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借天改明-第2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进卫想想也是,就有点不好意思地道:“还是我太心急了,温大人继续说。”

温体仁微微一笑,并不介意,继续讲解道:“后来倭寇侵袭沿海,在永乐初年曾派当时的太监郑和率舰队前往日本,索要倭寇头目并要求其严查之。日本国王源道义当时积极配合,很快抓住并活煮了二十多个盗魁回应之。”

钟进卫听到这里,又吃惊地打断温体仁道:“我一直只听说过郑和下西洋,这还曾经下过东洋啊!”

温体仁点点头,脸上继续保持着之前的微笑,没有丝毫嘲笑钟进卫孤陋寡闻之意:“是的,此次郑和下东洋取得圆满成功,日本对大明也很是顺从。因此成祖便准其十年纳贡一次,每次都给其丰厚回礼。双方礼尚往来,一直保持到嘉靖年间。”

嘉靖年间的倭寇之患应该是路人皆知的事情,也因此成就了戚继光的威名。

钟进卫这次反而没有插话,听着温体仁的讲解,免得又有啥是自己不知道的。

“嘉靖末期,日本国内诸侯为抢进贡之权在大明境内大打出手,祸及大明百姓,最后更是酿成了大规模的倭寇之祸。虽最终平息,却让日本国内更是觊觎大明。以致在万历年间更是两次侵朝,企图以朝鲜为跳板图谋大明。最终被大明和朝鲜联军打败后就偃旗息鼓到现在,未再有任何举动。”

温体仁说到这里后,便住口不说了。

钟进卫听完后,等了一会还未见温体仁继续,就问道:“下面没了?”

“没了。”温体仁点点头。

温体仁说得这些事情,钟进卫除了得到一点日本一直觊觎大明之心的信息外,没有任何一点近些年来的消息,特别是日本国内的局势如何,那么自己之前的问题其实并没有得到真正答案。想到这里,钟进卫的眉头不由又皱了起来。

温体仁却没理会钟进卫,他对崇祯皇帝总结道:“大明强,则日本顺从;大明稍微露出疲态,日本则生觊觎之心,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一个事实。”

崇祯皇帝从温体仁的这些话中已经明白这个意思,他点点头,感叹道:“大明四周群狼环视啊!”

崇祯皇帝能清楚这点,温体仁很欣慰。只有这样,才不会懈怠;不会因为最近所取得的一点成绩而生自满之心。

温体仁的欣慰不是没道理的,历史上就有一件类似的事情。

唐朝末年,也就是史称后唐的开国君王李存勖,在取得成绩,有中兴唐朝的迹象之后,就开始自大贪逸,终日与伶人为伍,最终也死在了伶人之手。

同时温体仁也知道自己的解答并没有解决中兴侯的问题,只有一个大体上的答案。

他想了一下,又向崇祯皇帝禀告道:“陛下,日本已多年未见声息,但大明东南海商应有往来日本,不妨让厂卫调查之。”

听温体仁这么一说,钟进卫真想拍自己的脑袋,他也在一边提议道:“陛下,那个郑芝龙应该知道。”

崇祯皇帝点点头,马上传召东厂提督王承恩前来觐见。

对于王承恩来说,这种事情倒不难。但钟进卫在一边补充了一句道:“此事越快越好。”

王承恩看看钟进卫,想着中兴侯别再加一句“最好你亲自去”,那就惨了。

他连忙应了下来,就匆匆告辞去安排此事,免得真被中兴侯说出那句话来。

因为他知道,如果中兴侯说出这话的话,崇祯皇帝肯定不会有意见,那就要哭了。

看着王承恩出殿而去,温体仁想了一下,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日本国内的形势如何或许可以从海商那打听到。但日本当权者对于大明的态度如何,是海商不容易得到的消息。”

崇祯皇帝见温体仁如此说,知道他必然有所考虑,就顺势问道:“那依温卿之意呢?”

