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借天改明-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事持续了不到半个时辰就结束了,张献忠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看着前面不远仿佛杀神一般浑身血淋淋的卢象升时,他一下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不过遗憾的是,最终还是被建虏从祖大乐的防线上逃走了一部分。

此地离建虏驻扎地所在的凤凰城并不远,张献忠非常遗憾地执行卢象升的命令,放火烧那些大车。

这些大车上全部都是粮食,明军没法带走。但肯定也不能留给建虏,因此只有烧了了事。要是那些建虏没有逃走的话,说不得还能把这些粮食运到鸭绿江边,由阎统领的船队运走。

明军简单地打扫了战场,把投降的朝鲜步军放了,就快速离开了战场,消失在天际。

第四百五十八章 又闻卢象升之名

辽东盛京,奴酋皇太极正在崇政殿和一帮子亲信开会。

只见皇太极满面笑容地道:“成立六部的事就这么定了,接下来我们再商讨下如何回复锦州那边。”

原来皇太极在范文程的密奏之下,趁着那些和硕贝勒基本都不在盛京的机会,同意了范文程的建议。

即仿明国官制,成立吏、户、礼、兵、刑、工各部,各部尚书由皇太极的亲信或者对皇太极亲近的年轻建虏头目当任。

皇太极估摸着反对这事的,到目前为止可能也就莽古尔泰一人了。因此他并不怕莽古尔泰从朝鲜回来后反对,木已成舟,又会是多数和硕贝勒同意,莽古尔泰反对都没用。

建虏的中央集权,在范文程的建议下,越发地集中到了皇太极手中。

在殿内的众人听皇太极又说了个会议议题,就都各自思考着,看怎么给大汗一个建议。

他们都知道回复锦州那边的答案是一定的,那就是不会出兵。可要用什么理由来推托,让科尔沁族人觉得他们是实在没办法出兵才是这次议题的重点。

和硕贝勒之一的济尔哈朗首先向皇太极奏道:“大汗,要不直接就告知锦州,大金的粮食不足支持他们把锦州打下来。”

要打下锦州不是一时半会地事情,一要断绝从宁远、山海关方向来救援锦州的明军,二是怎么攻破墙高城坚的锦州城也是一个难点。

但无论哪一条,都有一个过程,这就需要大金国内源源不断地运送粮食物资过去。

而战争期间,消耗的粮食物资是平时的几倍。本来大金就缺粮,如果这么做的话,粮食只会缺得更厉害,就算打下锦州也不见得能补回来。

这个就是皇太极考虑锦州战事不打的主要原因,当然了,锦州城太坚固,不管是用大金的人命还是用蒙古人的命去填,都是不划算的。

皇太极早已把那科尔沁族的军队看成是自己的口中肉了,之前他听到明军袭击科尔沁达尔罕王的过程后,真是仰天长笑,连明军都来帮助自己收编蒙古人。

他听到济尔哈朗的建议,想都没想,直接摇摇头道:“此法不妥,如果科尔沁知道我们粮食如此窘迫,在未来收编他们的时候,会有不必要的麻烦。”

范文程听了点点头,同意皇太极的这个说法。他也有一个建议,只是刚才一直在等别人先说,免得自己表现太突出引起殿内这些女真贵族的嫉妒。

现在他见济尔哈朗已经献过策了,他就向皇太极献策道:“主子,是否可以说锦州城坚,我大金又无大炮,不宜攻城。另则也向他们表明,主子实在不忍因攻打锦州这种坚城而让科尔沁族人白白送命。”

皇太极一听,有点道理,就对范文程说道:“有道理,接着讲。”

范文程一听,脸上露出了受表扬后的媚笑,继续说道:“蒙古人应该知道我大金不善攻城,就能理解刚才的理由。只要我们保证将来一定诱使明军出战,在野战中替他们报仇,或许就会同意撤军了。”

