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借天改明-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户部左侍郎催马跨出几步,提高嗓门,按照事先户部尚书毕自严的吩咐,对着难民营喊道:“皇上听闻中兴伯所奏,得知尔等处境之艰险,深感震惊与不安,故根据中兴伯所奏之法,救尔等于苦难之中。现在,给尔等加餐,以饱食;给尔等加炭,以暖身。后续还有若干措施,请尔等静待之。”

户部左侍郎的声音在这空旷而安静的空地上格外的响亮。抑扬顿挫的声调又让人能把话听的一清二楚。

还没等听清楚的难民有所反应。五城兵马指挥司副指挥安排的一些大嗓门的兵丁开始齐声重复刚才户部左侍郎的话语。

整个难民营静悄悄的,先前离得太远,听不清楚的难民在努力的听着。而先前离得近,听清楚的难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也在认真的听着,想重新再听清楚一次。

等到所有的难民都听清楚后,营地慢慢地,慢慢地开始沸腾起来了,有滔滔大哭的,有哈哈大笑的,也有喃喃自语的,还有一声不响发呆的。当然,还有听到这个好消息后,心神放松,而被死神趁虚而入,带着欣慰辞世的。

营地里的声音,渐渐地,汇聚成了一个声音,一个洪亮的声音:“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过了一会,从一个角落里,一个人开始,传导给周边的人,最后也喊出了另外一份祝福:“中兴伯,长命百岁!”

中兴伯,钟进卫,当然不知道,他也被难民惦记上了。〖TXT小说下载:。。〗

此时,他正向崇祯皇帝问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陛下,之前臣提议让东厂和锦衣卫来做组织监察之事,不知陛下是何原因没有同意?”

崇祯皇帝一听钟进卫跟他提起这个问题,微微皱了皱眉头,沉思了会,然后对一直侍奉在一边的王承恩道:“大伴,你先回去用膳吧,朕在这里和钟师傅聊聊天,不用伺候。”

王承恩知道崇祯皇帝应该不想让自己知道,当下不敢耽搁,躬身退了出去。

然后崇祯皇帝又让所有内侍宫女全部退出去,文华殿内只留下了钟进卫一个人。

“钟师傅,你对厂卫是怎么看的?”

钟进卫看崇祯皇帝主动问起这个问题,很是高兴,连忙回答道:“陛下,臣也正想跟您说说厂卫这个事情。”

“东厂和锦衣卫,在朝廷的名声不怎么好,而且,在后世的名声,也不好。但臣觉得,东厂和锦衣卫再怎么不好,都是陛下的爪牙。”

“打个比方好了,陛下是头猛虎,百兽之王,百兽因为畏惧陛下的尖牙利爪,而不敢不服。但他们有一天却说陛下的爪牙太锋利,走路的时候会破坏地上的花花草草,哦,陛下,这句听不明白没关系,顺口了,意思是一个,就是说陛下的爪牙不好,建议您把爪子剪掉,牙齿也磨平。这样,大家都会高兴,都会称赞陛下英明。”

“钟师傅的意思是,朕把厂卫禁足,就是等于没了尖牙利爪的老虎?”

“正是,臣有些想法,就是想跟陛下说说,有没有厂卫的区别。”

崇祯皇帝点点头,看钟进卫有什么说法。

“如果之前就有厂卫在外面活动的话,陛下就不会不知道难民的情况了吧。或许有的臣子是为了陛下好,而不告诉陛下。但大明百姓是否安居乐业,最终都会算到陛下身上的。”

“如果之前就有厂卫在外面活动的话,京师城墙的**案可能不会等建虏炮击才会被发现,陛下也就可以早做处置。”

“还有,辽东实际军情如何,各地军队实际情况如何,民生如何,官员如何,厂卫也都可以报上来,陛下就多一条了解信息的渠道,不至于被文臣武将蒙了。”

“换句话说,厂卫,就是陛下的耳目,是悬在文臣武将头上的一把剑,使他们不敢太过明目张胆的胡作非为,吏治也不至于太**。”

崇祯皇帝叹了口气,真诚地看着钟进卫道:“钟师傅,朕知道你来自后世,一心想帮朕把这个国家治理好,把大明建设成日不落帝国。这点,朕从你的眼睛里能够看到,从心里能感受到。”

钟进卫听到表扬,呵呵一笑。

“朕也知道厂卫的好处,可你不知道,朕怕啊!”

