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借天改明-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皇帝的意思是保护钟进卫,他已受到过一次刺杀,幸亏是没事,否则杀了谁都补不回这个损失。

钟进卫明白崇祯皇帝的意思,点点头道:“多谢陛下维护之意,那臣告退了。”

“钟师傅好好休息,说不定过些天就有得忙了。”崇祯皇帝在钟进卫临退之际,叮嘱他道。

等钟进卫回到自己的中兴伯爵府之时,天色已暗。

他吃完饭之后,和顾百川、王鹏一起喝茶聊天,回想起今天的事情,对于到底是谁报信之事,三人始终猜不透。

温体仁很快就回复崇祯皇帝,在传达了皇上的意思后,左都御史已妥协,不再坚持。于是,第二天,文华殿外,锦衣卫林立,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气氛森严。

文华殿内,有一半左右的官员戴着刑具参与议事,会议氛围虽不激烈,却也很紧张,君臣双方讨价还价。

在君权社会,不管那时候的思想多开放,文官多奸诈,在他们失去了道德基础之后,下定了决心的崇祯皇帝就不是他们能随便对付的了,更何况还有温体仁在支持皇帝。

傍晚之时,会议结束,戴着刑具的官员还是由殿外的锦衣卫带回大牢。

随后,几道圣旨出了紫禁城。

第一道圣旨,因中兴伯向朝廷献上水泥配方,并灭四千鞑子军功,进爵为中兴侯。钟进卫的其他功劳暂不明示,因此没有写在圣旨中。

第二道圣旨,因军功升原关宁军参将何可纲为关宁副总兵。

第三道圣旨,因军功升原关宁军游击曹文诏为关宁军参将。

第四道圣旨,因坚守昌黎有功,原昌黎县令左应选升山东提刑按察使司副使。守备石国柱升任抚宁卫指挥同知。昌黎战死乡兵俱建祠供奉,并封拽梯而亡的无名氏为“拽梯君”。

次日,何可纲上奏章求以军功相抵换袁崇焕出狱被驳回。

由内阁牵头,获罪文官上联名奏章向皇上请愿,愿还脏银以赎罪;由孙承宗牵头,贪腐武将上联名奏章向皇上请罪,愿以银赎罪。

第二日,朝廷发金册,册封两岁的皇长子朱慈烺为太子,即日搬离坤宁宫,独住钟粹宫,并大赦天下。圣旨上明确认罪态度好,贪腐情节不是特别严重的文武百官,既往不咎。如若再犯,罪加一等。

同时也明确,对虏战事犯有严重过错的不赦。这条其实是针对原蓟辽督师袁崇焕和原兵部尚书王洽。

第三日,改组朝廷体制,都察院只能监察文官,取消风闻奏事之权;明令锦衣卫只监察各级武官,两者皆有侦缉逮捕之权,无审讯之权。东厂监察都察院和锦衣卫,不再监察百官。三个监察部门设举报处,任何人不得阻拦举报,否则一律处死。

这几日朝廷上的事情,让京师百姓真是眼花缭乱。

先是之前被抓的那些官吏全部放了出来,得知消息的官吏家属都拥到大牢门口去接人。因为太挤,有的家属抢不到好的位置只好举了块牌子,让自己老爷能知道家里有人来接了。

要是钟进卫看到这大牢外的场景,还真会怀疑到了后世的春运火车站。

那些官吏出来后互相抱拳庆贺一下,毕竟犯罪是事实,法不责众到底有没有用,众人谁都不知道。现在不仅免去了牢狱之灾,还能官复原职,真是太意外了,等于是吃到了后悔药。

然后这些官吏就回家用各种形式去灾,保佑以后再也不会进去。

各处衙门的人也全部准时或者提早来到自己的岗位,认真的开始办事,劫后余生的感觉让他们分外珍惜自己的官位,至少暂时都是有这个觉悟,至于以后还会不会重蹈旧路,就看各人了。

