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陆承启也知道,李然这人不算坏。只不过正义感什么的,太强了一点。或者说,他有点神经质,看到任何看不惯的问题,都要管一管。这人要是放在后世,真的是活雷锋一枚。但在陆承启面前,那就是灾难了。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有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李然对别人太过于苛刻了,以至于他在朝中没有任何朋党可言。不过,若是说陆承启心中最信任的官员是谁,第一个是工部尚书李诫,第二个便是御史中丞李然了。

李诫虽是徐崇光一派的,但他老实巴交,踏实做事的性子,陆承启把任务放给他,是一百个放心。至于李然,他连朋党都没有,事情交给他办,还会不放心吗?

举起衣袖,掩着嘴偷笑的陆承启,差点忍不住大笑起来。好半晌看着李然惊愕的面孔,才端正了脸庞,严肃地说道:“三位说得都很有道理,只是朕对儒术钻研不深,不能评断。不过,以朕看来,此事是永远都没有定论的。”

此话一出,李然、王子傅、张载、王安石,包括国子监的监生,都盼着陆承启说出个所以然来。

吊足了众人的胃口,陆承启才缓缓地说道:“儒家经典就那么几本,每个人却各自有所领悟,又怎么能每个人的意见都一样?张子厚的关学也好,王介甫的说法也好,李卿的看法也罢,不过是再争一个正统地位罢了。朕可以说,儒家没有正统之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心中的儒术,勉强分出个高低来,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到头来,你不服我,我也不服你的。朕的看法是,如果你们都可以著书立传,自是大功德一件。现如今印刷术这般便捷,书籍自是不成问题。只是书籍价贱,苦了作坊掌柜了。”

陆承启这番话,深深诠释了什么叫屁股决定脑袋,三句话不离本行。连著书立传,都能联想到活字印刷术去,脑洞之大,也是没谁了。

李然听后,更是哑然。向来能说会道的他,不知道如何反驳。再说了,他只是御使中丞,不是谏议大夫,这又不是甚么政事,反驳皇帝,你有几个脑袋够砍?脑子再一根筋,也不会做出这等浑事吧!

好在,听了良久的王子傅,帮李然解围了:“陛下圣明!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诸位之见,大相径庭,却殊途同归。所为之事,不过是为大顺文教一事罢了。依老夫之见,若是真能做到人人皆圣贤,那孔子之言也不过如此。”

不愧是李然的好帮手,只有狼狈为奸,哦不,是同道中人的王子傅,才能说出这番为李然辩解的话来。

陆承启是知道王子傅的,与李然好得都快穿一条裤子了,哪能不为他说话?王子傅的话音一落,他便开口道:“王卿所言,亦有道理。孟子曰,人性本善;荀子曰,人性本恶。以朕看来,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哪里有甚么是非观?不过是凭本能行事罢了。若是他的父母为人与恶,那他长大之后,自是恶人;若他的父母为人与善,那他自然是个善人。教育之道,无非是有教无类。不论善恶,皆可教育。恶人乃是没有教化,才是恶人。若能谆谆教诲,劝其行善,日后或能改观。不过,以朕看来,远远不够。此时非上古,民风淳朴。若是维持纲常,尚需律法。韩非子之说,朕亦有涉猎。虽处刑极严,亦有其可取之处。律法乃是道德之底限,为人若是过了底线,那必须受到惩罚。”

陆承启这番话,更是石破天惊。在国子监这么“神圣”的儒家学堂里面,传播韩非子的学说,要不是他乃当今天子,早被人乱棍打出了。

王子傅等人闻言,被惊得久久没有回过神来。陆承启却饶有兴致地说道:“仅仅依靠个人修身,是不够的。有写有能力之人,通读儒学之人,为恶起来,危害更大。若没有律法将其束缚,其后果不堪想象。先前那些个从家里搜出千万贯家财的贪官,哪个不是满腹经纶?朕思前想后,觉得还是得从律法入手。朕将《大顺律》翻看了一遍,又细细琢磨了一遍,发现很多处甚是不妥。当然,这些话应当跟刑部尚书,大理寺卿说,朕在这里说,无非是想告诉在座的,儒术在于个人修行,能约束自己,却不能约束他人,这是不够的。尔等都是儒术大家,朕比之差远了。可朕却知道,若是仅仅通读儒家学说,却是不能安邦治国的。治理一个国家,不仅仅需要儒术,还需要法家,兵家,甚至是墨家,端木遗风等等。儒家之长处在于稳定,而其余诸子百家之长处,在于能让社会前进。《道德经》里都说了,天法道,道法自然。只要是遵循自然之道,那即便是工匠太医,何尝又不是圣贤?”

陆承启这番话,其实有强付解释的嫌疑。可道理上来说,却是行得通的。听完这话,在座的各位都沉默了,开始了静静的反思。(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九章:国子监辩道(六)

良久,作为裁判的王子傅才说道:“陛下此言,亦不无道理。只是儒术自西汉以来,便为正统。贸然改动,恐伤国本。”

李然听得王子傅这么一说,更是赞同,当即亦说道:“儒术之处,在于稳定国本。若是陛下贸然改换,置天下儒术学子于何处?陛下请三思!”

