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大秦-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射!”分成九列的前三队秦军弩手在军官的喝令下仰起弩弓,向着苍弩射出了第一波箭夭,密集的箭雨瞬间遮蔽了天空,发出巨大的尖啸突向赵营而来。射完后,前三列秦军立即原地坐倒,用双脚为弩弓上弦,而中三列秦军弩手开始举弩向天,随后发出新一波的攻势……

“夺夺夺夺……”一阵连着一阵的箭矢落地声传来,犹若雨点般密集而连续!眨眼之间,赵营的鹿角上、寨栅上、望楼上、帐蓬上、地面上,无不缀上了一层密密的箭雨,犀利的秦弩顿息间将赵军栅栏前后狠狠地梨了一遍!便是躲在栅栏和盾牌之后的赵军被射中者也是无数,一时淀放出血花无数,引动起惨叫惊天!

“秦风!秦风!秦风!……”阵后的秦人开始奋力呐喊起来,为弩手助威。

“破秦!破秦!破秦!……”赵军的强弓手弩机手也开始在寨栅后发威,向着秦军的弩手发动一波波猛烈的侵袭。

狂乱的箭雨中,一名秦军闷哼着倒了下去,另一名秦军便迅速不声不响地替补上来。勇敢的秦军们在纷飞的战火中只知道机械而认真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根本没有将漫天纷飞的箭雨放在眼中。他们不是没有想到自己会在箭雨下丧命,而是严酷的军纪要求他们必须这样做,否则他们所受到的惩罚将是十倍于死亡的痛苦!

泯灭了人性的光辉,掩盖了死亡的恐惧,秦军的军纪竟严酷若斯!

连续几轮毫不留情的对射以后,攻防手段稍嫌有些单调的两军互有成果,倒没有形成一边倒的趋势!王翦大手挥了挥,喝令道:“弩手退,步兵开始攻寨!”“喏!”

前进的战鼓声惊天动地般的响了起来,大队秦军将士立即开始嘶声呐喊着挥动着利剑、铍、戟等兵器向着赵营冲锋而来。第一道壕沟到了,训练有素的秦军们在漫天的箭雨中奋不顾身地立即开始搭建数十道木桥。

建桥过程中,不时的有秦兵们被赵军的锋矢射中,射中身体的秦军们尚有甲胄可以勉强抵挡,但射中头颅的秦军们就几乎立即便会死去!为什么?答案很简单也很惊人:因为所有的秦军、无论将和兵,他们都从不配备头盔。在秦人看来,沉重的头盔影响了他们杀敌时的灵活和奋勇。关中的男儿竟然勇悍若斯!

须臾完毕后,数以万计的秦军将士们从木桥上涌过,在酒意的疯狂摧动下向着近在眼前的赵营猛扑而来。第二道壕沟到了,就在秦军们就要再次突近时,猛然间响起天塌地陷般的无数声沉闷巨响!大地裂了开来,平地上陡然现出数十个庞大陷坑,坑底里则遍布着尖锐的木桩和竹刺!

一时间,无数秦兵急促里收不住脚如同下饺子般纷纷向陷坑里栽去,惨嚎声顿时嘶心裂肺般响起!鲜血流满了沟壑,不少秦兵们兀自没有死绝,挂着尖锐的竹刺上痛苦地做着最后的抽搐!

秦兵们愤怒了,勇悍的关中男儿怒吼一声,竟然在漫天的箭雨下将兵器顿插在地,顺手将身上的甲胄和衣衫御下,露出了肌肉虬张的结实上身。愤怒的目光里,秦军们赤膊袒胸的拔出自身的兵器,踏动颤抖的大地,像一群狂猛的战狮般向赵营杀来。

历史的真相是令人震惊的:也许是忽视,也许是故意,甲胄这项东西在秦军队列里成了最为鸡肋的一种装备,其精良程度远不如其余六国,和秦国强大而先进的兵器产业完全不相称!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战场上的秦军不仅仅光着头颅,甚至竟然袒胸赤膊、索性连仅有的一些轻薄盔甲也全脱掉了,因为对秦人们来说,沉重的头盔和甲胄阻碍了他们建功夺爵!

这支勇悍的秦军在古籍中的每一个字里行间都向着人们传递着秦人强烈的尚武精神!

光头赤膊,无视矢石,这就是二千年前这支铁血精兵的真正风采!

