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借天改明-第4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兴侯能明白,这是最好的了。王承恩接着站起来道:“侯爷,咱家还得奉旨去拜祭一下袁中丞。”

钟进卫一听,这是好事。连忙站起来,领着王承恩去袁可立的灵堂。

忙碌了一番之后,钟进卫便又领着王承恩参观沈阳城,走访了建虏战俘营,建虏的皇宫等等。

当王承恩在崇政殿看到钟进卫在以前留下“到此一游”的笔迹时,不由得又笑了,忍不住和钟进卫说笑了一番。

一番尽兴之后,天色已黑。钟进卫便领着手下各级将领宴请王承恩,以便让手下都和王承恩这个东厂提督混个脸熟。

当这个简陋的宴席散了后,在钟进卫的书房,只留下了王承恩说话。

王承恩见书房内没有外人,就严肃了脸,对钟进卫说道:“侯爷,咱家出京之时,皇上交代咱家,说朝中有人开始觊觎这辽东之地,皇上让侯爷早日回京商议辽东善后之策。”

钟进卫听了,一点不觉得奇怪。总会有一些人看到有好处,就想跳出来占点便宜。他先点点头道:“那我就不等祖大寿那一路了,海参崴地区已经在前段时间占领了,其他的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差错。这几天我安排好辽东事宜,就马上出发班师回京。”

说到这里,他见王承恩看着他,就又补充了一句道:“辽东的事情,我有个想法,涉及到大明北方军队和军户的革新。得亲自去京师和皇上讨论,趁着这个最好的机会,实施下去。”

王承恩听了点点头,赞同道:“侯爷的想法总是不错的,皇上肯定很期待。”

钟进卫听了一笑,他也不和王承恩客套了。因为崇祯皇帝非常信任自己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也是自己最大的秘密,王承恩是知道的。

他想了一下,问王承恩道:“对了,我在年前时和皇上还有温大人都讨论过辽东主持恢复重建工作的人选,现在有动静么?”

“侯爷说得可是永平代理巡抚左应选?”王承恩一听,马上确认道。

钟进卫点点头道:“正是。”

“咱家离京之时,好像朝廷已下旨让他进京了。”王承恩要不是东厂提督,还不知道这个事情。

“那就好,人选应该没什么变化。”钟进卫听了,就发表看法道。

忽然,他到这时才发现一个尴尬情况,连忙向王承恩道:“啊呀,王公公,真是对不起,忘记给你上茶了。来人,泡壶茶来。”

王承恩和钟进卫也已经熟了,笑着和钟进卫开玩笑道:“咱家是知道侯爷不拘小节,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侯爷抠门呢!”

说完之后,两人一起哈哈大笑起来,气氛显得很是融洽。

其实茶水早就已经泡好了,只是顾百川见自家老大在和侯爷密谈的样子,就没让人送进去而已。

第二日一早,钟进卫就开始安排班师回京之事。

京营人马开始从各处抽调出来,安排登莱明军和关宁军接手京营的任务。

最后,安排了卢象升代替他坐镇沈阳,掌控辽东全境的军政大权,手下由关宁军和登莱军两支边军组成。

原本除了钟进卫之外,辽东巡抚和登莱巡抚在级别上次之,其次才是各路总兵。

现在辽东巡抚袁可立病逝,由登莱巡抚来接替中兴侯的位置,各路将领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等安排好了这一切,钟进卫便领大军回京。一起回京的,除了天使王承恩之外,还有袁可立的灵柩。

所有的将士,不止京营,还有留守辽东的登莱军和关宁军,都期待着朝廷的这次封赏。

第七百八十三章 隆重出迎

京营凯旋回京,每一个路程都有快骑向京师禀告,何时到了何地。在京师百姓的盼望中,京营终于临近了京师。

这一日天还没有亮,矮个子一家就早早起床了。他婆娘最先起床,把昨日早就准备好的糕点稍微热了一热,就端出来给矮个子和两个四、五岁的儿子吃。

当她刚端到桌子上时,透过烛光发现矮个子穿得衣服不对,就赶紧提醒道:“昨晚不是给你准备了一身新衣服么!赶紧重新去换了。”

矮个子一听,连忙解释道:“我以为这身是你准备的呢,我赶紧去换了。你们先吃,不要耽搁时间。”

当他一走开时,大儿子兴奋地问他妈道:“娘,您说能见到中兴侯么?”

