到松江府去做正八品的县令了,而他身为状元,却只是个从九品的主事。虽然说京官是比地方官好,但那也是要看品级高低的。不到正五品以上的京官,在长安城里根本就等于没地位。更别说苏轼这个不入流的刑部主事了。

这件事,成了洪祥三年的笑谈。好在苏轼自我调节的能力不错,硬是顶着别人的非议,把工作做得异常完满,逐渐显露出一个干臣的能力。这种奉公守己的工作态度,也征服了不少同僚,渐渐的非议声便少了。

这日乃是早朝,按品阶,苏轼是没有资格去早朝的。所以,他在卯时之前便启程去刑部,准备点卯上班。还没到刑部,却被迎面而来的小黄门截住了。

这小黄门是见过苏轼的,只是苏轼记不得罢了。那日去御马监选马,正是这小黄门带的路。那小黄门带着两个小太监,在去苏轼家的路上,见到了正主,连忙叫住了他:“苏主事,请留步!”

苏轼闻言,便停下了脚步,望着这些宫里的太监,疑惑地问道:“公公找子瞻有事?”

那小黄门是奉命前来宣读密旨的,身后的小太监,还捧着一个沉重的剑匣呢,当即说道:“苏主事,陛下有口谕与你。此间人多耳杂,先去你家,咱家才能对你宣旨。”

苏轼有点不解,说道:“可子瞻还得去刑部点卯啊!”

那小黄门见过不少高官达贵,可这样憨直得没半点政治心机的,还是少见。不得不明说了:“苏主事,陛下口谕,关乎你是仕途。那刑部主事,不过是你垫脚石罢了,在乎他作甚!你只管放心,宣完旨之后,咱家便去刑部,代你陈情。”

小黄门都这么说了,苏轼再坚持己见,那便是不近人情了。苏轼想了想,便道:“公公请随我来。”

一路上,苏轼不止一次试探性地询问,小皇帝给自己什么口谕,这般神秘兮兮的。可那小黄门谨记陆承启的吩咐,只字不露,只是神秘地笑道:“苏主事待会便知。”

当然了,被小皇帝记起,苏轼便已然很开心了。他还以为,自个要在刑部主事这个位置上熬个五六年,才有资格升迁。却没想到,幸福来得这么突然,这当口,小皇帝便想起自个了。

苏轼的家,在长安城的宣平坊,距离刑部衙门,是有段路程的,更不用说距离皇宫了。好在这小黄门平日里宣旨宣得多了,走的路也不算近,还是可以坚持下来的。

没办法,前朝的时候,长安城也不算得多大,仅能容三十万户。到了大顺立国之后,太祖下令将长安城扩建,至少要容纳得下五十万户才行。这般一来,长安城的人口,急剧攀升,据户部统计,这长安城中,至少住了五十二万户人家,就算是一家三口来算,也足足有一百五十多万人。可以说,现在已经到了长安城容纳人口的极限了,要想再容纳更多人,就必须再向四周扩建。

走了约一盏茶时间,才算是到了苏轼的家中。苏轼原本在长安城是没地方落脚的,中了状元之后,才分配到了这官廨。如果他不是三甲,那对不起,你自己想办法吧。大顺官员住宅的解决途径,除了官廨之外,还有皇帝赐予、自己建造、花钱购买、租借别人的房子、借居他人之所……

你一个新科进士,想要皇帝赐予你宅邸,那是想都不要想。纵观大顺朝堂,能由此殊荣的,无不是为朝廷立下大功劳之人,比如内阁首辅徐崇光,还有前太师杨道奇、枢密使姜瑜等等……哪个不是一品阶官?

皇帝赐予你就别想了,而官廨也不是随便能住的。首先,你得是一科三甲,且在京就职。如果不在京就职的话,那官廨也没你的份了。就比如这科榜眼杨泓,他被外放松江府,这官廨就没他份了。当然,他作为一个官、二代,他老爸杨道奇有着先帝赐予的大宅邸,又怎么会看上这官廨?

杨泓看不上,别人稀罕着!这官廨不多,乃是福利房,仅供新科三甲居住,且只有三年居住权,要是期满,你就得自己想办法了。毕竟官廨不多,科举也是三年一届。开恩科的话,也不知三年之内有多少三甲进士。

这三年间,官廨算是对你的住房补贴。而其余进士,没有职官的,俸禄里面也会有每月一贯钱的住房补贴,算是毕竟有人情味。

这官廨,作为朝廷财物,隔三年便会有工部的工匠进行修葺一新,以备下一届科举进士居住。要是没人住的话,这官廨就会被闲置。而上一科进士,可以向户部提出书面申请,讲述自己的困难,酌情可以住进去。在一方面来说,大顺朝廷,确实有人情味多了,不像正史上明朝那样,摊上一个抠门的太祖,俸禄给的少不说,住房还要自己解决,官廨都不建几个。

而宣平坊,正是官廨所在地。苏轼敲了敲自己分配到的官廨,不多时,便有一个同苏轼年龄相差无几的年轻人开了门,见到苏轼,惊愕地说道:“子瞻,你不是去点卯了吗?”

他再看了看苏轼身后,心中一惊:“难道子瞻犯了什么事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八章:授剑钦差

这年轻人不懂世事,以为苏轼身后跟着的是押解的公差,还道苏轼犯什么事了。

苏轼笑道:“陛下有口谕,我今日便不去刑部了。子由,你的课业都温习好了?”

原来这年轻人是苏轼的弟弟,苏辙。正史上,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共称三苏。当然了,在这个时空,苏轼也只是刚刚金榜题名,苏老泉还是未曾中第,苏辙则是没有考过科举。

苏辙时年已然二十四岁,被苏轼连累,所以考不了科举。不仅是苏辙,连苏洵都是一样。因苏轼前些年公然言论政事,被几个二五仔悄然举报,苏轼锒铛入狱。要不是陆承启登基,颁布了不以言论论罪的圣旨,恐怕苏轼此间还是在牢狱里面。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出来。就算出来了,他们苏家的声誉什么的全毁了,考科举便是一个梦想,可望不可即。

皆因大顺的七不准考,若是进了牢狱,便是犯了其中之一,就连直系亲属都不能科考。大顺的科举,严禁跨州府考试,需得本籍发放考号,凭号而考。若有案底之人,当地官府便绝对是不发放考号的。没有考号,就没了参考资格。

这个规定虽然严格,但也有他的道理在。犯罪之人,必定是德行有亏。虽然难免有冤假错案,可也冤枉不到哪里去。德行有亏之人,做了官,岂不是百姓的灾难?

这七不准考,原先没有直系家属这一条的。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犯罪,全家受难,是世俗眼光所界定,说不清谁对谁错。州府官衙不给你考号,你除了上京击登闻鼓告御状之外,还能有什么办法?

不过这样的情况,击登闻鼓,也是败诉的多,胜诉的少。所以说苏轼时来运转,要不是陆承启来到这个时空,也不知他的下场是什么。

苏辙听闻苏轼挂念他的课业,立马说道:“回兄长,正在温习呢!”

苏轼看了看院中的石桌,发现苏辙没有说谎。也是,苏辙都二十四岁的人了,要还是不懂为自己未来着想的话,那他就太逊了。现如今,苏辙唯一有压力的是,兄长贵为一科状元,他要是下一科考差了,那他一辈子都会活在兄长的阴影下面了。

有压力才有动力,所以苏辙为了下一科,已经开始卯足了劲,誓要金榜题名,不到前三甲,都算失败。

苏轼身后的小黄门听了他们兄弟俩的对话,笑意十足地说道:“苏主事,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