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借天改明-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位大人,我这牢房可是有讲究的。你们是想站得爽,还是想闻得香,或者是和那边两位大人一样可以随意走动?”牢头笑着问道。

“什么意思?”李仁吉和刘鹏都没听明白,就带着疑惑问道。

牢头知道有此一问,就对前面那个狱卒仰了下下巴,狱卒就带着这两人过去一处牢房参观。

他俩过去一看,发现那间牢房里的囚犯,有被站着铐那的,特点是一定要直着腰,踮着脚才不会勒到手,时间久了就会欲仙欲死。还有被铐在马桶边的,没盖上马桶盖,污秽之气直扑囚犯鼻子,想不闻都不可能。

两人看得心惊胆颤,然后被带回牢头面前。

李仁吉惊惧地问道:“你想怎么样,我们可是大明的官员!”

“我只知道你们现在是我管着的囚犯。”牢头不屑地讥讽道。

“你就不怕我们出狱后报复?”刘鹏色厉内荏地喝道。

“锦衣卫的上差说了,你们贪污之多,就差剥皮了。”牢头知道要打掉他俩的信心才好下手,因此故意强调了下剥皮两字。

两人沉默了会,李仁吉不甘心地道:“你就不怕我们告到你上官那?”

“你是刚出来混的,还能说出这么幼稚的话?”牢头好奇地看着他说道。

袁弘勋在一边也劝道:“这牢里捞的钱,上面都是有分润的,不奇怪。”

两人看看袁弘勋,心中恍然大悟,原来都一个样。于是,气势就弱了几分,低着声音问道:“你想怎么样?”

狱卒在一边替他老大回道:“站得爽,就不用惦着脚,需银一百两;闻得香,就会盖上马桶盖,需银八十两;像那两位一样可以随意走动的,需银一千两。”

李仁吉一听,脱口而出:“你抢钱啊,有那么贵的么?”

“你怎么说的呢,别乱报价钱。”牢头训那个狱卒道。

狱卒一愣,向来就是这个价钱啊,牢头这是咋了?

李仁吉和刘鹏却听得一喜,心里想道,就是嘛,白捞钱,那有这么贵的价钱。

牢头冲两人呵呵一笑道:“两位都是捞过不少钱的人,手指缝里随便漏点就够数了。他有眼不识泰山,这价钱开得太少是看不起两位,就翻一倍好了。”

李仁吉和刘鹏当场听得吐血,愤怒地控诉道:“你别不讲理啊,这是什么道理啊?”

牢头一听,瞬间就冷下了脸,直接道:“三倍。”

两人听得一惊,连忙道:“别,别,两倍就两倍。”不敢再争了,在人家地头上,再争就翻得更多了。

要说直接不给钱,他俩想都没想过。

第二天一大早,皇太极率大军直奔永平城,只留下代善所领的一万多建虏攻打昌黎城。

没到中午,轻装的建虏已到永平城。

皇太极还没有来得及休息,他之前刚封的永平巡抚白养粹就报名过来觐见了。

如果换成其他贝勒,可能还不会马上接见。但皇太极就不同,虽然他也一样看不起汉狗,不过他有事就会先把事办了而不会拿捏,这也使得他在汉奸的帮助下,稳压其他贝勒一头。

“主子,几日不见,奴才想死主子了。”白养粹一见皇太极,就一边顶着新剃的泛青光脑门跪下磕头,一边表达自己的基情。

皇太极听得直起鸡皮疙瘩,不过,他也没因此责罚白养粹,而是问道:“你来见朕,是为何事?”

“主子英明,奴才还没说,主子就知道有事了。”白养粹跪着说道,然后看到皇太极露出了不耐烦的神情,连忙又道:“昨日奴才收到主子的旨意,马上调阅相关档案,然后查了一下,果然发现有一个人与昌黎县令相熟。”

皇太极一听,才想着是有这么一回事,原本有劝降昌黎县令的想法,后来见到昌黎城的乡兵用的都是毒箭,就改了主意,自己直接回永平了。

现在既然找到了一个合适去劝降的人,倒也不妨一试。

于是,皇太极问道:“此乃何人,与昌黎县令有何关系?”

