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借天改明-第4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下凡,降妖除魔,匡扶大明。

再说王鹏就紧跟在钟进卫身后,他见周围没有寺庙的人,忍不住就问钟进卫道:“国公,您写得是什么?属下看了半天,就是看不明白。”

钟进卫一听,哈哈一笑,转头看了下王鹏,然后学着不知哪里看来的话道:“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然后大笑着扬长而去,只留下目瞪口呆的王鹏挠自己的后脑勺。

后来钟进卫返回京师后,崇祯皇帝好奇,问起这个事情。

钟进卫才说出了那幅让后世无数人为之研究的墨宝,到底写了啥内容。

“陛下,您应该知道臣不擅长毛笔字,与其正经地写一副让人鄙视的字,还不如乱画一通,让他们猜去臣写得啥!”

崇祯皇帝一听,当时就没顾上皇帝的礼仪,在文华殿内哈哈大笑起来。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再说钟进卫一行人在法华寺早早用过斋饭,就由迎客僧亲自带路。一行人,骑着马,浩浩荡荡地往苏州城而去。

由法华寺到苏州的这段路,并未用水泥修路。因此在大雨之后的晴天,道路依旧比较泥泞。就算一行人都是骑马,也不会有多快速度。

不过幸好这一路上,空气新鲜,鸟语花香,让人的心情感觉很好。钟进卫索性就一边催马前行,一边看着沿途风景。

迎客僧永信已经确认这位贵人是现在大明官场上大红大紫的兴国公,就千方百计地想讨好钟进卫。因为和国公搭上了关系,不管他以后还俗还是接替主持之位,都是有好处的。

也因此,他见钟进卫对风景感兴趣,就赶紧殷勤地给钟进卫介绍起沿途的风景来。

“施主请看,到前面这座山的山顶,就能看到远处的苏州城。周围的一切,尽收眼底,风景甚是不错。”永信指着前面不远的一座山说道。

钟进卫一听,当即说道:“走,过去看看。”

这路本来就是蜿蜒向上,到达山顶之后再下去的。因此这远眺苏州城,也只是顺便而已。

不到小半个时辰,就到达了山顶。果然如这迎客僧所说,周围再无高山阻拦,视野极是辽阔。一条官道,蜿蜒向下,然后直通远方的苏州城。

或许是雨后道路泥泞的缘故,这条官道基本上没有什么行人。

钟进卫看了一会之后,向顾百川又要了望远镜过来,再次欣赏起风景来。

其他人则骑在马上,围在钟进卫周围,任由马儿打着响鼻,伸脖子去吃路边伸出来的嫩枝绿草。

钟进卫看着看着,忽然像是发现了什么东西,刚缓缓移过去的望远镜又重新定向了一个方向。

过了一会,只听钟进卫道:“奶奶的,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竟然有人打劫。”

周围的人一听,都不由得把看风景的心思收了起来,开始提高注意力。

钟进卫见顾百川看向他,就把望远镜递给他,指着一个方向道:“看到没有,就在那里。”

等顾百川看完放下望远镜之后,钟进卫便道:“走,咱也要当一回侠客,路见不平一声吼啊!”

行侠仗义,打抱不平这种事,对于后世看武侠小说、武侠电影电视剧长大的人来说,具有无比的吸引力。

因此钟进卫虽然贵为国公,有此机会,也是相当兴奋。他在吼出了一句电视剧的歌词之后,便“驾”地一声,催马往山下冲去。

顾百川虽然看到那打劫的抢匪人数不多,但还是担心钟进卫的安全。因此连忙命令几个番役,快马加鞭,先钟进卫一步赶过去。

而顾百川本人,则和于长俭等人一起紧紧护卫在钟进卫的两侧,往出事地点赶去。

最末尾的则是郑芝龙和郑芝虎两兄弟,追在迎客僧的后面。他们两人在江海湖泊上是条好汉,至于陆上骑马飞奔,就不提了。

战场厮杀或者不是番役所长,但这控马飞驰,江湖厮杀,却是拿手好戏。因此得到顾百川命令的几个番役渐渐地脱离大队,先一步到达了出事地点。等钟进卫赶到之时,现场已经被几个番役控制了。

