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借天改明-第2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文诏一见之下就已明白,这处显然是鞑子的重要人物所在。他略向右侧一看,发现黄得功已经上了岸。

时不待我,曹文诏当即一马当先,勇往直前地冲向那处鞑子聚集地。

曹文诏猜得没错,赛桑这时就在人群中。他正惊慌失措地看着火光冲天的北岸。此时的他已经明白过来,肯定是遭遇那支明军的袭击了。

他不知道明军一共来了多少人,因此在逃跑和救援北岸之间来回犹豫。

第三百九十五章 杀虏放火时

赛桑原本基本可以肯定,明军没有在第一处被大金探马发现的地方,那么肯定是在被大金探马发现的第二处地方附近了,否则他也不会派出军队。

就算万一这两处地方都没有,那么最多明军也在珠日河草原的西侧方向,这点他是深信不疑的。

就因为如此,他把手下护卫汗帐的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到了西侧,哨兵也是远远放了出去。

或许正是因为他的这番部署,让汗帐其他方向的蒙古鞑子也有了这个意识,由此都对其他方向的警戒放松了不少。

此时的赛桑已是后悔莫及,他看到过来保护自己的人基本都是在汗帐附近的手下,而部署在西侧的兵力却还没有影子。

他的心中有点怪领军的儿子满珠习礼,要么早点来保护自己,这样自己也可以决定是否派他过去救援珠日河北岸;要么就直接过去救援北岸,把那些明军挡住,以便自己这边有时间调兵遣将;如果看到连他带兵也挡不住的话,说明明军势大,自己就可以当机立断的撤退。

