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借天改明-第2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卢象升已看完了钟进卫的信,他一边把信递给阎应元一边问锦衣卫百户道:“人在哪里?”

锦衣卫百户对文官体系的巡抚还是不敢摆架子的,连忙回答道:“就在登州府牢房关着。”

卢象升一听,对身侧的卢大道:“你过去把那些犯人都提到巡抚府来,我要见一见。”

“是,大人。”卢大答应一声,然后邀锦衣卫百户去交接犯人。

卢象升看他们两人走了,就看向阎应元,发现他刚看完信,就笑着道:“我相信中兴侯的眼光,这些流贼既然是可造之才,就把他们都编入我的标营。”

对卢象升这个看法,阎应元也是同意,他点点头道:“九台,以后怕是你的手下会猛将如云啊!”

“哈哈哈。。。”卢象升一听,哈哈大笑起来,这个阎应元,当面拍起自己的马屁来了。

就在这时,又听亲卫通传说有钦使到。

卢象升一听,看天色都这么晚了,钦使还来,怕是着急赶路过来的。这么一想,心中不知道皇上有什么事情要交代自己,就赶紧带着阎应元迎了出去。

没想钦使不是找卢象升,而是要让阎应元接旨。

更没想到的是,皇上特意传了圣旨,是让阎应元回京参加中兴侯的婚礼。

钦使宣读完了之后,笑着恭喜了阎应元,就自个去休息了。

卢象升得知消息,也是恭喜阎应元。皇上竟然特意派人过来传旨,看来是很重视这个婚事。

阎应元乐得脸上的笑容一直没变过,在之前的时候,他的内心对于此婚事,还是隐隐有一丝担心。

他怕中兴侯会有一日嫌弃自己的妹子,毕竟自己的妹子论身份,只是一个宫女而已。

现在婚礼在即,阎应元心头的一只鞋子就落了地。

他只是有点奇怪,自己是女方的长辈,怎么是让他直接回京,应该要回通州才对。

不过圣旨既然这么说了,他就只能照做。阎应元想着正好也可以见见妹夫,跟他诉诉苦,看能否帮自己多搞点银钱来造船招人。

卢象升身为一方封疆大吏,不得圣旨不能离开防区。因此他一面绞尽脑汁地想法送点别致的贺礼,一边却又叮嘱阎应元把登莱的困境告诉中兴侯,看他有什么意见。

阎应元一一答应下来,在第二日一早,快马赶回京师。

第四百一十二章 屌丝的力量

大明京师紫禁城外正走着一支马队,队伍中的骑士任由胯下马信步走着,看似不急着赶路。

为首之人看看天色,就在马上直起上身,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然后大声道:“终于不用摸黑走大街了。”

“侯爷,您是贵人事忙。”他身后一个穿东厂番役衣着的年轻小伙笑着说道。

这为首之人正是即将大婚的中兴侯钟进卫,他接连几日起早摸黑地在文华殿和崇祯皇帝以及温体仁讨论藩王宗室封建海外及后续一系列的事情。

一边记录的王承恩,手都写酸了,光是记录用纸就用了几大叠。

今天有了一个结果后,崇祯皇帝见温体仁和钟进卫都讨论得很辛苦,就劝他们提前回家歇息。

钟进卫一听,就没心没肺地直接出来了。反而是年老的温体仁,身为大明首辅,惦记着内阁的事情,还舍不得休息,过去看看有没有重要的事情要他处理。

钟进卫伸完懒腰,觉得精神多了。他听到王鹏说话,并没有回头,看了眼他左侧的大明皇家银行,有点疲惫地说道:"其实要做的事情很多,现在脑子糊涂,回去整理下,捡重要的先做,这样才有头绪。"

"少爷,您现在最重要的事是您的婚事啊!"在王鹏身边的于长俭提醒道。

钟进卫闻言转头看向他道:"我对这些习俗不熟,在昨晚把一切都委托给你爹了,非要我出面的,我才去做下。"

护卫钟进卫的东厂番役们理解地点点头,毕竟侯爷是来自海外的。可转念一想,又觉得好像不对,不是说侯爷是海外的前宋遗民么,那习俗应该和大明差不多吧?

