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借天改明-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终阿敏还是变成了一个好色又贪财还怕死的人,一边下令屠城,一边自己先跑了。

最让硕托和纳木泰气愤地是,投靠大金的汉人原来是假降,带领明军先占领了清水明月关。

这也是硕托逃出关外后遇到白养粹他们,看到那些护卫的汉狗才想起,在清水明月关城头上说话的那个人就是这些人的头领,范永斗的手下于海静。

一时之间,既恨白玉莲这个狐狸精,又恨假降的这些汉狗。新仇旧恨一起爆发出来,两千来人扑上了白玉莲和白夫人,至死都还有建虏往她们身上扑,而那些男的则被他们绑在马后拖成了白骨,包括他们大汗封的永平巡抚白养粹。

皇太极听到这里的时候,忽然出声道:“你确认清水明月关城头有那个于海静?会不会也是被明军俘虏了?”

硕托先点头然后又摇头道:“回大汗,那于海静在城头说阿敏叔被他们抓在城头,敢用投石车攻就首先会砸死阿敏叔。他说出这话肯定是和明军一伙的。”

纳木泰当时并不在场,此时却在一边连连点头,好像他亲耳听到一般。

皇太极一听,眉头就皱起来了。以范永斗为首的晋商和大金合作了这么多年,没道理这时候阴大金一把啊。

这些晋商做了那么多事,就是想求得明国皇帝赦免,也是不可能的事。

万一这些晋商真得不跟大金合作,那大金就不妙了。不说远的,光眼下的粮食危机就渡不过去。那些掠来的人口不但不会成为大金的助力,还会不断消耗原本不多的粮食。

如果要再往深处想,自己后续一系列的政策,包括改善汉人的待遇,让汉人归心,收为己用,弥补大金人力的不足,都将变为空谈。

皇太极的眉头越皱越紧,让殿内其他人略觉得奇怪,等着他继续发问,殿内安静了下来。

过了一会后,代善看了下跪地上的儿子,再瞧瞧那御座上的胖子,忽然大着嗓子对皇太极道:“还是先汗英明,知道汉狗终究是不可靠地,偏偏你要用那些汉狗,现在好了吧,把阿敏都折进去了。”

“就是就是,对那些汉狗就不能太好了,这可是几千大金儿郎的命换来的教训啊!”莽古尔泰走到了场地中间,环视着其他人,响应代善的说法。

“有的汉狗还能蹬鼻子上脸,刚还在殿内吃喝玩乐呢!”多铎没有站出来,站人群中接了一句。

这么一来,场面马上转变为对辽东汉官的口诛笔伐,刚还安静的场面一下热闹了起来。几个跟进来的汉官见这情景,自动缩到了角落里。

皇太极的思路一下被他们给打断,回过神来发现殿内变得闹哄哄地。稍微一听他们的言论,心中一阵恼火,猛地一拍案几,发出“啪”地一声巨响,殿内顿时一静。

“你们有完没完,整天对汉人喊打喊杀的。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没有这些汉人,我们会有今天么?”皇太极按捺不住性子,大声咆哮了起来。

在场的这些建虏从没见过皇太极发那么大的火,平时胖脸总是笑嘻嘻地,像个弥勒佛似的。现在这么一发火,心里还真有点怕他。

皇太极看自己控制住了场面,就深吸了口气,准备说话。忽然,从人堆里冒出一句:“先汗没汉人不照样建立了大金国。”

皇太极猝不及防,差点叉了气,他冷冷地扫视着这群人,不知道是谁发的声。

多铎看皇太极那样子,心中不禁对自己的亲哥哥一句话就能有这效果感到佩服,他也是属于看不惯皇太极优待汉官的那群人之一。

这时殿内静得连一枚针掉下来都能听清,没有人想和在暴怒边缘的皇太极作对。

“没有汉人,你们准备吃什么?”皇太极压住了怒气,看着一群猪队友,冷冷地抛出了一个问题。

八大贝勒毕竟还是有见识地,平时这些事都由皇太极考虑安排了,因此并没有关注过。现在皇太极一说这话,他们也想到了如果没有汉人,或者说没有晋商输入粮食的话,后果会非常严重。

