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借天改明-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就乖乖地走过去签名。

以前在小学的时候学过毛笔字,但本来就学的差,这么多年没有用毛笔,自然签的就不会好看了。

孙承宗看着钟进卫那歪歪扭扭的三个大字,肆无忌惮的哈哈大笑起来。

钟进卫被他笑的,脸跟了个猴子屁股似的,红到了耳根。他心里暗想:回去一定要让阿奇多教教自己毛笔字,对,还有文学典故,免得老是大白话。不拽点文言文,还得让人笑话。

卢象升并不清楚钟进卫的来历,看着这一老一少的融洽,他心里不禁有点纳闷:看这样子,难不成监军和本兵有血缘关系?

……………………

人生的每个有意义的第一次都是值得纪念的,感谢第一张真正月票的投票人卧意子!

第七十一章 亲近

这份奏章要崇祯皇帝尽快审批,然后尽快反馈回来。所以,最好的送信使者就是钟进卫的跟班,东厂的人。能立刻直达天听。

这个光荣而简单的任务就交给王鹏去执行了。

事情一处理完,孙承宗道:“中兴伯,九台,到后帐歇息一下,顺便讨论下明天要颁布的具体汰兵细节。”

钟进卫一直按捺着自己心底的疑问,眼下没事了,不禁问了出来:“这个,卢知府不是名象升,字建斗么?孙大人,怎么叫卢知府为九台?”

孙承宗一听,朝卢象升“呵呵”一笑,然后道:“九台,你自己解释。”

卢象升也笑了,说道:“禀监军,九台是卑职的号。”

明末的时候,关系近的人已经不叫字了,而是叫号,甚至连做贼的都有给自己取号来赶潮流。

钟进卫不知道这个,自然就疑惑了。

孙承宗见钟进卫提到这个字号的问题,不禁想起一事,问钟进卫道:“老夫跟中兴伯接触好久,好像没听到中兴伯的字和号,不知可否告知。”

钟进卫一听,讪讪一笑:“不好意思啊,我没字,也没号。”

忽然又想起中学的时候,同学给自己取过一个外号,这个是不是就是号了。忙又补充道:“号可能有一个,不过不好听。”

孙承宗这个老顽童,一听这话,更来劲了,直催钟进卫快说他的号。

“我的号叫三大步。”钟进卫被逼不过,只好说了出来。

“。。。。。。”,孙承宗和卢象升一听,还有这种号?

“我都说了不好听的,你们非让我说。”

孙承宗不肯罢休,道:“有何来历,老夫很是好奇,快快说来听听。”

钟进卫只是不肯说,最后被逼无奈,只好道:“我的三大步,鬼神莫测,就是这样。”

孙承宗还想追问,钟进卫再不肯说了,只是求饶。孙承宗无奈,只好罢了。

这么一来一回的聊天,也让他们三人的距离彼此拉得更近了。这有孙承宗刻意为之的因素在内,老家伙,知道钟进卫是皇上面前的红人,自己在外领兵,朝里有人好办事。

钟进卫对历史名人还是比较感兴趣,他对卢象升道:“九台,你是不是练功的时候使一百四十斤的大刀?”

卢象升对于从未谋面的钟进卫,知道自己练功使用的是一百四十斤的大刀,感到很好奇,因为知道这个事情的人应该很少才对。

他对着钟进卫道:“监军从何得知,卑职练功刀这事,知道的人不多。”

“呵呵,我不但知道你的刀是一百四十斤,而且知道你平时还爱看兵书,能骑善射。”钟进卫得意的笑道。

卢象升听了,露出一幅愕然的样子。

钟进卫又加了一把料:“我还知道你不知道的事,所以向皇上推荐了你,我看好你。”

卢象升这下恍然大悟了,自己原先一直纳闷是谁举荐的自己,而且还不是因为自己是进士出身的推荐。

这古代的举荐之恩是很重的,卢象升知道了是钟进卫的举荐,感激的抱拳躬身道:“多谢监军举荐。”

孙承宗一边也纳闷,这小子不但举荐了自己,还举荐了九台,不知道还举荐谁。

“没事,没事,应该的。”钟进卫笑笑说道。心里却又暗想,要是有推荐费就好了。

卢象升又问了:“刚才监军说,还知道卑职自己不知道的事,不知道是何事?”

