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起波斯湾-第9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原因呢。

“喂,当家的,你一头短发,是不是该扣上这个帽子啊!”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赵伏波真的很头痛。不就是陪他们到此刻的,已经清理完毕开始重建的萨莱城里去转转么,非要改变形象表示对于未来盟国的亲善,有这个必要吗?赵伏波相信,有了十几万的冤魂垫底,蒙哥父子宁愿自杀,也不会有什么不臣之心,因为面对“华夏军”那依然还是自杀,而且是领着所有蒙古人一起来自杀。倘若真的要自杀,赵伏波倒也没打算拦着他们。

“真见鬼,那么难看的帽子戴在头上会舒服吗,连个帽舌都没有。这戴上要是出动的话……”

赵伏波习惯性的看了一眼天上的太阳,最少在他长大的地方,那儿太阳总不会招人喜欢。但这里呢,乌克兰充满了绿色的草原与黑海上来的温柔的风,什么样的太阳也不该让人担心。

而且外面的,处于休假状态的军人们,这时穿什么的都有。相同的是,他们身边都有着许多从这里勾来的美女,赵伏波都不得不叹息,他们的速度还真是够快的。这不奇怪,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们受到别国女人的欢迎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在这个充满了战乱的世界里,哪里会有富裕、安全的地方更受女人们的青睐呢?

当然,多数蒙古女人,还是选择了萨莱城。其实那也没什么,因为她们与她们的后代,不过是“华夏帝国”永远的奴隶而已。如果“华夏帝国”不与蒙古人再发生大规模战争,相信她们也没有多少机会再移民了。

此刻在华夏帝国的范围里,衣服是够乱的。什么样的服饰都有人穿出来,什么样的造型都有人摆出来。甚至包括官员们的服饰,同样是根据个人的选择而官方没有更多的指示。这也就造成了“华夏帝国”,有人穿与传统紧密挂勾的新宋装,也有人穿阿拉伯人的长袍,欧洲人的服饰,包括了马丁叙述裁缝们做出来的现代服装。

虽然工业装,多数都是牛仔裤与夹克衫。军装也都是现代的样式,必须那些一安全生产以及战争的适应性有关。但民间的衣服就真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了。但这不是问题,这仅仅只是表现出,一个由多个种族组成的国家展示出来的磨合之间的反应。相信随着“华夏帝国”新文化,这种差异会在逐渐之中消失,并演变出新的“民族传统服务”。

事实上,这里可以稍稍探讨一下很多人感觉到“宝贵”的“传统”问题。传统是什么,人类社会原本没有传统,就像是原始人原本没有文字一样。不过是因为后来的社会发展,为了适应发展的需求才有了传统。难道它不是一种一个民族适应这个世界发展而来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有什么理由抱着所谓“传统文化”,坚持着所谓“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不放的理由吗?

没有,唯一的前提就是,社会发展的动因在于对自然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由这种认识而来的,对于科技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这是“传统文化”之中,对于读书、识字重视的根本原因,而不是所谓的“学而优则无仕”。

事实上,在面对整个世界的时候,“学而优”则应该“识科学”,这才是对于整个民族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样也是为了奠定未来“中华民族”在世界上地位的根本。而这才是“传统文化”真正应该继续并发扬的东西,其他的不适应科技发展的东西,那就扔了吧。

这就是“华夏帝国”未来新文化的基础,抛弃所有不适应科技发展需要的无论任何文化。唯一的目标就是,永远在世界上保持科技领先的地位,同时设法压制各国科技发展的速度。

只要做到这一点,那么高科技武器装备起来的军队世界最强,同样高科技生产出来的产品世界最强,而且这样的“世界最强者”的地位,可以因为科技的领先一直保持下去。无论如何,这才是“华夏帝国”未来的道路。

“喂,你们搞好衣服没有,我们要出去了,再这么拖下去我看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我们都还在这里呆着呢!”

说话的是阿米娜,她可以不换衣服。因为黑色的军礼服,让她那美妙的身体完全展露无遗!

第十季 纷争的终结 第148章 复兴的钦察

萨莱城,它的城墙几乎是完好的,但城内的建筑在200门重炮50米一轰击的情况下,城内完好的建筑实在是不多。至于尸体,这时早已经完全被从城市里清除出去了,满地的人都在清理着废墟,而这里的重建已经开始了。

重建作为钦察汗国必须进行的事情,当然被“华夏帝国工程公司”所天经地义的承揽。已经死掉的赛因汗拔都的王城里,还是遗留了大量的财物。不过他的死不允许发丧,不允许安葬。而且这时城外依然隐隐有火枪在响起,那是如今钦察汗国的大汗阿速台的手下,正在清理所有赛因汗拔都家里亲属。

一个都不留,全部都杀光!