一时之间,几个和硕贝勒都沉思了起来,不再单单看皇太极笑话了。

皇太极看着跪地上的硕托,及其认真地问道:“朕再问你一遍,你确认那些汉人都是假降的?想清楚了回答,这事关大金的生死存亡。”

皇太极并不认为自己的话危言耸听,他相对其他人来讲,更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比那些只知道打仗杀人的兄弟,知道得更多。

硕托被皇太极的气势所逼,额头开始隐隐出汗,不知道是在回想,还是在犹豫如何回答,一时半会没有说话。

“硕托,你要据实回答,这关系到大金以后的路怎么走。”代善看着儿子说道。

他也是想清楚了这里面的厉害关系,因此,不为皇太极考虑,也要为整个大金考虑,所以给儿子提醒了一下。

所有的压力都压到了硕托身上,让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建虏,不堪重负,冷汗开始沿着他的脸颊往下滴。

忽然,硕托猛地磕了一个头,然后道:“大汗,侄儿惟一能证明的是那于海静确实投靠了明军,但其他人不敢确定。”

跪他身边的纳木泰看到皇太极的目光盯向他,整个人一激灵,也磕头道:“我不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是在后军压阵。”

这么一来,他们两人所说和之前是截然相反。不过让他们意外得是,他们的回答并没有引来皇太极的暴怒。

只见皇太极明显长舒了一口气,坐到了御座上。

过了一会,皇太极才说道:“朕不知道那个于海静为什么会投靠了明军,但可以知道一点,那些商人是不可能不和大金做生意的。”

他看底下的这些人没有出言捣乱,就继续说道:“朕决定派人去张家口去催下他们,让他们尽快把粮食送过来,有多少算多少。价钱在原有基础上再给他们加一倍,就算是这次引路的赏赐,另外再要他们打探清楚明国接下来有何反应。”

莽古尔泰听到这里,皱了下眉头,他有点难舍地道:“主动加价不好吧,金银珠宝都是儿郎们舍了性命才从关内抢来的。他们敢不送过来,就派人威胁他们,要把他们的事儿告官,这通敌的罪行可是死罪,谅他们不敢不从。”

皇太极看其他几个兄弟好像也要开口的样子,就连忙说道:“都敢做这通敌的事儿,他们还会怕死么?商人言利,只要给够了价钱,我们不但能得到军械粮草,还能知己知彼,另外还有一个好处。”

“什么好处?”这次是莽古尔泰问的。

“明国山西,陕西两省的旱灾严重,而张家口刚好邻近山西。那些晋商为利所惑,主动把物资,包括粮食收集得越多,往辽东送得越多,那受灾省份就更难赈灾,百姓就更难求活。人要是活不下去了,就会像先汗一样造反。到时候,明国又得忙于内乱。这对我们大金来说,是不是一个好处?”

殿内的建虏一听,没想还真有这么一个好处,不由得连连点头。

“好,那就你来作主,该给他们加多少价就加多少吧。回头我们再从明国那边抢得了。”代善和莽古尔泰一个意思,对皇太极说道。

三大贝勒的意见都一致了,这事就这么通过了。接下来就开始商量关内败兵的善后事情,该处理的处理,该罚的罚,建虏在赏罚一事上基本还是能做到公正的。

隔天后,范文程作为皇太极的代表,绕道蒙古快马前往张家口,汇合已在那边的赫舍里…希福一起催促那些晋商赶快运粮到辽东来。

他们谁也不知道的是,因为一个匪夷所思的穿越,张家口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第三百零七章 意外之喜