第一百九十二章 第二次劝降昌黎

“此人名叫李应芳,和昌黎县令左应选一样,都是山西榆次举人。此次受朝廷征召,一路前来京师。据李应芳所说,他和左应选关系极好;有把握劝降他。”白养粹连忙介绍道。

明国的举人,应该是个有用之人,既然说出有把握劝降左应选,那就先让他前去劝降了左应选之后,看看他有何才能。

皇太极想到这里,就对白养粹道:“如此甚好,朕写一道旨意,让他拿给在昌黎的大贝勒。大贝勒看了后自会安排他去劝降,条件由他定,能让昌黎投降即可。”

“得主子重用,是李应芳的福气啊,奴才替他给主子磕头了。”说完之后,还真磕了几个头。

皇太极心里就暗暗鄙夷,汉狗要无耻还真够无耻,啥话都说得出来,啥事都做的出来,朕都快要吐了。

他赶紧写了一道旨意,让白养粹带去给那个李应芳,让他即刻启程前往昌黎。

其实他俩都不知道,李应芳夸口说和左应选关系极好,能劝降他,是为了让皇太极接见他,以便能待价而沽。谁知他料错了皇太极的反应,弄巧成拙。

待白养粹走了之后,皇太极重新静了下来,由这个事情又想起了昌黎的战事。

自己虽然很想让代善在昌黎城磕掉门牙,但毕竟现在还在明国境内,先自相残杀不是很好。相对其他贝勒来说,皇太极更有大局观。

但万一劝降不成,按照之前所说,昌黎还是必须要打的。这么一来,哪怕打袭来了,怕大金的伤亡也不会小,为了一座明国的小县城损失太大就不划算了。

皇太极一直到吃完饭后才想出了一个办法,下令召见蒙古诸部首领。

这次,皇太极没叫其他兄弟,只接见小弟。

全部坐定之后,皇太极坐在汗位上,和蔼地问他们道:“诸位随我大金入关以来,觉得如何?”

一听皇太极说这话,这些小弟们个个喜开眼笑,纷纷真心实意地称赞起皇太极。这次他们随大金进关,捞得盘满钵满,太爽了。

有几个部落的头领觉得称赞的差不多了,就在收尾的时候问起什么时候可以回去。

其他头领一听这个话题,都很关切,全部静下来不再说话,看大汗怎么说。

皇太极前面还听得比较舒服,这后面一听问什么时候回去,眉头就皱起来了。

但他马上舒展开眉头,不动声色地说道:“昌黎战事未息,怎能说走就走。如果想早点出关,至少也要等关内战事告一段落才行,只是可惜昌黎的兵力少了点。”

皇太极说到这里的时候,停了下,扫视这些小弟,看他们是否有话说。

他的意思是,这些小弟为了能早点回去,听到自己说的这番话之后,就出来拍胸脯说兵少没问题,他们马上开拔前去助攻,尽快结束战事。

可惜他料错了,这些小弟没一个傻子,打仗要死人的道理,他们心里都清楚。因此,没有一个人接话,晚点回去就晚点回去,这里有吃有喝的也不错。

皇太极等了一会,还是没一个人说话,安静的出奇。他还看见有个小弟想咳嗽却又不敢咳,脸涨得通红,努力憋着不想引起自己的注意。

皇太极城府很深,心里虽怒,却没有表现出来,他也没有强行指派,要人去帮忙攻打昌黎,这样有损大金的威名。

只听他说道:“那昌黎只是一座小小县城,打吧,留那的兵力少了点,不打吧,又有点可惜了。”

蒙古诸部首领一听,有点不明白,大汗这是说什么可惜了,不是说昌黎只是一座小县城么。

有一个头领没沉住气,被皇太极勾起了兴趣,问道:“大汗,一座小县城有什么可惜的?”

