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借天改明-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崇祯皇帝马山改口让骆养性把人犯和收集到的证据移交给大理寺,由三法司一同审理。

骆养性听得一怔,没想崇祯皇帝会所这话,他马上说道:“陛下,臣还有证据未曾取得,如果人犯直接移交给大理寺,怕是他们会以下人或者家属顶罪。不如抓到人犯后,由锦衣卫先拘押个十二时辰,取得足够证据后再移交给大理寺。”

骆养性对锦衣卫的手段还是有自信的,一天时间要不能撬开人犯的口,那么基本就是无能的表现了。

崇祯皇帝也不想放过这两个贪官,想了一下道:“如此也好,以后被抓人犯可以由锦衣卫拘押十二时辰,如有足够证据,则移交大理寺,由大理寺来审理定罪。”

骆养性一听皇上答应了自己的要求,心中暗喜。连忙告辞准备回去连夜审讯。

但他又被崇祯皇帝叫住了,他叮嘱骆养性道:“不得动用刑讯逼供,否则大理寺那边看到了会以此为由,向朕弹劾你的。”

骆养性听了先是微微一愣,然后不在乎的答应下来。

锦衣卫有的是手段,让人看不出刑讯逼供的痕迹,不下数十种。皇上说把人犯交给大理寺审讯,怕也是那些文臣怂恿的,那我就让你们看看锦衣卫的厉害。

第一百八十一章 昌黎动员

昌黎只是一个普通的县城,不像抚宁一样,边上有个卫所,建虏来攻之前卫所军队已入抚宁协助防守。

昌黎县令左应选,陕西榆次举人,于危难中出任知县一职,到职才三日。永平城陷消息传到昌黎时,人心惶惶。

左应选当机立断,发布告抚民。组织百姓和从卢龙撤到这里的散兵游勇,及本城为数不多的军士守城。

县衙大堂,左应选身穿七品绿袍官服,坐在上首。

守备石国柱手握腰刀,直立于左上角。

堂上没有衙役,只有一群老壮乡绅分列两边。

这些乡绅有的是本城居民,有的则是城外入城避难的。他们的共同点是,有钱有势有威望。左应选知道,昌黎能否守住,至少要看这些人能否出大力。

“众位乡佬。”左应选响亮的声音在县衙大堂响起,底下的乡绅一听县尊发言,就不再交头接耳,看着左应选,听他说什么。

“建虏肆虐京畿之地,烧杀劫掠,无恶不作。诸位应该是听说过的吧?”左应选问底下乡绅。

乡绅们纷纷点头附和,不说建虏实际上本来就凶残,光是话语传播的放大效应,都能吓死一批人。因此,城外的百姓,不管有钱没钱,都已逃进城里来了。

“本官是临危受命,怕死就不来你们昌黎了。你们尽管放心,本官绝不抛弃你们逃跑,也不会出卖你们去跟建虏换取自身平安。”左应选一边说一边注视着底下众人脸上的表情。

乡绅们一听县尊的表态,之前看布告之后还是有点惶惶的心就放了下来。

左应选把他们的神态变化都看在眼里,接着又说出他的要求:“本官已开始组织百姓、溃兵、本地兵卒衙役守城。然则动员力度还不够,众多百姓仍未响应,各项物资也不充足。因此,希望各位能和朝廷、和本官一起同心协力,共抗建虏,守住昌黎。”

堂上的乡绅就怕官府不抵抗,现在县尊做了表态,提出的要求又是合情合理,就纷纷表示支持。

其中一个孔武有力的壮汉,身穿秀才服饰,站出来向左应选一抱拳道:“学生乃安山生员万人杰,自幼习武,薄有家财,愿为县尊效犬马之劳,抗击建虏,保境安民!”