什么情况,钟进卫眨着眼睛,好奇的看着崇祯皇帝,想明白崇祯皇帝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也没等钟进卫问,崇祯皇帝解释道:“钟师傅可能不知道厂卫的厉害。朕还是信王的时候,有一名侍女,叫红梅。一心侍奉朕,朕也有意禀明皇兄,纳她为侧妃的,但,就因为她说了句魏忠贤的坏话,第二日,就在王府失踪了,再也没见过她。后来才知道是厂卫偷听到她的话,把她给害了。钟师傅,你要知道,当时只有朕在她身边的。因此朕惶恐了很长一段时间。”

崇祯皇帝顿了顿,缓和了下情绪,才又说道:“这还不是朕因此禁足厂卫的真正原因。”

“那是什么呢?”钟进卫很是好奇。

“知道朕为什么最终从信王成为皇帝么?”

“知道,因为天启皇帝没有子嗣,他又很喜欢陛下,就让陛下来当皇帝了。”

“可你知道为什么皇兄没有子嗣么?”崇祯皇帝透着一丝愤怒,一丝恐惧,问钟进卫道。

第六十章 猛虎出笼

崇祯皇帝的这个话可能藏在心里,一直没能跟人述说,有点憋的慌。现在终于有一个合适的听众,就爆发出来了:“就是因为有人掌握了厂卫,隔绝了皇帝,在宫内翻云覆雨,让皇兄绝了子嗣!”

听崇祯皇帝这么一说,钟进卫隐隐有了点印象。

“不但如此,还从宫外找了几个孕妇进来,想伪装成皇兄子嗣,从而达到其篡夺大明江山的目的!”崇祯皇帝一股脑的把长期闷在心里的恐惧和愤怒倒了出来。

“还有,朕初入宫等登大宝的时候,危机四伏,命悬一线,亏得皇嫂提醒,没有吃宫里的食物,而吃自己偷偷带进宫来的饼。”

“钟师傅,你说,朕还敢再把厂卫放出来么?”崇祯皇帝就盯着钟进卫问道。

钟进卫低头想了一会,然后抬头坦然的看着崇祯皇帝道:“陛下,咱们总不能因为有一次吃饭呛到了就不再吃饭了吧?”

崇祯皇帝本来以为钟进卫听了自己的一番话之后,会赞同自己的做法。没想钟进卫却说自己因咽废食,不由得一怔。

“陛下,您刚才说的主要是两个问题,您看臣说得对不对?”钟进卫诚恳地说道。

崇祯皇帝说出了心中藏着的想法后,心情舒坦了一点。他对钟进卫点点头,想看看钟进卫有什么样的说法。

“第一,厂卫确实厉害,能侦缉到细微,明察秋毫不为过,是吧?”

“是的。”

“第二,掌握了厂卫的人,权势极大,很可能会影响到皇权,是不是?”现代人没有那种浸在骨子里的畏惧,加上钟进卫的性格以及与崇祯皇帝的关系,说话说得毫无顾忌。

“这正是朕担心的!”崇祯皇帝丝毫不以为意,坦然道。

“陛下,咱们不能因为刀子太锋利就不用了。可以想个法子不让刀子伤害到自己,那么锋利的刀子,对上敌人,不就很好用了么?”

