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王传-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骗术在王况这样的人看来自然还是比较拙劣,但在这个时代看来,已经是非常高明的骗术,时人信息本就不畅通,因此对骗术的了解肯定远远不如王况,就是这样,王况在听了那句话都以惯性思维下意识的应了声,就更不用说旁人了。

然则,这胖子怕是千算万算,也不知道交给他小册子的便是王况本人,或许是他背后的人没有告诉他王况的年纪,也或许是告诉了,但他因为有了王况不在家这个先入为主的念头,想也没想到这上面去。而且,别看王况还没束冠,可因为自打进了富来客栈后,一日三餐都很注意正在疯长的身体需要,反正自己能想到的必须的营养基本都补齐了,一日三餐的吃,比起一般人家的一日两餐,那营养自然是无法比的,所以他的身子现在也是和程处默差不多高了,要有差,也就一个拳头的差别,就是没他那么壮而已,因为王况并不知道唐时的长度单位和后世的米怎么换算,但是根据他现在已经和一般成年人差不多高来判断,现在也有近一米六几的个头,还有几年时间,估计长到一米七五应该是没多大问题,这在唐时可算是高个了。王况没有打算让自己再高些,再高了,那就太引人注意了,如果长到一米八的个头,别人也不用怎么形容他,就说他身高过丈,走到哪都能被人认了出来。所以,王况一直也没将自己的锻炼身体计划付诸实施,他想等身体长得差不多了,再来锻炼。正因为王况现在有了成年人的身高,加上这付身子年少时没少受日晒雨淋的,即便这几年景况好了些,皮肤白了些,但比起林荃淼这样打小就没怎么吃苦的公子哥来,还是显得黑,王况也只有在建安和人相比才会显得白一些,但一到长安,那就在平均值之下了,所以王况从外表看起来,要比真实年龄大了起码五六岁不止,所以,可能那胖子怎么也会想象不到和他说半天话的人便是宣德郎本人。这时候可没什么影像技术,即便是再高级的画师来帮王况画肖像,王况脸上又没什么显著的特征,比如说长个黑痣啊什么的,所以看过画像的人也绝对不会认出王况来。不要以为像影视作品里一样,要缉拿什么江洋大盗,往城门口贴张画像就成。这又不是什么素描,用毛笔来画,而且这时候的画又都是工笔画,没有抓住人脸上的特征,那也是没办法准确描述的。

综上所述,哪怕是有人跟胖子详细的描述了王况的长相,王况只要略为改一下,站在胖子面前,胖子也是认他不出来的。

胖子掩饰不住一脸的喜色拿了小册子走了,王况这才转头问悟能:“好你个大和尚(大和尚这一称呼在古时是很尊敬对方的尊称),你既然知道此人是假冒的,为何领上门来?”

“既然是假,自有其假的道理所在。”悟能耸耸肩,并没睁开眼睛,说完这句又继续念他的经了,王况一把拍了他的佛珠:“成了,别假模假样的了,这经念于口和念于心又有何区别?有的人从不念经,但他却是慈悲为怀,有的人别看天天念经,却是生就一副毒蝎心肠,佛祖可不是看你念经多少的,而是看你做多少事的,人在做,天在看。”

“阿弥陀佛,师傅教训得是,是某又着相了,这经不念也罢,还是做事要紧。”悟能这才睁了眼,收起佛珠套在手腕上,不再念他的经了。

二人这一问一答把岑余子看得目瞪口呆,程处默他们已经是习以为常了,笑嘻嘻的上前一把揽着悟能的肩:“大和尚有什么事可做的?不就是天天吃斋念佛么?”

“呵呵,况还以为就某一人不懂佛,却原来还有个垫底的。”王况一脸的鄙视:“况虽不懂佛,但也是知道一点的,这出家人么,修心也要修,修身也要修,修心么,自然是感悟佛法;修身么,依况看来自然是普渡众生,劝人向善了,比如说哪里有灾民了,比如说那家落难了,佛门中人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师傅说的是,如今正是有事需要师傅帮忙。”悟能接过了话茬,双目有神,盯着王况看,看得王况混身很不自在起来:“有事说就是,先说好了,能帮的尽量帮,但别想况倾家荡产。”悟能一说做事要紧,王况就知道他要做什么了,所以才会有那番话出来,就是暗示悟能,自己不是那种赚昧良心钱的商贾。

早在月初,李管事回来的时候就提起过,河洛一带连降暴雨,田中秧苗十停倒伏了六停,地势高些的地方还好,但有很多地势低的村子,别说农田,就连房舍都被淹了,眼见得今年秋收无望了,怕是到时候会有无数难民拥到长安来,要东家早做准备。悟能前段时间回了洛阳白马寺,这次来长安,恐怕为的就是河洛一带的水灾,加上他刚说什么做事要紧,王况也就把他的来意猜个八九不离十。

只是,自己也不过是个小商贾而已,比起长安城的许多人来说,那是远远不如,林家也不过是之前有点家产,但在长安却一样是小人家,也只有开始和王况做起友粉生意,后来又专卖辣椒酱,这才有本钱开起建林酒楼,到如今,建林酒楼也不过是刚把前面的投资收了回来,所以,一样在帐面上见不到什么钱粮。

不过王况不认为悟能找自己是为了化钱粮,以之前自己的观察,悟能在豪门中还是有不少威望的,要钱要粮,他自可去找那些个豪门大阀就是,没必要找上自己,之所以说别想让自己倾家荡产,王况也是拿悟能开心而已,这家伙从来都是一本正经的样子,只是在当初的樊口相遇时候才显出点放荡不羁来,但过后,可能是从小受的教育使然,又是不苟言笑。所以王况这才想着拿他开心。