陆承启也知道,若是这么做的话,肯定会引起大动荡的。其实他们说的也对,儒家学说的真正用处,在于稳定国本。什么是国本?按照陆承启的理解,那便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其实中原皇朝,一直或多或少都分掉自己的权力的。不管他愿意与不愿意,都必须这么做的。要是朝纲独断的,都逃不过灭亡的下场。如秦朝,皇帝说一不二,结果二世而亡。

所以很多时候,皇帝的权力虽大,也得节制使用。不然的话,弄得天怒人怨的,可不好收场。所以,不管是察举制还是九品中正制,或者是现在用的科举制,无非是给天下人参与政事的机会而已。有了政治诉求,这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有了平衡点,或者叫缓冲期。要是平衡点把握不好的话,那么社会乱状便会丛生。

李然他们这么说,应该是真心为儒家的正统地位担忧的。毕竟有能力推翻一切重新来过的,只有皇帝,或者叫最高统治者。当最高统治者的意志,不想要儒家学说了,那么儒术的衰败便是成了必然的趋势。

而儒学的衰败,首当其冲的,便是他们这些既得利益集团。自古以来,便有登科如同鲤跃龙门之说。皆因举子和官,虽说差了一道殿试的门槛。可跨得过去,便是官;跨不过去,还是秀才。要是陆承启决意要推翻儒家学说,那反对最为厉害的,便是这些既得利益集团了。

别以为他们得了功名,有了官身,便不在意其他士子是否能考得中。恰恰相反,他们知道,要是想稳固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正统地位,新鲜的血液一旦缺失,他们的日子,也就不长了。不论为公还是为私,他们都有充足的理由反对。

陆承启已经不是那个愣头青了,他开始明白,一个国家,哪怕一个再小的变动,也会引起几方不满的。更何况是确立正统学术这么重要的事情?那些士子,朝廷上的官员,即便不敢当面骂,背后恐怕恨不得要掘陆家祖坟了。这等事情,陆承启是不会做,也不敢做的。就算是真的要做,也不能是陆承启来做,更不会明目张胆的做,而是要潜移默化,由民间上达诉求,陆承启再假意推却。推却不得,假意廷议,恐怕折腾下来,没个三五八年,这种事情只能停留在朝廷的廷议上。

陆承启洞察他们的动机,思虑完备之后,方才放下端着的茶杯,好整以暇道:“朕何时说过要置换儒家正统地位了?诸卿不必如此草木皆兵,朕亦是知道,儒术乃是稳固国本之道,轻易动不得。朕的意思是,儒家的眼光不能如此狭隘,要包罗万象,才能继续进步。观遍历朝历代,让朕颇为费解的是,为何自汉代以来,历经千余年,儒术却从来没有进步过?不可否认,孔子之言,乃是世间至理。可难道世间至理,已经被孔子一人全部发现了吗?朕并不这么看。要想成圣成贤,言行一致是必备功课。可若是孔子知道,我等千余年都未曾进步过,他老人家要是活着,定会给你们气死的。”

陆承启这话一说出来,在座的监生们,都憋着笑意,想笑又不敢笑。这天底下,敢这么揶揄孔老夫子的,也就当今皇帝了。可监生们要靠孔夫子的言论才能混饭吃,他们又怎么敢随便取消孔老夫子?

陆承启知道,他的话还是带着揶揄意味的,可话糙理不糙:“孔夫子当年都得向老子求教呢,更别说比孔夫子还早的圣贤了。所以啊,儒术再不进步,恐怕就要被别人赶超了。你们别笑,这可是真的。”

陆承启见底下的监生们,和王安石、张载都有所笑意了,心中那争强之心一起,当即说道:“论儒学,朕可能不如你们。但说到其他国家,你们知道的,可就不如朕多了。

在我大顺以西之极,有名罗马之国。汉代已人到过罗马,只是那时候,班固遣甘英到的地方,叫做大秦,他们自己叫做罗马尼亚。因为罗马曾经是一个大帝国,征服过比我大顺还要广袤的土地。这大秦呢,甘英去之前,还没有被罗马征服,过了几年之后,才成为罗马版图的一块。后来,罗马一个皇帝临终前,把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和西罗马,他们两个国家,每一个都差不多是大顺那么大,甚至连地中海,比东海还大的海洋,居然是他们的内湖!

只是西罗马帝国的皇帝比较昏庸,所以不到百年就灭亡了。而东罗马帝国,现在还存在着。如果不信,你等乘海船,自广州出发,历经大半年,既可到达东罗马帝国。你们想想看,若是我们固步自封的话,岂不是连个夷蛮都比不上?”

陆承启这话一出,在场的众人无不震撼。古时有夜郎国,夜郎自大的笑话,一直被中原人拿来嘲笑别人。可他们不知道的是,真正的夜郎,却是自己。

陆承启继续说道:“自罗马帝国以西,则是被罗马帝国征服的希腊。古希腊有众多的哲人,有诸多的先贤,灿烂的文明,不亚于我们。可在罗马人的刀锋之下,古希腊还是灭亡了。我们若是再不清醒地看到世界,总有一天会被他们超过的。

朕对他们这些西方国家,还算是有研究。诚然,现在的西方,是比不上我们。因为他们一直在互相征伐中,统治,被统治;征服,被征服交替。可一旦他们整合起来,却肯定是我们的劲敌。当千百年之后,他们变成如同我们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国家,那时候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创造力完全不在我们之下。而要是我们掉以轻心,盲目自大,以为辽国便是我们最终的劲敌,那么我们汉人的失败,便可以预见的了。非是朕危言耸听,而是基于事实的判断。西方国家,不禁商人,不禁工匠,与读书人一样,都有一样的地位。所以他们的子民,热衷于发明创造。即便他们的起点比我们汉人低,可此消彼长之下,日后谁能更胜一筹?自然是时间拖得越久,西方人便比汉人厉害的得多了。

到了千百年之后,世界上的土地被他们一一踏过,找不到新兴市场的他们,便会以种种恶毒的手断,敲开我中原大门。要是被他们得逞,汉人则再无地位可言,中原也会沦为他们猎场!”(未完待续。)

第三百章:开眼看世界

陆承启话音落下,在场的所有人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