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臣之女-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又要做什么啊?三人心里吐槽。啊呸!当初废太子的时候咱们说让你自己作主,你可没这么“客气”过啊,现在又是要闹哪样?刚才骂得不过瘾,现在还要再叫回来骂啊?

三相站住了脚步,一齐回头看向皇帝。郑靖业暗道一声晦气,又得多走几步路了,转身上前,躬身:“请圣人训示。”

皇帝咳嗽了一下,老脸居然还红了一红:“方才是我急躁了,丞相千万不要放在心上,这两天心里烦的。”说着伸手亲自把郑靖业给扶了起来,苦着一张老脸又诉一回苦:“事情不好再多拖了啊。”说着还接同情分地故意咳嗽了好几声。

他双手一伸,搭上郑靖业相叠的双手,郑靖业也不能让他就这样扶着,很快站直了身体,皇帝左手忽然一紧,牢牢握着郑靖业的手,右手成拳抵到唇前一阵惊天动地的咳嗽。郑靖业连接反扶着皇帝,给他拍背:“圣人。”蒋韦二人还等着皇帝扶呢,一看皇帝这般作派,也不再继续弯腰了,都上来夹扶皇帝。

皇帝语重心长地道:“咱们都老了,得作决断了。”三个丞相一齐点头,语带哽咽地道:“臣等无能,令圣人忧虑。”指天咒誓,一定要为君分忧。

皇帝唇角一翘:“如此,甚好,甚好!诸卿密之!”

三相有志一同地再次吐槽:这会儿知道保密了,你方才那分贝够得上高音喇叭了好吗?要保密,你该一个一个地小声好啊。口上一齐道:“遵旨。”

郑靖业吃了皇帝一顿排头,心头狐疑,回来也琢磨上了。皇帝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立储这样的大事,要问丞相的看法,只有一个一个问的,因为事涉机密。日后哪怕是真要开会讨论了,也只是一个形式而已。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唉唉,抛开这一条不提,哪个皇子当太子,对郑氏而言,都不算是什么大好事,已经长成的皇子早有自己的关系网,还与蒋进贤等人关系密切,实在不好拉拢。而年幼的势力又单薄了些,而且会有世家岳父!

头疼,非常之头疼。郑靖业遇到了老辈权臣常遇到的难事:与未来老板如何相处。

一朝天子一朝臣呐!原来想的还是太简单了,以为不论是谁当了新君,只要不是原来那个太子,郑家都不至于太惨。竟是忘了,不与太子直接敌对,万一太子身边有自己的仇人,还是个死结。郑靖业能混到现在,一是自己本事,二也是与皇帝的关系好,老板是个大关键!

皇帝让保密的事情,与心腹之心也不能多言,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郑靖业越发谨慎了。万一不小心,自家狗腿子里有卖主求荣的,揭发他个“泄禁中语”什么的,就是新君手中现成的把柄,而且这些人还真没有一个宰相之才,跟他们商量这样的大事,说了也是白说,反而会有人出馊主意,郑靖业也焦虑了起来。

正逢着郑琰过来说顾家的事,郑琰知道郑靖业对顾益纯的事都很上心,前两天还嘀咕着如果顾氏本家敢接手这事儿,他就要安排御史从顾氏本家到顾益纯他哥再到邺侯通通参上一遍。

第一百四十七章 看好哪一位

没想到却听到了这样一个消息,郑琰道:“阿爹不是早就打定主意,咱们不趟这浑水的么?情势未明,上蹿下跳的徒惹圣人心烦而已。”

郑靖业摆手道:“总不能只靠临机应变,须得有长远打算。”

“长远?”郑琰不懂了。

姜还是老的辣,郑靖业一一给女儿剖析:“先时我们想,不管哪一个皇子做了太子,日后都要用人,就要用到我们,却是想岔了,是想用人不假,却未必是用到我们。世家虽已朽败,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多少还有一些看头,且天下并不是没有材杰之士,只是没有出头的机会罢了,你知道现在是不是有一个什么未来的宰相在穷乡僻壤里猫着?我手上是有些人,可你说,如果新君出手,他们是跟着新君走还是跟着我走?”

