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董卓布武-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董卓是名义上是代表了正统,也就是说,能成为董卓死敌的人,几乎就等于这一段历史了。

能书写这样一段历史。

这如何不让张云心动,但激动过后,有一点却又让他有些犹豫。

“绝无二话。”董卓断然道。

“丞相是否可以全权交给我来书写?”张云咬了咬牙,道。

董卓一愣,抬头见张云那一幅咬牙切齿,但却又有点不舍的神情,董卓呆了半响,才明白过来,哈哈大笑道:“太史令以为本相会刻意贬低这些人?”

张云非常老实干脆的点了点头。

“本相不屑于贬低他们。”董卓盯着张云的脸,一字一句道,铿锵有力。

“丞相,我想辞官专心为丞相编写传记。”张云突然起身,来到董卓面前,跪拜道。

“谁可继任为太史令?”这次董卓到是很干脆。

“我弟张雨。”张云面色坦然道。

“太史令这算是内举不避亲?”董卓闻声一愣,随即似笑非笑道。

“我弟才之高绝不下于我。,请丞……。。”张云以为董卓厌恶,急声辩解。

“好了。”却被董卓打断,董卓有些无奈的看了眼身上带着几丝腐气的张云,笑道:“本相明日就保举令弟为太史令,家传渊源嘛。”

“谢丞相。”张云笑的很诚。

随后,董卓郑重的对已经成为他专用史官的张云,详细的讲解了荀攸,以及他为汉室的所作所为。

听的张云肃然起敬,细细的听着董卓讲完,张云举拳问董卓道:“丞相,此三人皆有相似之处,是否同列一传?”

同列一传?这董卓到是没想过,细想一下也确实,历史传记,本来就是有很多条条框框的。

相似之处,都在于他们对汉室的忠诚,汉室衰败但他们的气节犹在。

“就叫汉臣传吧。”董卓想了下,道。

“诺。”张云应声道,或许是身为一名优秀的太史令,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置身于某个位置吧,张云也刻意的回避了下汉臣传这三个字从董卓口中吐出的意味。

“好了,天色已晚,你暂且回家把今日本相所说的都记录下来,再细细雕琢。还有,明日你就搬到相府来住,以后你就是相府的属官了。“董卓看了眼出门外的天色,打发道,其实是他的兴致也尽的差不多了,全身也有点乏了。想早点歇息。

张云闻言向董卓礼了一礼,告辞而去。

谁又能想到,这本可能会是相当重要的历史传记本意会是为了能让你荀攸在史册上留下一页而立的呢。我的死敌。董卓朝荀攸身死的方向,在心里轻轻的向荀攸说了一句。

董卓回到内院,在碧芽儿欢喜无限的神情中洗了个热水澡,就匆匆的睡下。并没有朝着碧芽儿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身披丝绸所做,很薄有点透明的衣衫,碧芽儿睁着眼睛,有些气鼓鼓的看着睡的像死猪一样的董卓。

低头看了看自己特意为他所穿的衣衫,碧芽儿扑哧一笑,素手轻撩,薄衫缓缓的滑落,一具健康富有光泽的娇媚身躯只裸露了瞬间,就被厚厚的棉被所掩盖。

搂着董卓的虎腰,碧芽儿这一夜睡的很香甜。

编写自己的死敌,连董卓自己也不知道这本传记会写多久,这件事儿,董卓也就暂且的搁在了一边,抽身忙着朝廷大事。

但接下来的几天里,董卓并没有摆出马上出兵攻打雍凉,一副要拼命的架势,所谓大事就是忙着会宴群臣,设宴、歌舞,与群臣套着近乎,谈笑风生,有点泰山本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架势。

似乎完全没有失去了大片土地的恼怒和气愤。

但暗地里,一匹匹的西凉战马,从渭南牛辅的手里流落到洛阳城南的几处牧场里。而董卓回手的是一辆辆载满了粮草和辎重的大车。

洛阳城里的匠坊内,打造兵器的“叮叮”之声也从未停顿过。

第九十五章 虎入狼口

 “大哥,那徐荣一路南下连克十数县,也只是烧毁了些粮食,拿光了兵器而已,也没见他如何杀戮百姓啊。你犒啥个军啊。这些酒肉可是咱村里过冬用的。”身高过七尺,身材魁梧的许仁舔了舔嘴唇,不满的看了眼自己的大哥。

