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那里并不遥远-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轻力壮时期,更是会吃饭。
在山区,孩子终年参加农业劳动,不但口粮不够吃,而且从来不见分红,没有一分钱的劳动收入。下饭的菜吃光了,没钱去再买;衣服在劳动中磨破了,也没钱添置新的;病倒了,连个钱请医生看病都没有。他如日常生活需用的开销,更是没钱支付。从一九六九年起迄至于今,孩子在山区务农以来,他的生活的一切花费,都得依靠家里支持;说来见笑,他风里来,雨里去,辛劳种地,头发长了,连个理发的钱也挣不到,此外,他从上山下乡的第一天起,直到现在,一直没有房子住宿,一直借住当地贫下中农的房子。目前,房东正准备给自已的孩子办喜事,早已露出口音,要借房住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另找住所。看来,孩子在山区,不但生活上困难成问题,而且连个歇息的地方也成问题。
毛主席,你老人家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我完全拥护;叫我把孩子送到山区务农,我没意见,可是,当孩子上山下乡后的口粮问题,生活中的吃油用菜问题,穿衣问题,疾病问题,住房问题,学习问题以及一切日常生活问题,党和国家应当给予一定的照顾,好让孩子在山区得以安心务农。
现在,如上述的许多困难问题,有关单位都不去过问,完全置之不理,却要由我这当家长的自行解决,这怎么能行啊?有朝一日,当我见阎王去,孩子失去家庭支持后,那他将要如何生活下去?我真担心!
今年冬,我的另一个孩子,又初中毕业了,如果过不了明春的升学关,是否再打发去上山下乡呢?前车可鉴,我真不敢去想它!
在我们这里已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中,一部分人不好好劳动,并不认真磨炼自己,并不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却依仗他们亲友在社会上的政治势力,拉关系,走后门,都先后被招工、招生、招干去了,完成了货真价实的下乡镀金的历史过程。
有不少在我们地方上执掌大权的革命干部的子女的亲友,纵使是地富家庭出身,他们赶时髦上山下乡才没几天,就被“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调用出去了,说是革命干部子女,优先安排工作,国家有明文规定,这么一来,单剩下我这号农村小学教员的子女,在政治舞台上没有靠山,又完全举目无亲,就自然得不到“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而加以调用了,唯一的资格是一辈子在农村滚一身泥巴,干一辈子革命而已。
面对我们这里当今社会走后门成风,任人唯亲的现实,我并不怨天,也不尤人,只怪我自己不争气。我认为:我的孩子走上山下乡务农的道路是走对了。我们小城镇的孩子,平常常和农村接触,长大了让其到农村,经风雨和见世面,以增长做人的才干,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当孩子在务农实践中碰到的许多个人能力解决不了的实际困难问题,我要求国家能尽快的给予应有的合理解决,让孩子能有一条自食其力的路子可走,我想,该不致于无理取闹和苛刻要求吧!
毛主席,我深知您老人家的工作是够忙的,是没有时间来处理我所说的事,可是,我在呼天天不应,叫地不灵的艰难窘境中,只好大胆地冒昧地写信来北京——告御状——了,真是不该之至!
谨此敬颂大安
福建省莆田县城郊公社下林小学 李庆霖敬上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鬼使神差,这封可说是大逆不道,足可当作恶毒攻击毛主席上山下乡方向,给党的脸抹黑的信,竟送到了毛主席手中。毛主席给李庆霖寄去三百元,并附一信:
寄上三百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
毛泽东
1973年4月24日
事情尚未公开,但各种小道消息早已闪电般地传遍全国,在知青中更是引起强烈的反响。
马聪明用一根木棍当扁担,一头挂着一个鼓鼓囊囊的旅行袋,一头吊着一个装满瓶瓶罐罐的网兜,汗涔涔地走进祠堂。
“喂,聪明回来了。”正在刷锅准备煮饭的石兰,一见马聪明,便惊奇地喊起来。
正在里屋打扑克的李卫东、游清池等人一听,扔下扑克就走出来,王莉莉也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和白晓梅几个人从另一间屋里出来,大家一下子就把马聪明团团围住了。
“你来得太及时了。快,先来一支。”侯成宝伸出两个指头做夹烟状。
“别急别急,有的是。”马聪明会意,左手向右边的口中袋里掏去,可担子还挑在肩上,显得有点迟缓别扭。他干脆不掏了,见侯成宝紧盯着他的手,不由笑着说:“等一下,让我把东西放下来。”他把担子卸下,才慢慢地把烟掏出来,一人一支分发。
“你这次回家这么久,我还以为你不来了。怎么,‘病’好了?”侯成宝吐出一口烟雾,狡诈地眨着眼睛。
“那算什么病?回去住几天,什么病也没有了。”马聪明毫不介意地说。
“那你承认是在装病的了。”侯成宝微笑着说,似乎揭了一个大秘密。
“谁叫你不病呢?不然,你也回家住上一个月。”马聪明也笑着,那口气似乎是向人传授一项了不起的发明一样。