出事地点在离官道不远的一处小树林中,从官道那边看,因为有小树林的阻挡,并不会发现这里面的事情。

一辆马车被弃在小树林边上,拉车的是匹老马,正浑然不觉地自顾自吃着地上的嫩草。

马车边上的几棵树上,还系着四匹马,这应该是那些抢匪的马。

当钟进卫走进树林之时,周围早已由他的护卫们控制着。露出精悍之气,警惕地注视着四周。

一进树林,钟进卫便看到四个壮汉低头跪在地上,其背后有几个持刀番役监视着。

另外一侧,则是一男一女相拥而泣。没想忽然有人从天而降,救了他们。

当钟进卫出现时,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了他身上。那名女子也抬头看向钟进卫,忽然在她脸上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

第八百零四章 月儿姑娘

那名女子完全忘记了抽泣,一直盯着看。

钟进卫倒没发现有人盯着自己,他问顾百川道:“一共就四人么?”

顾百川还没回答,那女子听到钟进卫的说话声,已经确认无疑。

她当即从抱着她的那位男子怀中轻轻挣脱出来,然后就跪在那泥泞的地上,激动地向钟进卫道:“妾身多谢侯爷。。。国公的救命大恩!”

这话一出口,所有人都有了反应。

顾百川和其他护卫马上转身盯着这女子,不知道她怎么认出钟进卫的身份了。

而那四个劫匪和女子身边的那名男子则吃惊地抬起头,先看看那女子,然后又看向钟进卫。

钟进卫闻声看过去,很是好奇,怎么在这江南之地,还在这么一个环境下,被抢劫的苦主竟然还认识自己。

这个女子身上的衣服沾了泥浆,袖子和衣襟有几处还有撕破的痕迹,头发散乱,但却没有掩盖住她的绝色。

钟进卫见她抬起头看着自己,脸上露出的惊喜表情勿庸置疑。可以肯定,她绝对认识自己。

她身边的那名男子也是一名翩翩公子,看其样式,应该是位出身不错的世家公子之类的人。但眼下却是一脸地疑惑,看看他身边的女子又看看钟进卫。

“你是何人,为何认得我?”钟进卫仔细瞧了一会,还是没认出谁来,只好问道。

这女子显然是见过大场面,过了最初的极悲极喜之后,心情已经平复,从容镇定地回答道:“妾身原在京师迎春楼,因其为原保定侯产业,获罪入教坊司。国公当初去教坊司教话剧,因此曾见过国公。”

听女子这么一说,钟进卫倒觉得有可能。可他还是想不起来,是否以前见过她。

在钟进卫边上的一个番役,仔细看了看这女子,忽然有所得,就凑到钟进卫耳边道:“国公,她就是当年带头捐银达百两之多的迎春楼头牌月儿姑娘。当初她捐献之后,属下奉命前去核实过,因此认得此女子。”

这么一说,钟进卫就想起来了。当初自己听说她的事迹后,还很是感慨。

于是,他连忙问道:“你可是月儿姑娘?”

“正是妾身。”月儿姑娘一听国公认出她了,当即惊喜地点头回道。

钟进卫得到确认,就马上道:“快快起来,地上泥泞,跪久了伤身。”

“多谢国公。”月儿姑娘答应一声,便拉着身边的那位男子站了起来。

边上跪着的四个劫匪一见月儿姑娘竟然和这个什么国公认识,吓得魂飞魄散,马上狂磕头求饶。

钟进卫听得呱噪,对劫匪身后的几个番役道:“让他们闭嘴。”

那几名番役得令,马上一脚踹在劫匪的背上,直接把这四个劫匪踹趴在地上,一边喝道:“闭嘴。”

这四名劫匪吓得闭上嘴巴,再不敢多话。

月儿姑娘见钟进卫转头看回自己,就连忙介绍道:“国公,他是妾身的相公。”

她身边的男子一听,连忙向钟进卫拱手作揖,一边道:“学生冒襄,字辟疆,见过国公。”

钟进卫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只是礼貌地点了下头意思了一下。

然后他有点好奇,就问月儿姑娘道:“你不是在教坊司演话剧么,怎么在这里被打劫了?”

