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歌-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释。甚至,舒爵爷连背书国债都拿出来了。

国家这次借贷的方式非常独特,舒烨稷先根据兵部核算的数目,将物资调拨出来,然后从户部那里领取一叠经过背书的纸钞,也就是债券。

这样的方式,就连黄得功的脑子里,都是嗡嗡的乱响。纸就是钱?以前倒确实听说过,但真到变成现实的时候,大家都挺替舒烨稷担心的。不过舒烨稷倒是很安稳,因为他早觉悟了,自己能有今天,全是国家的帮衬和扶植,即便散尽家财,又能如何?只要拥有六娘娘镇和乌云娜,就足够了。

好容易摆平了‘为谁而战’的问题,漠北联军的几位大佬,又开始闹腾了。他们丫之间原本就不对付,又有申甫这个搅屎棍子,现在更是谁也不吝谁的态势了。

征北军最开始的设计是,联合漠北漠南,与征西军合力剿灭瓦剌,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利用部族之间的内部矛盾,在回师途中,想办法做掉扎萨克图的素巴第。您琢磨琢磨,既然打定了这么个主意,那自然要从一开始就把工作做足啊!所以这一路上,申甫这位‘妖僧’,就没断了挑拨离间。但这样的工作,似乎做的有些过:最典型的一次,申甫先找到了车臣部的硕垒汗。

“会盟之前,咱们不是说好了嘛,将来有机会,我们大明出面提请漠西孟和汗,将瓦剌的部分牧地,分一些送给大汗。但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三音诺颜部的大汗,丹津喇嘛,他的旧有牧地就在西边啊!前日孟和汗跟贫僧说,想将他们扎萨克图和三音诺颜的旧有牧地各分出一部分来,同您在瓦剌的牧地做交换。”

“交换?也可以啊!只要大小一样就可以。”

“哦,大小绝对一样,甚至还有可能更大,这点包在贫僧身上。只是据这两年所勘察的结果来看,漠北这边的草场,已经连续三年遭受雪灾,似乎不太好用。”

?,挑拨的最高境界,就是先把利益摆在眼前,如果对方动心,才好进行下一步的运作。瓦剌那边其实也遭灾了,但人类的最大弱点,就是永远觉得山那边的花朵才最美。更何况,两个部落的土地,兑换一块缴获的土地,这其中,一定‘有’阴谋。

眼见硕垒汗目露凶光,申甫非常恳切的说道:

“其实呢,瓦剌的牧地,原本孟和汗是答应大汗的,只是觉得大汗的牧地在东,瓦剌的土地在西,中间相隔太远,恐怕转场过程中,太过劳累,刚好丹津喇嘛的驻帐在西侧,是以才做此安排的。”

“哼,从来没有一个女人同时嫁给两个男人的道理,既然他们肯换土地,那干脆,我们车臣部去西边,他丹津喇嘛来东边吧。我这就去找他说理去。”

“大汗息怒,息怒,苍鹰只有看见了猎物,方才伸出利爪。此事还远没到说破的时候,况且此等小事,巴布台吉出面也就是了。再有贫僧出面做个保证,定让大汗满意就是。”

“嗯,巴布这小子,比梅花鹿还要机灵,他出面最好。我明天就跟他说,让他听凭天师的安排就是。”

“如此,贫僧告退!”

当天深夜,申甫又连夜跑到素巴第那边。

“伟大的孟和汗,贫僧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想请大汗示下呢!”

“天师太客气了,请说,请说。”

“按照草原的规矩,获胜的一方,有权分享土地、牛羊、还有奴隶。可是车臣部的牧地,远在东方,那么瓦剌的牧地,可该怎么分给他呢?”

“这个我跟丹津喇嘛早就商量过了,到时候,多分他一些牛羊和奴隶也就是了,还有苏尼特的美女,也多给他一些吧。”

“可是,大汗为什么不考虑把旧有的牧地,让出一部分呢?”

“牧地!是我草原儿女的生命之源!这怎么可以呢?”

