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借天改明-第4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军老卒从去年到今年的战事中,已经锻炼出了对建虏的心理优势。在他们的眼里,仿佛建虏就是他们的勋章,只等着他们去摘取。

这其实不能怪他们轻视,因为他们确实有这个优势。

万历年间的战神戚继光在他的兵书《纪效新书》卷六中有要求,鸟铳的训练,要求达到八十步远的地方,打中人形靶子为三发中一为合格,三发中二或者十发中七为精,三发全中为特优。

而书中对弩的要求,只是在六十步远的地方,射中人形靶子为三发中二就是善射。

新军的训练,在钟进卫舍得下本钱的训练下,普通都是三发中二的水平。更为关键的是,他们手中的燧发枪射程,对上建虏的弓箭射程,要多二十步的距离。

明末这个火枪的射程,西方要到拿破仑时代才能赶上。

大明拥有这样的技术,最终却败在了建虏弓箭的手中。这其中的原因,其实戚继光早有说明:鸟铳固优于矢,但铳精则胜于用矢。铳具不如式,习之不精,反不如矢,而让敌以长技矣。

也就是说,鸟铳质量好,训练足,那么鸟铳就优于弓箭;但如果鸟铳的质量差,训练又不足,那么就不如弓箭,会被弓箭所克。

历史上的明末贪腐横行,不要说这些火器了,连盔甲、弓箭等等,反正所有的战备物资无不缺斤少两,质量极差。害得后世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热武器竟然会败在了冷兵器手中。

现在因为钟进卫的穿越,新军手中的武器,比起戚继光时代的鸟铳更好。第一是燧发代替了火绳,第二是加装了刺刀。

这些原因一结合起来,这名新军老卒的话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朱元中骑在马上,看着自己的手下,特别是那些登莱新军,提醒他们道:“只要你们临敌不要慌,按照训练快速装填,要立军功,那是容易得很!”

登莱新军一听,一个个都高兴得很。他们以前和新军并肩作战的时候,就一直很羡慕新军杀建虏如杀鸡宰羊一般轻松。现在没想到自己也会有这么一天,用上了手中这个杀虏利器燧发枪。

果然不出朱元中所料,他们行进了没多少路,就遇到了一队建虏的探马,大概有十五人左右。

双方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朱元中一见,当即下令冲锋。

已方的人数比建虏探马多多了,每个人手中的燧发枪又都是装填好的,只要扣扳机就能射击。就算骑在马上射不准,但近了后六十来枝枪一起射击,至少能干掉大半建虏探马。

要换成以往的时候,明军夜不收和建虏探马在野外遇上,哪怕是人数比建虏探马多,明军夜不收的第一个选择也是逃跑。

但今时不同往日,明军现在见了建虏探马,就仿佛是见到了勋章,见到了一张张的九思宝钞,那还会转身逃跑!

这支建虏探马倒也骁勇,虽然看到如此多的明军,却也不惧,催马迎敌。

传说中骑马还能百步穿杨的绝技,可能存在,但至少这支建虏探马中还没有这样的牛人。

双方都是催马靠近了再准备射箭的射箭,开枪的开枪。

战事的胜负不出意外,建虏当场报销了十人,三人受伤被俘,另外两人命好,被其逃走了。

明军中有一人重伤,原因是胯下战马被射中,掉了下去摔的。另外有五人轻伤,拔出了箭后处理下伤口还能继续行军。但其中有两人,因为伤的是手臂,就没法开枪了。

像这种战事,越来越多的发生在辽东大地上。以至于到后来,建虏探马出任务,不再是像以前一样只出十来个人一队,而是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为一队。否则人少出去,基本就很少有人能回去了。

