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借天改明-第4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听到问话,就转身出列,从怀中掏出东西,双手呈给钟进卫。一边禀告道:“核实了,基本属实,只是有些地方有细小变化。”

这就等于说是科尔沁族提供的建虏兵力部署图是真的,对于明军用兵有很大帮助。

钟进卫笑着接过来,扫视了一遍后,对胡浩道:“把此部署图尽快各送一份到锦州袁中丞和登莱卢中丞手中,现在估计他们都已准备的差不多了。”

“是,侯爷。”胡浩答应一声,便马上出了大堂,给自己的副手去交代这事了。

钟进卫看到祖大寿和何可纲都很好奇地样子,就笑着对他们说道:“原科尔沁族,现在的蒙古八旗大部,在年前的时候,绕道张家口,向我大明表达了降意,并献上了建虏的兵力部署图。战事一起的时候,他们也会作为内应接应我军。”

之所以到现在才让他们知道,是因为要确认科尔沁族到底是否真心投降大明。

第七百五十一章 我来了

祖大寿和何可纲等人一听,开始不敢相信,不过随后一想,却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因为蒙古人最怕大明的火器,在最开始的时候,野外斥候战中还有蒙古人的影子。可打到后来,明军一开枪,蒙古人就能丢下作为他们主子的女真探马,返身狂逃。宁可冒着逃回去被军法从事,也不愿吃铅弹子儿。

到了后来,有可能是女真人觉得蒙古人太坑爹,索性就不再派蒙古人出来当探马了。

蒙古人看到比他们厉害很多的女真人也对明军火器部队毫无办法,在明军夜不收越来越活跃,带给他们越来越大压力的情况下,有别的想法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过我军的第一战,攻打险关鞍山驿堡,并没有蒙古人作为内应。”钟进卫已知道科尔沁族的分布,因此先给两位原关宁主将打个招呼。

之所以没有科尔沁族人,或者说没有蒙古人在鞍山驿堡,是因为鞍山驿堡的情况所决定的。

鞍山驿堡东贴鞍山河,坐落在东西鞍山这两座山的中间地带,东西距两山各只有一里远,驿堡东北面是源于长白山余脉的千山,西南面则是辽阔的辽河平原的开始。

鞍山驿堡为“等腰梯形”城堡,地理位置决定了驿堡不能太大,周长只有“一里又二百零四步”。

作为防护辽阳的最为重要的屏障,有限的兵力自然要用最好的兵,因此驻扎在鞍山驿堡的建虏都是女真正白旗的精锐。

钟进卫看着几位将领,脸色轻松地说道:“鞍山驿堡对于冷兵器作战的年代来说,确实是险关没错。而如果建虏也和我大明的实力差不多的话,也可以算是险关。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对于我军来说,却根本不算险关。”

黄得功听了,自豪地问道:“侯爷,可是我京营的红夷大炮?”

他之所以说京营的红夷大炮,是因为京营的红夷大炮是新式的,通过铁范铸造法造出来的火炮,威力比以前的更大,但重量却更轻。

钟进卫点点头,肯定道:“这次要攻陷建虏城池,因此车营携带了二十门红夷大炮。”

祖大寿和何可纲一听,嘴巴微张,很是吃惊,竟然有二十门之多。

不过他们随后想想,也觉得是在情理之中。他们虽然不知道京师兵仗局为什么造炮一下变得容易起来,但却明白现在已经不像以往了。

要是换作以前的话,不要说一次性拿出二十门红夷大炮,就是十门,都是困难之极。

这下好了,二十门红夷大炮一字排开,光是看,就能吓倒建虏中胆小的那些人。

在二十门红夷大炮面前,鞍山驿堡确实不能算险关了,因为建虏没有红夷大炮。否则的话,对轰火炮,也还能有险关的作用。

这时胡浩已经返回大堂,向钟进卫缴令道:“侯爷,送图的信使已经派出,不日就能送达两位中丞之手。”

