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王传-第3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拢约夯故窍质档悖灰龃薡Y罢。

假如武媚娘有朝一日真的登了大宝,那么小王晟的机会,不就是更大么?若是这样,到底是给武媚娘设置障碍呢,还是助她一臂之力?王况突然有点迷茫起来。

“咯咯。”武媚娘又笑了起来,这回是被王况的笑话给逗笑的,她没想到她原本是想故意的再刁难一下王况的,竟然真被他说了一个笑话,这个笑话,并不是说真的好笑,而是这个笑话将一个孩子的天真活泼活生生的刻画了出来,让人会心一笑,会想起自家或是弟弟妹妹或者是晚辈的趣事来。

“没想到,二郎聪慧,三郎也是如此,只你们兄弟二人,就羡煞了许多人家,但你王家下一代又是出了个人物,将来你这侄儿前途无量呢。”长孙皇后听完这个小笑话,似乎是想起了自家孩子们年幼时的事情来,颇有感慨,说了这么一句。

就这一句话,让王况心中大定,这就是许了个前程给王晟了,只要王晟以后不是那种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即便是资质一般,那么,长孙皇后的这一句话,就可以保证小王晟日后的前程,至少也能得个有品的散官,如果小王晟能再参加常举,那么其将来的仕途也会少有波折的。

第三百七十章 另外的传言

长孙皇后也是聪明人,从王况说这个笑话的时候特地的将他侄儿的名字说了出来就猜到了王况的用意,给王况这么个许诺,对她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有多少勋贵子弟顽劣不堪的,不也是凭借着家族势力而得了封赏。就说自家侄儿长孙冲不也是因为是自己的侄儿而在没有任何功名的情况下,出任了宗正少卿么。

可能对寻常百姓而言,不要说入品官,就是流外官也是极其的难以到手,但对世家豪门来说,却又是容易至极,小官小吏,不过是这些人眼中如同一双可以随便赠送了出去的鞋子一样,值不了几个钱。不要说这唐时,就是后世红朝,多少太子都是可以平步青云,年纪轻轻就主政一方的?

是以,给王晟许个出身,对长孙皇后来说,就如同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的平常,要是此人可堪造就,那就能有升迁机会,要是不堪造就,也算是自己对王二郎调理好自己身体的一个报答吧。

长孙皇后说完这话,就转了个话题,不再谈论和这笑话有关和王晟有关的事,门,已经向那个三岁小孩子敞开了,能不能进来,进来了能不能走好,那就要靠他自己了。

“今日陛下言道二郎进京了,吾一是几年没见二郎了,倒想看看二郎如今出落得什么模样,二来么,还要让二郎帮着瞧瞧,日后的饮食等等,眼见得这已经入了秋,虽然是几年没再犯病,吾心中还是有些惴惴的,既然二郎来了,就想请二郎帮着瞧瞧。但因吾尚有事情处理,便托了妹妹帮着照应点,见着二郎就截了下来。”长孙皇后的这一席话算是解释了为什么是由着武媚娘遣了一个没品没级的寺人来找自己的原因,大概也是在她看来,王况勉强算起来不是外人,又担心因自己有事而如果王况早出来会让王况久等,故而才安排了武媚娘来接待。

王况稍微一寻思就捋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心中对武媚娘的能力又有了进一步的认知,才如此的年纪,便已经深的长孙皇后的信任,看来野史中说她善于心计,将王皇后也算计了的事约摸是真了,那个可怜的王皇后。等等,王皇后,不会就是太原王家的人罢?此时的王皇后,应该还是个十一二岁的黄毛丫头,倒是要留意一下了,看看太原王家的适龄女子里面,有什么女郎是当得一个温婉贤淑而且长得漂亮的,嗯,得提前做点功课,如此看来,太原王家,倒也不能太过生疏了。