月儿姑娘一听,就向钟进卫说了她的经历。

原来月儿姑娘来南方演出话剧,然后遇到了冒辟疆。两人一见钟情,就好上了。

冒辟疆便四处活动,加上月儿姑娘有善举,在皇上面前都挂过号的。因此她要出教坊司,比起其他人来说,就容易得多。

然后冒辟疆便带着月儿姑娘回家,想取之为妻。谁料他家早有指定娃娃亲,又嫌月儿姑娘是青楼出身,怎么能当得起官宦世家的正室,就是作妾,他家里人也不愿意。

但冒辟疆坚持之下,最终和家里决裂,被家人赶出了家门。

冒辟疆和月儿姑娘两人一商量,便准备前往京师投奔好友方以智。而月儿姑娘还有一个心愿,就是辽东已经光复,她想回家看看。

因此就不顾道路泥泞,用积蓄买了一辆车上路。谁料刚出苏州城不远,就遇到了劫匪,被劫持到了这小树林。

这些劫匪开始还只劫财,但到后来见月儿姑娘长得绝色,就想劫色了。没想此时钟进卫的人忽然从天而降,救了他们。

钟进卫听完,不由问冒辟疆道:“你和方以智是朋友?”

听国公语气,好像还认识方以智。冒辟疆心中一喜,马上表示道:“禀国公,学生和他乃是至交好友。”

按理来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方以智那样的天才,所交往的朋友应该也不会差。钟进卫想到这里,就问道:“你有何长处?”

冒辟疆听了一时没有说话,自己感觉好像在国公面前,没有可以值得一提的本事。

倒是月儿姑娘看到这个机会,连忙替自己相公介绍道:“国公,我相公诗词歌赋俱佳,时文也拿手,文采出众。”

冒辟疆听娘子在给自己说话解围,不由得感激地看了一眼。

钟进卫听了后沉吟不语,他看看月儿姑娘,又看看冒辟疆。忽然心中有了想法,便对他俩说道:“月儿姑娘当初的义举,朝廷是一直记得的,并且有心推广之。你们看这样可好?”

“请国公吩咐。”月儿姑娘和冒辟疆互相看了一眼,然后齐声说道。

于是,钟进卫便把他的想法说出来道:“月儿姑娘回去京师后,在民间组织义捐组织,专为大明各地的灾害筹集善款;而冒辟疆则为《明报》的特约编辑,跟进义捐组织,在《明报》上撰文宣传。你们看这样如何?”

月儿姑娘和冒辟疆互相看看,然后一起向钟进卫施礼道:“愿听从国公的安排。”

他们两人没想到,因祸得福,遇到了国公,还得以国公安排,有了谋生的去处。

不过他们更没有想到,因为钟进卫的蝴蝶翅膀,他们两人的命运已经发生了改变,不会再有原本历史上的结局。

第八百零五章 义善社

钟进卫看着月儿姑娘和冒辟疆,笑着摆摆手道:“也不用谢我,好人总归要有好报。月儿姑娘一心善举,而冒公子能善待月儿姑娘,都很不错。”

说完之后,他又想起一事,就补充道:“回头我写封奏章向皇上禀明,支持你们的事情。如果你们在办事时,有什么麻烦,可以找当地官府。”

月儿姑娘和冒辟疆一听,都是大喜过望。这事情还能让皇上知道,真是。。。真是太好了!

两人之后努力做事,最终都有所得。月儿姑娘成了明朝红十字会前身义善社的创始人,而冒辟疆则成了有报纸历史上第一位特约撰稿人,和义善社一起被世人记住,后世每次讨论红十字会历史时都会提到他们两人。

当然了,这是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