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寸河山一寸血-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到达开封府后,他即刻召开军事会议,并规定,凡一、五战区还没轮上打仗的,师长以上的全要与会。

这时韩复榘正准备继续退入河南,当然也接到了会议通知。

对于要不要与会,部将孙桐萱等人劝他不要去,怕蒋介石来者不善,在开封摆的是一桌鸿门宴。

韩复榘一退再退,都是跟五战区和统帅部的命令在对着干,所以心里也有些发毛,迟迟犹豫不决。

这情景急坏了一旁的蒋伯诚。

作为蒋介石放在韩复榘身边的最大卧底,开封会议的内幕他岂能不清楚,假如韩复榘不去,这场戏可唱给谁看?

情急之下,他便将一份刚刚由李宗仁转来的密电送呈韩复榘。

韩复榘细看之下,上面密密麻麻,有40多个将领的名字,连孙桐萱都名列其中。

若是鸿门宴,他们还会让孙桐萱这样的小角色与会吗,不可能。

于是韩复榘打消顾虑,带上孙桐萱及一个特务营前去开封。

去了以后他才知道,这恰恰就是一场请君入瓮的鸿门宴,不过不光是为他一人所摆而已。

抓捕韩复榘的整个过程,皆由戴笠一手策划和组织,可谓环环相扣,滴水不漏。

当蒋介石宣布其罪状时,会议室内气氛紧张,就连孙桐萱等人都噤若寒蝉,作声不得。反倒是曾为韩复榘所奚落并拒绝援救的宋哲元站起身来,为之求情,说韩复榘固然因不听命令而罪有应得,但希望能看在其是个粗人,没有多少知识的分儿上,予以从轻发落。

冯玉祥时为军委会副委员长,也不肯为韩复榘这个昔日的老部下说情。环顾偌大一个老西北军体系,仅宋哲元一人站出来为韩某说了两句,足见这人的人缘实在是糟糕透顶。

在抓住韩复榘后,何应钦奉命来到汉口医院。

他板着脸,对刘湘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知不知道,韩复榘已经被扣留了。

刘湘心里一惊,但到这个时候,他还要装一下糊涂:为啥子哟?

何应钦只轻轻点了一下:因为他的部队要开到襄樊去。

刘湘的脸开始发青发白。

再没什么可说的了,秘密已经全部暴露,而这个秘密的泄露,对当事人来说,无异于一个致命打击。

何应钦走后十分钟,刘湘大口大口吐血,直至昏迷不醒,三天后一命归西。

人死了,一切都好说。

在官方公告中,刘湘的临终遗嘱颇有令人动情之处,谓:敌军一日不退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生还。

政府对其明令褒扬,追赠陆军一级上将,丧礼极尽哀荣。

与之相比,韩复榘就倒霉多了。

原来担心的鲁军可能异动的情况,并未因韩复榘被捕而发生,一者鲁军乍失灵魂人物,山东又即将不保,倭寇环伺,无力也无心起来“造反”;二者蒋伯诚很好地控制住了局势,使得中下层鲁境人士能各安其位;三者韩复榘轻弃山东之举,也确实引起了天人共愤,以致在他陷入囹圄之后,极少有人为之鸣冤叫屈。

在开封待了半个月之后,韩复榘被解送武汉,经军法会审处以极刑,成为抗战中继李服膺之后,第一个被处死的国民党上将。

有好事者就此拟了副对子:枪毙韩复榘,吓死刘甫澄(刘湘的字)。

第31章 沙粒或者蚂蚁(1)

韩复榘被捕及被处死,使抗战军民精神为之一振,而津浦线部队轻于进退的情况亦为之大变。

但是韩复榘先前闯下的纰漏实在太大,一弃黄河天险,再弃重镇要隘,津浦线变得无险可守,第2军主力部队姬路第10师团更是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

