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借天改明-第3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兴侯,到底是怎么样个监督管辖之法?”徐光启无奈,只好再问出最关键的一点。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看着这些人的表情,有种想笑的冲动,这中兴侯也太会吊人胃口了。

钟进卫却没有一丝自责感,转身对徐光启说道:“成立一个专门管辖票号、钱庄之机构,每年定期一次有权核查所有票号、钱庄的账务,另外票号、钱庄都要存放一定比例的银两到这个机构内,以防出事的时候能有余力偿还苦主。另外要限定票号、钱庄的本钱在多少以上才能开,因为资本多了,防范风险的能力相对来讲就强。”

钟进卫说到这里,看到徐光启张开嘴想说话,马上伸手一拦道:“我知道徐大人想问什么,听我说完。”

徐光启讪讪地笑了一下,闭上了嘴巴,听着钟进卫继续往下讲。

“票号、钱庄的银两存放在管辖机构后,可以收取管辖机构给其的利息。如若某一天不开这票号、钱庄了,可以取回所有银两。大概意思就是这样,不知道诸位大人觉得如何?”

钟进卫说完之后,还抱拳一周,感觉像是江湖卖艺的一样。

中兴侯这方案至少比首辅的那个方案要柔和多了,而且确实能很好的解决刚才的分歧,更重要的一点是,存银子竟然不收保管费,反而可以有利息可拿,这点倒是很新颖。

殿内的大臣互相和最近的人小声讨论起方案来,顷刻间,文华殿内响起了一片“嗡嗡”声。

钟进卫从有的人的脸色上看出,好像并不是很同意的样子,心中一动,就双手摆着对殿内这些文官道:”诸位大人,诸位大人,我这里还有一个建议,不知道诸位有没有想参与的?”

第四百四十四章 皆大欢喜

钟进卫的话一下吸引了殿内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看着他不知道他想说些什么。

崇祯皇帝看着钟进卫,知道他是要说那拆分的事情了。

果然,钟进卫说得就是拆分的那部分内容,只是稍微有了变化:“诸位大人,我建议由大家共同出资成立一家银行,就是票号、钱庄。不但能赚到俸禄以外的大钱,还能给大明所有的票号、钱庄做个表率,率先给管理机构交银,如何?”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这中兴侯毕竟是海外归来的。大明朝的规则,当官的不能经商,这是自降身价。

当然了,至少明面上不能这么提,大家都要脸不是!

“我都察院赞同,为了以后不再有票号、钱庄之坑民的事发生,为了让他们都能交这银钱,为了让他们受朝廷监管,我都察院赞同中兴侯的建议,挤出都察院的经费参与。”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慷慨激昂,好像这投资银行之事,乃是上刀山,下火海之举。

当场就有几个人暗自吐吐沫,还有这不要脸的,打着大义凛然的旗帜,赚那银两。

要是刚才中兴侯说管理机构要收保管费而不是付利息,看你还会不会这么说。

不过这些臣子转念一想,又觉得曹于汴的一点说得不错,以衙门的名义投资,不就有好处可拿了。

不管以前是不是清水衙门,在崇祯皇帝刚发动过一次大的反腐风暴后又大赦天下,还言明如有再犯,老账新账一起算的威慑下,敢在这么短的时期内伸手的人不多。

这么一来,这来自正途的银钱就格外会引起这些人的注意。眼下中兴侯这提议,按照曹于汴的说法参与进去的话,既能打着舍身为民的旗号,又能不跌个人的身价,还能捞到一定的好处,何乐不为呢!

负责礼部的何如宠抢先站出来,面对曹于汴,不敢示落地道:“为民做主之事,我礼部从来就不会谦让。今日有此机会,算我们礼部一份。”

已经有衙门参与了,自己的衙门要是不参与的话,估计回去后会被那些下属给骂死,这位置也坐得不稳当。因此,不管他们本人愿意不愿意,在这个大势下,各部门纷纷表态要参与。

崇祯皇帝没想到钟进卫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提议,让原本他还以为这从未有过之事,会有不少老古董的大臣反对,可现在见到的情况却刚刚相反,不由得在心中暗自佩服钟进卫。

崇祯皇帝有一点没想到,如果钟进卫的这番话是别人说出来的,效果就肯定没有这么好。因为钟进卫捣腾出了好多东西都在赚钱了,他说这银行也能赚钱,那就肯定没错。

大明的这些臣子里面要说赚钱的能力,中兴侯说第二,其他人不敢说第一。这是由于钟进卫这过往所取得成绩作为背书,这些大臣才毫不犹豫地相信银行能赚钱。

钟进卫自己也没想到他的这个提议会引来这么热烈的反响,这么一来,他反而担心了。因为如果银行由这些强势部门所组成,那别人还怎么和它竞争。这种垄断性虽暂时有利,但长期肯定是不利银行业的发展。

但钟进卫一时又想不起来到底该怎么应对,心急了一会后,转念又一想,现在是推动这银行业改革的时候,只有这些强势的衙门都裹挟进来,才能顺利地推行下去。至于垄断不垄断的,以后再说吧,实在不行就找个办法来拆。

钟进卫想到这里,正待发言时,没想崇祯皇帝也插了一手道:“既然诸位臣工如此热心民事,朕也不能不表示,宫里也投资一份吧。”

钟进卫听得无语,连皇帝都参与进来了,这银行的背景可就大到天上去了。

他不管了,大家都参与吧,越多越好。

在群臣拍了一阵“皇上仁慈”、“皇上英明”之类的马屁之后,钟进卫才说话道:“诸位,既然大家都如此。。。如此地为民做主,那我来说说具体如何操作吧,看诸位是否有意见。”

“中兴侯当说无妨。”这个大臣支持道。

“中兴侯尽管说来,我等洗耳恭听。”那个大臣也表态道。

“。。。。。。”