“大汗说的没错,但是大汗如今是漠西孟和汗,是这草原的半个主人,总要展现出大海般的胸怀,再说了,牧地有好有坏,只要大小差不多,再加上贫僧的开解,想来足够了。”

“大小差不多?嗯,对,对,天师的这个方法果然不错。正好,三阴诺颜的3块草场,这几年差了好多,我这边也有1块合适的草场。两个部落的四块草场,再加上牛羊、奴隶和女人,足够了吧?”

“我伟大的永恒之王,您的英雄气概,真是令贫僧敬仰!”

“那就一切拜托天师了!”

“如此,贫僧告退!”

嘿嘿,大家看明白这次挑拨的关键吗?首先,同等面积的土地兑换,其实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条件,至于好坏,并不是很绝对的,今年坏,明年许就好了呢。但被申甫这么一搅和,硕垒汗觉得吃亏了,对方在拿盐碱地来糊弄自己。素巴第汗则认为,他已经做出了最英明的让步,对方没理由不答应。呸,他们能谈拢才怪。

其次,双方都认为申甫是个好人啊!因为申甫只说了土地,没主动提及牛羊、奴隶和美女,那么硕垒就会认为,这些附赠品是天师帮着要回来的。天师真是辛苦啦!素巴第这边呢?他会认为,拿零落的次级草场、缴获的物资来兑换瓦剌的牧地,既没损失多少,又显得自己挺仁慈。天师主意多妙啊!

最后,这里面本来没丹津喇嘛什么事儿,偏偏把他给搁里头了,就算能达成一致,也是他的损失最大。素巴第的土地只有一块,他却要出3块。如果谈不拢,硕垒会认为是他在背后瞎捣乱。素巴第呢?则会认为是他太抠门,不舍得3块草场。

一石三鸟,完了还没申甫这秃驴什么事儿,果真是挑拨离间的最高境界。但这事儿被虎山大帅得知后,心中早已经骂开了花。

“都说歪嘴和尚瞎念经,你这个花和尚可真够可以的啊,里挑外拨也没你这么乱来的。现在瓦剌还没打呢,谁敢保证就一定能赢?这不找死嘛!”

但申甫已经这么干了,黄得功也不好再出面澄清事实。万般无奈之下,黄得功开始出面唱白脸,铁腕弹压各路大哥,叫这些人都他妈的老实点,先团结一心,共击瓦剌是真的,否则,一切都是扯淡。并且明确表态:打掉瓦剌后,由大明出面公断,该是谁的,就是谁的。呵呵,黄得功也不傻,说的话,吞吞吐吐留三分。到时候?到时候指不定出什么事儿呢。

唉,如此矛盾重重的行军,黄得功还是头一次碰上,头疼的连胃就顾不上疼了。

除了内部的重重矛盾,还有一个更困难的是,征西军的行程,显得拖沓了许多。想想,这也不难理解,承天府开建了,总要驻兵的,从国内抽调兵马,属于难上加难。一个是再没出钱的路子了;再一个,青藏一带的居民,只认征西军,换别人?战斗力存疑啊!再加上瓦剌的部落牧地,距离青藏一带太远,总要时间进行接触的。这么一来二去,之前的征西、征北合打瓦剌的计划,也就被无限期拖延下去。

在贺赞孙诚唐栋高杰他们被纠缠在谈判泥沼之中时,征北军已经独自面对瓦剌20万大军,整整3个多月了。到现在为止,黄得功紧守营垒,坚不出战。反而是在两山之间,修建了一座咏归堡。黄得功的打算比较实惠,城堡两侧都是高山,正东方向是吉尔吉斯湖,气候宜人粮草不愁;正西方向一马平川,视线良好利于炮战。是一块易守难攻之宝地,国家那边急于收手停战,那便以‘咏归’来向国家表明心迹吧。

但大明想停,不代表蒙古人也这么想。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说申甫的挑拨离间太过分的原因。如果当初别挑唆的那么厉害,大家也许真的会相安无事的。