“所以我们要起早一点,趁早占个好位置,才能见到中兴侯啊!”他娘一边笑着说道一边帮儿子整理了下身上的新衣服。

她小儿子刚还瞌睡状态,在揉眼睛,听他娘这么一说,连忙问道:“娘,中兴侯那么厉害,伸伸手就能灭了建虏,替姥姥、姥爷、舅舅他们报仇,会不会长的很凶啊?”

矮个子的婆娘听了,笑了笑,揉揉小儿子的头道:“侯爷长得怎么样,再过会就能看到了,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现在少说话,赶紧吃,晚了就占不到好地方看了。”

矮个子此时已换完衣服回到了桌边,听到了他们娘俩的对话,就笑着道:“你爹我亲眼见过侯爷本人,就这么远一点距离。别说,还真想不到侯爷会和咱们老百姓在一起吃饭。。。”

他的话还没落,就听到外面有人在喊他。不用说,肯定是住边上的三弟过来了。

矮个子当下就不再给儿子显摆了,拿起一个糕点边走边吃,一边还不忘记叮嘱老婆儿子道:“你们快吃,我去和三弟打个招呼。”

门刚一打开,果然看到是三弟在门口。壮汉一见矮个子,就笑着道:“二哥,又把过年的衣服穿上了啊。”

这时天已经有点微微亮了,接着这点光大致能看清穿着了。

矮个子一听,也笑着回道:“你还不是一样,也把新衣服穿上了。对了,你还没个婆娘,早上吃了没?一起吃点吧,你嫂子准备了些糕点。”

“嘿嘿,不用说,就是来二哥家蹭吃的。”壮汉的脸皮很厚,坦然回道。

过了没多久,矮个子和壮汉一人抱着一个小孩,他婆娘则提着一篮吃食出了门,往预定的大街上走去。

一边走的时候,他婆娘还唠叨着:“要等好几个时辰,就怕这糕点到时候就冷了。”

“冷了就冷了,回头回家再热好了。”矮个子一听,无所谓地道。

他们以为自己起得够早的,肯定能占个好位置。可刚出了巷子没多远,就看到路上也有其他人,拖家带口,穿着新衣服,和他们走向同一个方向。

这么一来,让他们有点急了。路上也不聊了,加紧走路,好去占个好位置。

当天色大亮之时,预定大军凯旋而回要过的大街早已人山人海。没有例外,所有人都穿上了新意,就像过节一样的装扮,等着迎接中兴侯大军凯旋。

就连沿着街道站岗维持秩序的五城兵马指挥司的兵丁,也都穿着干净整洁的战袍。

不管军民,脸上都带着喜气。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一骑飞驰而过,往紫禁城而去。一路上,都会大声喊京营到达什么地方了。

将近正午之时,文武百官按照官职高低,从午门处,沿着大街走向东门。

矮个子注意到,这些官员的衣服也和他们一样,都是崭新的。

每当走过一批官员,京师的百姓就开始评论官员级别,讨论着下一批会出现什么级别的官员和最终是什么规格的官员出迎。

当六部尚书走过之后,百姓们就已经可以确认,内阁肯定会出现,说不定就是内阁去城门外迎接中兴侯班师凯旋。

果然,内阁首辅温体仁也领着一众内阁成员出现了。

但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紧接着天子锦衣亲军出现了。这就是说,皇上也将亲自出迎。