眨眼间,赵营到了,光头赤膊的秦军们挥动着手中的兵器和在寨前壕沟里的赵军们展开了殊死的搏杀。剑光飞舞、鲜血激溅,无数的残肢在半空中漫天腾起,惨烈的战斗在持续进行……

乱军之中,又有一队光头赤膊的秦军们抬着结实的巨大圆木向着赵营坚固的寨栅开始猛烈撞击,近在咫尺的赵军们疯狂地用手中的兵器和箭矢向着这些不要命的秦军将士们奋勇攻击。然而,勇悍的秦军们好似根本不知道死亡为何物一般,前面的军士倒下去,后面的军士接替上来,无数坚固的木栅在秦军们悍不畏死的疯狂猛撞下裂成了块块碎片!……

战场上一时呈现出惨烈肉搏的焦灼状态!

与此同时,番吾城下也在进行着类似的惨烈搏杀!

人命,在这个时候,贱如蝼蚁!

……

赵国的烽火台以二十里为距间隔设立,为一个长宽在三十米左右的方形堡垒。最外围是一个高达三丈(七米)左右的堡墙,中间是一个也是三丈左右的起烟台。堡墙和起烟台之间的空地便是赵国边军和民兵们驻守的房屋和辎重仓库!每一个烽火台有燧长、燧卒大概在二十人左右,通过举火、发烟、擂鼓等方式传递敌情!他们便是李牧用以克敌制胜的第一法宝!

傍晚的夕阳笼罩着大地,温暖的阳光给万物都镀上了一层美丽的金边!在灰泉山最西边的一座烽火台旁,堡墙上四五名赵军民兵正在堡墙上警觉地注视着周围的敌情!

忽然间,北方的天际远远地传来一阵马蹄奔走的声音,声音急促而清晰,显然来人已经逼近烽火台,赵兵马上警觉起来。“有情况!有情况!警戒!警戒!……”赵兵们一边大声呼喊着堡内的赵军全部上堡备战,一边睁大着眼睛打量着情况以便随时举火报警。

一时间,堡内闻讯又奔出十数名赵军,各执武器飞奔似也的攀上了堡墙。然而随着人群的邻近,赵军们提起的心又放回了肚里:这是一支大约十人左右的逃难人群,人人穿着普通的赵地服装,手中拿着染血的利剑,险然是经过了一番浴血的苦战;而逃难人群的背后,大约则是十名左右的秦军小股骑兵正在追击着这股人群!半空中,箭矢呼呼,令人发颤,虽然逃跑的赵人已经接近了烽火台,但秦兵们却兀自一副紧追不舍的模样!

逃难的人群渐渐接近了烽火台,领头的一人远远地便在马上大叫道:“弟兄们,我们也是赵国的百姓,秦军正在追击我们,快救救我们!”声音字正腔圆,明显是赵地口音!领头的燧长一时爱国精神陡起,大叫道:“快开堡门,放百姓入内!”沉重的堡门轰然打开,十名逃难人群一阵风似的卷进了烽火台!

“轰隆”一声,堡门刚刚关闭,秦军的骑兵们也追到了堡下,燧长一声大喝道:“给我射,让秦军这群狗狼养的尝尝我们赵人的厉害!”秦军人少,赵军们倒也不惧,纷纷张弓搭箭,就要向烽火台的秦军猛烈开火。

然而就在这个时侯,忽然间,燧长的身后传来一阵撕心裂肺般的惨叫,惊讶的燧长回过身来一看,身后已经有七八名遂卒卧倒在血泊中。而原本仓惶不可一世的难民们却手提染血的利剑变成了一群嗜血的屠夫!

燧长睁大着惊恐的眼睛道:“你们,你们不是赵人!”领头的一名难民面色狰狞地笑了笑道:“不错,我们是秦军!记得我们的名字,不要做个糊涂鬼,我们是大秦扶苏公子麾下的‘狼牙’特种兵!”

愤怒的燧长气得浑身乱抖,大叫道:“卑鄙的秦人!弟兄们给我杀,为死难的兄弟们报仇!”剩余的十来名赵兵怒吼一声,各种利剑,红着双眼杀了上来。

秦军们面露一阵狞笑,手中的长剑半空中急速划过一道厉闪,众赵军们立时只觉得眼睛一阵刺目的光芒闪起,眼睛不自觉一闭间,脖颈处陡然一凉,便立时失去了所有的知觉!