姬路师团师团长是矶谷廉介。

矶谷廉介,毕业于陆大第27期,他与土肥原和板垣征四郎是陆士同学,皆来自于“荣耀的第16期”,毕业后,三人也很快被列为日本陆军中的“三大中国通”。

所谓“中国通”,均占有熟悉中国地理的优势,因此都是侵华将领的上上人选。自矶谷出任姬路第10师团师团长后,该师团也被称为矶谷师团。

第2军南下,规定矶谷和板垣相配合,实行分进合击战术。此时板垣的名声正如日中天,然而跟这样一个明星校友在一起,矶谷却并不甘愿充当配角,他认为自己同样有像板垣一样一夜成名的潜质,只是早晚而已。

自强渡黄河成功之后,这一结论似乎也在一步步得到验证。

韩复榘在前面跑,矶谷就在后面追——其实也不用追,矶谷几乎成了山东的“接收大员”。矶谷师团渡过黄河之后,四天进入济南,又四天拿下泰安,除了赶路需要时间,其他可谓一路顺风。

这时候的矶谷真个是春风拂面,两只手都热得发烫,有一种摸彩票摸什么中什么的感觉。

当华北战场上除了板垣之外,又一颗名叫矶谷的将星冉冉升起的时候,你们千万不要感到奇怪,因为原本就该如此。

矶谷坐在马上,一脸都是“得意的笑”,仿佛自己已经站在了徐州城下。

与矶谷相比,他的对手却在发愁,愁的是缺兵少将,调不出人来抵御矶谷。

本来李宗仁还指望韩复榘和鲁军能守住防线,却不料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自鲁军退却后,津浦线上几乎无一兵可调,无一将可用,已到了饥不择食的程度。

老猛仔在将将方面的特点,一言以蔽之,即“不拘一格”。

当然,他如今的情况是,就算想“拘”也没法“拘”了,淞沪战后,中国军队精锐损伤严重,剩下来的也大半撤往武汉,他只能领一群杂牌打天下。

内战时期,蒋介石拉拢杂牌,靠的是投其所好,要什么给什么,李宗仁却要什么没什么,金钱、美女、委任状,都无处寻觅。

你别看老李做到了桂系老大,但桂系的这些人,包括他自己在内,平时生活都是很简朴的,除了身份显赫外,饮食起居跟常人无异,就连吃顿饭,都是让老婆到街上去买了菜回来自己烧。

这样的人,哪怕是做到了封疆大吏,也不知道什么叫花天酒地,什么叫夜夜笙歌,所以糖衣炮弹的那一套,根本学不了,也使不出。

可是缺兵少将怎么办,也没别的好办法,只能跟破烂王学,走到哪里,都瞪大双眼四处寻觅。凡见到合用的,甭管他姓甚名谁,出身哪里,都拼着命往篮子里捡。

要命的是,现在连捡来的都在各处填空当,篮子里已经空空如也。

就在愁闷之际,白崇禧忽然打来电话,说手上正好有一支部队,就是不知道你愿不愿意要。

“小诸葛”所说的部队,就是从娘子关前线退下来的川军。

在阎锡山二战区,这支可怜的部队由于属于客军,在北方没有自己的兵站,又苦于囊中羞涩,别说补充弹药,连吃饭都困难。

人急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刚去山西时,官兵尚能忍饥挨饿,勉力为之,等到太原会战结束溃退下来,更无人照应,也无人监督时,基层部队就免不了会有些违反军纪,偷鸡摸狗的事情发生。

这倒还罢了,一不小心,他们把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都给得罪了。

溃退路上,也不知谁的眼睛尖,发现了军械库,反正没人管理,他们就破门而入,把里面的枪支弹药都取了个干净。要说这本来也没什么,逃得这么急,没准你不拿鬼子拿,损失更大。可这是谁的军械库,阎老西的,那么抠门的一个人,他会舍得让你白拿他东西吗?