钟进卫也是看着温体仁,不知道他有什么好主意。

“陛下,臣建议派出钦使质问日本国王,何时恢复朝贡。”温体仁说出了他的建议。

钟进卫一听,也向崇祯皇帝说道:“温大人的这个提议不错,一来可以试探日本对大明的态度如何,二来也可以趁机观察下日本的形势,再和海商提供的信息对照,就更靠谱了。”

崇祯皇帝见两位臣子都这么说,他自然也没意见了,不就是派个人么,小事一桩而已。

但温体仁马上在钟进卫话的基础上又补充道:“陛下,中兴侯说得有理,不过如此一来,对钦使就有比较高的要求了,否则难以完成此次出使的目的。”

这对一个皇帝来也不是问题,他回答温体仁道:“此事就交由内阁,选一个合适的人选作为钦使,前往日本即可。”

他见温体仁躬身领命后,就转头对钟进卫道:“钟师傅,你大婚在即,朝廷之事就先放一放,否则朕就太亏欠你了。”

钟进卫一听,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回答崇祯皇帝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被钟进卫这句不贴切地回答给逗笑了,不过他们也明白钟进卫的心思。

散会之后,温体仁马上就去办理出使日本的钦使一事。经由底下人的推荐,最终启用一个赋闲在家的人作为钦使前往日本,他就是孙传庭。

在钟进卫的蝴蝶翅膀效应下,历史已经变了。孙传庭提前出山,从未有过的出使日本之事也发生了。

第四百三十四章 大家都来捧场

钟进卫大婚的这一日终于到了,一条街上的两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两家都不是世家大族,其中阎家的人丁稀薄,从通州刚搬来京师,不但没有一个亲戚,连邻居是什么人都不知道。

而钟进卫这边,就更彻底了。钟进卫孤身一人,来自海外,就亲戚家人来说,连阎家都不如。唯一的四个侄儿,还是干的。

因此,钟进卫和阎家的意思,这婚事就不用搞得那么隆重,徒然浪费银子。而且真要搞隆重的话,也没那么多银子。

阎家是普通百姓出身,并无积蓄,置办嫁妆的钱还是钟进卫送过去的。

而钟进卫这边,他一心扑在国事上面,并没有想着替自己捞钱。因此除了俸禄之外,就只有崇祯皇帝御赐的那间铺面有些钱财来源。但因为铺面开张没有多久,所以并没有很多收入。

而且钟进卫打算在把大明皇家银行的普通金融业务拆分出来后,入股那家将要成立的普通银行。这股本可是多多益善,稳赚不赔,是件福延子孙的事儿。

他也偷偷把此事告诉了阎家,两家人都在尽量省着银子。

最最关键的原因,其实和钟进卫的低调性格有关系,否则打肿脸当胖子的事情也是有不少能力不到的人在做着的。

想钟进卫刚来大明的时候,他还想着就在幕后给崇祯皇帝出出主意就得了。可现在最终也跑到了前台,不少事情还亲自赤膊上阵。

可见事情并不会一直如愿,那么钟进卫这婚事呢?

这日午后,迎亲队伍并不大,都是侯爵府里的家人各司其职所组成的。犹如鬼子进村,声张得不要,只要花姑娘的干活。

就算如此,两家人都很欢乐,衷心祝福钟进卫和阎应芳百年好合。要是两家亲戚多的话,说不得就有人对此不合身份的婚礼大发微词了。

但钟进卫没想到的是,刚把阿奇迎进门,还未等到吉时拜堂,就有人上门祝贺了。

钟进卫只好着一身大红的新郎服,去府门迎接。今天是大喜的日子,不论身份,有客来,一律亲迎。

“属下恭喜侯爷新婚大喜,没得请帖也上门来叨点喜气,还望侯爷不要见怪。”锦衣卫百户于海静满脸喜气地拱手向钟进卫祝贺。

他在押解八大晋商进京后就一直留在京师,能有今日,都是钟进卫所赐。因此他一直惦记着中兴侯的婚事,虽没得请帖,还是赶来祝贺了。

钟进卫满面笑容地看着痛改前非的于海静道:“哪里,哪里,我是一个请帖也没发,并不是说忘了兄弟。来,来,来,里面请。”

“侯爷,这就是您的不是了,人生大事,怎么能一个请帖都不发呢!一点薄礼不成敬意。”于海静一边笑着说道,一边把礼单给了钟进卫边上的门房老彭。

钟进卫听了笑笑,幸好还是多准备了几桌酒席。也不怕多来几个意外之客。

他刚准备把于海静迎进府内,门外边传来一个响亮的女声:“中兴侯,大婚咋也不通知下,是看不起我们土司出身么?”

