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借天改明-第4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才开口问道:“有何过节?”

郑芝龙转向崇祯皇帝奏道:“松前藩以前和丰臣秀吉的关系很好,也因此被日本天皇册封。但德川家康是从丰臣秀吉儿子的手中夺来的权力,对于松前藩并不是很信任。”

钟进卫一听,联想起历史上德川幕府的闭关锁国,就是为了巩固其统治。心中马上就想到了一条计策,脸上不由露出了笑容。

第七百一十二章 流放罪囚要慎重

于是,钟进卫便把他想到的计策说了出来,在郑芝龙进行了一些补充后,完整的方案便出来了。

崇祯皇帝当即拍板确认,马上就派郑芝龙为使者,出使日本而去。

李维在遗忘的角落里暗自大开眼界,大明官员谈笑间,差不多就谋取了海外领土。

自己以前在海上讨生活时,看到的只是面前的利益,斤斤计较。现在想来,却是可笑之极。

这么想着,也坚定了他要做一番大事业的决心。

崇祯皇帝面向臣子们而坐,自然能看到李维还在。他等郑芝龙出殿而去之后,就对李维道:“你且下去,朕会让人去找你,教你一些说词,回头在藩王会议中须得小心说话,明白么?”

“是,陛下。”李维知道自己过了隐瞒西班牙航线的这一关,连忙回应崇祯皇帝的话道。

自有内侍领着李维退出文华殿,安排他接下来的任务。

文华殿内,内阁首辅温体仁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如今勘探船已经回来,大型补给点也都确认完毕。臣以为,是否可以向两京十三省发出通告了?”

他所说的通告,是指罪囚的处理。

刑部尚书胡应台一听,连忙附和道:“陛下,臣附议,大明疆域辽阔,通告早点发出去,远的省份才能及时把罪囚押解到天津。”

藩王封建北美的事情,在之前就已经开始操作。特别是最近的培训班一开,其内容不可避免地传了出去。

再说,以往的时候,藩王基本都老死在其封地上,很少有藩王会被允许进京。

但现在,不但全体藩王来了一次京师,现在又有不少藩王来京师。这种不寻常的举动,也引起了地方官员的猜测。

因此,藩王封建北美的事情,是瞒不了多久的。现在既然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那就自然而然地到了公布的时候了。

钟进卫是这个国策的始作俑者,他的意见很重要。因此,崇祯皇帝在拍板之前,咨询钟进卫道:“钟师傅,你的意见呢?”

在温体仁说话之时,钟进卫就已在考虑了。此时听崇祯皇帝问自己话,就马上回答道:“陛下,臣以为藩王封建北美之事,暂时还是不先通告的好。但可以先把罪囚流放海外修建大型补给点一事公告天下,就说是拓荒好了。”

“中兴侯可是担心西洋人?”工部尚书徐光启听了心有所思,向钟进卫问道。

钟进卫闻声看过去,对徐光启点点头道:“是啊,在大明水师重建完成之前,大明在海上的力量太过薄弱。不但是西洋人,就连那些海盗都难以应付。如果公布了藩王封建北美的国策,那些人很可能闻腥而动。”

“中兴侯说得也有道理,臣先前考虑不周。因此,臣提议就按照中兴侯所说的做吧!”温体仁的心胸倒是坦荡,马上就承认了自己的不足,改了建议。

现在的钟进卫不但在对虏事情上权威,而且连海上之事也有话语权。对大部分大明官员来说,因为对于海上的无知,他们就只能同意钟进卫的建议,因此都出言附议。

一切有利于藩王封建北美的建议,崇祯皇帝都乐意接受。现在见底下臣子达成了一致,就高兴地道:“好,诸位臣工都如此小心从事,朕很高兴,那就按照钟师傅说得做,暂时就先不公布最终的国策,把第一步先做起来。”