太原失守后,阎锡山被迫当上了游击队队长。在山沟里骑着毛驴四处乱跑的日子,哪里能与在太原时相比,老西儿越想越郁闷,时常盘算旧账,认为一众客军没有帮他保住太原,都是欠了他,尤其是黄绍竑和川军,更被其视为太原会战溃败的罪魁祸首。

黄绍竑是钦差大臣,阎锡山心里就算再不满,也只能背后嘀咕两句,不敢公开叫板,唯有邓系川军,一无后台,二无实力,成了他炮轰的第一目标。现在一听,这帮人竟然太岁爷头上动土,抢起他的军械库来了,这还了得。

于是,他一个恶状告到蒋介石那里,大骂邓系川军不仅武器不好,作战不力,还扰民有余,属于土匪军,二战区容不下,请予调离。

在被阎锡山赶出门后,川军不得不继续他们的辛酸之旅,因为没人肯要。

蒋介石皱着眉头,问程潜的一战区要不要。

程潜一听就不乐意了。

阎老西都不要的烂部队,你们踢皮球一样踢给我,当我一战区是什么,废品收购站?

不要!

蒋介石这时正因刘湘东窗事发,窝着一肚子气,到此再也按捺不住,一拍桌子:算了,哪儿来的回哪儿去,让他们继续回四川做土皇帝去吧!

白崇禧负责军队调动,他说“委员长”你先别急,我再问一下五战区,如果连五战区都不要,那就真没人肯要了。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白崇禧打了个电话给李宗仁,后者一听还有这种好事,马上声明来者不拒。

川军在山西表现糟糕,各个战区几乎都有所耳闻,李宗仁知道的也并不会比程潜少。要按寻常人的思维,他若再接受川军,自然会显得更为掉价。可老李好就好在这一点上,在用兵将将上,他懂得实用比面子更牢靠。

其实若论眼下的境况,他比邓锡侯还真强不了多少。邓锡侯是没人肯要,李宗仁是没人肯来,一样都很无奈。

白崇禧说,我可给你打个预防针,这支川军的战斗力很一般。

那意思,丑话说在先,你别寄望太高。大家都是坐过同一炕头的,到时倘若后悔,千万不要说我白某人不够意思,事先不打招呼就把不合格产品强塞给你。

李宗仁却已经等不及了。

那诸葛孔明草船借箭,犹能化险为夷,川人难道都不如草人?快别废话了,早点把川军调来要紧。

白崇禧笑了,终于明白老李处于什么样的境地,你现在就是把更差的部队给他,他也不会选三拣四。

就这样,邓锡侯来到了徐州。

当初出川时,邓系川军共有四个师四万人,到山西打了一仗,折了超过一半,连两万人都不到了。更让人觉得晦气的是,别人没有功劳尚有苦劳,川军不仅功劳苦劳统统没有,还在遭到一通埋汰后,被踢皮球一样踢到东踢到西,眼看着竟要给踢回四川老家去了。

知道可能要被打发回家,川军上下均唉声叹气,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而邓锡侯也因为看到前程黯淡而脸如死灰。

突然间,有人把他们从水里捞了上来。

从前西南联合反蒋,李宗仁虽与刘湘、龙云等人多有交往,但与邓锡侯却从未谋面,如今能收留他,不啻是在不堪之时,伸出手来拉了兄弟一把,这份惊喜与感动简直难以名状。

邓锡侯被外界称为“水晶猴”,猴精猴精的一个人。

娘子关战役后期,大家都在撤退,可是老阎对川军心怀不满,认为都是四川人作战不力,把事情给搞砸了,所以迟迟未给邓锡侯发来撤退命令。

邓锡侯到达前线时,他的川军已经被弄得稀里哗啦了,真的到了战又战不得,退又不敢退的地步。

为了避免坐而被歼的命运,情急之下,邓锡侯便使了一个滑头,令川军主力悄悄地跟着其他部队撤,但是不沿公路而从小路走。同时,派一个旅留在原地作为后卫,视情况逐次撤退。

好在川军没什么辎重,不走公路也可以,这样一来,不但没人看见,还减少了拥挤,反而退得比其他部队都顺畅。

半路上,终于接到了阎锡山的撤退命令,若再晚一点还真就走不脱了。

滑头那是为了生存需要,当见到李宗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