“皇后的饮食单子,昨晚小六子便已经递过来了,依况看,倒也没什么可增可减的,唯一可以变动的便是,这些年皇后身子好了许多,倒是可是适当的食用些喜欢吃的食物了,不过还是要注意适可而止,遵循循序渐进的法子,开始少吃,慢慢的加,但绝对不可暴饮暴食,且皇后毕竟病根未去,在量上还是要控制些为好。”毕竟“璃”这个字是新得的,王况再是喜欢,也觉得不习惯,他还是喜欢用名自称。昨晚小六子知道王况要进宫,考虑到王况可能会被问起对皇后病症的看法,就将这些年里长孙皇后常吃的饮食连夜列出了个单子给王况看,据小六子自己说,这个单子,绝对没错的,所有皇后要吃的东西,都是他亲手操办的,没经过他人,所以他记得很牢。

“这个小六子,倒也挺是上心的。”自己吃了什么,自己是知道的,见王况说这些明显是做过了功课的,长孙皇后不免对王况又增了一分的好感起来,本来她对王况就是怎么看就怎么顺眼的,今天王况说个小笑话,又和武媚娘“谨守”了她心中的底线而没逾越一步,在时隔多年后,对自己的病症还是如此的上心,这让她对王况就更家的喜爱了起来,眼前这个小郎,虽然年龄和太子年龄是相当的,但其心智,其稳重程度却是和自家大兄有得一拼,可惜了啊,要乾儿有他一半该有多好?

只这一刻,长孙皇后都没察觉到,以前她看王况如同看晚辈的,一把王况和太子拿来在心里做比较都是叹,可惜了,要是王二郎是乾儿该有多好。但现在,却变成了乾儿有他的一半该有多好,这个微妙的变化,便是始于被王况瞧了去后的一点小小的暧昧,当然,只是限于一个小小的暧昧而已,在长孙皇后的心中是不会去想着自己和王况会有什么,因为年龄的差距摆在那的,如果说王况是她抚养长大的,那王二郎倒有可能会迷恋上自己。

可她不知道的是,王况的心理年龄,决定了他对成熟女性的欣赏,成熟女性的知性美,不是光靠外表就可以堆出来的(写到这个,突然想起下午在公交车上看到脸上满是祥和光泽的女人,嗯,很柴静,很知性,当时灰雀曾经闪过这么个念头,她的老公,必定很是幸福的),长孙皇后没有对王况将她的内里瞧了去而加以深究及表现出一点的恼怒,让王况同样的有了一种有点荒唐,又有点梦幻的暧昧感觉来。

(人和人的关系,便就是如此的奇妙,比如说你在大街上碰到个异性,你用欣赏的眼光看着对方,而对方同样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你而没有回避,但是两人又都是彼此没有任何的交集的,之后也不可能有交集,这便是暧昧的一种。或许在某一个下个时间,你们又碰上了,还是会如此的带点暧昧,嗯,相信许多人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灰雀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天在饭堂里排队买饭,突然觉得有人在看自己,然后回过头,就看见一双晶晶亮的没有回避的眼睛,嗯,只是那一双眼睛,别的就记不得了,或许,这也是暧昧中的一种。)

“老神仙说的也和二郎差不多,不过老神仙也说过,既然吾是二郎帮着调理好的,还是要听二郎的才好。”长孙皇后抿了抿嘴,眼角含笑,显然对王况说的和老神仙说的差不多而感到高兴,因为自己不用再为难究竟该听谁的了,要是两人说的有冲突,你说是听老神仙的好呢,还是听二郎的好?一个是享誉盛名的神医,一个是调理好了神医也束手无策的自己的病症,这个小冤家哦。

此时,武媚娘也换了一身的装扮过来,她瞅瞅长孙皇后,又瞅瞅王况,若有所思。这时候见长孙皇后说完,王况一时无话,就笑道:“姐姐,建安县伯可还是站着的呢。”

“皇后况且站着,某岂敢有座?且况已进宫多时,还得紧着回去向老太爷禀报呢。”王况慌忙应答,自己以前是可以常进宫中,那是因为自己年龄小,但现在自己的年龄,加上宫中的妃子使女看来在衣着上都是比较出位的,自己再久留就不妥了,这便准备要告辞了回去。看来李老二不常召见臣子,不是没有原因的啊,满宫的春色,岂能让外人随便的瞧了去?再深了想,恐怕那些得了召见后就颠颠的赶来的,多半也不免存了能看一点是一点的心思罢?