钟进卫就坐在巡抚衙门,一边等着各处抄家消息的反馈,一边和几个人一起讨论怎么对付张家口那边。

兵法所云,知己知彼,则百战不殆。

张家口那边对于宣府城内的情况现在是一无所知,而钟进卫这边却因为有了于海静和孔方,以及刚投靠过来的鬼头七等人,对张家口的地形、兵力、目标所在等情况了如指掌。

因此他们商量出来的方案很具有针对性,其前所未有的强硬措施让参与商议的孔方心中暗自咂舌。

这中兴侯要是没得到内阁的默认,皇上的同意,光凭一个钦差身份这么搞的话,转眼就会被御史攻击下狱。

现在的崇祯朝,晋商在朝中并没有大的靠山,不像从前那样出个张四维,能帮晋商说话。另外他在勤王军中多日,对于钟进卫的权势多少都有了解。而且有哪个钦差大臣出巡地方,会带个一千精锐部队,显然是在京师出发前就准备这么干了。

谁要敢在这个时候和中兴侯作对,如果不想和王凯一样的下场,就只有造反一途了。可现在要造反的话,那是诛九族的下场,不会有一丝成功的可能性,此法更是不可取。

孔方相信那些文官的想法基本和自己差不多,明白人都不会在这时和中兴侯对着干,真要有什么想做的,也等形势有利的时候才会做。

钟进卫浑然不知这个孔游击肚子里想了那么多东西,他在商议后发觉张家口比自己想象的要大多了,有点后悔带来的兵太少了点,现在不得不要依仗这边的地方军队。

天色已近黄昏,派出查抄各家参与走私的晋商之事也都有了回报,财物还在计点,相关人等已全部押至军营校场。

钟进卫一听,就带着所有人前往校场,准备对他们进行一次贾别,按通虏罪行轻重分别处理。

此时的校场,全副武装的士卒遍布各处,校场上被看押的人群中,男女老少都有,按照不同家族被隔离成一堆一堆。

这些晋商被抓到校场了还一愣一愣地,这么大规模地出动军队抓人,是他们从未见过的事情。

他们知道事情肯定是非常地严重,主持这事的官员级别估计很高,否则不可能有这胆量。

看着平时和自己称兄道弟,拍胸脯拿银子的军官面色严肃地来回巡视,心中很是没底,也很害怕。有的人装着胆子想和这些军官套下话,直接被训斥回去。

黄云龙是张家口八大晋商之一,今日刚好在宣府城的宅子里,也被抓到了校场内。

他从军官哪里套不到话后,开始观察起校场内其他被抓的人。忽然他一下明白过来为什么朝廷大动干戈的原因了,这些被抓的人全部参与和大金的买卖!

他想到这个原因后,一下跌坐在地,全然听不见周围妻儿老母的嘴巴一动一动,到底在说什么。他心里明白,这次怕是在劫难逃了。

黄云龙想不明白,之前一直都是好好地,和建虏做买卖的事,下至守门士卒,上到巡抚,其实都是知道的,却并没有干涉,只管收取钱财。但这次怎么一下较真起来,要赶尽杀绝,他们这些当官的以后还要不要发财了?

他想不明白,现在宣府既没有巡抚也没有御史,连总兵都不在,到底是谁要他们死?

忽然,黄云龙发现校场入口方向传来动静,他抬头透过重重士卒的身影,瞧了过去。

只见一伙人簇拥着一个年轻人走了进来,往点将台而去,沿途所有的士卒,军官都向他敬礼。

看来这人就是这次的正主了,不过黄云龙并不认识这个人,他的心中马上得出一个结论,此人肯定是朝廷直接从京师派来的。

不过得到答案了又如何,现在已经是刀板上的鱼肉,只待别人宰割了。

钟进卫坐到点将台上的主位后,吩咐甄别开始。

孔方忙向手下传令,让他们押着所有犯人一个个从台前走过,而于海静与鬼头七等人则站在台上,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