也因为这样,有的时候,明军偶尔也碰到了几倍于己的建虏探马。免不了会有打败的时候,新军手中的燧发枪就不可避免的落入了建虏手中。

于是,这些被建虏探马缴获的燧发枪就被当作宝贝一样,马上急送盛京。

第七百零七章 再一次打击了建虏

过去了几个月,奴酋皇太极的病情并没有彻底好转,时好时坏。

据他贴身侍卫鳌拜猜测,主子这是心病的原因,才会影响到身体一直不见好转。

他也曾试图劝谏过皇太极,先养好身体再说。但道理皇太极其实也知道,可大金的形势一天比一天不妙,皇太极没法开心得起来。

就这些天,大金临近明国的几个地方,全部传来军情。说明军活动频繁,不但是那支穿着奇怪服饰的明军嚣张,就连以前的关宁军和登莱明军,也都装备上了那奇怪的火枪,跟着那奇怪军队一起,在大金境内纵横捭阖,四处寻找大金探马厮杀。

所有军情汇总到皇太极这里,一下又让他原本刚有点起色的身体又垮了。

这不,都快正午了,鳌拜正端了一碗药往皇太极寝宫而去。

大金国内的形势也随着局势的恶化,而微妙了起来。虽说不清是什么,但皇太极只让鳌拜来负责煎药,送药。

正当鳌拜快到皇太极的寝宫时,急报传来,说是缴获了明军的火枪。

鳌拜一听,端着药碗就跑向皇太极寝宫。就算鳌拜是大金第一高手,但药碗里的药还是洒了不少,可见鳌拜的心情是非常激动。

“主子,明军那种奇怪的火枪被我大金缴获了。”鳌拜一进寝宫,看到皇太极斜靠在床上看书,就立刻欢喜地禀告道。

皇太极一听,马上抬起头,盯着鳌拜问道:“火枪在哪?速速给朕拿来!”

明军那火枪,不用点火就能射击,这个实在太厉害了。而且枪口还有枪头,给大金造成了非常大的伤亡。一直是大金想搞清楚而不得的武器,现在有了缴获,让皇太极如何不开心!

鳌拜答应一声,把药碗递给了边上的一个宫女,撒开脚丫子,就往外跑。

这消息真比那药还灵,刚才还精神不振的皇太极马上吩咐穿衣起床。

当皇太极在床前的圆形楠木桌边刚一坐好,就听到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鳌拜的声音随之传来:“主子,火枪拿来了。”

紧接着,他就出现在了寝宫外。

鳌拜双手捧着五支燧发枪,屁颠屁颠地跑进去。但是太激动了,一个没注意,脚绊倒了门槛,摔了一个狗啃屎。

其实原本以鳌拜的身手,完全可以避免的,可他手中有那宝贝的燧发枪,为了避免摔坏,宁可自己摔一跤。

皮糙肉厚地,没一点感觉,顶戴歪了也不知道,鳌拜马上站起来,几步走到皇太极面前,跪地双手奉上道:“主子,火枪在此。”

皇太极也没管鳌拜,直接拿起一枝燧发枪就看了起来。

他也是聪明人,很快就看明白了为什么不用点火就能打枪了。

这些燧发枪一看就和以前缴获的火绳枪不一样,做工之精良,远非那些容易炸膛的鸟铳可比。

并且在其枪柄上,还看到刻有汉字。皇太极知道这汉字的目的,就是火枪要有问题,就能找到那个打造火枪的工匠。

皇太极又看了定装纸壳弹药,不由得连连称赞,难怪明军的火枪射速能提高那么多。

他把玩了一会儿,然后高兴地对鳌拜说道:“走,去试枪。”

“是,主子。”鳌拜答应一声,然后站了起来,准备去找佟养性的汉军来打枪。

还没等鳌拜走出寝宫,皇太极想起一事,就又吩咐道:“把其他几个和硕贝勒都叫上,一起观看。”