他们意外的同时,也感到合情合理。建虏建立的金国,硬是从大明的疆域夺取了那么大一块领土,而大明却对建虏毫无办法。

甚至还让建虏攻进了京畿之地,造成了那么多百姓的伤亡。或者大明南方的百姓和官员对于建虏还没有多大感触,但大明北方的百姓和官员,自然也包括朝廷,对于建虏的强大和担忧是刻到了骨子里的。

但中兴侯在大明官场冒起之后,对虏战事连连胜利,今日更是一战而灭了金国,还大明北方一个安宁。

现在大明北方没有了最大的敌人,也没有了大明从开国后就交织着恩怨情仇的蒙古对手。从此之后,大明北方再没有了敌人,这一切,可以说都归功于中兴侯。

这功劳之大,就是皇上亲自出迎,确实也不为过。

看到皇上御驾迎出城之后,夹道欢迎的百姓就知道京营估计到城外了。不少人开始伸着脖子往东门方向看,期望第一时间能看到凯旋归来的大军。

而钟进卫在到京师之前就已经得知崇祯皇帝会出迎,他觉得太隆重了,想建议取消。

平时只要钟进卫提出的建议,崇祯皇帝一般都会听从。可这一次,他的建议就被崇祯皇帝否了。因此,钟进卫就只好接受这个安排。

当钟进卫到达东门城头时,已经看到城门处站了一大批官员,什么官袍颜色的都有。又看到御驾仪仗也在,就明白崇祯皇帝带着文武百官已经在等候了。

于是,他当即让骑军都随他下马,步行走向城门处。

文武百官按照职位高低分列两边,崇祯皇帝和内阁成员就站中间官道上,笑着看钟进卫走近。

钟进卫还未走到崇祯皇帝处,就单膝跪地,领着全军一起拜见崇祯皇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势之响,响彻京师上空。

第七百八十四章 封赏

崇祯皇帝一见,面带微笑,快步上前,俯身扶起钟进卫,一边道:“钟师傅不必多礼,快快起来!”

等钟进卫依言站起来后,崇祯皇帝仔细看了下,感慨道:“钟师傅,你又瘦了一分!为国操劳,辛苦了!”

钟进卫感觉今天的崇祯皇帝比起平时,好像多了一份多愁善感的意味。就笑了笑道:“陛下,臣尽忠国事,是应当的。”

钟进卫还真没猜错,崇祯皇帝此时在内心感触良多。因为他想起了以前时候,在云台,袁崇焕向他夸下海口,五年平辽。可是,最终却是辽东局势恶化,甚至到了京畿之地失守,京师也差点被建虏攻下的局面。

可今天,钟进卫虽然没有夸下海口,说要五年平辽,可是他却用实际行动在做着。

崇祯二年救驾昏迷,在苏醒之后,就辅助自己进行各项革新。特别是为国库增收,使得朝廷有了钱好办事。

崇祯三年初,钟进卫仅以八百民壮,就敢去偷袭当时如日中天的建虏,所占领的清水明月关。然后把八千建虏死死堵在关内,甚至还活抓了奴酋爱新觉罗…阿敏。为后来创造了机会,使得大明最终有机会重创了关内建虏,并光复了所有被建虏占据的关内城池。

崇祯三年末,钟进卫整顿京营,改编新军,千里赴援救出被建虏重重围困的登莱明军。

崇祯四年初,钟进卫又领军突袭辽东海州城,在建虏眼皮底下扎下了一颗钉子。同期又火速回援江南,一举平伏了红夷之乱。

崇祯五年初,就出兵一举荡平了辽东建虏,让一个强大的金国灰飞烟灭。

这一算算,钟进卫用了不到四年时间,就做了这么多事情,不仅仅局限于平辽。

纵观大明开国的三百多年历史,哪怕是明初开国的那些功臣,要论功劳,也没有一个能比得上钟进卫的。

因为钟进卫,不但在军事上的成就耀眼,更为重要的是,他在民事、政事等等方面也拥有不输于军事的成就。只是在世人面前,军事上的成就更直观一点而已。

崇祯皇帝想起这些,又怎么会不感慨一二呢!钟进卫是真得在实践当初他刚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