现在就这么不上不下,手头能有多少兵力也不知道,只能是犹豫不决。

当然了,他也知道,如果他逃跑了,整个南岸的人也会跟着他逃跑,万一他儿子刚好领军或攻击北岸或来救援他,也会被影响到而更难获胜。

还没让赛桑等到他儿子出现,也没做出取舍,珠日河边就出现了大群的黑影,集结了一下后往自己这边冲过来了。

赛桑吓得魂不附体,不再犹豫,翻身上马,准备逃跑。

忽然,他又想起老婆女儿还没有看到,就又犹豫了下。外面都已经杀声震天了,怎么还没从蒙古包里出来。

他的手下催着他快跑,再犹豫敌军就要杀到了。

赛桑抬头看看女儿的蒙古包,发现刚有人从里面钻出来,他就连忙命令几个手下去保护海兰珠一起跑。

他的手下无奈于达尔罕王的犹豫不决,只好一边按他的指示办,一边分出了几百人先去阻击明军。

海兰珠之所以出来晚了,第一因为她是女人,比男人麻烦一点,第二她不认为能杀到汗帐来,依旧给自己披挂上装备,拿了弓箭才出来。

虽然她没有上过战场,可她自认为自己的骑射不错,否则也不能配上成吉思汗一般的英雄。

她一出了蒙古包,刚好遇到了几个过来保护她的人,牵着马,惊慌失措地让她把弓箭丢了快点逃跑。

海兰珠本想训他们几句,如此行为岂是英雄所为。然后北岸的熊熊大火吸引了她的目光,一看之下当即大吃一惊,基本可以肯定,北岸已经被明军杀翻天了。

她这么一看,也看到了珠日河边出现了大队的黑影,在向汗帐冲过来,一下子惊得花容失色,连忙丢掉了弓箭,翻身上马,要跟着她父汗一起逃跑。

那些迎上去阻击明军的蒙古鞑子,在已经开始加速的死营将士面前,特别是在曹文诏这个悍将的带领下,冲锋而来,岂是临时组成而毫无阵势的鞑子能挡得住的。

迎上去的鞑子犹如一张纸,根本就没有减弱一点迎面而来的箭矢速度,直接穿了过去。

赛桑看到这情况,就再也顾不得老婆女儿了,调转马头就想逃跑。

可曹文诏早就盯上这个人群簇拥着的大人物了,他所在的箭头直指向这个人,岂能容忍他逃走。

死营将士本是大明骑军,在马背上的本事,战马的熟悉程度,比起草原民族,虽然有所不如,却也不明显。

更何况现在死营将士的优势是战马比赛桑要早加速的多,而且赛桑的汗帐所在离河岸并不远。

因此死营将士特别是曹文诏所在的箭头离赛桑越来越近。挡在他们面前的人,一律杀无赦。

还没快跑起来的人都被如洪水淹过一般的死营将士袭杀了。包括海兰珠,一缕香魂无奈地跑去找她心目中真正的英雄成吉思汗了。

她不知道,科尔沁族落得如此下场,她也是有责任的,如果她不急着想去辽东见皇太极,不催赛桑派出第二波军队,说不定赛桑当时的决定就会不一样。

因果循环,她自己也付出了代价。

战争是残酷的,只要身陷其中,那管你是女人还是什么,都会受到伤害。

谁也不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皇太极最心爱的宸妃,就在钟进卫的蝴蝶翅膀之下,死在了他自己吞并蒙古部族的阴谋下。

假如让皇太极再选一次,是要最爱的宸妃;还是要他的皇图霸业,这个恐怕是谁都不知道了。

眼看着明军离达尔罕王越来越近,护卫赛桑的蒙古鞑子绝望地想转身舍命相拦,好让他们的王能有逃走的机会。

可这些人那会是曹文诏的对手,加上马速又已提到最大,对方才刚转过身子,就直接被杀落马下而亡了。

这时,曹文诏看到赛桑所逃方向出现大批成建制的鞑子军队,他心想终于要遇到有点力量的抵抗了。

他看前面那个已经是单身逃跑的人,心中一声冷笑,也不看看两边的速度,能跑得了么?

曹文诏再等了十来秒钟后,从容伸手一摘,就活抓了这个逃跑的老人。他有把握可以确认,这个人应该就是科尔沁族的达尔罕王。

曹文诏顺手把还在挣扎的赛桑丢给了自己的护卫,然后又开始领军向那救援而来的鞑子军队发起进攻,要摧毁一切妄想抵抗的鞑子力量。

那领军过来救援的鞑子将领正是赛桑的儿子满珠习礼,他比父汗更确信明军肯定是会被派出去的两拨军队之一给拦截住,更何况明军的身后还吊着大金的军队,因此他估计明军自己逃命都来不及,还会想着来攻击自己这个大部族。

由此他虽然按照赛桑的要求,远远派出了哨兵,自己却很放心地在呼呼大睡。

当他的手下惊慌失措地把他叫醒,看到北岸的冲天火光后,他就像他父汗一样犹豫了。

到底是去救北岸,还是先去护卫父汗,他一时决定不下。

先去护卫父汗吧,南岸还没有遭到攻击,又有一条珠日河相隔,不知道的人应该不会马上过河,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父汗的身边就能聚集起大量的护卫,自保应该没问题。

那么如果先去救北岸的话,一是可以把敌军阻击在北岸,损失至少能降低不少,因为属于他的子民基本都在北岸。可万一去救援北岸的时候,敌军开始攻击南岸了怎么办?

代善说达尔罕王的儿子都是草包,是有一定道理的。要是建虏的营地受到夜袭,肯定不会反应这么慢。

满珠习礼思量再三,最后还是决定救援父汗为先。

他当即领了兵马向汗帐而来,可快到之时,刚好目睹了父汗的被抓。这么一来,所有人都愣住了。接下来又该怎么办?