“好,好。”左应选一见,连声赞道。

有了人做榜样,其他乡绅也纷纷捐款捐物,为守城抗虏尽一份力。

左应选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拱手对底下乡绅作揖,然后道:“各位乡绅慷慨相助,本官替朝廷,替昌黎百姓谢过各位。”

“不敢当,不敢当。”

“县尊不必如此,护卫家乡,也是我等之责。”

“县尊不可,折杀小民了。”

“。。。。。。”

乡绅们纷纷出言还礼,气氛很和谐,很热烈。

左应选也不坐了,站着道:“各位乡佬,安静。”

当县衙大堂安静下来后,左应选问道:“如果各位乡佬不再有问题的话,本官就开始分配任务。”

大堂内静了一会,没人有问题。左应选满意地点点头,准备说话。

那知此时,位于大堂外侧的左边,人群的后边,一人低声道:“县,县尊,以我们昌黎县城能防住那么多鞑子么?”

县衙大堂内正是安静的时候,因此,那人说话声音虽然小,还是被堂内的众人听得清清楚楚。

马上,堂下的人自动让出一条路,把说话人暴露在知县的视线范围内。

万人杰也转身一看,认得此人,喝道:“何六,好歹你也走南闯北过,如今争下一份家业,反而怕了不成,说话都如此小声,像个娘们。”

万人杰不知道,真是因为何六在外面走动的多,耳中尽是听到建虏如何如何的厉害,又见昌黎只是个县城,不说强兵,就是弱兵都没几个。人数最多的兵丁还是收拢前线退下来的散兵游勇,心里实在没谱。

听万人杰这么一说,其他人纷纷指责何六,把何六也说恼了,挺着胸大声回道:“我何六也不是孬种,今日站这里,就是响应朝廷的号召,为抗击建虏,尽一份薄力。只是形势严峻,才有此一问,并不是怕了建虏。”

守备石国柱一直没说话,就当一个木柱子立在知县的下侧。

现在见堂下吵了起来,侧头看看左应选,然后对堂上喊道:“肃静,肃静。”

现在守备喊话,何六也表了态,众人就不再纠结于此事,一起转回身子,看向左应选。

左应选笑着对众人道:“咱们北地,人人好武,不是鞑子想欺负就欺负地了的。各位不要忘了,昌黎是有过先例的。”

底下人一听县尊的话,几个世居本地的乡绅就想起了往事。

不过,还没待他们说出来,左应选又说话了:“本官虽刚到昌黎,却听闻在隆庆元年,蒙古俺答汗入侵京畿之地,大军围攻昌黎四日,仍不得逞。现今之事,与当年何其相似。祖辈能做到的事,我们会做不到么?”

“能,一定能。”

“不要说四日,就是,五六七八日,也照守不误。”

“县尊说得是,长江一浪推一浪,我们一定守得更好。”

“。。。。。。”

听说过当年抗鞑盛事的人纷纷附和左应选的话,没听说过的就赶紧问那些知道的人。

过了一会之后,所有人的信心爆涨。祖宗当年能做到的事情,现在我们也能做到。

左应选一看底下人的士气可用,就趁机说道:“如此,本官把昌黎县城分区动员,诸位乡绅回去各自负责一块。兵不够用,组民壮充之。民夫不够用,壮妇为之。滚木礌石不够,各家能捐助的捐助,另外遣人出城收集之。具体事宜,由守备给各位具体分派。”