啊,那些事现在已经不可能重现了。再说,自己的来历不能让别人知道,这点是崇祯皇帝再三嘱咐的。于是,他装神秘:“天机不可泄露。”

卢象升见钟进卫不肯说,也没办法,谁让钟进卫是监军呢,还是自己的恩主。

三个人边说边去后帐歇息,然后商议汰兵细节了。

这边是不忙了,那边却很忙。

保定总兵曹鸣雷回到自己营地后,马上召开军议。他对自己的手下大概讲述了下中军帐的事情,然后下命令:“今晚,各部兵丁晚上及明早全部加餐,让他们都吃饱,火炭给够。让他们睡个好觉。明天列队,给老子要站好了。只要能耗过别人,最终能留下来,老子答应每人奖赏五钱银子,听到了没有?”

手下人知道大帅这是要下血本了,于是,也不敢怠慢,纷纷点头答应。

看这些手下都理解了自己的命令后,就解散,让他们赶紧去准备。然后把骑军头目留下来叮嘱:“明天你监察别的部队,只要稍有站不住的,就赶他们出列,不要留情,明白么?”

骑军头目眨眨眼,不是很明白,平时和兄弟部队虽然不是很和睦,但也不会这么绝情的。不过,他还是点点头,表示不会留情。

曹鸣雷对手下亲信知之甚深,看那样子就知道他只是习惯性的服从自己的命令。于是解释道:“别的部队如果早点凑足汰兵的人数,我们自己不就可以少汰一点了,懂么?”

这下,骑军头目明白了,用力点点头,关系到自己利益的事情,那是坚决不能手软的。

曹鸣雷这么做了,其他将领其实也在做差不多的事情,中心意思就是一个,尽量留住自己兵丁的名额,淘汰别人的。

但也有的将领贼心不死,想看看情况再说,要看到有人撤的话,自己跟着跑,总不可能真的全部都杀吧。

这些人很快就失望了。随着“呜呜呜”的号角声响起,祖大寿的一万八千两百关宁铁骑,分成四支部队,分别开往大营的的四个角,扼住四个方向的交通要道。

很快,想溜的将领明白了祖大寿分兵的用意,无奈的打消了自己的念头,乖乖的参与到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竞争中去了。

当崇祯皇帝收到王承恩转递过来的孙承宗的奏章时,已是夕阳西下之时了。

崇祯皇帝很快看完了奏章,不禁又喜又忧。

喜的是,自己把中兴伯刚派出去才半天,就实际推进了汰弱留强策略的实施,而且汰兵的力度如此之大,后勤的压力将会大大减轻。

忧的是,又有如此之多的人要加入难民的队伍中来,不知道能不能照顾的过来。

崇祯皇帝压根就没有考虑过要不要安置的问题,而是考虑能不能安置过来的问题。

他想到这里,问王承恩道:“今日下午,百姓响应朝廷号召的人数,可有增多?”

“陛下,奴婢在未时末,申时初之际问过一次,除上午那波之外,又有一批商人学风尘中人,扬名捐助了。奴婢马上遣人去王恭厂要详细记录。”王承恩躬身回答道。

“嗯,速去速回,朕这里还需要答复孙师傅,钟师傅呢。”

“是,陛下。”王承恩赶紧躬身退出殿外安排去了。

崇祯皇帝也不再坐着了,而是站起来沿着御桌边沿来回踱步,想着万一京师百姓的响应还不足以解决全部难民的话,又该如何安置的问题。

思来想去,最后觉得只有在文臣武将,勋贵皇亲身上打主意了。朝廷如此之困难,也是他们贡献一份力量的时候了。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就回到御桌前拿起奏章,准备批个回复。