满珠习礼又面临一个选择,是先撤退,找到其他两支派出去的军队后再来围剿还是直接杀过去,看能不能把父汗抢回来。

满珠习礼还没做出决定,队伍仍在惯性地向敌军冲锋。

这时,南岸的蒙古包也开始着火了,而且范围越来越大。看看整个战场的形势,到处都是火海,到处都是敌人的影子。

满珠习礼的手下都惊慌失措,没有了达尔罕王,到处都是火势,敌影重重,冲过去有希望打赢么?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果敢的领袖,或走或杀,都要给手下一个明确的指示。

要走,就干脆利落,保存手头兵力为主;要杀,就鼓起士气,发挥出最大战力和敌人决一死战。

可满珠习礼就不是这样的领袖,都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真是一点没错。科尔沁族没有争霸过建虏,屈服在建虏的威势下,和他们窝囊的领导人不无关系。

蒙古鞑子目前唯一的一支成建制的部队就在首领的犹犹豫豫中,被曹文诏和黄得功的部队迎面撞上,犹如一个鸡蛋被砸过来的石头碰得稀巴烂。

曹文诏没想到这支敌军竟然如此之弱,让他大为高兴。

杀了个对穿后,他看到珠日河南岸也是火光冲天了,知道左良玉部已经过河纵火。

于是,他一牵缰绳,往火光未烧到一处杀了过去。

而黄得功则按照事先的布置,此时与曹文诏分开,也杀向另外一处,就像篱笆一样,开始梳理蒙古鞑子还存在的抵抗。

厮杀一直到天放大亮才结束,能逃的蒙古鞑子都已逃走,留下了满地的尸体。还有到处黑烟袅袅的残余蒙古包。

这一次的战果相当丰厚,曹文诏所抓之人正是达尔罕王,还有不少科尔沁族的贵族被绞杀,包括他们的王子公主。

不过死营将士的伤亡也比以往任何一次大,战死了三百余人,重伤二百余,轻伤的则有七百多人。

按照惯例,进行战场的善后,包括重伤员的处理。这个没办法,虽然是最后一战,但也没法抬着重伤员回京师。

还有带不走的则是数不清的牛羊马等牧群。曹文诏有点犹豫怎么处理这些战利品。就在这时,有哨兵狂奔而来向他报告,西南方向发现有大量敌军踪迹,正往这边赶来。

曹文诏一听,便不再犹豫,集结所有人马,领着他们,只要逃脱正在赶来救援的敌军,就能凯旋回关内。

第三百九十六章 我胡汉三回来了

“我胡汉三回来了!”

过了响午,当钟进卫望见远处京师那高大的城墙时,勒住了马,挺起上身,大声地吼了起来。

吼完了之后,钟进卫觉得浑身舒坦。

官道上避在两边的行人看着这个姓胡的,暗骂哪里来的神经病,当着官还这么激动。

钟进卫这行为,还造成了一些人的困惑,就是跟随他身后的人。

在钟进卫的吩咐下,四小就跟随在钟进卫的身后。其中的艾能奇好奇地问钟进卫道:“侯爷,您以前叫胡汉三么?”

马祥麟、王鹏、李老四等人都侧耳倾听钟进卫的解释,他们也一样好奇,中兴侯说我胡汉三回来了是什么意思。

他们比四小明白多一点,就是一个人换名字,一般是不会换自己的姓氏。也因此,他们更是好奇中兴侯为何会喊出“我胡汉三”来。

“呵呵,你想知道啊?”钟进卫的心情很好,闻声转过头,看向艾能奇问他道。

不但艾能奇点头,孙可望、李定国和李文秀也跟着一起点头,看着钟进卫,像个好奇宝宝似的神情。

钟进卫回转身,让胯下的马慢步而行,一边回忆着说道:“这其实是我家乡的一句经典台词,或者说,是一个故事里面的一句流传很广的话。”

“侯爷,是什么故事呢?”这回是李文秀问了,孩子对于故事,就像对于糖人一样,一般都没有免疫力。

于是,钟进卫就给四小说起胡汉三的故事,当然去掉了时代的特征,编造了一个古代的背景。

李老四看着四小很亲密地围在中兴侯的周围,听着中兴侯兴致勃勃地给他们讲故事,心中微微有点吃醋。

这人和人就是不能比,前面这几个人才见了中兴侯多久的面,就亲密成这样了。

快到城门时,钟进卫才讲完。

四小意犹未尽地在脑中回放那句我胡汉三回来了的意境,一下就到了城门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