比他高了一个半头,雄壮如虎,面貌雄毅之极的猛汉。

“西凉兵凶残,这样做没错。”许褚头也不回道。

他在黄巾起义时就集合村里精壮来抵抗黄巾军,后来黄巾起义失败,他又率人抵抗流寇、山匪。在这一带没人敢惹他许家村。

但他生性谨慎,听闻董卓大将徐荣率大军将从此过,即刻请族长出面,集合村中的所有肉食与酒,打算献给徐荣,以防万一。

说话间,北方一杆“徐”字大旗忽然出现,一队队西凉兵也缓缓的清晰起来。

“停。”帅旗下,跨坐在马上的徐荣大叫了一声后,有些诧异的抬头看了前方不远处一眼。

一颗参天的老树下,摆着几张桌子,有十几个人影在晃动,他们后面还有一座隐约的大村子。

“这是哪儿?”徐荣问随侍在左侧的一个当地向导道。

“这是许家村,方圆十里内远近闻名的。”这向导是被武力逼迫来的,自然不敢虚言,一股脑把许褚的事迹说给了徐荣听。

“喔。”对于西凉出身的徐荣来说,对一个勇士的兴趣不利于一位美人,当下对这个许褚起了点兴趣。抬头见太阳已经斜向西方,快要落山,与是对身侧的徐晃道:“公明在此统筹大军安营扎寨,本将前去看看。”

“诺。”徐晃应命道。

带着几十名亲兵,徐荣策马朝大树飞奔,许褚那魁梧的身材,自然夺人眼球。徐荣看了许褚一眼,又见他身侧那几张桌子上摆满了酒水与肉食。笑问道:“你是许褚?这又是何为?”

“闻王师将过,特备酒肉引之。”许褚目光呆滞,言语简略之极。

老实说,做了这么多年将军徐荣还真没有享受过如此待遇。还真有点受宠若惊。王师?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有点好笑的看了许褚一眼,随即又看了眼不远处的村落,徐荣忽然若有所思。

“这算不算是贿赂?”徐荣突然出口问道。

许褚闻言一愣,看着徐荣的目光停留在自家村子上,心里一突,却非常老实的点了点头。

“好,算你够诚实,这酒本将喝了。”徐荣叫了一声好,翻身下马,从酒坛群中取出一滩,拍开封泥大口大口的吞咽了几口后,哈哈一笑。徐荣叫了一声“好”后。道:“好意本将领了,其他的都运回去吧。”

董卓曾今下令对百姓能不屠杀就不要屠杀,徐荣照做了,攻陷十几县却对百姓丝毫无犯,但收刮些酒水肉食还是做了不少的,他大军后方,这些酒水之类的东西就有十几车。

许褚看了眼徐荣见他目光清神,不似伪诈,于是点了点头,向徐荣报了一拳后,就转身对神情有些欢喜的弟弟许仁道了一声,打算把东西运回去。

“等等,想不想从军?”就在许褚打算离去的瞬间,徐荣忽然问道。

许褚闻声回转过头,看了眼远方的大军,最终摇了摇头。

“本将听闻你募勇士保全乡里,但乱世在即,你又能保住身后的村子几时呢?不说本将把,就是某支稍大点的流寇路经此地,也不是你能抵挡的住的。奇。сom书”徐荣见这十几个壮汉孔武有力,见到他身后几十个精锐亲兵也面无变色,很难得。