郑琰也呆了一呆,是啊,老辈权柄的宿舍就是当新人的垫脚石。不行!“那就不能坐以待毙,不如,也择一皇子拥之,如何?”

“难!皇子不好靠近啊!他们里头有一半儿有显赫的母族,其他的妻族也不弱——除了萧十郎。就算有一个好靠近了,到时候与太后族起了争执,新君再向着你,又能如何?尤其是少帝即位,威望不显,没有自己的威严,压不下太后,就要难办!”

他们,都已经有或者即将有一个有着光鲜姓氏的妻子,而他们的岳家无一不会是为他们出死力、求回报的世家。非常不幸的是,这些人跟郑靖业全TM不对付。苦逼啊!

“总有一个最合适的,圣人问何子最佳,那就是有一个比较,哪一个在皇帝心里最合适,阿爹就支持谁,总不会错的。还有,说到交替,咱们家,是不是要安排大郎二郎回来了?再有,交替时节,最忌权臣坐大,新君会不满。能共患难是最好的。”姜还是老的辣,郑琰一直以来以为的稳坐钓鱼台策略,真是坑爹啊!还道只要自己不动,就可保得万全,还是郑靖业看得深远。

还是要积极进取,郑琰很快调整了心态。这几年她也慢慢历练出来了,无论什么时候,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冷静、沉着、忍耐。郑琰放弃了钓鱼姿态,用心谋划了起来。是了是了,郑家可不是世家那样的根深蒂固,新君看你不顺眼,你还敢弄出一副姿态来,那是找死。

“还没到那一步,”郑靖业沉吟道,“先不要乱了阵脚,也不需过份收缩,否则到了那一步,转圜的余地都没有了。事情还没有太坏!”

“那——阿爹看好哪一位?”

“你说呢?”

“诸王我都没见过,实在说不好。只是年长诸王,已经这么久了,圣人也没说看上了哪一个,可见,圣心难测。不过,恐怕不是齐王。说来齐王居长,按礼当立齐王,然而齐王与咱们家还有些芥蒂,对咱们来说,也不是个好人选。蒋进贤有两外甥,沈氏也不好相与,年长诸王与郑氏不利。”

“我也是这样想。倒不为别的,只因这几个没有一个纯孝之人,哪一个但凡迂腐一点儿、心软一点儿,我也就认了。”

郑琰会意,迂腐一点儿,一定会照顾先帝老臣,郑靖业求的是全家的延续与荣耀,她哥哥们现在看来没有一个能及得上乃父的,守成也是勉强,倒是侄子由于数量庞大,量变引发质变,还可期待。她爹求的是一个安稳的环境,让孙子们长成,枝繁叶茂可担大任。一个迂腐一点的皇帝,郑靖业乐得放手权利,守得孙子们长大。反之,就坏了,一个心机之辈,多少会对上代权臣产生坏的影响。

“只怕圣人不乐意有一个软弱的继承人。”郑琰小声道,哪个爹想要那样的儿子啊?

“如果其他的都有更大的毛病,就行了。”郑靖业不在乎地道。

郑琰吓了一跳,她现在比郑靖业还小心:“这样不好,废太子,我们出了大力了,虽说别家也有份,也已经让人侧目。现在又求刺诸王之短,倒是比圣人说话还算数了,焉能让人不惧?”

郑靖业身上开始散发黑色的雾气:“我这一年来对诸王细心考量,或者,可推吴王。”

吴王萧令仪,苗妃的养子?郑琰沉默了,这一位也算是个好选择,他不是苗妃亲生,这拥戴的功劳不算是苗妃的,肯定是郑氏的。最妙的是,他妈死了,外家一点用也没有,现在又年幼,很好较正。问题是:“朝臣答应么?贵妃会怎么想?”

郑靖业以手加额:“难呐!”