皇太极听得点点头,不过又摇头了,他想到科尔沁人现在有两个首领,即达尔罕王的两个儿子。他们为了夺权,会不会坚持要夺回达尔罕王,或者一定要马上替他们那些被明军所杀的族人报仇。

皇太极把这个意思说了出来,而后补充道:“最好再有一个理由,让他们不能再坚持留在锦州。”

殿内安静了下来,都在想着法子。

最后,还是范文程开口了:“主子,不如同时告知锦州,在登莱一线的明军有侵犯大金边境,因此不得不调回锦州的兵马。”

另一个和硕贝勒阿巴泰听了,未等皇太极回答,就直接否定范文程地建议道:“登莱一线,只有东江有战力。但谁都知道,自从毛文龙死后,登莱已不足虑。要是我大金说被登莱打得要调回锦州兵马这种荒谬的理由,实在有损大金威望。”

阿巴泰的说法也有道理,登莱一线的明军要是厉害,去年的时候也不会主力尽出,绕道蒙古攻入关内了。

殿内又安静了下来,一时没有其他办法。皇太极见众人都没反应了,心想要不就这么办。

让代善分别找达尔罕王的两个儿子私下沟通一番,以势压人,也不怕他们不同意,撤回来后再使些手段直接收编了他们。

正当皇太极准备宣布这个决定之时,前方军情送到,说登莱一线的明军出击,骚扰大金边境。

殿内的众人一听,都面面相觑,登莱的明军还真来骚扰大金边境了。这不是编造的理由,是否可以用来给锦州那边退兵之用呢?

皇太极倒是比殿内这些人要多一份考虑,马上问起具体的情况。

在得知明军真得只是骚扰,一触即退后,他才笑着挥手让报信的人退了下去。

登莱的战力果然就是渣,估计是迫于明国朝廷的压力,出兵做做样子,响应下锦州战事而已。

于是,皇太极就决定,按照之前商议的几个理由再加上登莱确实出兵的事实来回复锦州,让他们尽早退兵,免得徒耗钱粮。

可还没等命令出殿外,又有紧急军情来了。殿内的众人看信使那紧张慌乱地神情,一颗心就沉了下来。

“报大汗,五百正蓝旗甲兵和一千朝鲜步军运送粮食的队伍在离凤凰城东四十里处被明军偷袭,除五十六名正蓝旗甲兵逃出之外,其余全军覆没,粮食全部被焚。”

皇太极听得当即站了起来,大惊失色道:“什么?你再说一遍。”

殿内的人也是一脸惊容地看着信使,这消息太过骇人听闻了。

信使只好又说了一遍,这次又补充道:“带队的甲喇额真被明军斩杀,未能逃出来。”

阿巴泰不相信这个消息,五百大金勇士在野战中对上两千明军都是随便杀的,更何况还有一千的朝鲜步军,怎么可能败得这么惨。

皇太极知道信使不会骗人,他有点惊异地问道:“是遭遇何处明军袭击?”

“回大汗,三千多明国骑军突袭,旗号为一个卢字。”

崇政殿内的建虏和汉奸们听得面面相觑,在他们的脑海中,一个之前听闻过又被忽视的名字重新被他们想了起来。

很快的,建虏的信使即刻被派往锦州,要求代善等人回师。另外则探马、细作尽出,开始查探登莱明军的真实情况。

第四百五十九章 锦衣卫政委

早晨的太阳才刚出现在空中,努力地往大明京师撒着它的光和热。

而在京营驻扎地的一处塔楼上,东厂番役持刀守护着楼梯口。

在塔楼东侧的一处窗户口站着几个人,正看着他们前面小校场上的士卒训练。

“侯爷,这三个武学教授还真不错,这么快就让他们琢磨出鸟铳的刺杀之术了。”顾百川看了一会后,对他身侧的钟进卫感叹道。

钟进卫看着校场内的三个武学教授组成一个小阵,忽而背靠背,忽而互相穿插地应付着新军士卒的围攻,显得从容有余,并不时有士卒被“刺死刺伤”而退到了一边。

他不由得点点头,赞了一声“不错。”