钟进卫点点头,赞许地道:“好,特种部队办事,我放心。”

受侯爷夸奖,胡浩的心中很是满意,当即退回自己的位置上站着。

祖大寿想了一下,他向钟进卫建议道:“侯爷,末将建议给鞍山驿堡的建虏一个出其不意,突然兵临城下,再用红夷大炮轰击,会有不错的效果。”

不管敌人多强大,有心理准备和没心理准备,对士气的影响确实很大。

钟进卫点点头,理解地道:“我知道,因此出征日期将会定在三日之后的午后,到牛头岗驻扎,凌晨出现在鞍山驿堡前。”

“侯爷,鞍山驿堡前有一个烽火台,需要先拿下才行。”何可纲一听连忙提醒道。

在他话音一落之时,祖大寿出列请战道:“侯爷,那烽火台防范森严,要想不让烽火燃起,极其困难。但末将所部极为精锐,愿替大军试着去拿下烽火台。”

他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在这一战中好好表现,自然就不会错过这首战之功了。

可谁知钟进卫却没点头答应,只是把目光转向了胡浩。不管从哪个角度讲,对于钟进卫来说,这种作战任务非特种部队莫属。

胡浩跨步出列,胸有成竹地道:“侯爷,属下前阵子已探查过烽火台,霹雳大队要拿下那个烽火台,小事一桩而已。”

“很好,就由你们霹雳大队来解决了吧。”钟进卫点头同意道。

祖大寿一听,心有不甘,首功就没了。他退回位置上,看着胡浩,心道话说得这么满,就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接着他们又商议了一些兵力调动的事情之后,钟进卫便先去休息了。即将开始的大战肯定很耗神,自己又刚从天津卫过来,旅途劳累,不休息是不行的。

第二天午后,牛庄驿的明军出现在了海州城外,浩浩荡荡地队伍,再次引爆了海州军民的士气。

他们虽然不知道此次作战的目的是什么,但看到中兴侯这次带来了如此之多的兵力,就知道建虏有难了。

海州城早已给大军准备了驻地,京营一到就能休息。那些接到命令,将要出征的明军将士都是紧张而兴奋,期待着战事的正式开始;而那些奉令留守海州城的将士则很是懊恼,遗憾自己为什么不能参与这一战,给自己赚点军功。

第三日下午,在海州城内热烈气氛不减的氛围中,大军开始出征。

出城的前锋已经看不到影子了,但后军还在城内。城头上的明军,看着浩浩荡荡地出城的同袍,唯有在心头祝福了。

在离天黑还有一个时辰之时,前锋的骑兵部队就到达了牛头岗。随即派出去的夜不收发现前面的烽火台上,建虏的旗帜早已不见,唯有霹雳大队的人懒散地躺在烽火台里等着他们到来。

钟进卫接到报告后,理所当然地笑了笑。不过祖大寿却没想到拿下防范森严的烽火台,对于这支霹雳大队来讲,竟然是这么轻松的事情,他很是吃惊。再想起新军火器部队的厉害,忽然之间,他觉得自己好像老了,跟不上时代了!

而钟进卫游历了一番牛头岗,回想着当初阻击建虏的往事,不由得望着北方,心中想着:我来了,你们做好准备了么?

第七百五十二章 泪流满襟

三万大军齐聚獐子岛,把这个不是很大的海岛挤得满满的。码头附近的海面上,布满了明军的船只。有大到四百料的船只,也有一百料不到的船只。

船只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有战船,有普通海船,甚至还有渔船,看来登莱方面是把所有能收集到的船只都调过来了。

不过船只再多,都留有一条水道供辽东陆地上的夜不收返回獐子岛,或者有任务的出岛离去。

这一切都井然有序,可见在登莱巡抚卢象升的统帅之下,登莱明军的军纪,比起以前只好不坏。

明军将士们已经收到卢象升传下去的将令,明日一早就将踏上辽东大地,和其他两路友军一起,光复辽东。

这个将令一下,很多从辽东大地上逃到登莱的明军将士,想起被建虏所侵占的土地,想起被建虏所霸占的房屋,想起被建虏所害的家人,无不泪流满襟,甚至有得忍不住滔滔大哭起来。