民间要猜测,就由他们去猜吧。至于到时候猜得凶了,也只需要保持沉默即可,不用去搞什么辟谣,免得以后朝廷没了威信。毕竟藩王封建北美,最终是要执行的。

崇祯皇帝说完这话时,时间已经过了正午,很多大臣的肚子咕咕响,想着可以散会了。

而崇祯皇帝年纪轻,又坐那不动,整个人沉浸在国策之中,因此并没有感觉到肚饿。

负责他饮食的尚膳监太监早已到了文华殿门外,但见到殿内正在举行高级别会议,不敢进来打扰,候在殿外等着会议结束。

此时听到殿内一下没了声音,看看天色,担心崇祯皇帝的龙体,就准备进殿提醒。

没想到又有人说话了,还是那个皇上面前的大红人中兴侯,就只好又把刚伸出去的脚缩了回去。

只听钟进卫向崇祯皇帝说道:“陛下,臣关于这第一步的事情,还有一个建议。”

文华殿内的文臣一见,心中暗暗叫苦,不过都没人敢说出来,只能暗自祈祷中兴侯就这么一件事,最好还是一句话的事情。

“钟师傅,你说。”崇祯皇帝一听,眼睛中就只有钟进卫,那还去对其他臣子察言观色。

钟进卫面色庄重地说道:“陛下,虽说各类罪囚因为罪行的不同,流放到海外去从事不同的工作。但毕竟太远了,万一要有个冤案什么的,实在是太受罪了。因此,臣建议,罪囚发往海外之前,组织人手再认真复核一次他们的罪行是否属实。”

崇祯皇帝听得连连点头,对于这一点,他还是能理解的。因为死囚的名单要到他的手中朱笔勾了之后才能执行,但他也只是走个流程,朱笔随便勾的。

这当然不能怪崇祯皇帝马虎,因为他不可能一个个的去看案卷,查疑点,这些活都是交给下面去做的。

但如果下面的人马虎的话,就是冤杀了。

因此,钟进卫的这个建议也还是有必要的,再进行一遍复核,至少也是一个认真负责的态度问题。

“好,准钟师傅所奏。”崇祯皇帝马上同意道。

然后他转向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道:“都察院安排御史巡视两京十三省送过来的罪囚,确认无冤之后,再流放海外。”

“是,陛下。”曹于汴心中暗喜,连忙答应道。

这等于是又给了都察院一份权力,可以行使监督之责。

钟进卫见这事也得到妥善安排,心中一松,肚子顿时响起了“咕咕”声。一看天色,才发现好像过了吃饭点了。

他站得比较近,因此他的肚子响声被崇祯皇帝听到了。

崇祯皇帝不由笑着道:“钟师傅的肚子先有了冤屈,在向朕告御状了!”

第七百一十三章 灯下黑

文华殿内的大臣都蹭了一顿饭,然后才各自回去干活。

钟进卫出了紫禁城后,并没有马上回京营去。他对跟在身后的护卫道:“走,去玻璃研究所看看。”

他其实已经忙得忘记了玻璃镜子的事情,这次在赐宴的时候,崇祯皇帝想了起来,让内侍去皇后处拿了一面镜子出来给钟进卫看,他才想起玻璃镜子一事。

钟进卫开始以为是玻璃研究所终于造出来了,当即大喜过望。

可没想到崇祯皇帝却告诉他,这是葡萄牙人在上次赔罪时送得贡品,还说这镜子堪比黄金。

崇祯皇帝特意让王承恩查了下,这价格虽然有所夸张,但其实相差也不多了。

现在大明境内只有极少一点镜子,都是这些西洋人带来的。因为比铜镜清晰很多,一下成为大明有钱人中极为抢手的东西。

当然了,这东西现在在大明还极为稀少,只有广东和京师一带的大富豪才有可能拥有。

崇祯皇帝眼巴巴地看着钟进卫,希望他过去玻璃研究所看看,到底那边这么久还没研制出镜子的原因是什么,看他是否能够解决。

因为这次不用钟进卫说,他也知道镜子一旦研究出来,将又会是大明的一大经济支柱。

在去玻璃研究所的路上,钟进卫看到京师的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不由感叹,上至国家,下到百姓,皆离不开一个钱字。

想到这里,他忽然脑中出现了一个投资的机会。不由心中暗道,官员其实压根就不用贪腐,只要利用信息的不对称,事先布局,都能有数不尽的钱用。

在古代这个时候,又有谁会来追究这个呢!