这是对侵略者的报复,而且“华夏军”一粒子弹都不必花费。自然有阿速台汗为了他剩余族人的性命,而紧着去把这件事做好。至于其他幸存的不多的军官、官员,没有去过大宋都不大要紧,但凡去过大宋的人,就拉到城外枪毙。这不是赵伏波的命令,这是钦察汗国阿速台汗的命令。

也许有人说,如果这样的话会引起原来的贵族们不满,等等……等等之类的话,不要紧拉出去枪毙之后,保证剩下的人都会表示点击满意。因为赵伏波说了,钦察汗国阿速台汗是“华夏帝国”承认的唯一蒙古大汗,其他所有不臣服的蒙古人都要被杀掉,包括其他皇族和贵族。

也就是说,就算所有不满意的人合起来伙来,组成强大的军队,难道他们还强得过“华夏军”吗?萨莱城的炮火的洗礼,早已经让所有人从心底里打着寒战,在面对“华夏帝国”的时候,随时保持着警惕。不是说担心如何,而是担心不经意的事情触怒了他们,带来更多的杀戮。

这时的萨莱城里,事实上是友好的人多。因为他们多数都是乌克兰人,原有的蒙古人在城内被杀。钦察汗国阿速台汗营里的蒙古人,除过新兵之外去过“华夏故土”的人,这是也被一体杀绝。在这种情况下,钦察汗国阿速台汗补充了许多当地的乌克兰人,并使用火枪与火炮装备起来。

这让钦察汗国阿速台汗手下,这时已经有了大约3万人的军队。其中1万人完全是火枪骑兵,只是由于他们骑的多数都是蒙古马,与“华夏军”高大而又强壮的“最战马”比起来,有些可笑就是了。尽管如此,钦察汗国里这是唯一的最为强大的军队。其他军队,原本就不如蒙古军队,更不要说此刻已经完全火器化的蒙古军队。

因此钦察汗国阿速台汗手下的军队,在接受整个钦察汗国的时候,什么抵抗也没有遇到。而且同时,也顺带着清理了整个钦察汗国里的,符合那种去过“华夏故土”的所有人,这时萨莱城外的杀戮依然在继续着。钦察汗国阿速台汗,为了保证自己国家的安全,他并不在乎这少少的杀戮以及血痕。最重要的是,获得“华夏帝国”皇帝的信任,让整个种族能够继续存在下去。

另外一层的考虑就是,钦察汗国能够制造火药,至于武器装备自然可以从“华夏帝国”那里买来。比起“华夏帝国”的其他盟国,他们采购武器的压力要小得多。最少除过火炮与炮弹之外,枪弹以及发射药他们自己都可以生产。而且此刻钦察汗国阿速台汗也已经明白,他们将来是“华夏帝国”制衡西亚的一个旗子,明白了这一点钦察汗国阿速台汗就完全放下心来。

下面的事情就是,他要学习那个阿扎姆·突兰沙苏丹,又或者说埃及国王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最少一定要保持赵伏波对他的信任。至于说现在要杀不少人,这是无奈的事情。因为极为强势的“华夏帝国”在这件事上,根本不给任何商量的余地,凡是去过“华夏故土”进行战争的人,必须被杀掉。

因此,当赵伏波来到萨莱城里的时候,这儿除过忙碌的人群之外并没有更多的人。钦察汗国阿速台汗的士兵,望着背着火枪,腰上插着短铳在城中巡逻。雇来的平民,这时把所有的瓦砾清除出去。同时瓦砾之中清除出来的财富交给管事的人,最终会集合起来交给钦察汗国阿速台汗。

在这里钦察汗国阿速台汗有一项惠民政策,那就是在未来盖好的高楼里可以给他们一间房屋。他们盖的高楼,都是些小户型的屋舍,最大的面积不过70平米。在未来萨莱城依然是钦察汗国的政治、经济与军事中心,而且也会是整个钦察汗国最繁荣和先进的城市。

不过这与赵伏波没有什么关系,他已经打算要离开了。从这儿前往君士坦丁堡,去完成他在这里的整个使命。即西亚应该是小规模战争频繁,但对绝对不影响华夏帝国商路的状态。同样钦察也需要建立大量的“马路”,倘若将来再度发生战争,华夏帝国的军队可以轻易就给这些现在的枕木上铺上铁轨,达到迅速输送军队的目的。

至于蒸汽机车,在华夏帝国用到电力机车之前,赵伏波绝对不会把那些技术给任何人的。也就是说在未来,“华夏帝国”对外销售的,相对于世界科技发展水平的高科技产品,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研究一代、贮存一代使用一代、销售一代。这样会让世界见识到科技,比之“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研究的科技差3代。

当完成了这个目标之后,“华夏帝国”只要将来自己国内依然还是法治社会,那么整个世界上就不再存在可以对抗的力量。因为科技的差距就好比大刀与步枪、火炮与核弹的差距一样。当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倘若不是美国佬两枚核弹的话,扶桑人还不知道要抵抗多久战争才会结束。

但核弹的出现同样让当时的扶桑人认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科技差距,绝对不是勇气可以弥补的!

第十季 纷争的终结 第149章 值得保留的

虽然萨莱城里是满目的疮痍,但萨莱城外沉浸在浩荡秋风里的钦察草原上,可没有那么多血腥。这里正是绿草如茵,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情景。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来自中国南北朝时代的北朝民歌——《敕勒歌》,对于赵伏波来说,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真正的传统文化。而且他以为真正的《传统文化》会永远、永远流传下去。而某些特殊的文化,不过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就会消失。

比方说未来的“华夏帝国”,此刻大宋的那种基于手腕、权谋的“官僚文化”就一定会消失。不是赵伏波命令,也无关社会前进。而是在《华夏律》里就是那么写的,活着的人也就只好如此去做。至于其他人,已经死了,文化变成什么模样那与他们没有关系。

当然,《华夏律》的出现,借鉴了《唐律疏仪》以及《宋刑统》。虽然它是一部成文法典,但却有着未来的那种,法律的系统。即包括了《宪法》以及规定司法程序的《程序法》与判刑依据的《实体法》。在这个世界上,这绝对是最先进、最完备也最现代的法律制度。而且除过《宪法原则》不可更改之外,其实的法律都可以在议会、科学院、公会体系的共同赞成下进行修改。虽然修改法律的难度十分大,但倘若社会上的要求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