看着卧倒在血泊里的赵兵,领队的秦军军侯大笑一声:“这等战力,连给我们‘狼牙’提靴子都不配,想报仇?下辈子吧!弟兄们,给我一把火将这鸟堡烧了,再去踏平下一个烽火台去!”“喏!”勇悍的秦军们随手放起了一把大火,在烟火熊熊中和秦骑们会合在一起消失在茫茫的天际!

破袭战,在灰泉山和番吾城下秦赵两军主力打得热火朝天时,正式开始了!

……

黑夜里,一座烽火台旁,一群身着黑衣的灵敏身影悄悄地从烽火旁的四面八方缓缓潜近。忽地,就在头上的月光被乌云遮过、微微一暗的时刻,草丛中猛然闪过一阵极其细小的金属亮光,紧接着“嗖……”的一阵极为细微的轻响过后,在堡墙上巡视的赵军猛然间只觉得脖颈间似被蚊子咬了一口似的猛然一痛,随即便骇然的发现自己的手脚竟然迅速失去了所有的知觉,然后眼睛也渐渐模糊起来,嘴巴虽然拼命地想出声示警但喉咙却似已经麻痹一般无能为力。只在顿息之间,失去了生命的躯体缓缓地靠着堡墙萎倒在地!

扫除了巡哨的赵兵以后,一群黑影敏捷的潜至城下,抛出结实的飞抓,以狸猫般的灵活、三下五除二地登上了堡墙。随即众人按照各自的分工,向着堡内的赵军住处潜去。

黑暗的营房内,赵军燧卒们酣睡正甜!猛然间,一阵凄厉的剑光闪过,兀自还处在睡梦中的赵军顿时身首异处,毫无痛苦的下了地狱!

火光响亮来了,又一座烽火台消失在熊熊的烈火中!……

……

野外的宿营地里,一向神出鬼没的一支百余人的赵军游骑正在林中宿营。

熊熊的篝火旁,横七竖八地躺倒着一片酣睡如泥的赵军。在领地里辛苦巡视了一天的他们,正在痛快地享受着来之不易的一丝宁静和安详!

而在营地东西南北四周到两百步外,赵军们都安排了守夜的哨卒。然而,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白天里牢累了一天的哨卒们也情不自禁的打起了瞌睡!从未没到过会有秦军能够悄无声息渗入赵境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会有多大的危险!

猛然间,一个个轻快的黑影悄悄潜近赵军哨卒的身边,或用见血封喉的毒弩或用一针见血的吹筒,迅速地将守卫的赵军悄无声息的送入天堂!沉沉的夜暮,掩盖了这血腥的一幕幕!

一队散发着死亡之气的彪壮黑甲骑兵缓缓地从四面八方围向兀自还在熟睡中的赵军,踏过夜间湿润的草地,掀起一阵轻微的“悉索”声响!渐渐地,百名黑甲骑兵迅速逼近到篝火熊熊的营地旁,那明亮的火焰瞬间照亮了一群杀气腾腾的狰狞面庞!

“呼!”领头的军官一举手中的长戟,猛一点头,黑甲骑兵们猛然间大喝一声,驱动奔腾的铁蹄如同一阵死亡的狂风般卷向酣睡中的赵军。

戟光飞扬,寒风映火,一颗颗头颇冲天飞起,一腔腔热血抛洒长空……黑色的长夜,又增添了一群不愤的亡魂!

……

这是一个大约有两三百户人家的小镇,坐落于灰泉山风景秀美的南麓!小小的镇子安佯而宁静,悠闲而怡然,定居于此的千余赵人不知从何代起就祖祖辈辈在此生活、繁衍了数百年!中国人强大的念旧性造就了这些赵人故土难离的强烈情感,使得他们虽然面对着冲天燃起的熊熊大火,却仍然选择了留在家乡!当然,这与赵国‘战神’李牧亲自坐镇于此、给了赵人强大的自信心也不无关系!

夜渐渐地深了,刚过月圆之夜的月亮只在空中露出一小片弯弯的月牙,像一个羞涩的少女一般羞答答地不肯露出全貌!夜,也因此变得十分黯淡和漆黑!

淋浴在黑色夜暮里的小镇一片宁静:数百户人家的油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