有很多同伴,没有等到这一天。临死之时托付给自己的亲人、邻居、路人、同袍,拜托他们替自己报仇。

曾几何时,辽东形势的发展,让他们看不到一丝希望,不少人为此感到非常绝望。记得在崇祯二年末,许多人曾仰天大声质问苍天,为什么好人没好报,坏人却还无法无天地逍遥在辽东大地上?

到后来,朝廷派了卢中丞前来,形势开始好转。但让他们真正看到了复仇的希望,还是中兴侯带领的新军。

这支部队杀建虏犹如屠狗宰鸡,不费吹灰之力。还能以区区兵力,就前往辽地腹地,就在建虏的肚子里翻江倒海,甚至攻陷了建虏的伪都,最后还能全身而退。

这种战绩,他们在以前从未想过。建虏在面对新军时候的恐惧,他们在以前也从未见过。他们心里渐渐地明白,只要朝廷一直用中兴侯,光复辽东将不再是梦想。

当朝廷拨了一万支燧发枪下来,还有新军中的老卒来训练他们的时候,他们就隐约感觉到,他们非常盼望的那一天将不再遥远。

今天,夺回失去的家园、土地,为家人报仇,彻底赶走建虏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这些明军将士痛快地释放了自己压抑了多年的情感,换而代之的是一种兴奋。他们讨论着要杀多少建虏才能够本,讨论着战后邀请同袍去曾经的家里做客,讨论着在辽东大地上,再没有穷凶恶极建虏的幸福生活。

还有一些明军将士,佩戴上了自己在前次战役中获得的勋章。不管是铜质勋章,还是银质勋章,都是他们的荣耀,他们杀建虏立功的证明。

他们就是要带着这些荣耀,返回故土。让沉睡在辽东大地上的亲朋好友看看,他们没有忘记他们,他们在努力杀敌,为光复故土而努力!

卢象升明白手下这些将士们的心情,知道他们等这一天已经等得太久了,因此他并没有用严格的军纪来要求他们。

他此时正在召开出战前的最后一次军事会议,所有高级将领都有出席。

“此次战事,侯爷要求我们一路杀过去,把辽东大地南部的建虏都堵在网中。等在沈阳击溃或者歼灭建虏主力之后,再开始扫荡网中的建虏。因此,侯爷并没有严令我登莱军在沈阳战事一起就赶到。”

卢象升一边说话,一边扫视着两排将领。他并没有坐在帅位上,高大的身躯站在那里,显得非常有威势。

“不过侯爷没要求,但我们要对自己有要求。你们想亲自去攻下沈阳,杀进沈阳城,攻占建虏的皇宫,还是等着友军打下来之后,才到达沈阳城去观光一番而已?”

卢象升说到最后,反问语气很强烈,声音也大。

所有将领心有默契,全部出列,抱拳或者敬新式军礼,大声地回答道:“末将绝不丢登莱的脸!”

卢象升听得很满意,以他的个性,他也肯定是不乐意等着友军打下沈阳后,自己只是去观光而已。

“好,众将都有此决心,本官很是欣慰。但我登莱离沈阳最远,又是沿路攻击前进,因此及时赶到沈阳的困难不小。接下来,我们来议一议怎么以最快的速度,打到沈阳去。”

卢象升先摆摆手,让众将归位,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道。

所有将领的身体站得笔直,认真而严肃地听着卢象升讲话。他们是有这个决心,可也知道,如果要做到的话,确实如中丞所说,困难很大。

就在他们等着卢象升给他们做指示之时,大堂外快步进来一个军士,单膝跪地禀告道:“禀中丞,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