底下众人纷纷表示没问题,看向守备石国柱。

石国柱看向左应选,见他点点头,就召集众人到边上的一张桌子边,桌子上铺的是昌黎县城的地图。上面已画有红线,标记了各块区域。

从这些事前准备上可以看出,应该是左应选和石国柱已有过商议。

左应选并没有跟过去,看着石国柱在那边认真的分配着任务,一手捋着自己的长须,一边想着自己的心事。

眼下的形势,敌强我弱之势很明显。但不管如何,都必须守住昌黎。

近昌黎的各村各镇的老百姓,都躲进昌黎避兵灾。人员应该还是比较充足的,但粮食供给,相应的就困难起来了。这点自己一定要从开始就进行控制。

万一建虏攻打昌黎的话,现在民心可用,前期守住应该没问题,但时间久了,粮食问题就会更加突现出来。

希望朝廷闻讯,能尽快派出兵马前来解救。

没过多久,乡绅从县衙领了各自的任务,分头回去行动了。

整个昌黎县城,在这些乡绅的带领下,一下全城动员了起来。

滚木礌石纷纷收集起来,堆放到城墙上下。临近城墙的居民,纷纷主动搬出来,让守城的兵丁和民壮有就近休息的场所。城中的百姓家则把他们接过去,住在自己家中。

壮年男子都编成队伍,由威望高的乡绅领队,分班驻守城墙上。

老弱男子和壮妇则搬运物资,提供后勤援助。

昌黎城外看不到里面的具体情况,这时的昌黎城,实已经全民动员,每个人为抗虏保家尽自己的一份力。

守备石国柱驻守城墙上,朝夕不离。县令左应选带着一队衙役巡查城内各处,行安抚鼓励之举。

这一日,左应选正在城内巡查,忽报建虏大队人马往昌黎而来。

于是,左应选赶紧带着衙役一起,前往城墙观察敌情。

第一百八十二章 虏逼昌黎

建虏很是托大,探马都未曾派出,前锋直接出现在视野里。全部都是骑兵,一眼望不到头。

昌黎县令左应选面色沉重,对身边的守备石国柱点点头。

于是,石国柱转身命令身边的一个兵丁去箭楼敲响警钟,全城准备迎战。

没想,这些建虏,根本就没有理会小小昌黎县城,直接绕了过去,往山海关方向而去。

在前锋过去没多久,就是建虏的中军。从旗号可以看出来,奴酋也在中军。细细一观察,建虏八旗都在内,往山海关而去。

左应选还在建虏军中发现了一支炮队,估摸大炮的数量,远多于昌黎城头的火炮。从建虏来处一思量,就知道是永平城头的火炮。现在看他们的动静,应该是尽起军队前往攻打山海关了。

一直过了几个时辰,才看到建虏走完。虽然他们并没有攻打昌黎县城。但如此庞大的数量,精锐的兵卒,还是让昌黎城头的溃兵、民壮面容失色。

昌黎县令左应选一看城头防守人员的士气不对,急思之下,哈哈大笑起来,声音响亮,一直笑到周围所有的人都注目他为止,才慢慢地收住笑声。

守备石国柱知道县尊是有用意,就配合着左应选大声问道:“不知县尊为何发笑?”

“本官笑建虏不自量力,徒取其辱。”左应选大声的说道。

周围的人都感到好奇,不知道县尊为什么会这么说。

不少民壮头领,就是大堂上的乡绅,暂时没有职责在身的,此时都已找了过来,聚集到昌黎的“心脏”身边。

“请县尊为我等指点一二。”石国柱继续大声道。

边上有个机灵的衙役看县尊要讲话,就到边上搬来一条凳子。

左应选赞许地看了他一眼,然后站了上去,面对人多的方向,大声地说道:“诸位乡亲,本官说建虏不自量力,徒取其辱,是有根据的。你们说,这大队建虏,绕昌黎而去,是去干什么?”

看建虏所去方向,基本上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建虏这是去打山海关了。

有一个乡绅出言答道:“建虏怕是去山海关了。”

左应选马上把话给接了过去:“对,建虏是去打山海关了。但山海关是什么地方,天下第一关。历经多少年的战事,可有落入过敌手。建虏在辽东那么嚣张,可有攻下过山海关,这次入寇,还不是绕着走。再说,现在驻守山海关的是什么军队,大明最强的边军,关宁军。天下第一关加上最强边军,凭着建虏在关内小胜了几仗,就能打得下来了?”

左应选说到这里,停了停,让底下的人都有时间能消化他的话,然后又铿锵有力地说道:“本官可以拿头上乌纱作保,建虏此去山海关,必败无疑。”

昌黎距离山海关并不是很远,许多人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