钟进卫回头一看,竟然是秦良玉和她的儿子媳妇,正骑马而来。

他吩咐一声跟在身后的四个侄儿,让他们中的一人把于海静先迎进去。自己则又迎回府门口,笑着看向翻身下马的几人道:“呵呵,秦总兵开玩笑了,我和瑞征不是兄弟胜似兄弟,怎么会看不起呢!只是我生性低调,因此没有发一个请帖而已。”

“大喜的日子低调个啥,先恭喜侯爷新婚大喜了。”秦良玉带着儿子媳妇抱拳恭贺道。

“请,请,请。”钟进卫满面笑容地把秦良玉、马祥麟和张凤仪迎了进门。

可他还未来及安排座位,就又报门口来客,不得不向秦良玉等人告罪,然后又迎了出来。

钟进卫对于来人并不是很熟,是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亲自过来道贺了。只见他满面笑容地和钟进卫打招呼,仿佛他俩是很亲的那种。钟进卫自得一番客套,又把他迎了进去。

说实话,刚才这些客人能不请自来,过来祝贺自己的婚礼,虽然钟进卫的性子比较低调,但也有一丝自豪感和满足感。

但很快,他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就不是一丝了,而是爆满。

钟进卫再次迎出府外,被一大群人埋怨,连个请帖都没有,让一大群老头子厚着脸皮跑过来蹭饭吃。

钟进卫丝毫没有被埋怨地不满,笑着道:“小子怕是请不动各位阁老的大驾才不敢声张,来来来,各位阁老请里面坐。”

在京的大明内阁所有辅臣一起过来祝贺,这事实在是不常见,当是给钟进卫大大捧场了一把。

钟进卫在陪着内阁辅臣们进府的时候,偷偷问温体仁道:“你们都这么早来了,皇上那边怎么办?”

温体仁一听,看向钟进卫道:“就是皇上特旨允许我们提前散衙,前来恭喜中兴侯的,而且。。。”

他说到这里,还故作神秘地拖了下长音,然后才笑着说道:“而且皇上还言明不得白吃白喝,老夫是把家中的积蓄都拿出来当贺礼了,这次一定要放开肚子吃些本钱回去。”

钟进卫听得哈哈大笑,温体仁就是再能吃,能吃几个钱。同时他心中也暗自感激崇祯皇帝,原本一直见他没动静,心中还微微有点失落,没想崇祯皇帝还让群臣给自己送礼。

没多久,又陆续来了很多客人。除了徐光启、毕自严等人外,其他的六部九卿,各级官员,甚至还有皇亲勋贵,他都不熟甚至不认识。

府里招待不下了,那些级别低的人自觉地送了礼就走,还有很多得到消息晚的人还在陆续赶来送礼。

这些人,一是因为钟进卫是目前皇上面前的大红人,二是崇祯皇帝有意无意地透露了让群臣去恭贺钟进卫的意思,包括他让内阁所有辅臣都去恭贺这事,也是大张声势,因此消息传播地很快。

就在吉时将到,要行拜堂礼的时候,崇祯皇帝的圣旨到了。

这让到场的群臣知道,皇上本想亲自过来,但因皇后有孕在身,行动不便,就不来了。特赐了一大堆贺礼,其中还有两间旺铺,给中兴侯捧场。

东厂提督王承恩在宣读完圣旨之后,也把自己那份贺礼送了,才告个罪,回宫复命去了。

当崇祯皇帝听到王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