皇太极假装有点惋惜地道:“你们不知道,那昌黎是小,但那边是明国京畿之地最富有的地方之一,朕听闻昌黎周围的富户在战事刚起的时候,纷纷携带财物躲进了昌黎城里。因此,朕才觉得不打就可惜了。”

什么,最富的地方,有钱人都跑进昌黎城了,而且还是一个小县城,防御肯定不咋的,这等好事还有什么可以纠结的。

马上,一批首领跳了出来,向皇太极请战。

“大汗,我们敖汉部一直以大汗马首是瞻,大金还在打仗,我们怎么能袖手旁观。”

“大汗,奈曼虽然没有很多兵,但为大金出一份力也是应该的。”

“大汗,不是缺兵力么,我们巴林有的是兵,只要大汗一声令下,二话不说,马上挑选最厉害的勇士听大汗的号令。”

“。。。。。。”

这些人反正就一个意思,有便宜不去占是傻子。

皇太极也不急,摆摆手,让他们安静下来,然后慢悠悠地道:“打仗是要死人的,朕不忍心让蒙古的兄弟有损伤。”

“没事,没事,我们自愿的。”

“为大金效命,我们心甘情愿。”

“我们与汉狗有不共戴天之仇,大汗不要拦着我们。”

“。。。。。。”

皇太极看着这些人前后的表现,心里暗自鄙视,想占便宜,那就去吧。

于是,皇太极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让他们也去攻打昌黎。

这些人一见大汗同意了,马上告辞回去整顿兵马。不用半个时辰,就拔营而走,将近三万人,浩浩荡荡地杀奔昌黎而去。

再说昌黎城东关侯庙的建虏大营,代善送走皇太极之后,马上下令军队分成两部分,分别攻打昌黎县城的东西两边。

此时,冬日已出,阳光洒在大地上,虽然还是那么的寒冷,却照亮了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

代善随攻打城东的部队一起出了营地,往昌黎而来。

他远远地看到昌黎城在阳光下亮闪闪地,有点诧异。等走到近处能看清之时,不由目瞪口呆。

你道为何,原来此时的昌黎城头全部结着一层厚厚的冰,那些木排包裹着一层晶莹透明的冰层,有的木排上还悬着一根根的冰凌柱,既漂亮又刺眼,亮瞎了代善的狗眼。

攻城的部队已经就位,各部指挥都来向代善请示是否开始攻城。

代善看着昌黎城墙,心里恨得直咬牙,这用火攻显然不行了。但自己又和皇太极那个阴人立下了军令状,不打不行。

现在攻城姿态已摆开,东西两边同时强行攻城,说不定还是能攻下来的,毕竟,城墙并不是很高,防守的也不是明国的精锐,甚至连正规军都不是。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比别人厉害一点,代善怎么都要试一下,于是,下令击鼓攻城。

你道城头为什么又和之前不一样,原来昌黎县令左应选明白代善可能会采用火攻之后,记起古时候的泼水成冰的战法,就下令在夜间往城墙外侧包括木排,全部泼几遍水。在这滴水成冰的天气,泼出去的水很快就被冻住了。

左应选想着,就算你不是用火攻,这加上了厚厚的一层冰,也能有利于防守,多做些事总是没错。这一下,刚好破了代善的如意算盘。

一大早的时候,建虏大部队的离去,让全场军民都舒了口气。

虽然留下的建虏比前几次的时候还是多不少,但经过昨日数量上的对比,反而没人因为现有的建虏兵力,而有心理负担。

左应选和守备石国柱分别负责东西两边,抵御建虏的进攻。

这次攻城的建虏,比上两次多,又分东西两边同时进攻。手段却差不多,只是用云梯攻城。

因此,在昌黎军民同心协力之下,毫无意外的又守住了。

代善在昌黎城下碰了一鼻子灰,徒然损失了兵力,却一无所获。

他懊恼地坐在大帐中发呆,想着是否写信给其他几个兄弟,由他们向皇太极求情,放过他一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