结果又看到了钟进卫那惨不忍睹的签名,不由得“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要说这个钟师傅,你说没本事,主意一个接一个,什么事情到他手里都能解决。但你要说他的本事很大,可他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歪来歪去的。

崇祯皇帝一笑了出来,心情又好了一分,也不等王承恩的消息了,直接提笔写上“很好,汝等依策行之,剩之百姓朕解决之。”

然后让人把奏章传递回城外大营,以免孙师傅,钟师傅等得心焦,耽搁了事情。

过了大概半个时辰左右,王承恩拿着一张纸进来了,奏道:“陛下,王恭厂记录捐助的结果拿来了。”

崇祯皇帝一听,忙道:“快快拿来朕过目。”

第七十二章 比对

王承恩见崇祯皇帝如此看重,心里微微有点担心,但并不影响行动,敏捷地把手中的纸奉送了上去。

崇祯皇帝压着期待的激动,拿过后细细看了起来。

纸上的内容不多,是各处义捐的一个汇总以及用工的汇总。

崇祯皇帝很快就看完了,脸色一下沉了下来,对着王承恩道:“就这些?是不是有所遗漏?”

王承恩知道躲避不开,躬身答道:“陛下,奴婢派去的人到达之后的所有记录,都汇总在这里了。”

停了停,稍微偷偷观察了下崇祯皇帝的脸色,又补充道:“或许今日,布告并没有传达到所有人耳里,明日或许会有好转。”

崇祯皇帝一听,想起钟进卫所说的有关那个舆论的话题,说起朝廷宣传的手段还比不上风尘之所的手段。心情越加的不愉,想了会,对王承恩道:“传旨,让内阁通知顺天府,把布告逐级下达,一定要让每户人家都知道此事。”

“是,陛下。”王承恩赶紧领命前去通知。

看着王承恩退出去,崇祯皇帝又拿起手头的那张纸,看着内容,只见上面写着,今日的捐银总额为七千两百一十四两五钱纹银,其他各类物资折银大概为六百七十八两纹银左右,所需用工人数约为三百四十六人左右,而且多为要求有相应手艺,木匠的需求最多。

就是再不知道物价的人,也知道这点钱根本就不够看的。

崇祯皇帝心里想着,等这几天,钟师傅,孙师傅把汰兵出来的难民人数统计出来后,要算下所有难民一共需要多少纹银物资才能熬过这个冬天才行。

崇祯皇帝看着纸上捐助人的所属,发现,这捐的银钱,风尘之所竟然占了半数之多。里面没几个是朝廷官员,勋贵皇亲。心里不由暗道:如此不识大局,朕就替你们出一份力好了。

再说京外大营,钟进卫和孙承宗以及卢象升三个人,讨论着汰兵的细节部署,发现有很多有所遗漏的地方,你说说,我补补,天色不知不觉的就暗了下来。

这个时候,随着孙承宗搁笔的动作,钟进卫长叹道:“总算完成了,比我以前做项目设计的时候还费脑子啊!”

这个当然是废话了,后世钟进卫做项目设计,又不是马上就要投入使用的,有个一系列的过程,中间发现问题还可以再改。这份汰兵细则,却是明早就要用的,事关几十万人的事情,当然要更细,费得功夫也就更多了。

卢象升比较细心,听到钟进卫的话,有点不解,请教道:“监军,何为项目设计?”

钟进卫发现口误,连忙道:“就是我家乡一份工作的称呼而已。”

说完后,马上用出转移注意力da法,说道:“皇上的回复怎么还没来?”

孙承宗在一边听了,笑着解释道:“这离京师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现在可能也就刚到御前而已,等回复还早呢。”

说到这里,他语气坚决地又道:“不管皇上什么时候答复,咱们的事都要先做起来。”

这个倒是,这里的几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