要知道新军士卒是从四万五千多的五军营中选出的精英,其个人搏杀能力都不会很差。却在三个武学教授的枪阵中讨不了好,这三个武学教授确实应该算厉害了。

这段时间来,钟进卫越来越觉得明朝人的厉害。他比起这些古人,只有在思想观念和一些事物的远见中占有优势而已。

钟进卫练的新军,只要他按照明朝现有的练兵制度严格执行,各种军械后勤也按照已有的规则制度严格执行的话,要打败建虏并不是难事。

如此制度下的大明,竟然在历史上最终还是被建虏窃据了华夏九鼎,真不知道冥冥之中的满天神佛要多偏袒建虏才有那样的结果。

现在由钟进卫负责来练新军,他的目的并不满足于打败建虏。

也因此,他并不仅仅只是严格执行现有的各项制度,他还努力把后世一些先进的理念融入新军的编练中。

钟进卫比后世穿越书中那些穿越者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是,他的起点很高,能调动的资源很多。

钟进卫只要把他的意图传达下去,让相关的专业人士去严格执行,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甚至比他亲力亲为还要好。

这种例子之一,就是校场上的三个武学教授,甚至那些士卒都是。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这五百士卒就是特种部队的兵都不过份,现在却让钟进卫在当普通士卒用。

三个武学教授在坚持了足足有六、七分钟之后,才被连续不断攻击的新军士卒击败。

而后三个武学教授又围在一起互相讨论,并不时的比划一下。过段时间后,又开始了新一轮实验。

钟进卫就算没有走过去问,也看得出来,三个武学教授对目前的刺杀之术还不满意,在继续改进中。

这时,京营提督衙门的一个士卒忽然跑到箭楼底下。

一会就有消息传到楼梯边的东厂番役处,楼梯口的王鹏就走近钟进卫禀告道:“侯爷,五位锦衣卫校尉已到衙门。”

钟进卫回过头来看向王鹏,点点头道:“好,我们回衙门。”

这五位锦衣卫校尉是来新军营报到的,他们是钟进卫在花了很大劲后才找出来的,因为他的要求比较高。

第一,当然是要对大明忠诚,对皇上忠诚。

第二,能读会写,是个识字的人。

第三,能说会道,不摆官架子。

也因此,这五位锦衣卫都还只是最低级的校尉,否则符合这第三条的人,在这个时代的军官中还真难找出来。

五名锦衣卫一见中兴侯出现,就一起跪倒行礼道:“属下参见侯爷。”

钟进卫的眉头稍微皱了下,不过他想起自己并没有对他们有所交代,也就释然了。

钟进卫对五名锦衣卫校尉道:“都起来吧,以后在新军营中要遵守新军营的规定,行新式军礼,这种跪礼就不用了。”

锦衣卫校尉们听了明显一愣,不过中兴侯交代的,自然要遵从了。

钟进卫之所以这么要求,主要是他觉得跪礼区分人的等级,又不方便,真不如后世的军礼来得方便,也显得平等一些。

这些校尉们是要作为后世军队中的政委一样用的,动不动让士卒见他们时用跪礼,无形中就有壕沟拦在了他们中间,不利于沟通。

“走,随我去一趟我府里。”钟进卫对五名刚起身的校尉说了句,然后当先走向衙门门口。

五名校尉面面相觑,不知道中兴侯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要收登门礼?没人解释,他们只好快步跟上,到了应该知道是怎么回事。

一行人骑马慢步而走,钟进卫对后面招招手,把五名锦衣卫校尉叫到了身边,问他们道:“之前我有让你们想一些太祖、成祖如何驱逐鞑虏,复我华夏衣冠的故事,还有大明军队所向披靡的事迹,准备得怎么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