“原本还想留二郎在宫内用膳的,既然二郎如此说,吾便不留了,再说了,宫中菜肴做得再是好,那也比不过二郎的呢,林家小娘子,倒是有福了。”长孙皇后沉吟了一会,伸手从腰上所挂的环佩中取下一件,递给王况,“汝家侄儿既然如此聪敏,此佩便与他玩耍罢,省得总和镜子较劲。”

环佩环佩,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玉饰,环比较小而精致,多选用纯色没杂质的上品玉石雕琢而成,大多没雕刻花纹或只刻了简单的花纹的环状,多为女子佩戴,而佩则相对大一些,于纯净度上则没那么高的要求,大多是整块的平玉或是雕了吉祥的鱼虫花鸟,或是云纹等等的,佩不限男女都可带。女子一般都是一环配一佩相邻而系,走起路来,随着身段摇曳环佩相叩而发出悦耳的叮当声,和着步摇,形成上下协调,使人产生了摇曳生姿的美感;至于男子,因在礼法上要求行无声,所以只会系佩。

当然也有男子会系环的,不过可不敢一环一佩的戴着,比如说尉迟保琳,就喜欢在腰上系几个环,据他自己说是为了方便碰到心仪的女郎后有物可赠之用。这就有点类似香水,女人大多都会用,而男子用香水的也不是没有,不多。

“皇后赐,不敢辞。况便代晟儿谢过皇后了。”王况双手接过,将本来应是长者赐不敢辞而改了两个字,这是他自己心底里的潜意识作怪,现在的王况,潜意识里就没把长孙皇后当做长者来看。

“二郎的嘴倒是越来越甜了呢。”长孙皇后哪听不出王况的潜台词,先是一楞,然后想起了什么,脸微红了一下,循即恢复了平静,摆了摆手,道:“这便出宫去罢。”似乎一提到让王况出宫,就有些意兴阑珊起来。

与长孙皇后的暧昧,只能到此为止,如蜻蜓点水一样,一点,一圈波澜,然后很快就散去,水面很快就恢复平静,王况没觉得有什么好遗憾的,玩暧昧,也是在玩火,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把玩火者烧个连渣渣都不剩的,倘若说,面对的是个其后台其背景比王况差或者说哪怕再强也只强一点点的女子,王况倒不介意继续玩暧昧,但面对长孙皇后,王况可没这个胆。

这回领着王况出去的就不是先前的那个寺人了,而是换了一个王况熟悉的中黄门,这个黄门,以前在王况进宫来给长孙皇后调理的时候,有许多次,都是他领着王况穿越宫门进了内宫的。

离开那间寝殿,那中黄门一路微躬着身子,一直走到了有几十步开外,这才笑着对王况道:“建安县伯这些年在长安可是名气大得紧呢,某就是内宫不常出去,也是常能听到建安县伯的事迹的,啧啧,听着那一桩桩,可真是过瘾,就如某也亲身经历一般,哎,可惜了。”

王况听得心中一动,这个黄门,似乎是意有所指啊,长期以来,王况听到的关于他自己的传言,大多都是正面的,这固然和王况所做的事都是对大唐有利的有关,也和王况喜欢送功劳,不愿意和世家大阀起冲突也有很大关系,基本上,除了少数的几个生意外,其他的大生意,王况都愿意和朝中大佬们分一杯羹。

但是,哪怕王况再是厉害,王况还没有盲目自信到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万民归心的地步,任何的生意,既然是有人受益,那么肯定是有人的利益一定要受损的,世界上的财富就是那么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