崇祯皇帝其实也是因为自己在成长的经历中,实在被厂卫给吓到了,然后又经过文臣的怂恿,才把厂卫给禁足了,不敢使用。

现在做了两年多的皇帝,胆量心态都已和最初之时有所不同,钟进卫又给他细细分析,仔细想想,好像觉得自己是有点防范过头。

钟进卫看崇祯皇帝的神情缓和下来,知道自己说的话有效果,就继续说道:“陛下,咱们明着说好了。您说的其实就是魏忠贤吧。”

崇祯皇帝点点头。

“魏忠贤之所以能成为这么一个权臣,号称九千岁,就是因为天启皇帝太信任他,给他的权力太大,其掌握了东厂和锦衣卫,这两个部门。还是宫里的太监第一人,因此没有人再能制约他,并不是说东厂和锦衣卫本身有问题。”

崇祯皇帝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只是看着钟进卫。

“魏忠贤的权力来自于天启皇帝,魏忠贤有劣迹的时候,肯定有忠于皇上的人想告他,或者他的对头,想取代他的,也想告他。但天启皇帝也不调查,只是信任魏忠贤,把那些人给处理,或者之后被魏忠贤报复掉,天长日久,就变成宫里除了皇帝之外的第一人了。因此,他能瞒着皇上,在宫里胡作非为。”

“但是,和天启皇帝不一样,臣相信陛下,勤于政事,非宦官所能随便糊弄。”这是实话,虽然好像说他哥不是,但崇祯皇帝听着很顺耳。

“另外,陛下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来防止出现宫内的大权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这种平衡的手段,只要帝王的智力,情商正常,一般都会。所以,崇祯皇帝点点头表示同意。

“陛下,基于以上的原因,臣有几点建议。”钟进卫说完看着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点点头:“钟师傅,有话尽管直言。”

“第一,东厂和锦衣卫不能受同一个人统管,臣知道东厂有一个职能就是监督锦衣卫,这样一来,无形中东厂厂公的地位就比锦衣卫指挥使高了,不利于平衡。因此需要东厂厂公和锦衣卫指挥使要并重,分别直接听命于陛下。”钟进卫后世在网上看过资料,知道因为皇帝更相信宦官,才有东厂的地位比锦衣卫还高的情况产生。

“第二,东厂厂公和锦衣卫指挥使要多少年一换,比如五年,十年。这样,可以防止其专权,与信任不信任厂公和指挥使没有关系。臣知道有的皇帝也会主动撤换东厂厂公或锦衣卫指挥使,但那基本都是信任程度降低的时候或者皇权受到威胁的时候才会这么做。臣所说的约定好了期限就换,对皇上还是对东厂厂公或锦衣卫指挥使本人,都有好处。因为可以避免君臣相疑,也避免权臣的产生。”

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崇祯皇帝还是第一次听说,觉得很新鲜。

“第三,东厂厂公不能兼任宫里的主要职位,防止其在宫内外一言堂。”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脑海中马上想到:东厂厂公,司礼监秉笔太监,御马监掌印太监等职位不能由同一个人担任。

钟进卫说到这里后,静静的看着崇祯皇帝,意思是让崇祯皇帝对刚才的话,好歹来点点评。

“钟师傅说的有理,朕明白怎么用厂卫了!”崇祯皇帝来了个大大的肯定。不过,他马上又说道:“不过,钟师傅,厂卫在外胡乱抓人,诬陷他人的情况怎么办,朕之前是有听说过的。”

对于现在人来说,这个不是太大的问题,钟进卫答道:“陛下,把厂卫的权力缩减一点,不能把抓人,审人,定罪这些都让厂卫自己干了,这样就能减少许多冤假错案。”

这个,崇祯皇帝不是很明白,有点迷惑。

因为,对于古时之人来说,逮人,审讯,定罪于一体是个很正常的情况。打个比方,古代的县令,也都是几个权力于一身的。

因此,崇祯皇帝说道:“钟师傅,请讲细些。”

“抓人,审人,定罪于一身,犯人到底有没有被冤枉就完全取决于厂卫了。如果厂卫所用非人,那么往往容易造成冤假错案。但如果把这几个权力分开,别的部门就能参与进来,犯人也就多一条诉冤的路子。”

“那么该如何做呢?”崇祯皇帝索性让钟进卫把话讲到底。

“打个比方,可以让锦衣卫去侦缉不法之事,掌握了证据,就去抓犯人,然后把证据和犯人移交给大理寺啥的,由他们去审,东厂再派人去旁听。如果证据不足,可以让锦衣卫在规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