而钟进卫的带刀随从却认为自家老爷和凡人当然不一样,与皇上讨论国家大事才是老爷要做的事情。

钟进卫转头看向王鹏等番役,关心地问道:“我这几天稀里糊涂地,一直记得又忘记问了,你们家里都好么,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的么?”

王鹏等番役一听,连忙抱拳一礼,感激地道:“多谢侯爷关心,家里都好的。”

于长俭这几天一直和东厂番役厮混在一起,已经熟了,双方也都尊重对方。因此他开玩笑地道:“谁敢找堂堂东厂番役的家人麻烦,是不是?”

众人一听,都呵呵地笑了起来。此时,东厂番役们在内心都隐隐为自己的职业而感到自豪。

跟在后面的一个刚换过来护卫钟进卫的随从也参合道:“那锦衣卫就不一样了,前阵我看到有个锦衣卫百户的家人在街上哭天喊地,诅咒那卷款逃跑的票号不得好死。”

钟进卫一听,什么票号卷款逃跑,有点奇怪,就问道:“你说得是什么事情?”

那人想起侯爷刚回京师,又早出晚归的,肯定不知道这件事情,就八卦道:“这事说起来还和侯爷有关系。”

钟进卫一听,就更奇怪了,自己和票号还扯上关系了?

那人见钟进卫转头看向自己,就连忙解释道:“侯爷不是抓了八大晋商么,人还未押解到京师,八大晋商在京师开的票号就卷款逃跑了。让那些存银两在这些票号的人都血本无归,至今还找不着下落,那些苦主整天在顺天府衙门口哭闹等消息。”

钟进卫听明白了,点点头,这事还真得和自己有关系。

不过这事要是东厂番役碰到了,也是一样的结果,和是不是锦衣卫倒没什么区别。

八卦完了这件事情,钟进卫就回转身子继续往前走。

忽然,后世的职业让他猛然记起了一件相关的事情,刚好可以趁机实施。

于是,他一拉缰绳,把马停住,随即一边调转马头,一边说道:“走,去大明皇家银行,我要了解些信息。”

护卫们刚才还听说钟进卫要回家好好休息一下,怎么刚走了一小段路就又惦记着朝廷之事,心想中兴侯真是大明官员的楷模啊!

也有的护卫担心侯爷的身体,不过既然中兴侯已经说了,护卫们当然没意见,当即一起调头护着钟进卫前往大明皇家银行。

当钟进卫到达银行时,看到不少人在进进出出,一楼银行职员也都在忙碌着。

他有点欣喜,这可是个好事。

钟进卫没有惊动他们,从侧门上了二楼,来到自己的办公室。

二楼的职员一见中兴侯过来银行办公了,多日未见领导,都跑过来见礼。

钟进卫稍微客气了下,就让他们把最近的资料都给过来。

这些职员见中兴侯很忙的样子,便不敢打扰,奉了资料到钟进卫面前后,就只有负责人员还留着等他询问,其他人等则自动消失了。

钟进卫拿起放在最上面的一份总表看了起来,发现银行的业务果然是越来越好了。

那些给官员发放俸禄的大明九思宝钞,自从前段时间后就没有再见到有官员的家人过来兑换成银两了。

钟进卫在心中推算了一下,应该是八大晋商押解进京后的时间。他抬头咨询了下侯着的职员,得到了肯定的答复,甚至还说多了话:“侯爷,您不知道,现在朝廷查抄八大晋商家所得钱财的事儿,越传越离谱了,这数目都高得没边了。”

钟进卫听了一笑,传闻嘛,传个几传,就会变得夸张,这很正常。

他还记得后世就有一个类似的游戏,饭桌或者做群体游戏的时候经常会有人做的,初始者所说的话在最后一个人的嘴里说出来绝对变成风马牛不相及。

钟进卫又看了下其他信息,发现那些普通商人也很少来大明皇家银行,把他们手头收到的纸币兑换成银两了。甚至还有一些做买卖的,还特意跑来大明皇家银行兑换一些小额纸币回去,显然是找零钱用的。