殿内的气氛非常热烈,让那些内侍宫女都很嫉妒,要有可能的,她们也想喊上一嗓子:“奴婢也要为民做主。。。”

钟进卫等声音静下来后,就把他和崇祯皇帝以及温体仁商量的那套拆分大明皇家银行的方案都说了出来,并且在细节上加以补充。

殿内的文臣自然会有疑问,但都在钟进卫的一一解释下得到满意的答复。

文华殿内的灯什么时候被点亮都没人知道,殿内的人都沉浸在中兴侯所描绘的这个赚钱方案中。这种无本买卖的经商之道,银行的运作原理及赚钱窍门,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特别的了解,让钟进卫给他们狠狠地上了一课。

后面大明皇家银行这一系列的事情运作,就变得毫无困难起来,获得了这些六部九卿的强烈支持。

未了,六部九卿都满脸笑容地向中兴侯告辞,向崇祯皇帝辞别,出殿散衙而去。

他们等着明日一早给各自衙门的下属说这个好消息,特别是曹于汴,都已想好了要广为宣传,是自己第一个响应,强力支持才有这个结果。

此时的文华殿内,又只留下了钟进卫和温体仁。

钟进卫看看崇祯皇帝的脸色,忽然抢先说话道:“陛下,臣家里的米饭不能浪费了。”

崇祯皇帝听得无语,自己都还未邀请他一起用膳,他就先说上这话了。

崇祯皇帝的心情很好,又差不多搞定了一件大事,他就向钟进卫开起玩笑道:“你要一直蹭饭吃,就你那吃相,朕也有一天会被你吃穷。温卿,你说是不是?”

温体仁的脑中马上闪现出钟进卫那狼吞虎咽的一幕,不由得笑了起来。

崇祯皇帝看到钟进卫那红脸,他也不再开玩笑了,笑着问道:“钟师傅,京营那边如何了?”

“回陛下,臣刚看了一遍五军营的情况,还不错。接下来就要着手新军计划了。”

“好。”崇祯皇帝点点头,然后说道,“这银行一事,也算是顺利,这后面几天就趁热打铁,把这事办完吧。朕看着新军的前期准备工作中,钟师傅还是有时间来办这事的。”

“是,陛下。”钟进卫同意崇祯皇帝的观点,打铁还是趁热好。

不过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银行推行之事绝不是如此简单,后面还有一场风波等着他们。

第四百四十五章 京师银行业的巨变

有关朝廷将改革银行业的这种爆炸式的消息,在次日就逐渐传遍了整个北京城,让京师开票号、钱庄的人喜忧参半。

近段时间内,在京师活得最胆战心惊地人莫过于这些人了。

晋商票号的事件发生后,他们的生意全部受到影响。无论他们怎么解释自己的票号、钱庄不会发生卷款潜逃或者破产的事儿,但那些手头有银票的人还是纷纷要求他们兑换现银,使得好几家实力弱一点的票号、钱庄遭了鱼池之祸,被挤兑破产,这又反过来加剧了更多的人要求兑换银两。

幸好开在京师的票号、钱庄一般实力都比较强大,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应付了过来。

京师的舆论对他们这些开票号、钱庄的人是越来越不利,甚至还有不少要他们关门的说法,让这些人日夜不安。

他们也试图派不少人出去解释,宣传,但一点效果都没有,使得他们每天都生活在惶恐之中,生怕哪天朝廷真得顶不住舆论的压力而封了他们的生意。

因此,当改革银行业的消息传出后,让他们为之松了一口气。可他们在听到朝廷各部将组建银行时,却又忧心忡忡。

他们不是那些普通老百姓可比,深知开银行赚钱的窍门就是信誉。相对比较起来,他们这些普通的票号、钱庄,就比朝廷各部所开设的银行要弱多了,至少他们存在被抄家查封的风险,而那家银行则不会有这个风险。

更何况票号、钱庄的信誉要想恢复到从前,哪怕是向那个管理机构交足了钱,也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管他们怎么想,至少在京师的这些票号、钱庄,是从来没想过要反对朝廷这新政,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应付的问题。因为京师的舆论环境和政治中心的背景,使得这些人不敢反对。

为此,一些票号、钱庄都开始互相走动,商议,看如何在这新政中活下来。

而京师百姓则喜闻乐见新银行的组建,对于他们来说,多一个银行,就是多一种选择,而且还不会发生那种政治风险的银行。

组建新银行的事儿被推动得很快,各部衙门都很快就派人向中兴侯汇报出资的金额。

几日之后,大明皇家银行宣布不再接受除了兑换九思宝钞之外的个人业务。同时朝廷的公告正式发布,要求所有京师的票号、钱庄在本金达到一定条件下,并向大明皇家银行缴纳准备金才能开业。

发布公告的当日,由京师各部衙门和宫里出资的大明为民银行成立,宣布响应朝廷的政策,并大张旗鼓地把一箱箱的准备金运入大明皇家银行。

为了应对这个情况,京师大部分的票号、钱庄在这几天经过紧急磋商,最终宣布这些票号、钱庄合并,成立大明联合银行。

之所以用上这个名号也是为了与过去的票号、钱庄相脱离,摆脱那个风险高的名声。

一时之间,银行一词在京师百姓中成为最热门、最时髦的词汇。

接着大明为民银行又宣布存款不收保管费,还会给利息。而且从为民银行借款,利息极低。

这个利息极低当然是相对其他地方的贷款来说的,不可能真得极低,要不让初生的银行从哪里赚利润。

这么一来,让京师百姓特别是那些商人赞不绝口,同时也给新成立的联合银行带去了压力。

保管费和堪称高利贷的借款利息一直是原始票号、钱庄的利润大头,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