没多少时间,在盛京的几个和硕贝勒全都快马赶到演习场。一人手中拿着一根燧发枪,开始评头论足起来。

这些建虏都不傻,一年多来被新军教训多次,没有人还会认为他们的骑射无敌,能比得过火枪火炮。

至于后世的康麻子,其实也知道火器的厉害,之所以说满清骑射无敌,那是居心叵测,另有政治目的而已。

佟养性精心挑选出来的几个最会打枪的汉军士卒,在摆弄了一阵燧发枪之后,便开始试射。

结果显而易见,燧发枪的射程和威力都让奴酋们心服口服。阿济格看得开心,等试射完毕之后,咧着大嘴笑道:“这下大金也有火器了,还怕明军个鸟。”

皇太极也是兴致很高,听到阿济格的话,连连点头,一边吩咐佟养性道:“按照此枪样式,尽快仿造出来,不得有误!”

“主子放心,奴才这就去办。让铁匠营日夜赶工,多仿造这种火枪出来。”佟养性连忙答应道。

他那老脸上的皱纹,都快笑成了菊花瓣。随着大金形势的不妙,他一直担心自己落个和其他汉奸一样的下场。

现在好了,大金也将会有明军一样的火器了。以大金勇士的骁勇,定能扳回眼下不利的局面。

佟养性也不敢耽搁,连饭都可以不吃,就忙着仿制燧发枪去了。

而几个奴酋,就开始争论仿造出来的燧发枪,怎么分配的问题。

最后皇太极凭着他的强势,议定大部分燧发枪都要集中在他手中使用。而其他奴酋,则给他们的探马配备一部分。

不但奴酋,包括底层的建虏,一下又对未来的战事充满了信心。

可惜,他们高兴得太早了。

建虏的铁匠营,在盛京被攻破时已被他们自己人屠了一次,剩下集中起来的铁匠,一是人数不多,二是技艺没有以前那些匠人高明。

因此,过了一些天后,皇太极一查打造的枪数,远远达不到他的预料,不由得发了一阵脾气,强令打造更多的数目。

可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接下来没多久,皇太极就悲哀的发现,他们打造出来的燧发枪,远没有明军的威力大。

不是说建虏仿造出来的燧发枪质量差,而是建虏的火药没有明军好,燧发枪的效果自然就大打了折扣。

要知道明军的火药,根据用途的不同,都是严格按照不同的配方进行配置的。

最关键的是,火药的原料,包括硝和硫磺的提纯,木炭选料的选取,这些大明生产的水平,都不是建虏的技术能达到的。

技术上的实力,在这个时候体现无遗,让皇太极大失所望。他根本就没能力在短期内解决,只好又躺他的床上去了。

忙活了一场,到头来其实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已。

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灾害

建虏的日子不好过,不代表大明的日子就好过了。

钟进卫被崇祯皇帝传到文华殿,一见面,崇祯皇帝就直接问道:“钟师傅,是否还有什么赚钱的法子?”

文华殿内的温体仁、毕自严等人都瞧着钟进卫,想从他这里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

钟进卫听了一愣,不知道崇祯皇帝为什么这么问。他想了下,苦笑着道:“陛下,臣能想到的赚钱法子,朝廷已经在做了。不知陛下为何有此一问?”

崇祯皇帝听了,微微失望,他转手从御桌上拿起一份奏章,让内侍转给钟进卫。然后一边解释道:“南方来的八百里加急,飓风侵袭广东、广西、海南三省,死了十数万人,良田被淹、房屋倒塌不计其数,急需朝廷赈灾。”

钟进卫一听,大为头痛。现在大明的财政才刚刚有了起色,就遭了这么大的灾。这老天爷简直就不想让人安安稳稳地中兴大明,尽出难题。

北方旱灾,南方水灾,沿海台风,给大明通向强盛的道路上布满了一道道阻碍。

不过飓风这事,其实也是正常。不光是现在,就算是后世,每年也都会有那么几起,让沿海省份遭灾。只不过这一次的飓风特别大,因此死得人就特别多。

钟进卫接过奏章,细细地看了起来。还没等他看完,温体仁就略带点焦虑地问道:“中兴侯,你家乡有没有听说什么对付飓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