但更重要的是徐荣对眼前这个沉稳如山的汉子有点喜爱,于是动了点心思。

许褚身边的人面色皆微微一变,虽然没有言语,但眼中却是愤愤不平。

“将军有何指教?”见徐荣不依不饶,似乎赖在这儿了,许褚心里晓得恐怕难善了,但面上依旧如常道。

“这么座村子顶多两、三千人,只要你肯从军,村里的百姓就可随大军先往颍川,再转司隶,本将当修书一封与丞相,在司隶寻一地屯扎,如何?”徐荣笑着问道。

许褚盯着脸上笑意盈盈眼中却寒如冰的徐荣,心中终于悔了。西凉人,当真是霸道之极。

“村中尚有老弱妇孺。”在强军面前,许褚已经服软了。

“这简单,那面不是有座县城吗?本将命人率军取些车马来,不过一两个时辰的事。”徐荣眼中的寒冰渐渐的消融,笑道。

也幸好许褚说的及时,要不然徐荣下令杀人毁村也不过是弹指间,见猛士而不能用,自然杀之。西凉人不管喜怒,永远都是用兵器来说话的。

“攻打县城就不必了,某明日随大军出发。”良久后,许褚道出了这么一句,向徐荣抱拳后,带着许仁等人返回村子。

徐荣对与许褚的无力也不以为意,反而呵呵一笑,带着亲兵们沿路返回。

附近的一块空地上,士卒们忙着扎营埋锅,很是热闹。徐荣找到与几个司马在一起的徐晃,把那边的趣事说了下。

一个司马笑道:“为一勇士,将军就能兴兵攻打城池,真是求贤若渴。”

“县城而已,取之如探囊取物。”徐荣也似模似样的笑了一

声。

其实所谓的攻打也只是直接取之罢了,除了刚开始的县城畏惧董卓的名声抵抗了小会以外,但闻徐荣对县城秋毫无犯后,大军一到即开门请王师进入。

毕竟董卓尚是正统嘛。

只是徐荣率军,这么一旋一回转,再搬空粮仓与府库,豫州一小半的地方都得元气大伤。但是这些都是小利,对整个战局不会有太大影响,军中诸将都很有疑惑,唯有徐晃凭着天生的军事头脑而猜到了一些。

第九十六章 徐荣的威吓

 “将军为何要下令士卒缓慢而行,大军尚要转道颍川,当加速行进才是。”一名校尉疑声道。

“不管是并州军还是西凉兵都是常年与异族征战,长处在于平地厮杀而非攻城,正面攻颍川只是下策。公明以为呢?”尽管对徐晃的忠诚有些疑惑,但对他的才能,徐荣是肯定的。

“南阳袁术?”徐晃问道。

徐荣笑而不语,转头望向洛阳方向,大军在外已有月余,消息极为蔽塞,但他却也能从一些郡守县令等官员的口中陆续得到些董卓的消息。

董卓的撤军让本来有意南下与董卓合军攻打南阳的徐荣有些措手不及。

希望洛阳不要有何变故才好。徐荣的心忽然有些沉。

其实他想的不止是南阳袁术,要是有北方那些诸侯能分兵来救颍川,那是再好不过了。

既然洛阳可能出事了,那他大军在外周旋的越久,对董卓越有利。

大军休息了一夜,即刻开拔,兵发颍川。而另一边在无形刀锋的威胁下,许家村的族人们不得不与保卫了他们数年之久的许褚洒泪而别。

……………。。

徐荣旋转了小半个豫州,而今直挺挺的率兵来攻,豫州刺史孔伷自然不会没有半点消息,急招文武商讨对策。

孔伷挂着个孔姓,算是孔子之后,对于兵事本来就不是太热心,士卒虽有两万,但却训练懈怠,响应出兵讨董以来,也是自屯颍川,跟本没什么作为。

对于徐荣这个能一个照面就杀溃刘岱的猛将有点心虚,但他手下人也大多是文人居多,诗词歌赋倒是一流,但兵事却疲软。

商讨了半天,决定一边自守城池,一边快马前往南阳求援,对于北面那些个十几万大军猛攻虎牢关却不得进的诸侯联军,比较起来还是袁术较为可靠些。

相较于孔伷的如临大敌来说,徐荣的大军走的很慢,很有种散漫无目的的感觉。

即使是快要兵临城池也是拖拖拉拉。直到太阳快要落山时,才在阳翟县(颍川治所)外的一块背水的平地上安安稳稳的扎下了大营。

没有什么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