“可圣人不是让阿爹尽快给个答复的么?阿爹不如说,您知道圣人的意思,当时不答,乃是因为事情重大,不敢忘议。且年幼诸王与大家接触时日尚短,实在看不出来,想来圣人是亲生父亲,对儿子总是比外人了解的,不如……请圣人择一品行温良端厚的人,不管是谁,只要圣人选中了的,大家都扶着走一程。温良端的人,他至少不会坏事儿不是?”郑琰抓住了郑靖业的要点。

“就是这样!”

“圣人怎么就这么急了呢?”

皇帝要立皇太子,一是情势所迫,皇帝毕竟不年轻了,储位不能久悬。二也是因为苗妃跟他哭来着。

皇帝上了年纪,身体也不如以前了,前阵子从庆林长公主那个赏菊宴上回来,他也来了兴致,要到御园游玩。作为他近期最宠爱的女人没有之一,苗妃是随行的,并且极力排斥其他妃嫔的出现。

苗妃对付皇帝是有一套的:“那咱们去那里,也不要带什么旁的人,只当是花园初会,如何?”

皇帝聊发少年狂:“那我便扮作游学少年,你就是大家闺秀,我误入你家园中……”他还玩起角色扮演来了!问题是,哪家花园能让人“误入”啊?不当贼打个半死然后交官才怪!

苗妃掩口吃吃地笑:“好啊!”

得,这一高兴吧,他扮上了瘾,非要找了身外面的衣服来换着,把花白的头发梳梳好。这找来的衣服可不如他常穿的内造的皮裘保暖,他又为图个潇洒形态,不肯再穿得更厚一点。

跟苗妃尽兴COS了一回“落难公子中状元,私定终身后花园”,虽然当时还没有科学,大约也就是这个意思了。等他假模假式地跟苗妃打躬作揖:“多谢小娘子抬爱……”就一头栽到了苗妃身上,把苗妃吓得不轻。

亏得苗妃也算是宫斗多年,对后宫的掌控尤其是皇帝身边的掌控有一定心得,死死按住了消息,这才没有弄出大乱子来。皇帝醒得也快,心中也是侥幸不已:要是让外面知道他这是因为跟苗妃搞“夫妻情趣”弄病了,老脸可就全没了!

睁开眼睛,已是华灯初上,苗妃一双眼睛哭得通红,实在可怜。伸手要给她拭泪,被苗妃躲过,一边哭一边道:“你快吓死我了!”

皇帝暗道一声惭愧,又好言抚慰,问道:“我睡了多久?”

“放心,还没过夜,不用担心明日早朝,你……你怎么这样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你这一倒,我六神无主,也不敢叫别人知道,急得我……急得我……”

“我这不是没事么?”

“谢天谢地没有事。”

苗妃这样担心他,让皇帝很受用,又调戏起苗妃来了:“我要真有事,你可怎么办呢?”

苗妃哭得更惨烈了:“那你把我们娘儿仨一道带走了吧!”

皇帝吓了一跳:“这话从何说起?”

苗妃抽抽噎噎地道:“因圣人爱顾,我们母子三人已是招人嫉恨,圣人若要弃世,千万别忘了我们,别让别人作践了臣妾母子,也算是臣妾母子不枉与圣人相识一场。”

“何至于此?”

苗妃继续哭,中心思想只有一个:“他们个个开府建衙,羽翼丰满,世家眼中并无我们。你走了,他们谁当家,我们都要受欺负啊!”

皇帝再安慰:“我总给你们留个宽厚仁和的新君来倚仗。”

苗妃只不肯答应,死活不相信:“别人不管是谁,都护不得我们母子的。就算想护了,在别人那里讨一口残羹剩饭,还不如死了算了,”哭到最后,请求皇帝,“您给二十三郎、二十四郎一个归宿,让我与您生死相伴吧!”话里话外,就差直说要请立自家儿子当太子了。

皇帝最后说:“我想想。”

这一说不打紧,苗妃便日日逼问:“您想得怎么样了?”加上哭诉告状,今天说淑妃面慈手黑,明天说燕王和荣安公主残害手足诬陷过废太子。她告状有水平,又是宫斗专业自学成材的一代宗师,告的还偏都有那么一点儿干货,弄得皇帝也疑神疑鬼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