打又必须打,却又真难打。还要必须拖到征西军扑过来!怎么打?如何打?就成为黄得功的最大考验。所以在痛定思痛之下,黄得功想到了一个连环战法。很复杂,但也可以很简单。归纳下来,是八个字“以静待哗,不战而惑”。

他们到达比斯塔克台后,对付和托辉特部,倒是没费什么力气,说是追剿,不如说是驱赶,和托辉特部的败退很狼狈,也很匆忙,甚至连大汗的金帐都丢下了。随后就是瓦剌大军的正式到来,本来瓦剌的盟主哈拉忽拉,因为听闻固始汗被阵斩,最担心的是征西军,却不成想,征西军被承天府绊住了手脚,一直没什么动静。这下就算妥了,先灭征北军,再打掉南北两漠,他就是草原雄主了。于是在阿拉湖会盟之后,只用了不到20天的功夫,大军就集结完毕,聚拢过来。但毕竟年龄大了,任命他的儿子巴图尔作为盟军主帅,巴图尔的老婆是固始汗的女儿。

巴图尔亲率本族三万精兵,以及和硕特部3万,作为中军主营;因为主军两个部落的人数众多,各出3万之后尚有余力,于是按照七大部落,分别抽调兵马组成主力身后的瓦剌七翼:和硕特部、辉特部、绰罗斯、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巴图特部、巴尔虎等部落,每部万人;瓦剌部族众多,除了七大部落之外,尚有20个左右的小部落,这些部落,人数不等,分由台吉率领兵马过来参战,凑来凑去,人数大概在6万多。全军总计20万。

由于明蒙联军满打满算才13万的规模,内部又有矛盾,兵锋顺利倒还好说,一旦遇到挫折,不出大事儿才怪。所以黄得功的“以静待哗,不战而惑”八字连环决,就成为最佳也是唯一的应战策略。

要知道明军养精蓄锐多时,又有复合弓、虎头牌、偏厢车等防御措施,所以只要黄得功不想打,对方一点脾气没有。

巴图尔的应变也很传统,挑选了3500名会说汉语的士兵,这些人整天不干别的,天天用汉语和蒙语叫阵,骂的要多难听有多难听。目的只有一个,诱敌出战。素巴第头一个就沉不住气了。

“虎山大帅,瓦剌先锋,部众不多,不如决斗。”

“哈哈哈,想我大明天军,威名赫赫,对方以神人待吾等。若吾等单凭鼠辈叫阵,便即迎战,岂非自堕凡间?”

这话从表面上看,好像黄得功挺狂妄挺自以为是的!历史告诉我们,凡是自己把自己吹捧成神的人,其下场都不怎么样嘛。但黄得功的真实想法却是:不论瓦剌大军还是明蒙联军,都没有现在开打的决心!索性假以狂言来长长自家的威风。

首先,打头阵的必须是明军,这是公认的一个作战模式,但明军是要留下后手,以便为回兵途中的谋断做好准备,所以过早进入消耗战,是得不偿失的。

其次,就连巴图尔都没有决战的心思。关于黄得功等人的传说,现在漠西漠北已经传遍了,瓦剌军中,不可能一点畏惧的心思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瓦剌主帅,巴图尔的当务之急不是决斗,而是必须尽快将这个神话给打破。原因很简单,一旦神话破灭,自信心的此消彼长是非常可怕的,后果怎么想都不过分。

因此,巴图尔选派3500人前来骂阵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这3500名骂人能骂出花来的汉语天才,只是一个诱饵。在30里外有一座绵延起伏的山脉,瓦剌大军在那里埋伏了精兵3万,只要征北这边出战,3500名骑兵立刻会诱使联军追击入伏,一旦伏击成功,非但神话可以破灭,甚至还可以一战功成。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即便征北联军不上当,但这3500人的规模也不小了,无论明军如何能打,都不可能不死人,还甭多了,只要被抢去一两具尸体,就足够巴图尔做文章的了。他们既有萨满教背景,也有藏教背景,同时还混杂了伊斯兰和天主教等诸多教派的人文元素。这么多种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