户部衙门,人来人往,都是过来交之前说好的赎罪银。有抬着银两来的,也有拿银票的,还有的则是带来了珍奇古玩,金银珠宝首饰,各种各样的都有。

接着朝廷又发了一道圣旨,言明官员的俸禄自开国以来未曾有变化,皇上体察廉洁官员生活的清苦,特分品级,分年限逐步增加官员俸禄。并设廉洁金制度以表彰奉公守法之官员。为此,将成立官办专卖局,所得利润用于加薪,养廉以及其他用途。

一时之间,京师百姓的话题又从前几日对进出大牢官员的评头论足,转移到了这个新政策上面。

第二百三十一章 百姓视角

在定府大街临近的一条街道上,京师中生活较富裕的百姓常来这里的酒楼小酌一杯,聊聊天。

在其中一个店面较大的酒楼一楼大堂,用餐的人比较多。在靠里一角的俩张桌子上则坐着一些年轻人。

大堂其他位置也三三两两地坐着食客在喝酒用餐,只有靠门口处的桌子没有人,应该是门帘掀开会被冷风吹到的缘故。

大堂内的人原本都是压低了声音在聊天,可能是酒喝得多了,其中一桌的一个壮汉人说话忽然大声起来,让大堂内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那厮如今见了俺就再没以前的趾高气扬了,还会主动和俺打招呼,哈哈!”

周围的人一听这人如此大声说话,好几个人都皱起了眉头。

“没想到啊,进了次大牢会改变这么多。不说你,今早出门还主动给我打招呼呢。”先前这壮汉的矮个同桌也感叹道,声音虽没他同伴响,但也被周围的人听得清清楚楚。

“来,干一杯。”说完两人举杯一饮而尽。

然后壮汉一边夹菜嚼着,一边说道:“想之前,俺想着衙门有邻居在,总归能帮衬着点。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每次来俺这买肉都多给他一些。没想俺去衙门办事,他收俺的好处费比陌生人都多,真气死俺了。现在好了,以前吃进去的都要吐出来了。”

“也不知道皇上会让他们交多少赎罪银?”矮个子说道。

周围的人听清了这两人是在谈论眼下的实事,就把眉头给舒展了,边吃边听,看这两人有没有说自己不知道的事。

“俺瞧着够呛,不趴一层皮下来,能出得了大牢?”壮汉想当然地说道。

“贤弟,这你就错了,他们是刚好撞上皇上册封太子,大赦天下,并不是交足了银两才出来的。”矮个子一副我说得才是对的样子。

坐他们邻桌的一个商贾模样的人听不下去了,或许也是酒喝多了,扭过身子对那两人说道:“你们不懂就不要大声喧哗,扰了别人的酒兴。”

那壮汉被他一训,微愣了下,“啪”的一声拍了下桌子,然后冲着那商贾道:“我们不懂,难道你懂?”

壮汉拍桌子的声音有点响,把最里面的客人都给惊动了。

里桌的一个年轻人把筷子一放,准备站起来。他对面的那人看到了,就微微摇了摇筷子,示意那年轻人不要多管闲事。

小二想过去劝一劝,别那么大火气,那个商贾说话了:“我东家是京师数得着的人,他老人家所知道的消息岂是你这等人物能知道的,你说,我要不懂,难道你懂?”

那壮汉见这人说得这么自信,不由一愣,他的同桌矮个子向那商贾双手作揖,意思了下,然后道:“不敢请教我俩那处说得有误?”