悟能又宣了一句佛号,王况既然这么说了,那就不再需要他再开口解释,就只等着王况自己开口就是。

“钱粮么,喏,这里站着现成的俩主,他们应能匀点出来,不过你也别所有鸡蛋放一个蓝筐里,赈济灾民是大功德的好事,你最好是把整个长安的所有豪门都跑上一趟,大家都出点力,大家都得了功德,而且摊了下来,每家所出也就不用那么多,都能负担得起。不过,你想过没有,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悟能眼光闪动:“阿弥陀佛,还请师傅详说。”

“这赈济灾民的好事,一次两次,自然是不成问题,也不排除有大慈悲心的豪门愿意舍了全部家当来帮他们度过难关,可未必人人都能如此罢?如今秋粮眼见是几乎绝收,那么粮种怕是也收不了多少,明年的种粮必定也成问题,或许尽了全力,帮灾民过几个月难关是能做到,可若真的是明年粮种也无,那就要帮他们撑过一年多,某可是听说受灾之地不止河洛一地,都畿、河南、河北、河东、淮南这几道里都有不少地方受灾,需要救济的灾民怕不下百万,即便按每人每年两石仅够裹腹不被饿死所需粮来算,那也需要至少两百万石,加上种子,牲畜所需的粮草等等,没个三四百万石是远远不够。现在大唐一年所收的赋税怕也是没这么多罢?如此多的人需要救济,恐怕是把国库掏空了也做不到。”

“那是,当年讨阀吉利可汗的时候,十万大军所需要的五十万石粮草,就已经把国库所存掏个一干二净,现在需要三四百万石,哪里能有这么多?”一边的程处默也知道了悟能这次所为何事了,比起王况来,他更了解库存粮草的实际情况,就补充道。

“这,这可如何是好?”悟能原本只想着能筹措多少就筹措多少,现在一听王况分析,吓出一身冷汗来,如果情况真的如此,那到了年底,天一冷,还不是要饿殍遍地?这一连串下来,必定是瘟疫横行,人间就此成了炼狱。

“也没必要这么紧张,想来陛下早已在筹划此事,不过,若是全靠了朝庭之力,怕也是力有不逮,因此,若是民间众人能众志成城,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事情也就不会那么严重,而悟能你,恰恰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某能起关键作用?”悟能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不过转念一想:“是了,某自可发动众佛门弟子,大家一起化缘,总归是比起某一人之力要强过许多。”

“正是如此,如今佛法大兴,天下皈依民众不少,尤其是一些豪门人家,多办都设有佛堂,若是此次的化缘能让他们在功德碑上留个名,想来也是愿意慷慨解囊呢。”王况见悟能渐渐入道了,又开始诱导。

“功德碑?何为功德碑?”悟能被王况一步一步的引导着,突然跳了起来:“啊哈,某明白了,明白了,这便告辞,多谢师傅指点迷津。”

“你个大和尚,这就要走,某说的还只是治标之法,治本之法还没说呢。”王况一把没捞住,只抓到了悟能的袍袖,哧啦一下,那丝织的轻薄袍袖如何能挨得起,一下就被王况把整个袖子给扯了下来。

“师傅快说治本之法。”悟能哪里管得了袖子了,这一听王况还有治本之法,当下大是喜欢,就差给王况跪了下来。

“治本之法有三,其一,要筹措到明年的粮种。其二,要想法让今年也有收成。其三,要兴修水利。就这么三条,估计第一条和第三条朝庭都有考虑,应该没你什么事,不过你若要是在功德碑上加上兴修水利这一条的话,可能会更好些。”

“可秧苗都被水淹了,哪能有收成?如今已经是仲夏,眼快就快入秋,即便等水退了再补种也来不及啊。”悟能一听还要保证今年有收成,脸一下就苦了起来,今年能有收成,那自然是好,起码只需要抗过几个月,那么明年就不用怕什么了。可是,就这么三两个月,即便是神仙来了也是没办法啊?

“小淼淼,你去某院里,把番薯挖一棵来给他瞧瞧。”王况胸有成竹,岑余子一听,哟,番薯好啊,唐兴今年做为建安的试点也被黄良强迫着种了不少的,看在王况的面上,岑余子也没反对,本来黄良即便下了令,他作为地方父母官,事关自己的治地,是有着一票否决权的,结果种了一看,好啊,不占用耕地,而且他来长安之前,听说有的嘴馋的农户已经开挖了来吃了,虽然是没长成,但从种下到可以开挖,也不过两个来月的事。当下,岑余子拍手称妙:“番薯好,番薯好。三两个月即可收成,又不占用耕地,只要有土的地方,尤其是不适合种粮的红土或是山石地,最适合种番薯。”

“这位郎君是?”悟能见岑余子着一身官服,应也是个官员,见他这么一说,也来了兴趣,有三两个月就可以收成的作物,那不就解决了今年的收成问题?而且,不占用耕地的话,也不影响明年的耕作,在明年粮食收成之前,饥饱问题就能解决了。

“某不才,忝为唐兴县令,不瞒大和尚,唐兴县上也种了不少番薯,从种下到可以收成,也不过三两个月的光景。”岑余子知道如今可不是客套的时候,人命关天,自己的身份能帮王况增加信服力,所以也就不顾忌着自己拖延时间不去上任而隐瞒自己的身份,直接承认自己是一县之尊,反正这时候他也已经想明白了,只要宣德郎不做什么大逆不道之事,自己身上就算烙上个王的印记又如何呢?

不一会功夫,林荃淼就满身泥的连藤带叶的捧了一株番薯过来,看样子他就是把整株都给刨了起来,王况是又好气又好笑,毕竟是没干过农活的,好在这番薯刨起来也没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