自从去年以来,马聪明的出工天数就一直比别人少,要是安排他不愿干的活,他的胃马上痛,张金发对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大队干部对他更是另有看法。而且,他与好几个农民的关系也不好,不是讥讽就是嘲弄,常常使人下不了台,可他们又说不过他的嘴。那几个曾被他捉弄过的农民,平时当面好像认输了,可到了年终评工分时,突然杀他个回马枪:有的说他思想很落后,有的讲他出工偷懒,有的揭发他曾偷吃过队里的甘蔗,甚至连那天拉肚子,跑了三次厕所也当作缺点提了出来,这下可把他整得够呛。因为按规则,每个人的基本工分是由队长先提出个参考分,比如先提出某人七分,如果都没意见,那么就以七分作为最后评定,而且整年的出工日数以此为基数计算。如果有人说出被评的人工作积极,关心集体等赞扬的好话,那么,队长就将参考分往上升,七分二七分五,或七分八不等,直到都认可才定下来。反之,如果有人提出一条批评意见,那参考分就往下降,也同样到再也没人提批评意见才停下来,那最后定下的分当然要比原来低。而且按规则,被评的人没有发言权,根本不能申辩。这下惨了,马聪明被评了个大队知青最低分,每天工分四分八,只等于一个小女孩的分。尽管当时他气得七窍生烟,可又无可奈何。
事后,马聪明狠狠地报复了提他上三次厕所,使他的工分最后落在四分八的那个农民,把那个农民自留地里的菜稍稍拔起扭一下又按回去,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其实根须断了,虽说死不了但也长不大,才感到稍稍解了气。但从那以后,他对出工再也提不起热情了。这次春耕一开始,他就回家“养病”去了,到今天,已经是过了一个多月了。
“这次来,带什么好东西没有?”王莉莉显然等得不耐烦了,急急地问。
“急什么?少不了你的。”马聪明蹲下去,打开旅行袋,取出一个信封。王莉莉伸手刚要接,他马上缩回来,笑着说:“这是你妈妈给你的,里面有钱,当面数数,少了我可不负责。”
“快拿来,不然中午我可不煮你的饭。”王莉莉娇嗔地说,一把夺过信封。
“好好,都给你。这也是你的。”马聪明又把一瓶面茶递给王莉莉,然后,又解开网兜,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这是你的肉酱。”他把一个大茶杯递给游清池,“这是你的花生油。”一个瓶子递向李卫东,“这是你的。”又一包鱼干落在石兰的手中。很快,东西分完了,马聪明站起来,拍拍手,表示什么都没有了,“好了,我这运输大队长可是完成任务了。”他忽然想起什么,问:“怎么,今天你们都没出工?”
“今天都到烂泥田除草,谁愿意去。”石兰不屑地说,“你要不要去?要去下午也可以去,明天也是在那里。”
“我去?一天挣不到三角钱叫我去喂蚂蝗?像你上次被咬一下,流出的血还不止卖三角钱呢。我的血可没有那么便宜。”马聪明鄙弃地说,他同样对那烂泥田感到厌恶。
“你这次回去这么久,又有听到什么消息没有?”李卫东看着马聪明问。
“对了,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你们,最近出了一件怪事,城里到处都在议论,说得有头有脚的……”马聪明打算绘声绘色的讲一场,石兰见他慢条斯理的样子,忙催:“什么事?快讲。”
“你急什么?慢慢告诉你不行?我口渴了,先喝点水再说。”马聪明故意吊起石兰的胃口。
“我那边有开水,我给你倒去。”石兰匆匆地走去,倒了一碗开水马上过来。
“走,到里面坐着说,不然站着怪累的。”马聪明提起旅行袋,李卫东帮着拿起网兜,大家鱼贯地走进里屋。
“是这样,”马聪明再给李卫东等人各扔了一支烟,自已也点燃一支,深吸一口后说,“有一个教师,他的儿子也去上山下乡当知青,插队的地方比我们这里更苦,日子没法过,不得不向父母伸手。可家里也没有钱,也没门路招工,实在没办法了,就写了一封信给毛主席。那信的内容主要讲干部子女走后门,百姓没门走,叫苦连天。信写得很露骨,什么‘呼天不应,叫地不灵’,这些话要是给批判起来,别说是对现实不满,简直可以说是非常反动的,给他定个现行反革命绰绰有余。后来省里派人去调查,他想可能完了,非得抓起来判个十年八年的徒刑了。”
“那怎样了?”王莉莉见马聪明停下不讲了,赶忙催问。
马聪明喝了一下开水,润了润喉咙,又说:“其实,那是一场虚惊。当证实那信确是他写的后,不但没抓他,反而给他一张汇款单,是毛主席寄给他的三百元。
听说当时他都傻了,不知道是真还是假。后来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高兴得差点疯了,只会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他说得活灵活现,时而做痴呆状,时而做虔诚状,最后高举双手做欢呼状,好像那事情,他当时也在场似的,把大家的心情都感染得有点热烘烘。
“那后来呢?”石兰感到意犹未尽,很想把事情知道得一清二楚,又问。
“后来?后来就……没有后来。后来我就来这里了嘛。我也就听到这些了。”
马聪明搔搔头,不无遗憾地说。
“真可惜,要是能知道后来怎么样就好了。”石兰有点惋惜地说。好像是因为马聪明太粗心,把什么重要的东西丢掉了。
“不过,这件事说明,知青的问题已经引起毛主席的重视,说不定会有什么改变,这是很多人的看法。”马聪明再一次的神采飞扬,似乎对未来满怀希望,“所以,我这次来,打算多住一些日子,看看有什么政策再下来。”
“照这么看,也许真的会有所改变。”李卫东接着说,“既然毛主席会寄钱给一个知青的家长,就说明像干部子女走后门招工,上大学,大部分知青生活没保障,老百姓反映很强烈这一类的事情,毛主席已经知道了。上山下乡是毛主席提出来的,现在出现了这些问题,毛主席不会不管。但问题这么多,人数又这么多,毛主席不可能向每个知青寄钱。但他的话就是圣旨,中央肯定会做出一些部署,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虽然不可能全部解决,但起码应有所改善。”
“每人发三百元。”王莉莉听得入了神,脱口而出。
“你别想得太美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