小二看他们没有吵起来,就停住了,刚好站到了他们附近。

那商贾并不搭话,而是转回去继续喝自个的酒。

那壮汉是日日卖肉的,人情世故多少都懂一些。见这商贾不愠不火的样子,就站起来走过去道歉道:“俺是粗人,不懂礼数,冲撞贵人了,俺特想知道那厮变了性子的原因。”

他说到这里,瞧见那商贾桌上的菜所剩无几,就转身叫小二:“小二,给这位贵人上几个好的下酒菜,记俺头上。”

小二一听,连忙答应一声就溜厨房去了,像似怕人不答应黄了这生意。

那商贾没想刚才还气势汹汹地壮汉转脸就给自己赔罪,还要请客,就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于是,他起身推辞一番未果。就邀请壮汉和矮个子一起过来喝一杯,反正他是自己一个人一桌,空位有的是。

小二那是相当麻利,在他们刚坐定的时候,第一个菜就上来了。

三人互相敬了一杯,那个商贾才开口道:“我告诉两位啊,事情不是你们想的那样的。”

周围的人一听,都开始放缓了吃喝,仔细听那一桌的谈论。

偏偏那商贾把声音压低了,仔细听也听不到具体的内容,就听见那壮汉的大嗓门道:“什么,胆子真大,还敢讨价还价。”

然后那个商贾又低声说了几句,壮汉又发表了意见:“皇上就是太仁慈了,依俺之见,直接剁了他们得了。”

马上那壮汉发现自己说话声音太大了,周围的人都在注视着他。

壮汉就站起来,向四周抱拳道歉道:“不好意思,打扰各位了。”

然后坐下来继续听那个商贾说话,没过一会,那壮汉有情不自禁地说道:“什么,还缩小了?”

周围的人被那壮汉和商贾引得心里痒痒,不知道那商贾说了啥内幕。

“啊,原来如此,俺说为什么会对俺客气了呢,原来不是因为进了大牢的缘故。”壮汉也不知道他的话严重影响周围的人吃饭了,个个都被他勾得好奇心大作。

终于有个人忍不住了,转过身面对那桌人道:“这位官人,有啥事不妨都给我们大伙说说,也让我们乐呵乐呵。酒菜钱我们也出一份。”

四周的人都起哄起来,唯独最里面的两桌年轻人没有跟着凑热闹。

那商贾喝得有点多了,见气氛热烈,酒意上来,也不吃了,站起来说道:“好,各位既然这么说,我也不藏着掖着,这些事情迟早都会传遍天下的。”

一片叫好声随着商贾的话音刚落而响了起来。大堂内的大部分人都不吃喝了,看着商贾。

“各位,朝廷监察体系改变知道了么?”

在座的人,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毕竟那个年代没有电视,广播等通讯工具,朝廷新的政策没法快速传递到每个百姓耳中。

然后就有人问,那商贾就一一解释。在他解释完之后,有个人不满地说道:“皇上这是要干嘛,原先御史,锦衣卫,东厂一起监察百官,都贪腐成这样,现在还缩小了职权,那还不让那些当官的翻了天去!”

马上他的话又引来其他人的一片反驳声,给那人讲了一番道理:人人监察,就是人人不监察,有好处的时候大家都上,承担责任的时候就不见一家。各衙门都是可管可不管的职责,那万一有事追究责任都不好追究。

商贾等他们说得差不多的时候,又说了:“这位兄弟之所以疑惑之前的官吏不再嚣张,是因为皇上让三级监察部门都成立了举报处,百姓可以告官,所以他们就客气多了。”

这话一出口,又是一片议论之声,什么官官相护,什么洪武年间就有先例,说成一片。说到后面,不大相信这举报处有用的占了多数。

商贾接着说道:“现在建虏还在京畿之地,皇上为啥会选这个时候册封皇太子,大赦天下,你们知道么?”

这话题就有点敏感了,隐约知道的就沉默了,而不知道的则纷纷发问。

“因为贪腐的官员太多,逼得皇上不得不用这个名义赦免了他们。”商贾说出了自己听来的内幕。

“什么,敢逼皇上,吃了豹子胆了,还有王法么?”

“就是,这些贪官污吏就该全部处死,有一个杀一个,有两个杀一双。”

“你们不要乱说,自相残杀便宜建虏么?”

“什么自相残杀,那是贪官污吏,太祖在的话,就是剥皮的下场。”

“。。。。。。”

大堂内的人吵成一片,都各执一词。过了好一会,才慢慢静下来,那商贾说得有点渴,先端起酒杯喝了一杯,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