现在在京师发行到市面上的大明九思宝钞有三大出处,一是官员俸禄,二是向国企购买玻璃的商人,三是一般百姓、掌柜来换的零钱。

钟进卫事先还真没发现,这第三个出处的大明九思宝钞,虽然面额都不大,但汇总起来也算是一笔巨款了。他在心中暗叹一句道:还真不能小看了**丝的力量。

看完了大部分他想了解的资料后,钟进卫问道:“这些资料在皇上那是否都有?”

“都有,每日一份往宫里送的。”负责人回答钟进卫道。

钟进卫心中已很满意,这九思宝钞的发行工作不错,看来刚才自己在路上所想的事儿可以向皇上提的。要是错失了这个晋商票号的事,以后推行起来难度会更大。

于是,他不再待在银行,又跑去找崇祯皇帝了。

第四百一十三章 火烧通行宝钞

崇祯皇帝一听钟进卫跑来求见,很是诧异,以为是他对于刚讨论完的事情,还有重要补充。

于是,他停下手头事情,赶紧传旨召见钟进卫。

没想到钟进卫见到他后开口说得却是另外一件事:“陛下,大明皇家银行有关纸钞的事,您最近关注了么?”

崇祯皇帝听得一怔,眨眨眼睛,原来钟师傅不是有事情要补充。

他放下了一颗心,有点轻松地对钟进卫说道:“钟师傅放心,朕都让人办妥了,无须再操心大明通行宝钞的事了。”

钟进卫一听不是自己期待的回答,反而扯出了大明通行宝钞。他想着正好可以了解下,就问道:“陛下,臣的那个法子还不错吧,朝廷收购通行宝钞所花费的成本最后是多少?”

又是出乎钟进卫的意料,只见崇祯皇帝摇摇头道:“朕没让人用钟师傅的法子。”

钟进卫听得一愣,没用自己的法子,又已经解决了,是用什么办法呢?钟进卫很是好奇,就问道:“陛下,怎么解决的?”

崇祯皇帝看着钟进卫,想了下觉得这事也没必要瞒着他,就先吩咐所有的宫女内侍都避到殿外去。

钟进卫看崇祯皇帝的做法,就更是好奇了,难道他的法子还不能见人?

等到殿内只有崇祯皇帝和钟进卫两人时,崇祯皇帝才开口小声道:“钟师傅,朕让东厂派人一把火烧了。”言语中好微微带了点得意。

“啊,烧了,啥烧了?”钟进卫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左都督和另外几个勋贵真是太不识抬举,朕已警告他们几次了。但他们还想着从朝廷身上吸血,甚至开始串联起来想施压朝廷兑换通行宝钞。”

崇祯皇帝一想起来,就还是有点怒气,他恨恨地接着道:“朕就把所有的大明通行宝钞都甩给了他们,而后令东厂侦得他们收藏宝钞所在,一把火烧了。”

钟进卫听得无语,原本他还想着在律法规则内玩手段来解决这个事情。没想最终还是用了非常规手段。

不过在这古代的时候,他也没法和崇祯皇帝讲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因为皇帝就是规则制定人。

崇祯皇帝见钟师傅听后好长一会不说话,以为他是担心事情泄露,就宽慰他道:“钟师傅放心好了,朕把此事交给王大伴,让其选了可靠的精锐之士,神不知鬼不觉地做了的。”

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或者说,一件事情的发生,从最终的受益者身上反推,也能猜个**不离十。

崇祯皇帝自以为做得隐秘,但人家也不是傻子,从前前后后的蛛丝马迹中也能推断出,这事,除了崇祯皇帝干得之外,就没有别人会去冒这个风险。

不过崇祯皇帝的一个好处,就是被他们发现了是他派人干的,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