因此,到了玻璃研究所门口,周围没什么其他外人的时候,钟进卫对围在身边的护卫们道:“你们手中要有余钱的,可以去天津早点买地,盖些商铺什么的。”

他这么说,也算是给这些尽心保护自己的护卫们一份回馈。

钟进卫的话,这些护卫都是当圣旨看待的。虽然他们没头没脑地听到钟进卫来了这么一句,但在愣了一下后便明白了过来,一股狂喜从心底涌起。

至于余钱不余钱的,那只是一种说法。跟在中兴侯身边,战功都立了好多次,赏赐自然不少。而且,就是再没钱,不是还有银行可以贷款么!

“多谢侯爷!”

钟进卫就没管他们了,翻身下马往研究所门口而去。

研究所的门房已听到动静,出来一看,连忙迎上去。

研究所系统的人,没有人不知道中兴侯。因为这一套东西,都是在中兴侯的建议和指点下搞出来的。

钟进卫直接来到研发玻璃镜子的作坊,此时作坊内的匠人都已迎了出来。

钟进卫没等他们行礼,直接就问领头的工匠胡广道:“玻璃镜子怎么还没研发出来?”

胡广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汉子,身材高大。听到中兴侯一见面就问出了这个问题,人都好似低了一分,呐呐地回道:“侯爷,小人们正在进行各种试验,还需要时间。”

钟进卫也知道他们肯定不会偷懒,不说监督的事情,光是其他研究所研发出来的产品大卖之后,所得到的分红,都能让这些研究所的人眼红而努力工作。

因此,他也没有进一步责怪他们,从怀中掏出了一块巴掌大的物件道:“这是西洋人进贡的贡品,你们拿去看看,看有什么启发没有?”

胡广一听,定睛一看,发现自己的脸清晰地出现在了中兴侯的手掌中。

原来钟进卫向崇祯皇帝把镜子讨要了过来,给研究所带过来作为样品参考之用。

胡广小心翼翼地从侯爷手中接过,然后当场看了起来。

其他工匠也都伸着头,想看看他们一直努力要做出来的玻璃镜子到底是什么样的。

钟进卫正想让胡广一会再看时,只听他发出了一声惊天动地地“啊”声,然后伸手一掌拍到自己的脑门上。

这动静实在是大,吓得顾百川等人马上闪身挡到钟进卫前面,以为出了什么事情。

其中有两个番役,甚至已经抽刀在手,准备扑向胡广。

一见中兴侯护卫们的动静,胡广反应过来,连忙解释道:“侯爷,侯爷,小人知道怎么做这镜子了?”

这话一出口,宛如施了定身法一般,把准备扑向胡广的两个番役定了身,原来是一场误会。

钟进卫拨开护卫,脸色微喜,看着胡广道:“怎么,这么快就看出来怎么做了?”

胡广的脸没有惊喜,而是一脸的懊恼之色,他给钟进卫解释道:“侯爷,小人,小人真是灯下黑啊!”

“哦,为何这么说?”钟进卫很是好奇地问道。

胡广先是看了下自己的同僚,然后马上给钟进卫解释道:“看这镜子,必然是用了锡汞齐所制。虽然小人们一开始就想到了,但却没有去试这种法子,反而一个劲地去试验其他方法了。”

钟进卫听得奇怪,连忙问道:“这是为何?”

胡广苦笑着回答:“侯爷说过这玻璃镜子照人非常之清晰,比之铜镜的效果要好百倍。因此小人在第一时间内便排除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